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读书报告
学习《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谈婚姻观指导教师:程艳熊秋燕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一部对人类个体家庭和国家起源历史进行研究的著作,又简称《起源》。这本书是在马克思逝世一年后,恩格斯根据摩尔根《古代社会》和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手稿写成的。它是人类社会两个生产发展的结果。读了这部著作之后,我不仅了解了家庭婚姻、私有制等的形式和发展,而且有特别的自我感受。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写作背景这本书是在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无产者与资产者之间的阶级斗争日益尖锐化,各国工人运为、社会主义运功正普遍展开,马克思主义在国家与革命等重大问题上跟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进行激烈论战的情况下写成的。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去世后,整理马克思的手稿时,发现马克思对路易斯·亨利·摩尔根的著作《古代社会》所做的摘要和批语,恩格斯研究后认为有必要进行补充来写一部专门的著作阐述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恩格斯之所以能在马克思近世一年后,只用两个月就使战友的遗愿付诸实现,。一方面是他与马克思几十年间共同研究的结果,另一方面则是他对原始社会问题长期关注和研究的结晶。早在1845—1846年间,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的第一章《费尔巴哈》中,首次一起探讨了所有制问题,指出“第一种所有制形式是部落所言制”,研究了私有制在原始公有制中产生的情况,、国家出现的条件、“两种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的内涵等。后来他们也经常交流有关原始公止问题的研究心得。恩格斯十分热悉希腊、罗马的经典,有关西欧克尔特人和德意志人的历史材料,以及巴霍芬、泰勒、麦克伦南、拉伯克、吉罗一特龙等原始文化研究者的学术情况,特别是他独自先后写出了《反杜林论》、《劳动从猿到人转变过翟中的作用》、《论俄国的社会问题》、《德国古代的历史和语一言》、《马尔克》等论著,在不同程度上探讨了人类起源、氏族组织、原始公社制度解体、私有制的发展、国家的记生及其阶级实质等重大问题。所有这些都是恩格斯能自如地充分利用摩尔根的《古代生会》和马克思的有关摘要,最终得以完成《起源》一书的坚实基础。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主要内容恩格斯以唯物史观阐释摩尔根的研究成果而提出:由于劳动生产率的发展,产生了私有财产,因此形成了阶级和阶级对立;由于各阶级的冲突导致以血亲家族为基础的旧社会被炸毁,被组成国家的新社会所取代;家庭制度受所有制支配。恩格斯根据摩尔根对美洲印第安人社会的研究,补充他本人对古代罗马、希腊和日耳曼人社会的研究材料,论述了人类早期原始社会阶段和奴隶社会早期国家形成的历史,后来科学考古的发现也证明了恩格斯的基本论点是正确的。在本书中,恩格斯研究了史前各文化阶段与家庭的起源、演变和发展,着重论述了人类史前各阶段文化的特征、早期的婚姻和从原始状态中发展出来的几种家庭形式,指出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产生和最后胜利乃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恩格斯根据大量史料,阐述了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原始社会解体的过程和私有制、阶级的产生,揭示了国家的起源、阶级本质及发展和消亡的规律。指出国家和阶级、私有制一样,是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产生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其作用是协调各阶级的矛盾。国家随阶级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阶级的消亡而消亡。本书是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国家的重要成果,它科学地阐明了家庭、私有制、阶级的起源与国家产生的关系,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三、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后的感想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很感兴趣,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和我们现在的生活密切相关,我忍不住想了解更多。以前我知道现今存在的一夫一妻制和以前的一夫多妻,还有一次在书本看到过一妻多夫已经让我很惊讶,看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一篇文章后,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竟然存在群婚制、对偶婚制。读了此文之后,它让我理不清思绪,我的大脑开始混乱。杂乱的性关系和让我们不可接受的而又存在过的婚姻制度使我费解。然后去查阅了别人对此的理解后,我对这些研究开始有了全新的看法,可以稍微客观地去看待这些存在的事实,而不是在现有制度的过分约束下对它们抱有偏见。我对哲学的东西不太懂,缺少了哲学素养,但是我仍然觉得过去存在的一切制度必有其必然性。无论是蒙昧时代、野蛮时代的各阶段,还是文明时代的各阶段的家庭和婚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由于当时的生产资料和社会生产关系及财产继承权等的需要,形成相应的家庭和制度。先说说一夫一妻制。一夫一妻制又称个体婚制,是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从萌芽到形成的过程,是人类从无阶级的原始社会进人阶级社会的过程,也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与对偶婚制相比,一夫一妻制具有两个特点:第一,丈夫在家庭中居于统治地位,婚姻的目的是为了生育出确凿无疑的出自一定父亲的子女,继承父亲的遗产;(历史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制)第二,婚姻关系坚固稳定,不能由任何一方随意解除。(现实生活中的一夫一妻制)群婚制、对偶婚制和个体婚制是自古代社会以来,人类婚姻家庭形态演变的主要阶段性标志。恩格斯指出:“这三种婚姻形态大体上与人类发展的三个阶段相适应。群婚制是与蒙昧时代相适应的,对偶婚制是与野蛮时代相适应的,以通奸和卖淫为补充的一夫一妻制是与文明时代相适应的。”将人类婚姻家庭形态演变与社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联系,是恩格斯的一大贡献。我从主观认为从母权制到父权制,从私有制到公有制再到现有的基本经济制度,从群婚制经过对偶制再到个体婚制,从无产阶级到共产主义条件下的社会主义社会,人类社会虽然还存在各种缺陷,但最终是处于进步的,并正努力向有利的人类社会状态发展着。虽然恩格斯指出,“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为保证妻子生出是出自丈夫的子女,好继承其遗产,一夫一妻制的实行是必要的。可见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制是推动人类婚姻家庭形态发展的新的动力。但是,“个体婚制在历史上决不是作为男女之间的和好而出现的,更不是作为这种和好的最高形式而出现的。相反,它是作为女性被男性奴役,作为整个史前时代所未有的两性冲突的宣告而出现的。”因此,“个体婚制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进步,但同时它同奴隶制和私有财富一起,却开辟了一个一直继续到今天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相对的退步,一些人的幸福和发展是通过另一些人的痛苦和受压抑而实现的。”在这里恩格斯揭示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一夫一妻制下男女不平等的根源。与此时恩格斯还对一夫一妻制的命运进行了预测,认为只有在共产主义条件下,以爱情为基础的一夫一妻制才能够充分实现。在社会主义社会,一夫一妻制存在的经济基础—私有制逐渐消亡,一夫一妻制家庭也会随之消灭吗?恩格斯明确指出:“它不仅不会消失,而且相反地,只有那时它才能十足地实现。”恩格斯的预测是对的,一夫一妻制存在至今。尽管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等现象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但这并不能让我们在理论上怀疑一夫一妻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一夫一妻制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产物,也是人类“种”的繁衍方式的智慧选择。近代遗传学理论认为,人类婚姻制度演变为一夫一妻制对于人类体质进化具有重大意义,为道德和法律所规范的性的约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一夫一妻的婚姻家庭形式为男女两性生活提供了健康、安全的空间,也为儿童的社会化和成年提供了最自然的和最佳的环境。人类曾经历了漫长的群婚制、血缘群婚制和对偶婚制,一夫一妻制则是人类进人文明时代的标志。四、对我国现有婚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疑问和期许我国现阶段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一夫一妻制婚姻制度。试想我国现有的一夫一妻制和基本经济制度是真的完善了吗?虽然当今的一夫一妻制中女性地位与男性同等可以参加社会劳动,可以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在很多领域起着重大作用,但是男女就真的平等了吗?女性因生理因素被视为弱势群体,国家出台各种法律制度和政策照顾女性,我不可否认这是对女性的一种尊重和保护。作为一名女性,我不知是否犯左或右的错误,也没有叛国的思想,只是对存在的制度是否真的合理有着疑问。我觉得都还未完善,虽然都说共奔小康社会,但是贫富差距依然存在,只有我们贫困的人知道。在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一夫多妻制已经没有了。但是世居滇、川交界处泸沽湖畔的摩梭人,主要实行着一种“阿夏”婚,它的特点是男不娶,女不嫁。男子夜晚到女子家中访宿,第二天清晨又返回自己家中生产和生活,配偶双方不组织共同家庭。这种暮往朝离的阿夏关系的缔结,以母系血统近亲不婚为原则,除此外一般不再受年龄、金钱、辈分、等级以及民族等限制。这也可以在广义上理解为一夫多妻制吧。我不认同这样的婚姻关系是属于一夫一妻制,而是处于落后的状态。由此可知由于地理位置和其他原因,现有婚姻制度并没有完全普及。我不是说一夫一妻制的不合理,而是肯定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我只是想说我国还不够升入贯彻这种制度以致其他地区还存在其他的婚姻关系。最后我期许在以后我国的政策和制度可以深入贯彻到全国各地区,改变偏远地区落后的现象。制度变得更加的完善。我们的社会可以逐步的进步和美好。参考文献:[1]陈克进.《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写作背景[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3,(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C].人民出版社.[3]薛宁兰.一夫一妻制是人类社会的文明选择—学习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札记[J].《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第33期进修班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办公室赴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地区国情调研文集(第6集)》,2009.[4]王维国.恩格斯的婚姻伦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比较两种不同意义的一夫一妻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4).
本文标题: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读书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636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