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浅谈宿迁水运及港口建设
浅谈宿迁水运及港口建设[摘要]:本文通过对宿迁水运发展状况及港口设施建设的初步调查,并在调查的基础上,给出作者发现得一些不足和优势,同时指出宿迁在目前的水运河道及港口物流产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及给出一些可行的优化方案。而这些问题正是很多城镇发展中的问题。尽管物流这个词已近提了很多年,但是在很多中小型城市才刚刚引起重视,没有利用好所在地区的优势。希望本文能够对其他地方起到一个借鉴作用。[关键字]:物流设施水运航道港口一、调查背景宿迁地处江苏北部,与安徽蚌埠接壤,属于内陆欠发达城市。宿迁境没有机场且内尚未开通铁路货运线,公路运力相对水路来说有着运输成本高,运力低的缺点。相比于航空、铁路和公路来说,水路有着较为便利的天然条件和交通环境。在物流运输中水路运输具有运成本低、运量大、对生态环境影响小、运输过程中货物的损耗低的比较优势。尤其在大宗、笨重货物的长途运输方面发挥着其它运输方式难以替代的作用。二、现状和不足宿迁市需要运入的煤、建材,以及外运的工业基础产品和黄沙、玻璃、粮食等大宗货物,主要通过水陆运输的方式运送,水路航运业发展迅猛,集装箱运输量也逐年大幅增加。近年来不断的改善和提升的以京杭大运河黄金水道和淮河洪泽湖水域的航道条件和港口升级。加快对水运的巨大潜力开发,让水运与公路和铁路运输形成优势互补和有效衔接,从而提高整体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宿迁及周边城市区域物流的建立和完善。1、在水运航道方面宿迁市境内有两湖:洪泽湖和骆马湖,其中洪泽湖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四条主要河流(大运河、淮河、沂河、沭河),全市水域面积2330平方公里,通航里程914.93公里,其中等级以上航道660.83公里。随着以京杭大运河和淮河为主干线的水运的发展,宿迁市航道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显着的改善以及新建和升级了不少港口的吨位,大型几千吨货轮的通过能力大幅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拉动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在通航、防汛泄洪、农田灌溉等方面这些河流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这些河流多数为自然河流,相互不通,断头航道多,且航道等级太低,除去京杭运河,能通行300吨级以上船舶的五级以上航道只有不到100公里,无法发挥应有的水上运输功能。河道网络状况是:内部不能成网、外部不能畅通、航道等级偏低,碍航建筑物较多;不少内河航道潜力较大,但与淮河和京杭运河需要绕行或陆路转运,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且效率不高、对环境影响大。亟需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综合交通网物流体系。表3-1宿迁市航道现状表序号航道名称起讫地点航道里程(公里)等级1京杭运河窑湾镇-泗阳新袁11222京杭运河窑湾老道京杭运河-二湾标下游150米1.5053二干渠朱岭-井头船闸29.2364骆马湖南线航道湖区2号标-黄口15.8565邳洪河八孔闸-明便河闸12.72等外6一分干陈瓦房-王大沟8.55等外7二分干光明闸-耿大沟3.47等外8五河成子湖口-仓集14.60等外9洪泽湖北线南段顾勒河口—洪泽湖西线4号标27.29510徐洪河航道顾勒河口-七咀59.22511新汴河—洪泽湖西线西线4#标-青阳西闸60.036青阳西闸-团结闸31.85612汴河临淮三号标-青阳镇37.5772、在港口建设方面根据宿迁市统计部门统计,“十一五”期间,宿迁市总共投入建设4个2000吨级泊位,8个1000吨级泊位,18个500吨级泊位,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000万吨。孙圩作业区、宿豫作业区二期、果园作业区一期等千吨级码头相继建成并且投产,港口吞吐能力明显增强。2012年全市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超过1850万吨。但是宿迁市港口仍然存在很多问题。1、目前宿迁吞吐量在50万吨以上的港口只有6个,吞吐量在10万吨以上港口50个,吞吐量在1-10万吨港口64个,其它码头及社会码头7个,码头最大靠泊能力2000吨级。2、港口模式陈旧,功能定位单一以运输为中心,辅以船舶停靠、货物的装卸、转运和仓储等,缺乏第二代港口具有的货物的增值功能;更没有第三代港口具有集有形商品、技术、资本、信息的于一体的物流功能。仅作为水运的必经通道在贸易中继续保持有形商品的强大集散功能并进一步提高有形商品的集散效率。这些是远远不能满足宿迁市的发展需求,而且大部分港口、码头的集疏运体系不够完善,港口与公路、铁路及重要航道的衔接不畅,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三、措施和方案宿迁市距离南通港400公里,而距离全国十大集装箱港的连云港港才140公里。就因为没有直达的水运航道,以前产品主要经公路运输到400公里南通港出货。宿迁处于京杭大运河的中部地区,是鲁西南、豫东南、皖北地区以及我省徐州等地通过水路运输至连云港港口的必经之地。2007年6月,时任市长缪瑞林就与当时的连云港市市长刘永忠签订了两市《关于共建共用连云港口岸的合作协议》。协议提出加强两市物流规划对接、推动建立“宿迁海港”、推进集装箱运输绿色通道建设、进一步优化宿迁企业从连云港进出口的口岸环境、建立两市共建共用连云港口岸合作机制等内容。规划中的宿连运河,从中心城区经沭阳直达连云港,全长146.9公里。直接出海航道打通后,我市企业货物进出口运输成本将比现在公路运输降低60%以上。以内河水运发展来带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注重发挥京杭运河和淮河等内河航运干线跨区域、通江达海、物流成本低的优势,因地制宜的发展有地方特色的临港产业开发园区和物流园区,促进优势产业向园区集聚,从而反过来带动内河水运需求的增长。以畅通的航道为基础,高效的服务为支撑,平安、绿色的水运体系为保障,推动沿江沿河新型工业化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通过四大航道工程来消灭市内断头航道,具体是通过整治洪泽湖北线航道,打通泗洪与泗阳乃至市区的水上航道;通过整治洪泽湖西南线航道,打通泗洪县与淮河主航道;通过整治二干渠、军屯河,打通中心城区与沭阳县之间航道;通过整治徐洪河、形成京杭运河复线航道。实现中心城市与泗洪、泗阳、沭阳之间航道的互联互通,缩短宿迁市区及各县(区)与连云港港口的距离。宿迁市还将对大柳巷船闸、成子河船闸和沭阳水坡进行工程改造。等到大柳巷船闸建成后,千吨级船舶就可以直接进入淮河主干道,无需绕行,缩短航程约100公里。成子河船闸的建设,该船闸设计按照四级标准,主要通行船舶为500吨级兼顾1000吨级。原先京杭运河和洪泽湖最近处不到2公里,但是之间存在水位差而不能通行。则将使京杭运河和洪泽湖的连通成为可能。加快港口向第二代、第三代港口转型发展的速度,加快港口物流园区建设。要充分认识港口物流是物流体系中的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节点,着重发展供应链物流系统中基本物流服务和衍生的增值服务。中心港物流园区要充分利用其港口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的特点,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把中心港物流园区建设成为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现代服务内容的复合型服务产业基地。具体来讲就是要设置相关的电子商务在港口商务中运用的比例,通过对国内水路发达的城市和港口的竞争力状况做对比,学习别人的发展有点,科学实际的树立标杆,并实事求是根据自身条件制定规划。综合评价港口的物流信息水平,为制定中心港物流园区的加速发展运作战略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加大各种先进的技术,如自动识别系统、卫星定位系统、集装箱电子识别系统、条形码识别系统等辅助决策技术在物流港口的广泛应用,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在港口物流电子商务平台的基础上,形成高效的信息链、供应链。参考资料及网站1、宿迁市交通运输局官网2、宿迁市航道网规划3、中国江苏网
本文标题:浅谈宿迁水运及港口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727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