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湖南大学―1.新闻学基本原理
1新闻学基本原理(共享平台,要积分的无耻!)重要名词1.新闻实践: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实践和新闻思潮产生演变的客观实际。2.观念论:一种唯心主义新闻观,这种观点认为新闻的最终根源并不是事实,而是人的主观观念的产物,新闻的性质取决于观念的性质。3.意志论:认为新闻不是客观生活的反映,而是人的意志的表现,作为意志表现的新闻是真实的,而客观社会生活则是虚伪的。4.兴趣论:认为最大的兴趣就是最好的新闻,兴趣可以决定事实,兴趣同新闻是一回事,是一种唯心主义新闻观。5.新闻: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6.新闻思维:新闻思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它的独特之处在于是用事实来思维,而不是用概念或形象来思维。它包含着理性又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是具象的,又不是艺术的典型形象,在它的思维过程中始终离不开事实。7.新闻观:是传者对新闻及新闻传播活动的理论体系化观点,它充分体现出传者对人类新闻传播活动及新闻采写的整体看法。8.受众的感觉:指的是受众对新闻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对新闻生动直观的认识,它是受众接受新闻的起点,不通过感觉,受众接受新闻的一切更高级的心理活动就不可能发生。9.受众的知觉:受众在感觉的基础上,对新闻的个别的、零星的材料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知觉是把感觉的材料联合为完整的映象,即形成新闻事实的表象。10.受众的理解:受众在感知、表象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新闻事实的一种理性把握。11.认同:指的是在接受过程中,受众倾向于选择、接受与自己比较接近的新闻。凡是与自己的经验系统比较接近的事物,就容易表现出积极能动的选择趋势。12.求新:受众在接受过程中,总是要求获得新的信息,从本质上讲,是受众不断追求心理需要满足的一种表现。13.共振:指的是受众在接受新闻的过程中,对某些关切的问题,容易产生情绪上的强烈共鸣,这种接受现象的心理动力,在于受众强烈的参与感。14.新闻媒介:复制和传递新闻信息的媒体,包括报纸、广播、电视,不包含杂志、书籍和电影。15.新闻传播:新闻传播是在社会广泛领域中,以新闻媒介为中介,传者将一定的新闻事实传递给受众的社会性活动。16.新闻传播的反馈:传者通过新闻媒介,将制作好的新闻传播给受众,受众接收新闻后,根据自己的信念愿望、需求兴趣及知识背景,对其进行选择、过滤,并重新加以理解、解释,产生一种反应,又将这种反应通过各种方式,反回给传者,从而保证新闻传播能继续顺利地进行。17.事实:指的是社会生活中,不断变动着的各种各样的事件、情况,既有无限丰富性、广阔性,又总是呈现出一种变动的运动状态,它作为传者反映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物,具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性,是第一性的东西。18.新闻事实:传者根据主体的一定的需要,遵循一定的价值标准,发现、捕捉社会生活中不断变动的事实,判定应予传播报道的事实,经过选择、过滤、加工,从事实中提炼出新闻事实。新闻事实一方面保留着事实本来面目,即客观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又包容着传者的愿望和要求,新闻事实是传者反映的结果,是第二性的东西,具有意识形态性。19.新闻价值观:新闻价值观是在价值主体头脑中形成的关于新闻传播过程中价值关系的系统化、理性化的看法和观点。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观念形态,实质上也是价值主体对价值客体的一种价值尺度、评价标准。新闻价值观具有鲜明的评判性和倾向性的特征。20.新闻的价值评价:评价主体从自身的需要、要求、期望出发,而产生的对新闻的一种主观态度、主观的2选择和评定。21.客观报道:所谓客观报道实际是指:第一,政治上“超党派”,采取“不偏不倚”的所谓“公正”态度;第二,报纸只“纪录事实”,“报道客观”。即所谓的只报道事实,不报道意见。22.解释性报道:二十世纪以来,在西方社会责任理论新闻思潮影响下产生的关于新闻真实性的观点。这一观点主张,新闻的真实不只是事实本身,而在于“意义”,新闻的真实必然依赖于传者的解释、意见;解释性报道说所理解的新闻的真实性,就是所谓的传者负责任的解释所获得的事实的真相。23.反“客里空”运动:针对1941年以来,解放区党的报刊当中存在的一定程度的虚假报道的现象,党中央严肃的加以纠正。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机关报《晋绥日报》首先在报纸上进行了自我批评和揭露,于1947年6月连续发表了《不真实新闻与“客里空”之揭露》,公开揭露了13条失实新闻,在解放区新闻界掀起了一场反“客里空”运动,这场运动是对新闻失实现象的一次集中清算,也进一步确立了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的原则,对以后的新闻事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24.新闻自由: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同一定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人的政治权利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一种具体表现。25.新闻自由的社会控制:某种特定的社会规范作用于人的新闻自由这种行为的过程。26.新闻政策:指的是由国家针对新闻传播活动制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首脑发出的指示,从本质上看,它同法律是一样的,代表了一个国家统治阶级的意志,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之处在于新闻政策是由行政部门来制定和执行的。27.新闻自律:新闻从业人员自我约束的形式,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为了限制滥用新闻自由而提出种种自我规范,称为新闻自律。28.“本能论”:认为新闻起源于人的本能,人类的本能是富于“新闻欲”的,人类需要新闻,传播新闻是群居动物的本能,这一观点是唯心主义新闻观的理论支柱,它否定了人的社会性,把人完全降低为一种动物,混淆了人同动物的区别,是完全错误的。29.“天性论”:唯心主义新闻理论的支柱之一,认为新闻起源于人的好奇心,是人的心理天性的表现,这一天性是上帝赋予人类的,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这种观点没有看到新闻深刻起源在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是完全错误的。3.新闻事业:一定规模的新闻媒介系统,通过传播新闻,引导舆论以影响社会发展的经常活动,它不是指某一种新闻媒介所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而是各种新闻媒介构成的组织系统所从事的新闻传播活动。简答题辑要第一章新闻本体1.为什么说新闻是一种精神现象?从本质上看,新闻是属于精神世界,是一种精神现象;新闻是人们对客观事实的一种主观形式,它必然具有意识的品质;新闻报道客观事实,却又不是物质性的客观事实本身;新闻是物质的产物,是观念的东西,是精神现象。2.怎样理解新闻工作者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动性?记者必须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感受、认识来反映社会生活,新闻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经过记者过滤的社会生活。新闻在反映社会生活时,必然包含着新闻工作者的目的性和主观倾向性,这是新闻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动性的主要表现。不能片面地夸大新闻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动性,也不能把新闻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动性同其他意识形态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动性等同起来。3.唯物主义新闻观与唯心主义新闻观有哪些区别?唯物主义新闻观认为,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是第二性的。唯心主义新闻观颠倒了新闻与事实的关系,否定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把本来是由事实决定的第3二性的东西,说成是第一性的东西。4.新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报道事实是新闻反映社会生活的基本特征,一切新闻作品无论内容上有何区别,形式上是直接还是间接,他们都离不开具体的事实。5.新闻的基本功能是什么?报道事实,引导舆论是新闻的基本功能。6.简述新闻的功能和新闻的社会作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两者的区别是,功能是以新闻的本质特征为考察功效的出发点,它着重强调新闻功效取决于新闻自身的性质和结构,而新闻的社会作用则是把新闻放到具体的、特定的社会生活种,从新闻在受众中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上去考察。两者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两者的联系是,从根本上说,新闻的功能和新闻的社会作用都是指新闻在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功效。新闻功能得以实现还需要受众作为中介和前提,新闻功能实现的程度不同,所产生的社会作用也不同。第二章新闻传者1.传者的意识活动有哪些规律?传者的意识活动必须是自觉地把阶级、集团、党派的意志,内化为个体的内在要求,使其既是个体的独特存在形式,有是阶级、集团、党派意志的自觉体现。传者生活在丰富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之中,他的主体意识在他们之中形成、发展,因此传者既能如实地呈现丰富的社会生活,又能真诚地表达人民群众的心声。传者是以积极的态度去反映客观对象的,不仅反映感觉、思维,而且反映情感、愿望,因此传者意识活动所呈现的对象,不是简单的事实罗列,应是丰富生动的生活再现。2.传者新闻观、世界观的独特性和重要性?传者的世界观新闻观既具有对世界及人和世界关系的系统观念体系,同时比较倾向于从宏观到微观,具体地把握关于整个社会发展、人类生存等一系列问题;传者的世界观新闻观把一系列问题还原为变化着的事实形式,从而形成传者对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系列问题的整体看法、观点;传者的世界观新闻观既具有哲学家的世界观的深刻性,又更容易为一般人所接受。传者的世界观和新闻观是传者全部意识活动的原则、规范,同时它还指导着传者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道德行为、政治思想等。3.传者需要具备哪些素养?政治素养: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有坚定的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有群众观点。道德素养:一般社会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业务素养:学问——知识的广博与精深;基本功——调查研究和驾驭语言;能力——多方面的能力第三章新闻受众1.简述受众的受动性和能动性从新闻传者的角度看,受众是新闻的接受对象,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处于受动地位,它不仅要接受传者传给它的新闻事实,同时也要接受传者表达的思想、倾向的影响。受众的能动性表现在:第一,化潜在的新闻为现实形式的新闻即新闻作品;第二,化潜在的思想、倾向为现实形式的思想、倾向。简述受众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地位受众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地位具有双重性:作为新闻的接受对象,它处于受动地位,具有受动性;而新闻作为受众的对象时,受众处于主动地位,具有能动性,即以自己独特的感受方式,化潜在的新闻事实4及其包含的思想和倾向,为已意识倒的现实的新闻事实及包容其中的思想和倾向。2.简述新闻同受众的关系受众对新闻而言,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受众是新闻的对象,成为新闻受体;另一方面,新闻又是受众的对象,成为接受主体。3.简述受众的感知心理的特点第一,选择性。受众对新闻的感知除了把握新闻事实整体映象外,还十分注意选择这一新闻事实中那些突出的细节,进而更生动、具体地理解这一新闻事实。第二,情感性。受众的感知,在形成对新闻事实的完整映象时,情感因素也参与其中,它不仅仅使受众在感知新闻事实时,保持着一种情绪活跃的状态,而且当形成了新闻事实的表象后,仍然同表象一起储存在记忆中,这就很自然使受众的感知,表现出情感性的特点。4.简述情感因素在受众接受新闻时所起的作用情感因素在受众接受新闻时所起的重要作用表现在:情感参与感知,充当感知的动力,推动着感受的深化,进而达到理解。5.简述理解在受众接受新闻的心理活动中的作用理解的作用表现在:它要引导感知、情感的趋向,透过新闻事实直观形式本身,进而获得对这一新闻事实所包含的倾向、思想内容的把握和认识。6.简述受众接受心理的主要特征认同:受众倾向于选择、接受与自己比较接近的新闻。求新:受众总是要求获得新的信息,表现出受众的一种不断追求的心理。共振:受众对某些关切的问题,容易产生情绪上的强烈共鸣。第四章新闻媒介1.简述新闻媒介的作用新闻媒介有着两方面的作用:第一,它把潜在形式的新闻变成了现实形式的新闻,新闻事实作为潜在形式的新闻,它同新闻是同质的,新闻媒介的作用并不是制作新闻,它只是复制、传播新闻,它不能对新闻作任何质的改变。第二,新闻媒介把新闻传给受众,新闻媒介把潜在形式的新闻,即我们所称的新闻事实传播开去,同是也就变成了受众可能接受的现实形式的新闻。2.怎样理解新闻媒介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新闻媒介实际是物质性媒体同一定传播内容的统一体。对新闻媒介既不能只看到内容,而看不到形式,也不能只看到形式,而看不到内容。在新闻媒介这个统一体中,内容决定形式,即一定的内容决定了新闻媒介的性质及其倾向。3.怎样理解
本文标题:湖南大学―1.新闻学基本原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649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