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外科知识点汇总打印版
1骨创科第七十五章骨折概述1.骨折(fracture):骨的完整性破坏或连续性中断称为骨折。2.分类:㈠依据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可分为:⑴闭合性骨折⑵开放性骨折㈡依据骨折的程度及形态可分为:⑴不完全骨折①裂纹骨折②青枝骨折⑵完全骨折①横形骨折②斜形骨折③螺旋形骨折④粉碎形骨折⑤嵌插骨折⑥压缩骨折⑦骨骺分离㈢依据骨折复位后是否稳定可分为:⑴稳定性骨折⑵不稳定性骨折3.骨折段的移位原因:①暴力的大小、作用方向及性质;②骨折远侧段肢体的重量;③肌牵拉力;④不恰当的搬运及治疗。一般有五种移位:⑴成角移位⑵侧方移位⑶缩短移位⑷分离移位⑸旋转移位。4.骨折的临床表现:㈠全身表现⒈休克⒉发热㈡局部表现⒈骨折的一般表现⑴疼痛与压痛⑵局部肿胀与瘀斑⑶功能障碍(仅有以上表现不能作为诊断骨折的依据,因其也可见于软组织损伤及炎症)⒉骨折的专有体征⑴畸形⑵反常活动⑶骨擦音或骨擦感。5.骨折愈合过程:⑴血肿机化演进期⑵原始骨痂形成期⑶骨痂改造塑性期。6.骨折临床愈合标准:①局部标准:局部无反常活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②影像学标准: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③功能标准:外固定解除后伤肢能满足以下要求:上肢能向前平举1kg重量达1分钟;下肢能不扶拐在平地连续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步;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处不变形。7.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㈠全身因素⒈年龄⒉健康㈡局部因素⒈骨折的类型和数量⒉骨折部的血液供应⑴两骨折段的血液供应均良好⑵两骨折段之一的血液供应减弱⑶两骨折段的血液供应均减弱⑷骨折段完全丧失血液供应。⒊软组织损伤⒋感染⒌软组织嵌入㈢治疗方法不当⒈反复多次的手法复位⒉切开复位⒊过度牵引⒋固定不确实⒌清创不当⒍不适当的功能锻炼。8.骨折的急救处理:⒈抢救生命⒉创口包扎⒊妥善固定⒋迅速转运9.骨折的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10.骨折功能复位的标准:⑴旋转、分离移位:骨折部的旋转、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纠正。⑵缩短移位:成人下肢骨折缩短移位不应超过1cm,上肢不应超过2cm。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下肢骨折缩短在2cm以内,若无骨骺损伤,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自行矫正。⑶成角移位:具有生理弧度的骨干,可允许与其弧度一致的10度以内的成角。而侧方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不能自行矫正,必须完全复位。⑷侧方移位:长骨干横骨折,骨折段对位至少应达到1/3。干骺端骨折对位应不少于3/4。11.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⒈及时正确的处理伤口⒉尽可能的防止感染⒊力争将开放性骨折转化为闭合性骨折。步骤:⒈清创⒉组织修复⒊创口引流及闭合⒋应用抗生素及破伤风抗毒素。12.骨折的并发症:㈠早期并发症⒈休克⒉感染⒊合并重要内脏器官损伤⑴肺损伤⑵肝、脾破裂⑶膀胱、尿道损伤⑷直肠损伤⒋重要血管损伤⒌神经损伤⑴脊髓损伤⑵周围神经损伤⒍脂肪栓塞综合征⒎骨筋膜室综合征㈡骨折中晚期并发症⒈坠积性肺炎⒉褥疮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⒋骨化性肌炎⒌创伤性关节炎⒍关节僵硬⒎急性骨萎缩⒏缺血性骨坏死⒐缺血性肌挛缩。13.脂肪栓塞综合征(fatembolismsyndrome)多认为是由于骨折处髓腔内血肿张力过大,骨髓被破坏,脂肪滴进入破裂的静脉窦内,可引起肺、脑脂肪栓塞。亦有人认为是由于创伤的应激作用,使正常血液中的乳糜微粒失去乳化稳定性,结合成脂肪球而成为栓子,阻塞肺毛细血管。典型的临床表现:①呼吸系统症状:急性呼吸功能不全,肺通气障碍和进行性低氧血症;②神经系统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常见有:神志不清、昏迷、抽搐;③肺部X线片典型者呈“暴风雪”样改变。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激素治疗。14.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fascialcompartmentsyndrome)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最常发生于小腿和前臂掌侧。病因:由于骨筋膜室内增高所致。15.常见的原因有:⒈骨筋膜室内容物体积骤增①损伤炎性反应和广泛毛细血管损伤,使室内的肌肉发生严重的水肿。②任何原因的肌肉缺血,都将使肌肉内的毛细血管内膜通透性增加,发生严重水肿,是室内肌肉的体积和组织压剧增,发生缺血-水肿恶性循环。⒉骨筋膜室容积骤减①敷料包扎过紧或包扎时不紧,但在损伤性水中继续发展的情况下,早期不紧的包扎可以变得过紧而形成压迫。②严重的局部压迫,例如肢体长时间被重物压迫。16.临床表现:⒈疼痛⒉患侧指(趾)呈屈曲状态,肌力减弱。⒊患处皮肤略红,温度稍高,肿胀,有严重压痛,触诊可感到室内张力增高。⒋远侧脉搏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2第七十七章上肢骨折第三节肱骨干骨折肱骨外科颈下1~2cm至肱骨髁上2cm段内的骨折成为肱骨干骨折1.骨折端的移位:取决于外力作用的大小、方向、骨折的部位和肌肉牵拉方向等。①在三角机止点以上的骨折,近折端受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的牵拉而向内、向前移位,远折端因三角肌、喙肱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牵拉而向外向近端移位。②当骨折线位于三角肌止点以下时,近折端由于三角肌的牵拉而向前、外移位;远折端因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牵拉而向近端移位。③肱骨干下1/3骨折的移位方向与暴力作用的方向、前臂和肘关节所处的位置有关,大多数有成角、短缩及旋转畸形。2.临床表现和诊断:受伤后,上臂出现疼痛,肿胀,畸形,皮下瘀斑,上肢活动障碍。检查可发现假关节活动,骨摩擦感,骨传导音减弱或消失。X线照片可确定骨折的类型、移位方向。若合并桡神经损伤,可出现垂腕,各手指掌指关节不能背伸,拇指不能伸,手背桡侧两个半指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3.治疗:大多数肱骨干横行或短斜行骨折可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⒈手法复位外固定⒉切开复位内固定第四节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干与肱骨髁的交界处发生的骨折。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一、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1.移位:通常是近折端向前下移位,远折端向后上移位。如果在跌倒时,同时遭受侧方暴力,可发生远侧端向尺侧或桡侧移位。2.临床表现和诊断:儿童有手着地受伤历史,肘部出现疼痛、肿胀、皮下瘀斑,肘部向后突出并处于半屈位,应想到肱骨髁上骨折的可能。检查局部明显压痛,有骨摩擦音及假关节活动,肘前方可扪到骨折断端,肘后三角关系正常。在诊断中,应注意有无神经血管损伤,应特别注意观察前臂肿胀程度,腕部有无桡动脉搏动,手的感觉及运动功能等。肘部正侧位X线照片是必须的,不仅可以确定骨折的存在,更主要的是准确判断骨折移位情况,为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3.治疗⑴手法复位外固定屈肘位固定⑵手术治疗⑶康复治疗二、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1.临床表现和诊断:受伤后,局部肿胀、疼痛,肘后凸起,皮下瘀斑。检查可发现肘上方压痛,后方可扪到骨折端。X线照片可发现骨折的存在及典型的骨折移位,即近端向后移位,远折端向前移位,骨折线呈由前上斜向后下的斜行骨折。少有合并神经血管损伤。2.治疗:基本原则与伸直型相同,但手法复位的方向相反。在肘关节屈曲40度左右行外固定。第五节尺桡骨骨折1.孟氏骨折(Monteggia):尺骨上1/3骨干骨折可合并桡骨小头脱位。2.盖氏骨折(Galeazzi):桡骨干下1/3骨折合并尺骨小头脱位。第六节桡骨远端骨折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下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一、伸直型骨折(Collesfracture)多为腕关节处于背伸位、手掌着地、前臂旋前时受伤。1.临床表现和诊断: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可出现典型畸形姿势,即侧面看呈“银叉”畸形,正面看呈“枪刺样”畸形。检查局部压痛明显,腕关节活动障碍。X线照片可见骨折远端向桡、背侧移位,近端向掌侧移位,因此表现出典型的畸形体征。可同时伴有尺桡关节脱位。2.治疗:⑴以手法复位外固定为主要治疗方法;⑵切开复位内固定;⑶康复治疗。二、屈曲型骨折(Smithfracture)常由于跌倒时,腕关节屈曲、手背着地受伤引起。也可因腕背部受到直接暴力打击发生。较深直型骨折少见。1.临床表现及诊断:受伤后,腕部下垂,局部肿胀,腕背侧皮下瘀斑,腕部活动受限。检查局部有明显压痛。X线照片可发现典型移位,近折端向背侧移位,远折端向掌侧、桡侧移位,与伸直型骨折移位方向相反,称为反Colles骨折或Smith骨折。2.治疗:主要采用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固定。三、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这是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在腕背伸、前臂旋前位跌倒,手掌着地,暴力通过腕骨传导,撞击桡骨远端关节面背侧发生骨折,腕关节也随之而向背侧移位。临床上表现为与Colles骨折相似的“银叉”畸形及相应的体征,称为巴通骨折(Bartonfracture)。X线照片可发现典型的移位。这类骨折较少见,临床上常漏诊或错误诊断为腕关节脱位。3第七十九章下肢骨折及关节损伤第一节股骨颈骨折1.股骨头的血供:主要来自下列三组动脉:①股骨头圆韧带内的小凹动脉,为股骨头凹附近骨质血供,老年人此动脉多已闭塞;②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沿股骨颈进入股骨头;③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支配股骨头绝大部分血供。2.分类:⑴按X线片显示骨折线部位分类:①股骨头下骨折②经股骨颈骨折③股骨颈基底骨折⑵按X线正位片Pauwells角分类(该角测量是指远端骨折线与两侧髂嵴连线的夹角)①内收骨折50②外展骨折30⑶按骨折移位程度分类(Garden分类):Ⅰ型不完全骨折,股骨颈尚有部分骨质未折断。Ⅱ型完全骨折,但无移位。Ⅲ型:完全骨折,仅有部分移位,并有部分骨折端嵌插。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关节囊和滑膜破坏严重。3.临床表现和诊断:⑴外伤史。⑵伤后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⑶体征:患肢外旋,患肢缩短。⑷一般X线检查即可确定诊断。⑸并发症:呼吸功能不全,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DVT,褥疮。第三节股骨干骨折1.移位:①股骨上1/3骨折:近折段受髂腰肌、臀中肌和外旋肌群牵拉,常向外及外旋移位,远折段受内收肌群的牵拉,向上、后移位;②股骨中1/3骨折:重叠移位,远折段受内收肌牵拉,骨折向外成角;③股骨下1/3骨折:远折段受腓肠肌牵拉向后移位,可压迫或损伤掴动静脉和神经。2.临床表现和诊断:骨折后出血出,可出现休克。局部肿胀明显,肢体短缩和畸形,功能丧失。X线检查即可确定诊断及骨折部位和类型。股骨干上1/3骨折有时合并髋关节脱位,X线检查要包括髋关节。第四节股骨髁上骨折股骨下端在腓肠肌起点以上2~4cm范围内发生的骨折。多由间接暴力或直接暴力所致,发生率较少,但治疗上比较复杂,并发症多。如处理不当,常发生膝内、外翻畸形,关节粘连挛缩、僵直及晚期继发骨关节炎等,影响膝关节的功能。常有骨缺损。移位:股骨髁上骨折,可分为屈曲型和伸直型。屈曲型的骨折线由前下方斜向后上方,远折段因受腓肠肌牵拉易向后移位,有刺伤和压迫掴动静脉的危险。伸直型的骨折线由后下斜向前上方,远折段在前,近折段在后重叠移位。第五节膑骨骨折1.髌骨的主要作用:①增大股四头肌的力臂,增强肌力;②起滑动作用,减少股四头肌肌腱在股骨髁的摩擦。2.临床表现和诊断:有外伤史,关节腔积血,肿胀明显,伸膝功能丧失,膝关节呈半屈状态。检查时可触及骨折端。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3.治疗原则:⑴非手术治疗:无移位骨折,先在严格无菌下抽出膝关节腔内积血,而后伸直位用长腿石膏后托固定。⑵手术治疗:移位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固定治疗。常应用张力带内固定的原理固定骨折。第八节胫腓骨干骨折1.病因:胫腓骨干骨折最多见,约占人体骨折的10%~13.7%。其特点是:损伤暴力大,骨折移位和粉碎骨折多,软组织损伤重,开放性骨折多,常合并软组织及骨缺损,增加骨折治疗的复杂性。多由直接暴力所致。骨折的部位以下1/3骨折和中1/3骨折较多见,上1/3骨折相对较少。2.临床表现和诊断:骨折多由强大暴力造成,伤后局部肿胀明显,疼痛严重,畸形及功能障碍。对病人的检查除骨折体征外,特别要注意软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注意有无血管及神经的损伤,有无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X线检查以明确骨折的类型及移位情况。3.治疗:⑴非手术治疗:主要适合于稳定型骨折,手法复位后,用长腿石膏外固定。⑵手术治疗:对于骨折手法复位失败者,以及污染不重并且受伤时间较短的开放性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固定骨折。第八十章脊柱脊髓损伤及骨盆骨折1.三柱理论:前
本文标题:外科知识点汇总打印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611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