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2017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统一笔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二)
第六章教学一、教学的意义与任务概念:广义的教学就是一定时间、地点、场合下的传授经验的活动,即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狭义的教学是指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以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和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为基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活动。教学的基本任务:①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②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③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⑤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二、教学过程的本质和基本规律概念: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学生系统的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1.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对象;③教材:是教学的内容,教师要传授教材,学生要领会教材的内涵;④教学手段:是上述三要素相互联系的桥梁。教学过程的四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①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规律;②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③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④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3.教学过程的本质:①教学过程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这种认识过程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复杂过程。教学过程中,师生正是在传授、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去认识客观世界,并同时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和素质。②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不等同于一般的认识过程,它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首先,教学是个体认识,不是对人类历史的总体认识,因此教学过程主要是获得间接经验的过程;其次,由于个体知识、经验的差异性,教学的个体认识往往是不相同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的认识活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认知水平。③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身心发展的过程。教学不仅向学生传递知识、技能,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促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充分发展,使之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三、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1.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布置与修批改(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课外辅导与答疑、学业成绩的评价①备课:所谓备课,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对上课进行计划安排和设计准备的工作。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好课是上好课乃至做好整个教学工作的基础。备课的方法:a.做好三项工作:一是钻研教材;(教科书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二是了解学生;三是选择教学方法。b.写好三种计划:一是写好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开学前);二是写好课题(或单元)教学计划(开学前制定);三是写好课时教学计划(或教案)。(每节课上课前写好)②上课:上课时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课的基本要求:a.教学目的明确;b.教学内容正确、充实,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c.教学方法得当,教师善“启”、善“导”;d.教学组织严密,结构紧凑;e.教学语言清晰,注重语言艺术;f.双边活动积极,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g.板书规范。③学业成绩的评价:概念:是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系统地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方法: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①观察法:是直接认知被评价者的最好方法,它适用于在教学中评价那些不易量化的行为表现(如兴趣、爱好、态度、习惯与性格)和技能性的成绩(如唱歌、绘画、体育技巧和手工制成品)。②测验法:测验主要以笔试进行,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它适用于对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成绩评定。测验的质量指标:a.信度:指测验结果的可靠程度。影响信度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测验的长度、测验的时间、受试者的身心状态、测验的标准等。b.效度:指测验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的东西。c.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d.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测验的种类:论文式测验、客观性测验、问题情境测验、标准化测验。③调查法: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进行学生成绩评定收集资料的方法。调查一般通过问卷,交谈等形式进行。④自我评价法:主要方法有运用标准答案、运用核对表、运用录音机、录像机等。④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应注意的问题:①作业的内容首先,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其次,作业类型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②作业的质和量。作业的质和量应该适度。③对作业的要求教室对布置的作业应有一个明确的要求,具体规定完成作业的时间。另外,教师也可对作业中的一些难点和疑点做一些启发式的讲解,但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独立思考。④作业的批改与讲评教师通过检查和批改学生课外作业,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况,并以此作为自己改进教学工作的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督促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四、小学教学组织形式与课堂管理概念: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实现一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1.班级授课制(是我国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2.个别化教学3.分组教学(以下是班级授课制)17世纪,捷克教育家款美纽斯首先提出。苏联的凯洛夫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于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优点:a.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的质量;b.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c.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d.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缺点:a.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学习,容易导致理论脱离实际;b.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五、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讲授法主要包括讲述、讲解、讲演等形式。①基本要求:a.认真备课,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对讲授的知识要做到胸有成竹,同时要注意学生反馈,调控教学活动的进行;b.教学语言要准确,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有感染力;c.充分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使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解或讲述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讲中有导,讲中有练;d.对内容要进行精心组织,使之条理清楚,主次分明,重点突出;e.讲授过程中要结合板书与直观教具.②优点:a.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基础知识,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b.灵活性大,适应性强,无论课内还是课外都可运用;c.在教学过程中便与调控,且随时可与组织教学等环节结合;d.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③缺点:讲授法缺乏学生直接实践和及时作出反馈的机会,有时会影响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和忽视个别差异的存在。2.谈话法:谈话法是教师引导小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回答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巩固已学过的知识的方法。谈话法比较容易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①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第一、做好计划;第二、提出问题要明确;第三、善于启发诱导;第四、进行归纳和小结。②注意事项:a.态度必须中立;对人中立,对事中立.b.提问中避免失误;c.在摄入性谈话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言语外,不可有题外话;d.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来访者的谈话内容;e.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评论;f.结束语诚恳客气,避免任何误会.3.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自学教科书,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方法。这个方法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做法:①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②结合实际设计自学思考题,引导学生在读书中多思、深思、会思;③指导学生进行知识整理,把自学思考引向深入;④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能力,把读与讲、议、练相结合,以兴趣促能力发展;4.演示法和实验法:演示法和实验法是小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演示法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或直观教具、向学生做示范性的实验,从而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独立操作、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①演示法要求:a.符合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明确的目的;b.使学生能够清晰地感知到演示的对象;c.在演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对象的主要特征、主要方面或事物发展的过程;d.要重视陈示的适时性;e.结合演示进行讲解和谈话,使演示的事物与书本知识的学习密切结合②实验法的基本要素:自变量与因变量、前测与后测、实验组与控制组.5.练习法:练习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练习法主要包括说话的练习、解答问题的练习、绘画和制图的练习、作文和创作的练习等方面。六、教学评价的作用、类型、原则和方法1.教学评价的功能与意义: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成效,确定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它的根本作用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师教学,从而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具体来说,包括:a.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b.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依据;c.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d.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2.教学评价的类型:①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从评价时间角度划分)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主要应用于自我评估,平时的面谈等。目的是改进和完善教学,属于“前瞻式”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定。主要目的是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侧重于对已完成的教学效果进行确定,属于“回顾式”评价。(如期末考试)②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从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划分)常模参照评价:用于选拔、编组或编班。确定成绩等级,比较学生之间的相对位置。标准参照评价:确定学生是否达到标准以及达标的程度如何。③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按评价功能划分)配置性评价也称“准备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前的评价。主要用于教师了解学生对新学习任务的准备情况和能力。诊断性评价多在形成性评价之后实施,多给学习困难的学生作评价,注重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④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根据评价的严谨度划分)3.教学评价的原则:目标性原则;关联性原则;过程与结果统一原则;客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指导性原则。4.教学评价的方法七、教学模式的概念、国内外主要教学模式概念: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常见的教学模式:1.传递——接受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后经凯洛夫等人进行改造传入我国。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项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基本教学程序: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2.自学——辅导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进行学习的模式。从人本主义出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教学程序:自学——讨论——启发——总结——练习巩固3.抛锚式教学模式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立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的比喻为“抛锚”。抛锚式教学的几个环节:(1)创设情境;(2)确定为题(3)自主学习;(4)协作学习;(5)效果评价4.范例式教学模式由瓦·根舍因提出,比较适合原理、规律性的认识,是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最基础的内容之一。遵循人的认知规律,从个别到一般、从集体到抽象。基本程序:阐明“个”案——范例性阐明“类”案——范例性的掌握规律原理——掌握规律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规律原理运用训练5.发现式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知
本文标题:2017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统一笔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623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