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模板
新世纪数学教材分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除法数与代数学习目标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提出简单的除法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对结果的实际意义进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能读懂情境图中蕴含的信息,初步学习画图、列表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并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认识余数并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经历有余数除法的试商过程,进一步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4.能顺利参与数学活动,初步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并初步发展反思、质疑和推理能力。二年级上册乘法的认识与乘法口诀除法的认识与用乘法口诀求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及应用除法竖式三年级上册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及应用三年级下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及应用第二学段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及应用知识的前后联系内容建议课时数分苹果(除法竖式)1搭一搭(一)(认识余数)3搭一搭(二)(有余数除法竖式)分草莓(试商)租船(解决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3练习一课时安排建议1.为什么在本单元安排竖式?二上认识除法,侧重理解除法的运算意义,如果同时学习竖式,内容较多,困难较大。三下学习一位数除两三位数时,侧重理解分步求商的过程,如果同时学习竖式,难点也过于集中。所以,二下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2.如何把握对竖式的教学?关键:注重联系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竖式每一部分的意思。认识除法竖式。适时发展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话,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分物过程,理解竖式每部分的意思。这既避免了学生对竖式的死记硬背和机械模仿,又促进了学生对竖式的理解。三年级下册通过对话、直观操作,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分物过程,在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意思的基础上学习竖式。3.如何处理认识余数及其与除数的关系?结合搭图形的探索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余数,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在探究活动中,不仅关注知识的获得,还关注学习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的探索与发现能力。借助操作活动,感受余数。(理解)横式中每个数在操作过程中各表示什么,余数“1”在搭正方形时是哪根小棒,为什么它要剩下?单位的填写是个难点,建议教师在此做教学停留,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操作活动,确定单位并相互交流。在探索过程中,可以自然地发现,小棒有时正好用完,有时会有剩余。随小棒总数的增加,剩余的小棒数量也相应增加,但是增加到一定程度,这个过程突然被“中断”(小棒刚好用完),再继续下去,似乎又出现了一个“循环”。只要认真操作下去会发现这个过程很奇特,好像有一个内在的东西在控制着整个过程——这就是“规律”在起作用。难能可贵的是,既能让学生获得知识结论,又能积累探索与发现的经验,还能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意义。有余数除法竖式。巩固和逐步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直接让学生填出横式的结果。仍然关注竖式每一步的意思。研究表明,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如为一个算式编出一个相应的问题情境,既是促进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对所学概念理解程度的一种体现方式。通过结合情境解释算式,促进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结合分草莓的具体情境来解释为什么商7不合适。圈一圈的活动是对试商结果的验证。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进一步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加深对试商方法的理解,呈现了常见的典型错误:商大了、商小了。4.如何克服解决有余数除法实际问题的难点?如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画图、列表等策略,帮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重视在联系实际意义解释计算结果的过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读懂信息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面。“限乘4人”学生比较陌生,安排专门的讨论。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解决问题能力。不能把计算结果直接看作答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解答。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和方法。结合情境对计算结果进行解释。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石秀荣老师试讲的课上,出现的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延续“加1”的思路——澄清与“租船”的不同:还剩3元,不够划1时,余数可以忽略不计。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白“最多”和“至少”的区别。5.回顾:运用多种方式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结合情境解释。结合情境解释算式(讲故事、举例)。画图列表。多种策略:有助于促进理解、激发创造力。在其他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还有……教学注意关注利用多种方式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留给学生更多数学思考与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学习目标1.经历借助直观模型,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大数的实际意义;学会运用大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描述一些生活现象,感受大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2.借助直观模型,学习数、读、写万以内的数,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会比较数的大小,逐步发展位值概念。3.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计,初步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发展数感。4.借助“猜数游戏”等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养成乐于思考的良好品质。一年级上册20以内数的认识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读写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大数的实际意义及估计第二学段认识万以上的大数知识的前后联系内容建议课时数数一数(一)(认识并感受千的大小)3数一数(二)(认识万)拨一拨(认识数位顺序、万以内数的读写)4比一比(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有多少个字(估计)2练习三课时安排建议1.如何帮助学生从多种角度来认识大数的意义?数的产生:999加1。计数单位:10个百是1个千。估计:由100个■估计1000个■。数的构成。……2.如何有效发挥直观模型在大数认识中的作用?999再填1个:满十进1。10个十是1个百:计数单位。2.如何有效发挥直观模型在大数认识中的作用?数线更好地体现了顺序。更好地带来了“形”的支撑。基于以上特点,认识大数一定要拨、数、画……2.如何有效发挥直观模型在大数认识中的作用?教学建议:加强数数活动。充分利用直观模型。密切联系现实情境。……经历产生一千的过程。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初步发展位值概念。感受千的大小,初步发展数感。体会到千的由来——九百九十九再添1个是一千。再次体会满十进1的道理。从九百九十九到一千,涉及数位变化,经历这样一个拨数的过程,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位值的体会。问题的挑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借助100以内数的学习经验。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进一步理解千以内的数。在数100以内数的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完成数数任务。发展学生对一千的数感。10个小方片是可以数出来的,以此为参照标准。结合现实情境体会一千的实际意义。通过想象与推断,既能加深对一千实际意义的理解,又能促进数感的发展。没有对万的大小进行感受,只是初步认识。认识万以内的数及新的计数单位“万”,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运用万以内的数描述一些生活现象,感受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认识数位顺序表,感受数的构成和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学习读、写万以内的数。通过用多种形式表示数的活动,了解大数的构成。了解算盘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前面几节课(其实从20以内数的认识开始)就有了数位的铺垫,表现在我们数的认识大多伴有拨计数器的活动。关注难点:中间和末尾带“0”的数。一定不要搞固定的一套读数和写数规则。其实,真正的规则是要把每一个数位上的数都依次读出来,如9040应该读作“九千零百四十零个”,只是慢慢地大家约定俗成读着“九千零四十”而已。让学生在体会我国在算术方面的优秀历史文化的同时,借助算盘进一步理解数位顺序。通过多种形式体会一个多位数是由几个不同的计数单位“构成”的。多位数的构成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和结构,为今后理解多位数四则运算的算理打基础。体会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一步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感受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发展数感。不是直接教给学生多位数大小比较的方法,结合熟悉的情境,不断提出越来越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呈现了多个学生可能提出的方法。如看数位的多少、找中间数等。如果学生想不到借助数位顺序表,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借助数线比较数的大小,进一步感受在自然数中,“从小往大数,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线的作用,为进一步学习提供更加有效的直观模型。相对离3000更近些就可以,不必有太过精确的要求。经历估计活动的过程,初步体会估计策略,积累估计的经验,发展数感。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先鼓励学生首先凭直觉进行判断。尽管最初的估计可能很不准确,但是估计结果的随意性与巨大差距,有助于引导学生探讨估计的方法,寻找可以用于特定情境下帮助估计的“单位”,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估计一行。估计一栏。学生还可能会有更多的方法。3.如何在大数的认识中发展学生的数感?国内外研究对于数感内涵的界定种种不一:有的认为数感是一种数量直觉;有的认为数感是与数概念有关的网络结构;有的认为数感是数概念扩展中对数的敏感与理解;有的认为数感是对数字关系与数字模式的意识;……课标的解释是一种感悟: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有助于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在估计活动中发展感受。在对比想象中发展数感。联系现实情境,发展数感。在多样化的表征数的结构中,发展数感。数感的培养利于发展认识和解释现实事物的能力。第五单元加与减1.借助对直观模型的操作活动,能进行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经历与他人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道理并掌握计算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能进行简单的估算。2.结合具体情境,能提出一些三位数加减法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3.结合现实情境体会验算的必要性和认真计算习惯的重要性,能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学习目标一年级上册10以内加减法20以内进位加法一年级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100以内数加减法及其应用二年级上册100以内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三位数加减法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三年级上册三位数连加、连减、两步四则混合运算(小括号)及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知识的前后联系内容建议课时数买电器(口算加减法)3回收废电池(三位数笔算加法)十年的变化(三位数笔算加法)小小图书馆(三位数笔算减法)4练习三小蝌蚪的成长(三位数笔算减法)算得对吗(验算)4练习四课时安排建议三位数加减法:学生是如何解决问题的?他们的困难是什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前测题目〗用竖式计算:82—58534—49百以内数的退位减法三位数位减法案例:小蝌蚪的成长(三位数减法)〖调研结果〗用竖式计算:82—58534—49正确人数3822错误人数42047.6%(人数:42人)〖典型错误〗用竖式计算:85%需要借助直观模型帮助理解算理。1.如何利用直观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如何处理好学生的计算方法与竖式之间的关系?第一次探索:412-89。自己选择方法:学生的方法是多样的:口算、拨计数器、画计数器、数线、竖式。交流完各种算法后,教师把几种算法都呈现到了黑板上,显然竖式是“中心”。第二次探索:514-126。自己选择方法:仍有不少学生选择口算、画计数器、数线等方法,当然竖式的学生比第一次多了。课后问一个学生为什么选择画数线,他说“好玩”。——走到抽象的竖式需
本文标题: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模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671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