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全球社会与全球治理俞正梁全球社会与全球治理俞正梁1、威斯特伐利亚体制的基本内涵具有固定居民、领土、政府和主权的现代民族国家成为国际社会的唯一行为体,国家主权原则成为现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建立起世界民族国家体制。在威斯特伐利亚体制下,国家被随意消灭的现象逐渐减少,国内公共事务得到较好的管理,国际公共事务因国际无政府状态处于自流状态。2、新的安全困境:大国政治的悲剧大国兴衰规律:霸权国与挑战国争霸,引发大规模战争,战争与和平成为难以根治的世界主要公共问题。一、传统国际社会的治理全球社会与全球治理俞正梁一、传统国际社会的治理3、冷战两极格局取代多极格局,冷战模式,冲突强度大,具有总体的不稳定性和危险性,国际局势紧张、动荡。均势是指国际力量的分布大致相等便可防止任何国家变得无比强大从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以维持一种暂时的、相对的平衡与稳定,并不能根本解决战争与和平问题。这是国际冲突的自发作用机制。4、传统国际治理的局限性主要依靠加强自身军事实力,以及维持均势。冲突与危机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管理跟不上,有限的国际法,有限的国际组织及其权威,霸权结构是“唯一”的权威结构,国家利益的最高性,大国主宰的世界格局,民众是局外人,制度短缺,治理的狭隘性、局部性与暂时性。全球社会与全球治理俞正梁案例一:1948年柏林危机在冷战全面爆发的背景下,美国加快分裂德国的步伐,苏联采取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反击措施,其主要措施之一是于1948年6月全面切断西占区与柏林间的水陆交通和货运,美国派大批飞机为西柏林250万人口大规模空运物资,历时一年,最终导致柏林和德国的分裂。思考题:1、为什么说1948年柏林危机是冷战的典型案例?2、试分析传统零和博弈的手段。全球社会与全球治理俞正梁案例二: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赫鲁晓夫在1962年5月访问保加利亚期间,“想到了在古巴装置核弹头导弹的主意”,从而形成有利于苏联的核力量均势。苏联决定在古巴设置中程导弹和发射设备,并向古巴提供伊尔-28型轰炸机,引发美苏间一场核危机。8月到10月间,美国U-2高空侦察机发现正在古巴修建的导弹发射场和苏联中程轰炸机,甚至拍下了放在地上的萨姆导弹的照片。10月22日晚,美国总统肯尼迪向全国发表电视演说,披露了这一惊人秘密,并宣布对古巴实行海空军事封锁,呼吁苏联在联合国监督下撤走设置在古巴的进攻性武器。全球美军进入最高戒备状态,加勒比海危机爆发,美苏处于战争边缘。1963年1月,古巴导弹危机以苏联的全面退让正式结束。思考题:1、了解传统国际社会“安全困境”的本质。2、古巴导弹危机能否找到共赢的解决办法?全球社会与全球治理俞正梁二、时代变迁1、冷战结束及其意义东欧剧变,两德统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国家冲突中心论逐步位移,传统国际体系转型,全球进程开始,全球事务管理提上全球日程。2、经济全球化世界生产力,跨越国界,全球配置,全球整合;新经济力,文明转型。3、国际社会的转型全球整合,历史趋势,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分国管理走向全球管理,传统治理走向全球共治。4、案例研究:中国和苏联改革的比较全球社会与全球治理俞正梁三、中国面对国际社会的转型1、中国战略空间概述中国战略空间主要来自全球化、区域化与国际社会的转型,传统的“安全困境”仍然是中国战略空间的主要制约因素。2、中国战略空间:中国与美、日、俄、欧关系传统模式,新旧交替,以新制旧,两手准备3、中国的对外战略与政策和平发展,和平环境,经济外交,多边外交,睦邻外交,资源外交,一体化外交,以和为贵,倡导合作,全新思维,全新外交,软的更软,硬的更硬。4、台湾问题全球社会与全球治理俞正梁四、全球化1、全球化的概念全球化是分散的地域国家社会走向全球社会的趋势与过程,是21世纪世界的基本特征。全球化的本质在于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全球事务,解决全球问题,认同人类的共同身份和共同利益。2、全球化的特点(1)全球化在理论上创造着一个单一的世界;(2)全球化是一个多维度过程;(3)全球化是一个统一和多样并存的过程与趋势;(4)现在的全球化是一个不平衡发展过程;(5)全球化是一个合作与冲突并存的过程,但本质上指向多边、协商与合作;(6)全球化是一个观念更新和范式、体制转换的过程。全球社会与全球治理俞正梁四、全球化3、全球主义与全球政治全球主义是一种区别于国家主义的世界整体论和人类中心论的文化意识、社会主张和行为规范,目的是建立一个在制度而不是权力、协商而不是强制、治理而不是统治基础上的全球社会。全球政治是指政治关系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延伸,跨越现代民族国家边界的全球扩展,通过沟通、共识和协调,对全球公共问题进行合作共治,有效管理全球公共事务。全球社会与全球治理俞正梁五、全球公共问题1、全球公共问题的由来(1)工业文明的异化①坚持无限制经济增长的经济主义;②片面追求物质享受的唯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忽视了人类的精神追求,导致了人的异化;③坚持征服、主宰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紧张,并引发资源与环境危机。(2)全球治理危机围绕着人、社会与自然而形成的全球问题,导致全球治理危机,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它无法在工业文明的框架内求得超越,也无法在民族国家体制的传统治理中求得解决。全球社会与全球治理俞正梁五、全球公共问题2、全球公共问题的内涵和特点(1)全球公共问题的概念及其三大领域全球公共问题是指当代全球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超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严峻问题,是全球社会的综合安全问题。全球公共问题的三大领域:社会与社会之间的问题;社会与自然之间的问题;人与社会之间的问题。全球社会与全球治理俞正梁五、全球公共问题(2)全球公共问题的基本特点①全球性:规模与范围;②全面性: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环境、科技等;③缠结性:内在联系使之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④超意识形态性:挑战本身超越民族、超意识形态;⑤挑战性:前所未有的从根本上威胁到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从而对人类构成生存威胁。全球社会与全球治理俞正梁五、全球公共问题3、主要的全球公共问题及其严重性(1)南北问题中心与边缘,贫富差距扩大,全球社会的社会公平问题。(2)军事问题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冲突、战争的全球扩散。(3)国际恐怖主义的蔓延恐怖主义是为了改变某一政治进程和达到某些政治目标而对个人、集团、国家采取的极端行动,包括绑架、暗杀、爆炸、劫持和扣押人质等。当代恐怖主义的主要特点:全球性、恐怖性、高技术性、不对称对抗性。全球社会与全球治理俞正梁五、全球公共问题(4)人口问题人口爆炸,老龄化,城市化,移民与难民,贫困与饥荒。(5)生态环境的恶化①物种灭绝加剧,生物多样性消失;②臭氧层遭到破坏;③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酸雨加剧;④森林锐减,水土流失;⑤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⑥大气、水质、土壤污染;⑦有毒、有害物质的随意处置与越境转移。全球社会与全球治理俞正梁五、全球公共问题(6)资源短缺资源短缺是指相对于人类需求的日益增长,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在内的资源出现短缺问题,如能源危机、粮食危机以及其他地球资源的绝对匮乏、相对匮乏以及资源消费的严重失衡。(7)跨国犯罪毒品走私,人口贩卖,高技术非法交易等。(8)疾病流行以艾滋病为代表,还包括非典、禽流感、疯牛病等。全球社会与全球治理俞正梁六、全球治理(一)1、全球治理的概念(1)全球治理的起源面临全球问题大量涌现并日趋尖锐化,国家以及世界民族国家体制日益显示出极大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国际活动家和国际政治学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既看到了市场的失效,又看到了国家的失效,他们开始突破“国家”和“国际”的框架,突破“市场”的框架,用新的思维方法和参照单位来分析这些问题,即把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把人类所面临的共同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作为全球公共问题和公共事务加以治理和管理。因此,他们主张用治理替代统治,重视发挥政府功能,又重视与公民组织群体优势相互合作、共同管理的理念与方式,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网络管理体系。全球社会与全球治理俞正梁(2)全球治理概念全球治理是各种公共的和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这既包括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或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它有四个特征: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主要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总之,全球治理是一种没有世界政府的治理,用以解决全球事务的增多和危机与现有实体管理能力不足之间的尖锐矛盾。治理与统治在权威、主体、手段与方法、范围以及管理向度上存在着本质性的差别,涉及权威、合法性、服从性的质变,也涉及世界政治结构、制度体系与思想观念的质变。六、全球治理(一)全球社会与全球治理俞正梁2、全球治理的内涵及目标(1)多重含义与基本特征多重含义:—作为全球公共事务管理;—作为“善治”;—作为全球范围内的社会——控制系统;—作为自组织网络。基本特征:价值、规则、主体、客体、绩效。六、全球治理(一)全球社会与全球治理俞正梁(2)基本原则①在看待全球社会生活时,采取的是多元主义,承认各种行为者的合理性以及合作的可能性;②突破了政治管理上的“国家中心主义”倾向,更加关注社会的作用,尤其是民间社会组织发展和实行自我管理的可能性;③强调要把管理方式和行动结果结合在一起,为达成更好的结果而改革管理的方式和管理技术。六、全球治理(一)全球社会与全球治理俞正梁(3)优势与变革优势:—强调了管理的技术问题,避免了无谓的意识形态纠缠;—从方法论上把国家、市场和民间社会看作是可以实现合作的,改变了把三者对立起来,认为不可调和的长期认识;—强调了社会,尤其是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使治理概念本身更具有弹性,能够应用于不同的环境下,为不同行为者之间达成共识和相互借鉴提供了认识上的基础。六、全球治理(一)全球社会与全球治理俞正梁治理的实现依靠四个层次上的变革:—观念层次上要创造一个“地球村”或全人类利益的认同;—在制度层次上要创造一个中庸的国家集合;—在社会层次上要创造一个自由的公共领域或者最终的市民社会;—在个人层次上要创造一个自由的“自我”以及行为的超“现代”模式。(4)反思现实的反差、局限与两难六、全球治理(一)全球社会与全球治理俞正梁3、全球治理的结构(1)纵向:从全球层次到地方层次全球治理并不只是全球性问题上的治理,而是全球范围内公共事务的管理。这些层次包括:全球层次、区域层次、次区域层次、国家层次、地方层次等。六、全球治理(一)全球社会与全球治理俞正梁(2)横向:文化价值、制度以及行动全球治理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这样一个假定上:存在着实现全球治理的共识性文化价值基础,否则就无法产生全球各个层次上多元行为者之间的认同、协调和合作。制度是全球结构的核心。现有国际制度无法预防并有效解决全球问题。全球治理的制度分为两种:活动实体和活动规则。所谓的活动实体指的是各种组织和机构,它们共同分享着实现全球治理的责任和权威。这意味着权威的转移。活动规则涉及到各个具体的领域,它的基本目的是建立能得到切实遵守的共同标准,使各行为者实现协调与合作。最终,全球治理归结到全球行动。六、全球治理(一)全球社会与全球治理俞正梁4、全球治理与区域治理(1)内涵区域内部流动增强,互相认同意识发展,对外的某些共同特征不断显现,可以称之为区域化。它主要表现为区域的集中趋势。从全局看,区域化是全球化的组成部分,在深度和广度上大大高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主要基础和动力之一。六、全球治理(一)全球社会与全球治理俞正梁区域化有不同的形式,从一种开放性与多边性的制度化论坛到通过一种正式的一体化机构进行制度化合作与治理,它的最高发展阶段是一种创新的国家与社会的复合性区域共同体。在这个新型的政治、社会实体中,在横向上由市场和区域市民社会进行调节,在纵向上则由国家共同进行政治调节,主权分享与共享相结合,权威、权力和决策有所集中而非集中化,主要表现为向地方、微观地区、国家和宏观地区或超国家
本文标题:全球社会与全球治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61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