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黄建华-20093681-国内外啤酒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国内外啤酒现状及发展趋势姓名:黄建华班级:食品0902学号:20093681中文摘要:中国啤酒工业仅仅走过一百年的历史,如今我国啤酒产量已经跻身世界第二,啤酒已经不是陌生的饮料酒,它已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产品。本文通过对中国啤酒背景及发展历程,国内外啤酒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的阐述,使更多的人了解啤酒。中文关键字:啤酒发展历程现状未来趋势中国啤酒行业的背景中国啤酒工业仅仅走过一百年的历史。建国前夕,全国仅有7—8家啤酒厂,其中有一些是外国人建的,如俄国在哈尔滨建厂(1900年),德国、美国在青岛建厂(1903年);另外国内的一些啤酒厂年产量不足万吨,规模小,产量低,品种少,原料、酒花及麦芽都要进口,故此产品主要是供外国侨民及侵华军队饮用。1949年解放以后,啤酒工业才开始起步,而真正的发展,是最近20年的事。也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啤酒作为国家一百个重点产品之一来发展;啤酒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消费者的需求,各级政府的重视,国家的早期优惠政策,酿酒行业的产业政策等都是啤酒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啤酒生产企业发展历程(1)引入阶段(190分一~1978)中国啤酒产业的引入期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啤酒工业在中国的出现,在这之后一段很长的时间内(至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啤酒产业都属于引入时期。酿造技术和设备主要依靠从国外引进。具体的历程为:1903年英国和德国商人在青岛开办英德酿酒有限公司,生产能力为2000吨,这就是现在青岛啤酒厂的前身。1904年在哈尔滨出现了中国人自己开办的啤酒厂—东北三省啤酒厂;1914年哈尔滨建起了五洲啤酒汽水厂;同年北京建立了双合盛啤酒厂;1935年广州出现了五羊啤酒厂(广州啤酒厂的前身)。1903年到1949年,中国大约只有10家啤酒厂,其中大多数属私人企业,而且集中在大城市。当时,总的酿造能力只有1万吨左右。1949年到1957年,中国啤酒工业进入缓慢发展期,年啤酒消费量达到了4万吨。1958年到1966年,是中国啤酒工业腾飞的初期,当时的年啤酒消费量为12万吨。1958年中国在天津、杭州、武汉、重庆、西安、兰州、昆明等大城市投资新建了一批规模在2000吨左右的啤酒厂,成为中国啤酒业发展的一批骨干企业。到1979年,全国啤酒厂总数达到90多家,啤酒产量达3.73万吨,比建国前增长了50多倍。在这段时间内,中国啤酒产业开始初步形成。(2)大量进入时期(1979一1989)1978年,中国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党中央决定把中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来,鼓励市场经济的合理发展。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之下,中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啤酒产业也发展到大量进入时代。一直到80年代末都可以认为是中国啤酒产业的大量进入时期。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大量进入,企业数量增长;二是啤酒产业的产量增加,啤酒企业的规模扩大。由于啤酒行业进入障碍低,市场空间比较大,所以在这个时期,各地区纷纷投资啤酒厂,啤酒企业数量和产量迅速扩张,啤酒产量每年以30%以上的高速度持续增长。1988年,己形成813家啤酒企业,产量65.64万吨,仅次于美国、德国。这个时期啤酒企业在地域上高度分散,企业规模非常小,大多是1一2万吨。此时市场处于卖方市场,啤酒市场供不应求,企业经营的关键是如何提高产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该阶段啤酒市场基本不存在直接竞争。(3)上升时期(1990一1998)这个时期,在产业生命周期划分中属于上升阶段。在G一K模型中,也称为大量退出时期。这一时期由于价格战、外部创新减少和通过过程创新所建立的效率竞争等因素,导致不符合市场竞争优势的企业被淘汰,竞争加剧,产业趋于集中。中国啤酒总产量在这一段时间内以20%的速度继续增长,1995年产量156.86万吨,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啤酒生产国。同时,由于竞争的激烈程度增加,优胜劣汰的现象开始体现,啤酒企业的数量在这一时期开始减少。这一时期,外资开始大量进入中国。20世纪90年代,生力、喜力、科罗娜进入中国市场。1995年5月,英国巴斯啤酒集团与吉林金士佰合资。1997年,嘉士伯啤酒投资上海。(4)趋向成熟时期(1998年至今)1998年开始,青岛、华润和燕京三大啤酒集团开始在全国进行大规模的资本圈地行动,拉开了全国市场战略竞争和行业大整合进程。外资企业开始对中国市场发起第二轮竞争,并采取了不同以往的竞争方式。外资企业抛弃了过去使用的并购、合资等经营方式,转而采取与国内啤酒企业合作的方式来参与竞争,典型的如百威与青岛啤酒的合作,华润与ASB的合作。在这一阶段,啤酒产业开始向规模化和集团化方向发展,中小企业成为兼并、收购的对象。国外啤酒生产企业发展现状1大型化和自动化啤酒工业在国际上的发展趋势是大型化和自动化,工艺上趋向于缩短生产周期,提高整个啤酒生产的经济效益。世界啤酒厂的平均生产规模为.25万吨。美国达到20万吨,其中最大的啤酒厂A一B公司年产量140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接近一半;墨西哥一家计划年产180万吨的啤酒厂预计2000年投产后占全国产量25%以上。(1)在麦芽制造方面:采用大型平底浸麦槽,每批投料达200一300吨;发芽采用萨拉丁式、移动麦堆式发芽箱以及塔式发芽设备,每批投料量达200一300吨;干燥采用单层高效干燥炉,麦层厚度1一1.5米,最大生产能力可达200吨。在糖化工艺方面,多数国家仍采用传统间歇糖化法,但最先进的设备糖化全过程只需96分钟,如用传统设备,最先进的糖化全过程也只需160分钟:麦汁过滤采用大型过滤槽和过滤机;麦汁煮沸采用锅内辅助煮沸器和国外煮沸器,提高麦汁煮沸强度,设备容量达160吨。(2)在发酵方面:采用300一750吨的大型发酵罐,同时采取高温短时间的发酵工艺,生产周期己缩短到12一14天,有的甚至短至7天。(3)在过滤方面:大多数国家采用硅藻土过滤法、微孔薄膜过滤法及离心分离法等先进技术。啤酒包装设备趋向于自动控制,生产速度最快的达到8一12万瓶川、时。实物劳动生产率在1930’s仅30吨/(人·年)上下,如今已达到100一500吨/(人·年)。新建啤酒厂由于规模大,自动化程度高,可达500一1000吨/(人·年),美国沙利门啤酒厂高达1400吨/(人·年)。(4)在啤酒品种方面:国际上多以10一11Po淡色啤酒为主;近年西方国家流行起原麦汁浓度为7一goP、酒精含量在1%一3.4%之间的低酒度和低热量的淡啤酒。为争夺葡萄酒的市场,欧洲和美国又推出果味啤酒和汽水啤酒等各种派生新品种。这说明啤酒一方面同蒸馏酒、葡萄酒一样走降醇的道路,另一方面也在向高层次、多元化转移,以求适应社会消费,提高市场竞争能力。(5)在啤酒包装形式方面:多数国家仍以瓶装酒为主;桶装酒有下降趋势;罐装啤酒在美洲风靡一时并在一些欧亚国家中扩展,但从环保角度看,此种包装不是发展方向,因为它不光要消耗大量成本较高的金属资源,而且大量废弃空罐会污染环境,成为公害。近年国外在努力研究一种新的包装材料—塑料瓶,法国西得乐公司研制的塑料瓶装啤酒的保质期可达6个星期,待保质期达到6个月就可推出市场。2新技术的开发近几年来,国外不断开发啤酒生产新技术,以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缩短发酵时间,降低生产成本,节省能源及人力。比利时开发省时啤酒酿造新技术,比传统技术缩短一半时间。该技术使用一种特制的玻璃反应器,以增大酵母进入液体的表面积。反应器带有多孔玻璃,能容纳许多分布在多孔玻璃小孔上的酵母小球,啤酒在这种反应器内短短2小时内酿熟,即经第一发酵阶段后在第二发酵阶段就能酿熟,在这一发酵阶段内酵母能继续利用糖分,进而可使啤酒形成独特风味与外观。酒的透明度高,质量优于传统酿造啤酒。德国发明一种新型多用途啤酒澄清剂。其中主要包括阴离子硅溶液和阳离子硅溶液,使用比1:1~6:1,能改进啤酒过滤性与胶体稳定性,可除去普通澄清剂不能去除妨碍过滤的物质。将上述两种成分加入啤酒中,可快速连续形成絮状,凡形成混浊物质的结块和引起过滤障碍的物质均可除去,从而得到透明、胶体稳定、易于过滤的啤酒。日本开发出通过控制溶氧、降低啤酒中双乙酞浓度专利技术。该技术采用固定化酵母嫌氧发酵,即将圆柱反应器中充填80%被1%海藻酸钙固定的啤酒酵母、麦芽糖化汁,真空脱氧吹进CoZ,使溶存氧小于0.lmg/l,呈嫌氧态。每小时于8℃定量原料进入反应器,反应后出口发酵液乙醇浓度达.32%~.38%(W/W)。成品啤酒比普通啤酒的双乙酞浓度低75%~90%,香味无损,运行稳定。加拿大研制成功充氮低氧工艺技术,可改善啤酒口味。其设备以声速将氮气注入水中后产生极细泡,结果氧气从水中扩散到氮气泡内,随解析器内排出的气水混合物从底部入口进入浓缩的啤酒罐,上升的氮气从稀释的啤酒内带走一部分氧气,使氧气含量进一步降低,可将水中含氧量从6.5一7.oppm降到0.2一0.3ppm·丹麦科学家发明利用新酵母菌株延长啤酒保鲜期。方法是对酿酒酵母进行基因改造,使其中一种称为MET10的基因功能丧失活性,因这种基因能破坏啤酒中所含的硫(硫有防腐保鲜效果)。利用基因改造过的酵母酿造啤酒,可使啤酒中的硫含量比普通啤酒增加数倍,从而使溶解于啤酒中的氧及引起啤酒变质的其他物质含量减少,酵母本身能产生防腐作用,延长啤酒保鲜期,也可避免使用无机添加剂亚硫酸盐。日本麒麟啤酒公司开发出电高压杀菌系统。该系统以最高电压40千伏的交流电向电容器充电,继而对啤酒液加瞬间高压(高电压水下脉冲放电),该法只能杀伤啤酒中的污染菌,不会影响酵母作用,比热杀菌法能耗低,也不影响啤酒质量,能解决连续发酵系统容易扩散污染的缺点。德国发明啤酒发酵自动控制专利。该系统可测定冷却发酵罐所需能量,作为发酵活性指数,自控调节发酵温度,使各工序工艺参数最佳化,可使罐利用率达到最充分,啤酒质量改善,成本降低。中国啤酒生产企业总体现状中国啤酒行业的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增长速度放缓,增长空间巨大近二十年来中国人均啤酒消费量持续增长表明,中国啤酒市场潜力大,啤酒行业仍然是朝阳产业.但随着供求关系的缓和,行业增长速度将放缓。虽然如此,目前中国的啤酒消费水平仍然偏低,和世界人均消费量(23升)有较大差距。中国啤酒业的市场潜力依然巨大,啤酒总量仍会有相当的增长。(2)区域性品牌消费现象普遍在中国啤酒市场,区域性消费现象可谓举世罕见。北京人喝燕京啤酒,青岛人喝青岛啤酒,大连人喝棒捶岛啤酒,沈阳人喝雪花啤酒,四川人喝蓝剑啤酒,广州人喝珠江啤酒,济南人喝北冰洋啤酒,重庆人喝重庆啤酒,西安人喝汉斯啤酒,几乎每个中心城市都有一个属地品牌,消费属地品牌己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从而使这些品牌在属地赢得相当牢靠的市场基础。(3)啤酒企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步伐加快啤酒行业是规模经济性比较突出的行业之一,为了达到规模性,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收购、兼并、重组,少量的大型啤酒企业垄断啤酒市场的绝大份额,余下的小型啤酒企业则进行特色化的生产和服务。(4)啤酒生产企业及人均消费量地区分布不平衡啤酒生产企业及人均消费量地区分布不平衡,东部、东南部沿海地区己经步入成熟阶段,中西部将成为行业增长的新热点。啤酒消费量与地域的经济状况紧密相关。(5)价格竞争激烈啤酒是微利产品,行业经济效益有所下降,必须依靠规模追求效益。但一些啤酒生产企业盲目扩大市场份额,采取增加广告费用、加大促销力度、更加优惠的销售政策等促销手段,这无疑增加了营销成本。更为严重的是目前部分啤酒生产企业,一些以生产低档啤酒为主中小型啤酒生产企业,纷纷进行低价倾销,让利不让市场。从而导致了啤酒特别是啤酒行业内部为了争夺市场,竞相杀价,众多的小啤酒厂常年惨淡经营,几乎年年亏损。这样导致了低端市场恶性竞争,高端市场却因投入不足拱手让人。国外啤酒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目前,世界啤酒企业出现了“竞合”的趋势。十强企业的合并,使世界啤酒业重排座次;2000年亚洲超过北美成为世界第二大啤酒产区,而中国的啤酒产量也超越了美国。预计今后几年内全球啤酒业不会再出现新的戏剧性转机,亚洲将继续主导全球啤酒市场。欧洲仍将保持全球啤酒老
本文标题:黄建华-20093681-国内外啤酒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687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