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中小学家庭中的赏识教育”专题讲座上的讲话
从鼓掌的重要性来谈家庭中的赏识教育问题●黄宝田什么是鼓掌,鼓掌是对他人的尊重,对他取得成绩的认定、肯定,对他人的感谢和欢迎,当你的孩子进步了,取得了好的成绩或者做某一件事成功了,请您给予热烈的鼓掌,这一掌声示以您对孩子成绩的肯定、赞美、鼓励,更是对孩子的尊重,一位专家说道“为别人鼓掌的人是最有教养的人”,因此我希望大家要多对我们的孩子鼓掌,既然鼓掌有如此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家庭教育中应该对孩子多以鼓掌给予肯定。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家庭、每个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着不同程度的赏识教育,有的赏识教育能帮助孩子克服消极因素,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增强安全感。然而有的赏识教育却会导致孩子出现一些不恰当的行为,使孩子养成了骄傲自满,自以为是或者产生自卑、缺乏自信。我根据几年的工作观察,先给大家谈谈当前我们亚星学校家长现在的心态和家庭教育中所存在的误区:一、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类型:1.扭曲型:家长给孩子的压力太大、希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没有给孩子一点空间,家长以权威征服孩子听话。2.放任型:家长从来不管孩子的生活、学习,任其发展,更不与孩子悉心交流,行为习惯好坏,学习成绩好坏从不过问,给孩子放任自由。3.溺爱型:家长在各方面百般宠爱,把孩子视小皇帝、小公主捧在掌上,孩子犯错不但不耐心正面批评教育,甚至责怪他人,护着孩子。4.成功型:家长能真正与孩子交朋友,正确处理好家长与孩子尊重、平等的良好关系,以家长的榜样和人格魅力感染孩子,使其往正确的人生道路发展。二、家长不会爱、不懂得去爱孩子的表现:1.对孩子非常溺爱:表现为家长刀子嘴、豆腐心,结果导致孩子孝心淡薄、不会感恩、脾气大、脆弱、没有适应社会的能力等等。2.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表现为家长恨铁不成钢,经常动不动就打、骂孩子,结果导致孩子严重叛逆。三、家庭教育的两大误区:1.家长总是老盯着孩子学习成绩,即分数的高低,用分数来衡量孩子的好坏。2.攀比,家长总是把别人孩子的优点比自己孩子的缺点。综述上面情况,现在家长的心态是:累死了、烦死了、怨死了、气死了、急死了。造成这些心态的根本原因就是家长太爱孩子了。家长太不会爱孩子了!我们孩子的成长是要依靠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三维一体的教育模式,孩子的成长就像一棵树:社会教育是树叶,学校教育是树干,家庭教育是树根,根才是孩子成长的关键,也就是孩子教育家庭占50%,学校占35%,社会占15%。孩子就像运动场上的运动员,我们家长要当好啦啦队,千万不要去当裁判员、教练员,更不要去当观众。孩子不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来自于家庭的教育方法,我们要从家长自身找原因。那么,家庭赏识教育中的误区有哪些呢?事例1:二年级某某学生放学回家对妈妈说:“妈妈,我一点也不喜欢我们班的班长”,妈妈回答:“别这么说,班长学习成绩好,他是个好孩子”。分析:妈妈本意是希望孩子能与他人友好相处,但孩子毕竟是在向你表达他的观点,你不加分析就一口否定,等于也否认他对小伙伴的判断力,可能抑制他今后判断他人,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建议:孩子不喜欢他人总有一些原因。还是与孩子聊聊,问问他:“班长怎么啦!他做了什么事情让你不高兴”。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事例2:9岁的李倩告诉妈妈今天她的画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妈妈回答:“我早知道你是最棒的”。分析:如果总是对孩子用“最漂亮的”、“最可爱的”、“最棒的”这样的语言鼓励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令孩子对自己的期望过高,一旦孩子渐渐发现并非如此,反过来有可能导致自我怀疑,产生自卑等负面情绪。建议:别老用“最聪明”、“最漂亮”、“最棒”这样的词语表扬孩子,最好用“你努力了”、“你动脑筋了”这样的句子鼓励孩子。事例3:明明从学校回来闷闷不乐,因为同学嘲笑他脖子上有个疤,妈妈回答:“你脖子上的疤挺漂亮啊!妈妈特别喜欢你这个样子”。分析:妈妈当然知道自己不过在安慰孩子,可是孩子就真不知道吗?他甚至会可能因为你不理解他的伤心,从而把不快压在心底,造成在今后的社交中出现心理障碍。建议:家长应先问问他,是不是在和谁做比较。然后告诉他每个人的相貌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是无法比较的,多说几次就会习惯于接受现实。对于能够改变的现实你可以给孩子提出积极建议,千万不要乱安慰孩子。四、家庭中的赏识教育所谓家庭中的赏识教育是指父母以正面教育为原则,通过榜样、赞美、激励、鼓励等方式积极引导孩子,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赏识教育是赏识那些需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进步,是激励和赞美的结合,激励要放在克服困难之前,赞赏要放在克服困难之后。夸奖也是赏识教育的一种形式,前面所讲的为人鼓掌也是一种夸奖,一种赏识教育。实践证明,孩子经常受到家长夸奖和很少受到家长夸奖的,其成才率前者比后者高五倍,这充分说明夸奖对孩子的重要性。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而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学会夸奖孩子。没有夸奖就没有教育。但夸奖并不容易,要夸得准,例如:小孩上小学三年级,如果今天夸他嘴甜,会叫老师好,明天他会更注重礼貌;如果今天夸他作业做得整洁,明天他的作业会做得更整洁;如果今天夸他唱歌唱的好,明天他唱歌时更来劲……如果夸得不准,他就会感到受了欺骗,认为父母在故意夸他,也就起不到激励作用。特别要注意不要夸错了。否则,孩子会把错的当对的,以后想改过来都很难,因为他心目中的是非标准因你的错误夸奖而混淆了。每当考试卷发下来以后,孩子会很喜形于色对妈妈说:“妈妈,今天考了英语,帮我签字”。妈妈一看孩子那表情知道考得不错,那神情一点不亚于奥运会领奖台。我认为:老师表扬固然重要,但家长的表扬同样重要。老师的表扬是激烈、是良药,一句得体又及时的表扬,会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孩子的心田,让他们长得更旺盛;家长的表扬是一股温泉,甜蜜又久长。相反,考得不好,还是会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毕竟已经长大了,孩子懂事了。成绩的好坏不是衡量一个孩子的标准,家长不能太多责怪,反过来给孩子一些安慰和鼓励。我们应该怎么样实施家庭中的赏识教育?那就是“信任”。信任孩子,首先要解决的是相信孩子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那么,孩子身上究竟蕴藏着多大潜能呢?请看下列数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脑细胞约40亿,普通人只利用了3%,就连马克思、爱恩斯坦这样的伟人也只开发了10%;著名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六岁半一个字不会说,0-7岁早期教育一片空白,18岁会五国语言,引起全世界轰动,南京盲童周婷婷,0-3岁教育一片空白,凭着父亲的执着和探索,终于成名。信任孩子表现优异时容易做到,而在孩子表现不尽人意时,我们家长往往感到失望,失去信任的原动力。其实,这时孩子更需要家长的支持,让孩子看见家长就像看见一座大山,浑身充满力量。另一方面,孩子对家长的态度非常敏感,信任就是连接家长与孩子的心灵的通道,家长把赏识源源不断输送给孩子,孩子就会感受到家长的赏识并化为自我约束,自我优化的健康成长的动力。怎样才能让孩子觉得父母是信任他呢?这里提示“两个学会”。1.学会自豪。自豪到什么程度?要自豪到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为他而自豪,从孩子哇哇落地的那天起,做父母的可以不为其他的事情自豪,而无一不为自己创造的“小生命”——孩子,这个万物之灵而感到自豪,根本不为经济状况,职位高低,工作不顺心而感到苦恼,对孩子又是亲,又是抱,还全力寻找孩子身上哪点像爸爸,哪点像妈妈。然而,孩子上学后,家长却改变了这种心态,面对孩子的成绩又是打,又是骂,各种难听的言语不绝于耳,企图运用粗暴、简单、讽刺、挖苦来解决孩子的成绩问题。有一位母亲,认准了教育孩子的奥秘就是一个打字。于是,女儿八岁开始遭打,哪知道女儿越打越坚强,越打越不怕打,直到有一天,她把竹板打断了,女儿一样站在那里,岿然不动,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两行热泪带着愤怒的目光直逼着妈妈,妈妈突然发现女儿好像刘胡兰,于是出于母亲的怜悯之心,她再也不打孩子了。有意思的是,这位挨打的女孩曾问母亲:“你知道刘胡兰是怎么死的吗”?母亲答道:“这不要问,是犟死的呗”!原来,这孩子在学刘胡兰。某教育局就孩子家庭教育的问题在中小学生中间做了个民意测验。其中有一道是这样问的,当你犯了错误父母打你的时候,你心里想什么?A.改B.怕C.恨他们当时想,若有50%的孩子在父母打他的时候,心里想“我再也不犯了,一定改”,那么“打”这一教育手法就不应该废除。民意测验结果,800份试卷,选“改”的是零;40%的孩子想到的是“怕”;60%的孩子想到的是“恨”,可见打骂并不能改变孩子的坏习惯。也有打过的孩子成绩好的,但太少了。打过的孩子成绩好,是不是真的好呢?我们不讲大道理,这里有一封信,是一位成绩被打好的孩子写给教育局的。看过这封信的所有母亲哭了一夜,她们再也不敢打孩子了。这封信是这样写的:“局长,您好!我在老师心目中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是的,十几年求学生涯中我一直是拔尖的学生,我考一所一本大学是没有问题的,我虽然成绩好,却不是一个幸福的孩子,上小学时父母就规定:我的名次必须在前五名,否则就要挨打,初三时,有一次考了年级第八名,回家后,妈妈二话没说上来就是一巴掌,那天我挨了巴掌,我至今还记得,想起来就心痛,所以我是在棍棒下长大的。棍棒下的孩子确实可能会有好成绩,我的成绩老师也知道,在年级一直是名列前茅。但我靠了第一名,父母也从来没有由衷地表扬过我,总是给我泼冷水,为的是不让我骄傲,我不是次次考第一呀!结果考了第二还要挨打,一年四次考试,起码要挨三次打,还不算平时的小打,现在我已经上高三了,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尊严,父母几乎天天翻我的书包,就是怕我学坏,每次看我书包时,我都有小偷在公安局被审查的感觉,可怕极了。今天我又和爸妈吵架了,原因很简单,他们要求我先做物理作业,而我先做了英语,结果妈妈一边打耳光,一边狠狠地骂,我毕竟十七岁了,就让她一边打,一边骂,整个楼都听得见,我只有保护我仅有的一点尊严,求她别再骂,她就说:我养你十几年,给你吃给你穿,还送你上学,骂你就怎么不行呢?后来她还用皮带抽我,手和胳膊都肿了,脸上全是红巴掌印。我实在是忍无可忍,最后抢下她的皮带,她又狠狠踢了我一脚,说了句:我真后悔!不该生了你这个畜生!就在她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忽然仿佛听见了玻璃破碎的声音,我仅有的一点尊严也被她彻底剥夺了,我当时大声吼了起来:对我这个畜生不要你管好吗?她惊呆了,她万万没有想到我会如此强烈反抗她,也就在这一瞬间,我决定了,我坚决要退学,我不能再让她可恶之极地压死我,我即使能考上大学也不考了,我要自谋生路,去寻找属于我幸福快乐的天地,也许我的选择是错的,但我决不后悔,我要走自己的路,我要追回做人最基本的尊严!最后我要大声说一声:“妈妈,我恨你”。这封信最令人打动的一句话是不是她妈妈骂她是畜生,她怎么听见玻璃破碎的声音呢?因为孩子的心是玻璃做的。几年前,某中学发生了一件事,一次考试后,老师将班里成绩最差的十几名学生的家长请到学校,让孩子和家长一对一面对面站成两行,然后把孩子的缺点逐一训斥,最后对家长说“我遇到了这样差劲的学生,你们看怎么处理吧?”在老师的训斥下,家长的脸由红变紫,由紫变青,心中的愤怒一触即发。老师最后一句话,给家长们很大启发,家长们冲上去对着自己的孩子,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毒打,把内心的耻辱向孩子身上尽情倾泻,老师要的大概就是这种效果。可就在这种情形下,成绩倒数第一的那个孩子母亲,不但没有像其他家长那样做,反而把双手搭在孩子肩上,用无限慈爱的目光久久凝视着自己的孩子,不久母子两眼里都含满了泪花。当其他家长不解地问这位母亲,她回答:“你们任何人都看不起我孩子,但作为母亲,我没有理由不为孩子自豪,我相信他是天下最好的孩子,要我打孩子永远做不到”。几年后,也就是这个当年被老师认为是最差的学生却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而其他孩子在家长的摧残下大都成了平庸之辈。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孩子犯了错误,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做家长的感到丢面子,也是情理之中。但是父母与父母的区别在于,有的父母在感到丢面子之后粗鲁对孩子一顿打骂,而有的父母却把这看成是一个教育孩子的机会
本文标题:“中小学家庭中的赏识教育”专题讲座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717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