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原理复习要点
概念解释:1.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P332.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是人类社会和认识的基础,是理解和认识社会的钥匙。P35-383.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向前发展的。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P464.主观能动性: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观能动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二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在实践的基础上使二者统一起来,即表现出人区别于物的主观能动性。P415.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真理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两者是辩证统一的。P73-756.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具有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和多维性。P817.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的内在的生产关系体系。P102-1038.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剩余价值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现。P1599.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当经济危机发生时,大量商品积压,大批生产企业减产或停工,许多金融机构倒闭,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一片混乱。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P17110.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产生的原因:第一,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已获得高额利润。第二,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第三,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拖鞋,联合起来,实行垄断。P18511.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表现为: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P196问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4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P13-19(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2)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3)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4)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但又十分艰巨的事业。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P29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4.辩证思维方法P57-59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1)归纳和演绎的思维方法归纳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是一种由个别性到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形式;演绎是从一般原理走向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是由一般性原则推导个别结论的推理形式。一方面,归纳和演绎互为前提。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演绎为归纳提供理论依据,指明归纳的目的和方法。另一方面,归纳和演绎相互补充。(2)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方法分析是在思维中把认识的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对它们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综合是把分解开来的各个要素再组合为一个统一整体而加以研究的方法。分析和综合是辩证统一的,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完成,只有把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认识。(3)抽象与具体的思维方法抽象是对客观事物某一方面本质的概括或规定。具体有两种含义:一是感性具体,二是思维具体。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以抽象为逻辑起点,通过各种形式的逻辑中介,达到以思维具体为逻辑终点的运行过程。(4)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思维方法。辩证思维中的历史,一是指客观实在自身的历史,二是指反映客观实在的认识的历史。逻辑是指理性思维以概念、范畴等思维形式所构建的理论体系。一方面,逻辑与历史是一致的。历史的东西是逻辑的东西的基础,逻辑的东西是历史的东西在思维中的再现,逻辑和历史的锦程具有内在统一性;另一方面,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包含着差异和对立。历史的东西包含有偶然因素、次要因素以及迂回曲折的细节,具体而生动。逻辑的东西是修正过的历史的东西,抛弃细节抓住主流,抛弃偶然性抓住必然性,把握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更深刻地反映历史。5.意识的能动作用P41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6.认识的本质P67-69认识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首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及其相互关系。其次,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过程中多方面的辩证关系。(2)认识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具有摹写性和创造性(3)以实践为基础的人的认识活动,是主体能动地反映客体,在观念上把握客体和创造客体的活动,也就是在观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活动,其根本任务就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即主体正确地反映客体。7.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P74-75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真理的绝对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的相对性也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其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向具有绝对性的真理转化。8.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P105-109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对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具体表现为:(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将起着阻碍作用。(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决定上层建筑相应的调整或变革(4)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9.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P123-127(1)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2)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科学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既可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10.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P155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11.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式P160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12.垄断时期竞争的特征P185-186在竞争目的上,自由竞争主要是获得更多的利润或超额利润,不断扩大资本的积累,而垄断竞争则是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并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和统治权力;在竞争的手段上,自由竞争主要运用经济手段,而垄断组织的竞争,除了采取各种形式的经济手段外,还采取非经济的手段;在竞争范围上,自由竞争时期,竞争主要是在经济领域,而且主要是在国内市场上进行的,而垄断时期,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总之,垄断条件下的竞争,不仅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程度更加激烈,而且具有更大的破坏性。13.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P200-204(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促使工人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意志。(3)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很大变化;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数量增加,劳动方式发生新变化。(4)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5)政治制度的变化。14.社会主义基本特征P233-234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②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
本文标题: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原理复习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732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