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中国画作品赏析文案资料
《山鹧棘雀图》北宋黄居(采上戴宝盖)绢本设色纵97厘米横53.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描写晚秋时节的溪边小景。它既不是山水画,也不是花鸟画,而是兼有二者特色,巧妙而自然地将二者融合在一起。《海棠蛱蝶图》宋佚名此图不知原载何册,亦无作者姓氏。观其海棠花叶及蛱蝶的画法,当是北宋末画院中人所作。蛱蝶生动而情趣盎然,虽为院体画,却不流俗。《双喜图》宋崔白绢本设色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初宫廷花鸟画以黄荃工致富丽的花鸟体制为标准,崔白进入画院后却以生动自然的花鸟画,打破了皇家画派对宫廷花鸟画的垄断局面,使画风发生明显变化。崔白的花鸟画善于通过对季节变化的自然环境中花鸟情态的细致刻画,取得真实生动的效果。《双喜图》即为其代表作。《珊瑚笔架图》宋米芾纸本墨笔纵27厘米横24.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善画山水枯木竹石等,同时精于鉴赏,是文人画派的创始人之一。《珊瑚笔架图》是米芾在行文当中信笔所及,附于“珊瑚帖”之后,书法的意韵在画中表露无遗。《墨竹图》宋文同绢本水墨纵131.6厘米横105.4厘米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石室先生、锦江道人。梓州永泰(今属四川)人。他的画风潇洒姿致,如迎风而动。因他的竹木怪石独具风味,后人号之为“文湖州竹”。此图写倒垂竹一梢,着叶不多,疏密有致,以淡墨渲写,生趣蓬勃。《古木怪石图》宋苏轼纸本墨笔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该图又题《木石图》。定此画为苏轼作品,主要根据画后与他同时代的米芾、刘良佐的题诗。画中枯树姿态虬屈,正如米芾在《画史》中所说: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写生蛱蝶图》宋赵昌纸本设色纵27.7厘米横9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写生蛱蝶图》以墨笔勾秋花虫草,形象准确自然,风格清秀,设色淡雅,与黄荃的富贵、徐熙的野逸又有几分不同。有人评价赵昌说:“赵昌折枝尤工,花则含烟带雨,笑脸迎风,景则赋形夺真,莫辨真伪,设色如新,年远不退。”此图无款印,明代董其昌题称为赵昌画,元代冯子振、赵岩题诗,董其昌题跋。《五马图》宋李公麟纸本墨笔纵29.5厘米,横225厘米日本东京末次三次私人收藏该画卷分五段,描绘北宋元佑初年西域边地进献给皇帝的五匹名马,前四匹为“凤头骢”、“好头赤”、“锦膊骢”、“照夜白”,第五匹佚名(应是“满川花”)。每匹马前均有一牵马人,前四幅上有宋代著名文学家和大书法家黄庭坚题笺记写马名、尺寸及产地,卷后有黄庭坚赞誉李公麟品德的跋语。此为《五马图》中的第一匹和第三匹马。《鹧鸪图》宋赵佶纸本水墨纵88.2厘米横52厘米南京博物院藏赵佶是一位奢靡庸碌的皇帝,但他在书画艺术方面却有着精深的造诣。他当政时期,力扩画院规模,提高宫廷画师的地位和待遇。他自己也孜孜深研,创作了不少精品。此画笔力精劲,上盖“御书”印,幅内上方有清乾隆皇帝的御题。《柳鸦图》宋赵佶纸本淡设色34厘米横223厘米上海博物馆藏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诗书画上均有精湛的造诣,尤以花鸟画见长。此幅《柳鸦图》采用没骨法,设色浅淡,构图洗练,用生漆点睛,更显神采非凡。《瑞鹤图》宋赵佶绢本设色纵51厘米横138.27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此画表现的是庄严耸立的汴梁宣德门,门上方祥云缭绕,瑞鹤盘旋。上有宋徽宗瘦金书题诗,并签押“天下第一人”。《祥龙石图》宋赵佶绢本设色纵53.8厘米横127.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赵佶绘画重写生,以精工逼真而著称。此卷分左右两部分,右边画宫苑中一珍奇石头“祥龙石”,左边为赵佶以瘦金书所写的题记、题诗。《芙蓉锦鸡图》宋赵佶绢本设色纵81.5厘米横53.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观画中赵佶的自题诗,可发现赵佶画这只五彩斑斓的大锦鸡,是为了颂扬儒家文、武、勇、仁、信这五种伦理品德。此画设色浓丽,晕染细腻,传达出皇家的雍容富贵气派。《芦汀密雪图》宋梁师闵绢本设色纵26.5厘米横145.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梁师闵,生卒不详,北宋画家,字循德,汴梁(今河南开封)人。此画用笔柔润,设色清丽,法度严谨,变化较少。幅末作者自识:“芦汀密雪。臣梁师闵画。”小楷清秀雅致。《雪梅图》宋杨无咎绢本墨笔纵27.1厘米横144.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杨无咎(1097——1169),字补之,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江西清江人。杨无咎创造了两种画梅方法:一是烘托法,用水墨在绢上烘染作为底色,托出点点洁白的花朵;一为圈花法,即用墨线勾出花瓣。此图所画雪梅,兼用二法,形象洗练,用笔劲逸,富文人画韵致。《花篮图》宋李嵩绢本设色纵26.1厘米横26.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李嵩,南宋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约活跃于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他少时曾为木工,后成为画院画家李从训的养子,绘画上得其亲授,擅长人物、道释,尤精于界画。此《花篮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花鸟画精品,画上有“神品”等多方收藏印章。《雪中梅竹图》宋徐禹功纸本设色纵29.4厘米横926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作者徐禹功画史无考,惟在卷后赵孟(兆加页,音FU)题跋中始知为画家杨无咎之及门弟子,又从书于竹节之名款“辛酉人”考之,当生于南宋绍兴11年(1141)或北宋元丰4年(1081)。画上有清乾隆帝及董邦达、梁诗正等人的题诗。《寒鸦图》宋佚名绢本水墨纵27.1厘米横113.2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此画淡彩画雪霁严林、群鸭、寒塘衰草。画上无名款,原定为李成,然风格相差太远,后认为是南宋初期画院之作。元人赵孟(兆加页,音FU)题跋誉为能品。拖尾题跋还有元代知名词章家钱塘仇远和乐府名家蒙古族贯云石两题,尤为难得。《瓦雀栖枝图》宋佚名此图原载于《宋人集绘册》(《石渠宝笈三编》)。无作者姓氏。按其风格,与林椿为近,当是同时代之作。笔法生动传神,具有典型的宋画风格和神韵。《风雨牧归图》宋李迪绢本浅设色纵123.7厘米横102.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李迪是南宋画家中最能工画走兽的,他最善于捕捉小动物刹那间的生动表情和特定行为动作。此图描绘风雨将作时二牧童赶牛回家的情景。画中笔墨精细,有工有写,足见画家描绘事物的功力。《狸奴小影图》宋李迪绢本设色纵23.5厘米横24.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描绘了一只娇小灵动的礼貌形象,笔法生动,粗中有细,工笔细致中还带有些许的粗率,是一幅生动写实的绘画精品。《杨柳乳雀图》宋佚名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24.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画状写了杨柳枝上幼鸟嬉戏的场景,很是清新生动,笔笔精到,不可增删。《竹鸠图》宋李安忠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2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画设色清丽雅致,笔法严谨而细中不乏粗率,是李安忠为数不多的传世作品中的佳作。画上有“宣统御览之宝”等收藏印记。《四羊图》宋陈居中绢本淡设色纵22.5厘米横24.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陈居中,生卒不详,南宋画家,曾任画院待诏,专工人物、番马,描绘物态准确自然,画法精细,形神兼备。此图山羊的顽皮生动传神,景色清秋幽旷,富于生活情趣。《梅石溪凫图》宋马远绢本设色纵27厘米横2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马远,字遥父,号钦山,山西永济人。南宋光宗、宁宗时(1190——1224)的画院待诏。家中五代皆为宫廷画师。他继承家学,擅画山水,取法李唐而自出新意。多作“一角”、“半边”之景,有“马一角”之称。此图属于所谓“江湖小景”的小景画范围。《晓雪山行图》宋马远绢本水墨纵27.6厘米横42.9厘米此图描写大雪葑山的清晨,一山民赶着两只驮木炭的小毛驴在白雪皑皑的山间行走。画面近与远的笔墨、浓与淡的效果,有着较强的空间感。《层叠冰绡图》宋马麟绢本设色纵101.5厘米横49.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是马麟花鸟画的传世名作。画面梅开似玉蕊占风,清幽冷艳,为典型的院体宫梅。《荷香消夏图》宋马麟卷绢本浅设色此图卷描绘平湖柳堤,微波轻荡,碧叶莲莲。用墨以淡为宗,从中可见其父马远的显著影响。《红梅孔雀图》宋佚名此图原载《历代名笔集胜册》(见《虚斋名画录》)。签题马麟作。画上题名和风格与马麟相差甚远,也许是马氏一家之作,但年代似乎比马麟早。《胆瓶花卉图》宋姚月华此图原载《四朝选藻图》(见《石蕖宝笈续编》)。签题姚月华作,上有宁宗(1195——1224)题。姚月华可能是宁宗时代的一位女画家,她的画笔力纤细,画风精巧细腻。《雪竹寒雏图》宋佚名此图原载《宋人集绘册》,见《石蕖宝笈三编》,无作者落款。画家运笔流畅遒健,很见骨力。工笔之中却具放逸,粗看似拙,细审则精浑。《乌桕文禽图》宋佚名此图原载《宋人集绘册》,见《石蕖宝笈三编》。无作者题款。画面描绘冬天微雪后,山鸟冲寒而栖息于树枝上,使观者有一种寒气扑面的感觉。《出水芙蓉图》宋佚名绢本设色高23.8厘米长25.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出水芙蓉》一画虽小,却画得十分精致生动。此画系采用没骨法,用笔轻细,敷色柔美,几乎不见笔迹。它突出地表现了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这是宋人花卉小品中难得的上乘佳作。《碧桃图》宋佚名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2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绘碧桃两枝,极富层次变化和立体感。全图用笔精细,设色淡雅,画面虽小,意趣无穷,是南宋写生妙品。《离支伯赵国图》宋佚名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24.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用工笔重彩画法描绘了一枝荔枝,枝上站两只小鸟,是一幅寓意很强的绘画佳作。虽然画院画家的作品难免有脂肪气和攀附风雅的粉饰太平,在设色画浓丽重彩一隅却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此画无论在构图还是骨法用笔上,都可以说是南宋院体画的代表。《观音猿鹤图》宋法常绢本水墨淡彩纵约173厘米横99厘米日本京都大德寺藏僧法常,号牧溪,蜀(今四川)人,生卒年不详。法常随笔点墨,意思简古,形象颇为严谨。背景则较为纵意。法常的作品流传到日本的较多,对日本的绘画影响很大。《墨竹坡石图》元高克恭纸本墨笔纵121.6厘米横42.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高克恭(1248—1310),字彦敬,号房山,官至刑部尚书。擅画墨竹及山水,墨竹类文同,山水师米芾父子,云烟变灭,后兼取董源、巨然、李成诸家之长,成自家一体。此图为高克恭传世的唯一一件画竹作品。图中画两杆修竹一前一后,一浓一淡,层次分明。二者相互扶助,姿态疏秀,虽为水墨,亦显清翠可人。画家用笔温和沉静,条理清晰,竹叶疏密排布,浓淡相间十分贴切,其微弯腰颔首,亦与脚下之石相呼应,可谓“竹石有情”。《窠木竹石图》元赵孟頫绢本水墨纵99.4厘米横48.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bbs.dfsc.com.cn4w3?3y,y$O/K$V.A,m东方收藏,中国艺术品,艺术品投资,古玩市场,古玩收藏,古董收藏,收藏网,古董网,收藏论坛,古董鉴定,艺术品收藏,收藏快报#c2h%[+Y&v此图是赵孟頫用实践论证他的“书画同源”思想的体现。画家在画的中下部作一巨石,用“飞白”画出石的轮廓,皴擦之法也以“飞白”成之。用中锋画窠木,线条“如锥划沙”,淡墨写出老枝,显出苍劲挺拔而圆润,透出力度。画竹以流畅的笔调伸出竹干,然后在两旁画出小枝条,用浓墨,间以略淡之墨画竹叶,以“个”字或“介”字加以排列,自然而不做作。《猿图》颜辉绢本设色纵131.8厘米横6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收藏快报》官方论坛|最专业的藏品投资|交流|鉴定|交易|拍卖平台7T4`:c7D/c)g!]S;y东方收藏,中国艺术品,艺术品投资,古玩市场,古玩收藏,古董收藏,收藏网,古董网,收藏论坛,古董鉴定,艺术品收藏,收藏快报8|*C-W5^%L7Y颜辉,字秋月,浙江江山人,一作庐陵人。擅长画道释人物,也善画猿。所作形象,造型奇特,神态生动,时人称之为“八面生意”。画法上粗笔居多,笔墨劲健豪放,渊源于南宋梁楷的泼墨减笔法。此图画岩上老树垂枝,双猿伸臂倒挂枝间游戏,面部眼口鼻等部位,细笔勾描,周身不作轮廓钩染,全以淡墨干笔涂擦而成,形象真实生动。岩石和树木枝叶,画法工整,多方硬之笔,风格独特。竹石图》元倪瓒纸本墨笔纵77.2厘米横27厘米苏州博物馆藏此画有一股清新之气扑人眉宇,使人感到爽朗、清逸,而且构图简洁,韵致清雅,笔法凝练
本文标题:中国画作品赏析文案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698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