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从B 树、B+ 树、B 树谈到R 树
第一节、B树、B+树、B*树1.前言:动态查找树主要有:二叉查找树(BinarySearchTree),平衡二叉查找树(BalancedBinarySearchTree),红黑树(Red-BlackTree),B-tree/B+-tree/B*-tree(B~Tree)。前三者是典型的二叉查找树结构,其查找的时间复杂度O(log2N)与树的深度相关,那么降低树的深度自然会提高查找效率。但是咱们有面对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就是大规模数据存储中,实现索引查询这样一个实际背景下,树节点存储的元素数量是有限的(如果元素数量非常多的话,查找就退化成节点内部的线性查找了),这样导致二叉查找树结构由于树的深度过大而造成磁盘I/O读写过于频繁,进而导致查询效率低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待会在外部存储器-磁盘中有所解释),那么如何减少树的深度(当然是不能减少查询的数据量),一个基本的想法就是:采用多叉树结构(由于树节点元素数量是有限的,自然该节点的子树数量也就是有限的)。这样我们就提出了一个新的查找树结构——多路查找树。根据平衡二叉树的启发,自然就想到平衡多路查找树结构,也就是这篇文章所要阐述的第一个主题B~tree(B树结构)。B-tree(B-tree树即B树)这棵神奇的树是在RudolfBayer,EdwardM.McCreight(1970)写的一篇论文《OrganizationandMaintenanceofLargeOrderedIndices》中首次提出的(wikipedia中:,阐述了B-tree名字来源以及相关的开源地址)。在开始介绍B~tree之前,先了解下相关的硬件知识,才能很好的了解为什么需要B~tree这种外存数据结构。2.外存储器—磁盘计算机存储设备一般分为两种:内存储器(mainmemory)和外存储器(externalmemory)。内存存取速度快,但容量小,价格昂贵,而且不能长期保存数据(在不通电情况下数据会消失)。外存储器—磁盘是一种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DASD)。它是以存取时间变化不大为特征的。可以直接存取任何字符组,且容量大、速度较其它外存设备更快。2.1磁盘的构造磁盘是一个扁平的圆盘(与电唱机的唱片类似)。盘面上有许多称为磁道的圆圈,数据就记录在这些磁道上。磁盘可以是单片的,也可以是由若干盘片组成的盘组,每一盘片上有两个面。如下图11.3中所示的6片盘组为例,除去最顶端和最底端的外侧面不存储数据之外,一共有10个面可以用来保存信息。当磁盘驱动器执行读/写功能时。盘片装在一个主轴上,并绕主轴高速旋转,当磁道在读/写头(又叫磁头)下通过时,就可以进行数据的读/写了。一般磁盘分为固定头盘(磁头固定)和活动头盘。固定头盘的每一个磁道上都有独立的磁头,它是固定不动的,专门负责这一磁道上数据的读/写。活动头盘(如上图)的磁头是可移动的。每一个盘面上只有一个磁头(磁头是双向的,因此正反盘面都能读写)。它可以从该面的一个磁道移动到另一个磁道。所有磁头都装在同一个动臂上,因此不同盘面上的所有磁头都是同时移动的(行动整齐划一)。当盘片绕主轴旋转的时候,磁头与旋转的盘片形成一个圆柱体。各个盘面上半径相同的磁道组成了一个圆柱面,我们称为柱面。因此,柱面的个数也就是盘面上的磁道数。2.2磁盘的读/写原理和效率磁盘上数据必须用一个三维地址唯一标示:柱面号、盘面号、块号(磁道上的盘块)。读/写磁盘上某一指定数据需要下面3个步骤:(1)首先移动臂根据柱面号使磁头移动到所需要的柱面上,这一过程被称为定位或查找。(2)如上图11.3中所示的6盘组示意图中,所有磁头都定位到了10个盘面的10条磁道上(磁头都是双向的)。这时根据盘面号来确定指定盘面上的磁道。(3)盘面确定以后,盘片开始旋转,将指定块号的磁道段移动至磁头下。经过上面三个步骤,指定数据的存储位置就被找到。这时就可以开始读/写操作了。访问某一具体信息,由3部分时间组成:●查找时间(seektime)Ts:完成上述步骤(1)所需要的时间。这部分时间代价最高,最大可达到0.1s左右。●等待时间(latencytime)Tl:完成上述步骤(3)所需要的时间。由于盘片绕主轴旋转速度很快,一般为7200转/分(电脑硬盘的性能指标之一,家用的普通硬盘的转速一般有5400rpm(笔记本)、7200rpm几种)。因此一般旋转一圈大约0.0083s。●传输时间(transmissiontime)Tt:数据通过系统总线传送到内存的时间,一般传输一个字节(byte)大概0.02us=2*10^(-8)s磁盘读取数据是以盘块(block)为基本单位的。位于同一盘块中的所有数据都能被一次性全部读取出来。而磁盘IO代价主要花费在查找时间Ts上。因此我们应该尽量将相关信息存放在同一盘块,同一磁道中。或者至少放在同一柱面或相邻柱面上,以求在读/写信息时尽量减少磁头来回移动的次数,避免过多的查找时间Ts。所以,在大规模数据存储方面,大量数据存储在外存磁盘中,而在外存磁盘中读取/写入块(block)中某数据时,首先需要定位到磁盘中的某块,如何有效地查找磁盘中的数据,需要一种合理高效的外存数据结构,就是下面所要重点阐述的B-tree结构,以及相关的变种结构:B+-tree结构和B*-tree结构。3.B-树具体讲解之前,有一点,再次强调下:B-树,即为B树。因为B树的原英文名称为B-tree,而国内很多人喜欢把B-tree译作B-树,其实,这是个非常不好的直译,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如人们可能会以为B-树是一种树,而B树又是一种一种树。而事实上是,B-tree就是指的B树。特此说明。我们知道,B树是为了磁盘或其它存储设备而设计的一种多叉(下面你会看到,相对于二叉,B树每个内结点有多个分支,即多叉)平衡查找树。与本blog之前介绍的红黑树很相似,但在降低磁盘I/0操作方面要更好一些。许多数据库系统都一般使用B树或者B树的各种变形结构,如下文即将要介绍的B+树,B*树来存储信息。B树与红黑树最大的不同在于,B树的结点可以有许多子女,从几个到几千个。那为什么又说B树与红黑树很相似呢?因为与红黑树一样,一棵含n个结点的B树的高度也为O(lgn),但可能比一棵红黑树的高度小许多,应为它的分支因子比较大。所以,B树可以在O(logn)时间内,实现各种如插入(insert),删除(delete)等动态集合操作。如下图所示,即是一棵B树,一棵关键字为英语中辅音字母的B树,现在要从树种查找字母R(包含n[x]个关键字的内结点x,x有n[x]+1]个子女(也就是说,一个内结点x若含有n[x]个关键字,那么x将含有n[x]+1个子女)。所有的叶结点都处于相同的深度,带阴影的结点为查找字母R时要检查的结点):相信,从上图你能轻易的看到,一个内结点x若含有n[x]个关键字,那么x将含有n[x]+1个子女。如含有2个关键字DH的内结点有3个子女,而含有3个关键字QTX的内结点有4个子女。B树又叫平衡多路查找树。一棵m阶的B树(m叉树)的特性如下:1.树中每个结点最多含有m个孩子(m=2);2.除根结点和叶子结点外,其它每个结点至少有[ceil(m/2)]个孩子(其中ceil(x)是一个取上限的函数);3.若根结点不是叶子结点,则至少有2个孩子(特殊情况:没有孩子的根结点,即根结点为叶子结点,整棵树只有一个根节点);4.所有叶子结点都出现在同一层,叶子结点不包含任何关键字信息(可以看做是外部接点或查询失败的接点,实际上这些结点不存在,指向这些结点的指针都为null);5.每个非终端结点中包含有n个关键字信息:(n,P0,K1,P1,K2,P2,......,Kn,Pn)。其中:a)Ki(i=1...n)为关键字,且关键字按顺序升序排序K(i-1)Ki。b)Pi为指向子树根的接点,且指针P(i-1)指向子树种所有结点的关键字均小于Ki,但都大于K(i-1)。c)关键字的个数n必须满足:[ceil(m/2)-1]=n=m-1。针对上面第5点,再阐述下:B树中每一个结点能包含的关键字(如之前上面的DH和QTX)数有一个上界和下界。这两个界可以用一个称作B树的最小度数(算法导论中文版上译作度数)t(t=2)表示。每个非根的结点必须至少含有t-1个关键字。每个非根的内结点至少有t个子女。如果树是非空的,则根结点至少包含一个关键字;每个结点可包含之多2t-1个关键字。所以一个内结点至多可有2t个子女。如果一个结点恰好有2t-1个关键字,我们就说这个结点是满的(而稍后介绍的B*树作为B树的一种常用变形,B*树中要求每个内结点至少为2/3满,而不是像这里的B树所要求的至少半满);当关键字数t=2(t=2的意思是,tmin=2,t可以=2)时的B树是最简单的(有很多人会因此误认为B树就是二叉查找树,但二叉查找树就是二叉查找树,B树就是B树,B树的真正最准确的定义为:一棵含有t(t=2)个关键字的平衡多路查找树)。每个内结点可能因此而含有2个、3个或4个子女,亦即一棵2-3-4树,然而在实际中,通常采用大得多的t值。B树中的每个结点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包含大量的关键字信息和分支(当然是不能超过磁盘块的大小,根据磁盘驱动(diskdrives)的不同,一般块的大小在1k~4k左右);这样树的深度降低了,这就意味着查找一个元素只要很少结点从外存磁盘中读入内存,很快访问到要查找的数据。为了简单,这里用少量数据构造一棵3叉树的形式,实际应用中的B树结点中关键字很多的。上面的图中比如根结点,其中17表示一个磁盘文件的文件名;小红方块表示这个17文件的内容在硬盘中的存储位置;p1表示指向17左子树的指针。其结构可以简单定义为:typedefstruct{/*文件数*/intfile_num;/*文件名(key)*/char*file_name[max_file_num];/*指向子节点的指针*/BTNode*BTptr[max_file_num+1];/*文件在硬盘中的存储位置*/FILE_HARD_ADDRoffset[max_file_num];}BTNode;假如每个盘块可以正好存放一个B树的结点(正好存放2个文件名)。那么一个BTNode结点就代表一个盘块,而子树指针就是存放另外一个盘块的地址。下面,咱们来模拟下查找文件29的过程:(1)根据根结点指针找到文件目录的根磁盘块1,将其中的信息导入内存。【磁盘IO操作1次】(2)此时内存中有两个文件名17,35和三个存储其他磁盘页面地址的数据。根据算法我们发现172935,因此我们找到指针p2。(3)根据p2指针,我们定位到磁盘块3,并将其中的信息导入内存。【磁盘IO操作2次】(4)此时内存中有两个文件名26,30和三个存储其他磁盘页面地址的数据。根据算法我们发现262930,因此我们找到指针p2。(5)根据p2指针,我们定位到磁盘块8,并将其中的信息导入内存。【磁盘IO操作3次】(6)此时内存中有两个文件名28,29。根据算法我们查找到文件29,并定位了该文件内存的磁盘地址。分析上面的过程,发现需要3次磁盘IO操作和3次内存查找操作。关于内存中的文件名查找,由于是一个有序表结构,可以利用折半查找提高效率。至于3次磁盘IO操作时影响整个B树查找效率的决定因素。当然,如果我们使用平衡二叉树的磁盘存储结构来进行查找,磁盘IO操作最少4次,最多5次。而且文件越多,B树比平衡二叉树所用的磁盘IO操作次数将越少,效率也越高。4.B+-treeB+-tree:是应文件系统所需而产生的一种B-tree的变形树。一棵m阶的B+树和m阶的B树的差异在于:1.有n棵子树的结点中含有n个关键字;(而B树是n棵子树有n-1个关键字)2.所有的叶子结点中包含了全部关键字的信息,及指向含有这些关键字记录的指针,且叶子结点本身依关键字的大小自小而大的顺序链接。(而B树的叶子节点并没有包括全部需要查找的信息)3.所有的非终端结点可以看成是索引部分,结点
本文标题:从B 树、B+ 树、B 树谈到R 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640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