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第一课时ppt课件 比赛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团田中学刀瑞2014年9月19日仁川亚运会点火仪式2014年2月3日晚,鹤庆县松桂镇发生特大火灾现场这是最近发生在云南的特大火灾,火苗向人类张大了血喷大口,共烧毁10户人家,其中4户村民家中财产全部被烧;其余6户村民51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烧死了一些牲畜,所幸的是没有人员伤亡。请同学们回忆学习过的2-3个燃烧事例,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回忆燃烧现象。事例化学方程式现象铁丝燃烧硫在空气中燃烧木炭燃烧都发光都放热都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氧化反应)结合化学方程式及现象,思考燃烧的共同特征有哪些?点燃S+O2———SO2点燃C+O2———CO2点燃3Fe+2O2———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发红,放出热量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电灯通电发光、食物腐烂是不是燃烧?为什么?说明燃烧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发生的!讨论:根据已学知识及生活经验猜想一下燃烧与哪些条件有关?请结合具体事例谈一谈。通常状况下一些可燃物的着火点物质着火点/℃白磷40红磷240木材250--330乙醇558无烟煤700--750可燃物燃烧时,都需要一个最低温度,也就是着火点。着火点和熔点、沸点一样,是物质的本质属性,在一定条件下,不能被人为地升高或降低;酒精灯温度为500℃左右。【探究活动一】燃烧条件的探究有以下仪器及材料:酒精灯、火柴、小木条、玻璃棒、小煤块、小石子、蜡烛、烧杯、坩锅钳。从中选择你所需要的,设计实验证明你们的猜想:操作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实验现象结论(1)(2)(3)燃烧的条件:氧气(或空气)可燃物想一想:燃烧现象的发生,必须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吗?如果缺少其中一个,燃烧现象还能发生吗?温度达到着火点【探究活动二】燃烧条件的进一步探究物质具备的条件现象1铜片上的白磷2水中的白磷3铜片上的红磷可燃物温度可燃物氧气燃烧需要氧气燃烧需要温度可燃物温度氧气白磷红磷铜片热水(90℃)燃烧的条件:氧气(或空气)可燃物缺一不可温度达到着火点如果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会有什么现象呢?【探究活动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小组交流讨论)1、根据燃烧条件推测灭火的原理是什么?2、你能想出几种方法,使燃着的蜡烛熄灭?都分别利用了什么原理?【总结】1、吹灭(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2、用水浇灭(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3、倒扣在烧杯中(隔绝空气)4、剪掉烛芯(清除可燃物)5、沙土覆盖(隔绝空气)6、利用CO2气体灭火(隔绝空气)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需注意的是:物质的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同时具备,而灭火只需破坏其中的任意一个条件即可。但是人们在生活中所采用的防火、灭火方法有时不只是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往往可能同时破坏几个条件。123451.炒菜时油锅的油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的蔬菜;隔绝空气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油罐着火时需用水喷淋降温;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林砍掉,形成隔离带。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4.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隔绝空气5.身上着火,就地一滚。隔绝空气奇怪的现象: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在火灾发生时,应当采取什么姿势逃离火场?现象:高的蜡烛先灭!低的蜡烛后灭!分析:这是由于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受热上升(热气流上升),高的蜡烛先接触到二氧化碳,因此先熄灭。楼层发生火灾,如何灭火或逃生?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着火的房间烟尘弥漫在中上方楼层发生火灾,如何灭火或逃生?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楼层发生火灾,如何灭火或逃生?身上着火时,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的衣物压灭火苗。楼层发生火灾,如何灭火或逃生?室外着火,门已发烫,千万不要开门,以防大火蹿入室内,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窗缝,并泼水降温.火灾发生时,必须采取正确的逃生方法:•1.切勿惊慌,要保持镇静,辨明方向,迅速逃生。•2.不入险地,不贪财物。•3.湿被裹身,匍匐撤离。•4.善用通道,莫入电梯。•5.火已及身,打滚灭火。小结:课题1燃烧和灭火1.燃烧的定义可燃物2.燃烧的个条件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缺一不可)清除可燃物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缺一即可)课后作业,延伸铺垫•《同步解析与测评》•P92页第1、2、3、4、5、12题。30学校要求教师在他的本职工作上成为一种艺术家。——爱因斯坦
本文标题: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第一课时ppt课件 比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628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