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大学生健康教育第三章
单击第三章校园疾病防治标题〔教学内容〕第一节疾病对健康的危害一、传染病遗留的影响二、新世纪疾病的三大类别三、未来的四大健康隐患第三章校园疾病防治第二节常见传染病一、传染病的概述二、流行性感冒三、流行性腮腺炎四、流行性出血热五、细菌性痢疾六、流行性乙性肝炎七、肺结核病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第三章校园疾病防治第三节内科常见多发病一、呼吸系统二、消化系统三、循环系统四、泌尿系统五、其他疾病六、全理使用抗生素第三章校园疾病防治第四节外科、皮肤科常见疾病一、软组织化脓性炎症二、急性阑尾炎三、疝四、痔与肛裂五、甲状腺肿大六、乳腺包块七、包茎与包皮过长八、沁尿系结石九、前列腺炎十、腰腿痛十一、常见皮肤病第三章校园疾病防治第五节妇科常见疾病十二、妇产科常见病十三、计划生育措施第四节眼与耳鼻喉口腔常见病一、眼科常见疾病二、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三、口腔科常见疾病及卫生保健第三章校园疾病防治第一节疾病对健康的危害一、传染病遗留的影响全球结核病处于紧急状态全球疟疾、霍乱滋生蔓延二、新世纪疾病的三大类别生活方式疾病心理障碍疾病性传播疾病第三章校园疾病防治三、未来的四大健康隐患适应能力下降免疫系统退化生态环境平衡世界变得狭小第三章校园疾病防治第二节常见传染病一、传染病概述(一)传染和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的广义概念亦称感染,是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过程。感染性疾病不一定都有传染性,传染病是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等)感染人体后而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第三章校园疾病防治•病原体:外界环境中能侵袭人体的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等。能引起各种传染病的病原体有微生物和寄生虫。•传染:病原体进入人体的过程。•生物性的病原体进入人体后破坏了机体的平衡,使机体产生疾病,且疾病在人群中传播,引起流行,该疾病称为传染病。病毒病毒细菌致命细菌丝状真菌致命真菌真菌中毒手部真菌感染微生物微生物细菌肠道寄生虫寄生虫病患者戴美瞳眼部长寄生虫第三章校园疾病防治(二)传染过程的表现在传染过程中,主要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也和来自外界的干预如药物与放射治疗等有关。第三章校园疾病防治1、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2、隐性感染3、显性感染4、病原携带状态5、潜伏性感染第三章校园疾病防治(三)传染过程中病原体和人的相互作用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人体的免疫功能这两个因素。1、致病能力:侵袭力、毒力、数量;2、人体的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第三章校园疾病防治(四)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1、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第三章校园疾病防治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再侵入另一个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吸血节肢动物也称虫媒传播、血型体液传播、土壤传播、性传播。第三章校园疾病防治3、易感人群:指对某一传染病缺乏免疫力,容易被传染的人。易感性取决于每个个体的免疫水平。易感性的变动与人群构成的变动、人群一般抵抗力的强弱、病原体种型组成的变动,以及人工自动免疫的推广程度相关。第三章校园疾病防治(五)传染病的临床特点1、传染病病程发展的阶段性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2、常见症状与体征发热、发疹、毒血症、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反应第三章校园疾病防治(六)传染病的4个特征1、在病原体2、在传染性3、有流行病学特征4、有感染后免疫第三章校园疾病防治(七)常见病和传染病对学生健康的影响(八)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第三章校园疾病防治二、急性传染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急性眼病。春夏之交,特别是炎热的季节,水灾后,易在学校或集体人群中流行。结膜炎结膜炎第三章校园疾病防治(一)病因及流行1、病原体病原体常为细菌或病毒。2、传染源患者眼内分泌物带有大量的病菌或病毒,被分泌物污染的手指、手帕、毛巾、脸盆等都是传播的媒介物,如果健康人合用受污染的毛巾或同用一个洗脸盆都可能被传染。通过游泳也可传播该眼病。(二)症状1、细菌性结膜炎:眼睛发痒、有异物感、怕光、流泪、充血、红肿、大量分泌物、伴头痛、发热等。2、病毒性结膜炎:充血、水肿明显、分泌物呈粘性、量少、同侧耳前淋巴肿大、有压痛、症状消退后10—15天部分病人角膜出现点状浑浊、有畏光、流泪、视力模糊等。第三章校园疾病防治(三)处理生理盐水洗眼,抗生素药水滴眼。(四)预防1、养成经常冼手的卫生习惯。不用手揉眼,不用病人用过的毛巾和脸盆,自己的面具要经常洗晒或煮沸消毒。2、发现病人尽早采取隔离措施,与病人密切接触者应用抗生素眼药水点眼。病人不应到水龙头或洗脸间去洗脸、洗手、洗毛巾,更不能到河里或游泳池内游泳。第三章校园疾病防治(四)预防1、养成经常冼手的卫生习惯;2、发现病人尽早采取隔离措施,与病人密切接触者应用抗生素眼药水点眼;3、流行期间在公共场所进行严格消毒;4、用1%--2%的冷盐水浸洗眼睛,一日数次,或盐水敷眼。第三章校园疾病防治三、流行性感冒分普通感冒(一般性感冒或伤风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又叫流感),绝大多数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一)病因流感病毒病原体有甲、乙、丙三型,又分若干亚型。由于病毒类型多,易发生变异,故患病后患者对其他类型或新生变异病毒均无免疫力,因而反复大流行。第三章校园疾病防治(二)流行病学1、特点:一旦发生,迅速传播,传染性极强。可在不同地区先后发生或同时发生。小流行也要在2—3周内才能消失。2、传染源:是病人,以病初2—3天内传染力最强,健康人在此时接触病人,易被感染而发病。3、传播途径:通过空气飞沫传染,随着咳嗽、喷嚏、说话、呼吸向外排放。病毒污染的食具、物品、手等也能造成感染。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与人口的密度有直接关系。4、易感人群:除6个月以下的婴儿外,普遍易感。第三章校园疾病防治(三)症状与分型流行性感冒潜伏期1—3天,起病急,病程长(1—2周),以全身出现中毒性表现为主。可分四型:1、单纯性流感2、肺炎性流感3、中毒性流感4、胃肠型流感第三章校园疾病防治(四)处理休息,多喝开水,服用抗生素和吗啉双胍或注射病毒唑等。(五)预防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用抗病毒药物、解热镇痛药物,以及防治继发性细菌感染和对症治疗。第三章校园疾病防治1、平时预防措施:(1)经常锻炼,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注意营养,生活有规律,以提高抵抗力,防止病毒继发感染,多饮水,清淡饮食。(2)注意发现和积极治疗慢性病,如扁桃体炎、肺结核、肝炎等,消除诱发因素。(3)注意天气的骤然变化,注意保暧,注意经常通风,减少空气污染。(4)加强卫生宣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第三章校园疾病防治(5)药物预防,可注射免疫球蛋白或转移因子等制剂;服用板蓝根等药品进行预防。(6)疫苗预防,多在重点人群中作用或面临流感大流行时使用。疫苗有两种,流感灭活疫苗,适用于年老体弱多病者及婴幼儿;流感减毒活疫苗,适用于成年人。接种流感活疫苗,在秋季进行。第三章校园疾病防治2、流行时的预防措施:(1)做好晨间检查,及时发现病人。(2)隔离病人直到症状完全消失。暂时停止公共活动并在公共场所进行消毒、通风。病人用具可煮沸消毒,衣物可暴晒2小时。(3)集体煎服板兰根、大青叶、贯仲等中药预防。(4)盐水漱口洗鼻,多饮绿茶,口服金刚烷胺类药物等可降低发病率。第三章校园疾病防治四、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以及无免疫力的成年人身上。腮腺炎病毒除侵犯腮腺外,尚能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腮腺炎病毒抵抗力弱,56c°,20分钟,乙醇2—5分钟能灭活。紫外线照射和福尔马林熏蒸能迅速灭活。流行性腮腺炎腮腺肿大第三章校园疾病防治(二)临床表现潜伏期14-25天,部分病例有发热、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体温升高可达40c°。腮腺肿大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使下颌骨边缘不清,疼痛明显。当进食酸性食物促使唾液腺分泌时疼痛加剧。腮腺炎病毒可侵犯成熟的生殖腺体,故青春期男性可并发睾丸炎,女性可并发卵巢炎。第三章校园疾病防治(三)防治原则1、卧床休息。流质饮食,避免进食酸性饮料。注意口腔卫生,餐后用生理盐水漱口。2、发病早期可用利巴韦林,也可用干扰素治疗。头痛和腮腺胀痛可用镇痛药,对重症或并发脑膜脑炎、心肌炎患者,可应用地塞米松治疗。3、及早隔离病人,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4、口服板蓝根冲剂或煎剂,有预防作用。5、使用疫苗,进行皮内、皮下接种,亦可采用喷鼻或气雾方法。90%以上可产生抗体。潜伏期患者接种可以减轻症状。第三章校园疾病防治五、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每年夏秋季发病率最高。如治疗不及时,很容易转变成慢性。第三章校园疾病防治(一)病因病原体是痢疾杆菌,即志贺氏菌属。志贺氏菌属(Shigella)是一类革兰氏阴性杆菌,是人类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的病原菌。为兼性厌氧菌,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形成中等大小,半透明的光滑型菌落。在肠道杆菌选择性培养基上形成无色菌落。痢疾杆菌侵入肠道,其毒素被吸收后,可引起大肠充血,水肿、溃疡和出血。痢疾杆菌在外界环境中生存力较强,室温下在患者粪便中可存活2—13天;在阴暗潮湿的泥土中可存活34天;但在高温、干燥或阳光照射下很快死亡,而且对各种化学消毒剂均很敏感。痢疾杆菌志贺氏菌第三章校园疾病防治(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为急性、慢性患者和病原携带者。2、传播途径:痢疾杆菌随病人粪便排出,通过污染食物、水、手等经口腔进入消化道内引起感染。水源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苍蝇和蟑螂的带菌率也很高,是主要的传播媒介。3、易感人群:人类对痢疾杆菌普遍易感,患病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免疫时间较短,故容易复发和重复感染。第三章校园疾病防治(三)临床表现1、普通型(典型)2、轻型(不典型)3、中毒型第三章校园疾病防治(四)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肠道隔离,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油腻、多渣及难消化食物,多饮水,病情较重者可进行静脉补液。2、病原治疗。唑诺酮类药物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如诺氟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疗效佳、吸收好,是目前治疗菌痢首选药物。3、对症治疗。高热可用退热药及物理降温,腹痛剧烈解痉药如阿托品及颠茄片。第三章校园疾病防治(五)预防抓住“防止病从口入”这个原则,具体做法:1、管理传染源。病人应及时隔离,彻底治疗至粪便培养为阴性。饮食业人员带菌者应调离现岗。2、切断传播途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重视个人卫生,不吃不洁或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加强卫生管理,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学校食堂要采取防蝇灭蝇措施,防止食品霉变,保证供给开水或消毒的过滤水。3、消毒灭菌:发现病人要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病人用过的物品、食具要煮沸30分钟,进行消毒灭菌。4、药物预防:用大蒜和中药可预防。第三章校园疾病防治六、病毒性肝炎(一)概论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人们通常所说的“肝炎”实际上是指甲、乙、丙、丁、戊(即A、B、C、D、E)五型病毒(近年人们还发现了已型、庚型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全身性疾病。第三章校园疾病防治•甲型肝炎病毒(HAV)为嗜肝RNA病毒,在体内主要在肝细胞的胞浆内复制,并通过胆汁从粪便中排出。HAN只有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体系统。•乙型肝炎病毒(HBV)为嗜肝DNA病毒,在体内有多个抗原体系统,即表面抗原(HbsAg)与表面抗体(抗-HBs)、核心抗原(HbcAg)与核心抗体(抗-HBc)、e抗原(HbeAg)与e抗体(抗-HBe)。第三章校园疾病防治•丙型肝炎过去称为体液传播型非甲非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HCV)属于黄病毒科,为多变异病毒,其抗原抗体系统差异较大。•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有HbsAg的存在才能复制,有一个抗原抗体系统。•戊型肝炎过去称为肠道传播型非甲非乙型肝炎,其病毒(HEV)属于萼状病毒,主要在
本文标题:大学生健康教育第三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638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