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目录一、研究价值二、邱园简介三、邱园园林历史四、邱园园内馆区:a.花园b.温室园c.植物进化馆五、富有特色的规划六、风格独特的建筑七、布置合理的专类园区八、邱园里中国元素摘要:邱园的建造时期正是英国风景园盛行之际,而且,又处于欧洲园林追求东方趣味的热潮之中,加上十分崇拜中国园林的造园家威廉.钱伯斯的多年经营,使邱园成为这一时期很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本文从邱园的研究价值、园林历史、园内馆区、富有特色的规划、风格独特的建筑、布置合理的专类园区、邱园里的中国元素等多个方面洞察邱园,了解邱园。关键词:历史规划园区建筑中国元素一、研究价值1、当我们把目光转向欧洲造园系统时,不难发现,在近代,英国的造园活动成了欧洲规则式园林和自然式园林的分水岭,使它对欧洲,乃至世界园林景观发展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直至今天仍对世界园林艺术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而,对英国英国风景园进行全面研究,掌握其造园精髓,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英国园林,为现代的园林建设起到借鉴作用。而邱园是英国风景园的很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2、在城市的园林建设中,植物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由于集中种植了各种各样的草木花卉,被誉为“活的植物标本馆”,为都市增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全球有不少闻名遐迩的植物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可以算是英国皇家植物园,通常被称作“丘园”。二、邱园简介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是世界上最知名的植物园之一,是第2个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植物园,她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古老的建筑、优美的景观,还拥有丰富的植物、合理的规划。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邱园将景观的艺术性和科学性相结合,形成了各专类园区布置合理、植物种类丰富多样、建筑风格新颖独特、道路交通方便快捷、游览服务周到完善的体系。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经过250年的建设,形成了合理的规划布局,门区设置方便游人,3条透景线和4条景观路构成了游览的骨架系统。通过地形改造,形成疏林草地与湖、池、山、谷相结合的景观效果。各专类园布置合理,设计精巧,富有特色,自北向南由规则式花园向自然式种植的树木区和自然保护区过渡。40座国家级保护建筑经过保护与恢复,风采犹存,并于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文化遗产称号。邱园的建造时期正是英国风景园盛行之际,而且,又处于欧洲园林追求东方趣味的热潮之中,加上十分崇拜中国园林的造园家威廉.钱伯斯的多年经营,使邱园成为这一时期很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18世纪的英国自然风景园是在其固有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下,在当时的政治经济背景下,在各种文学艺术思潮影响下产生的一种园林形式和风格,对以后的园林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园林形式颠覆了欧洲传统的园林风景构图和园林文化,它以大自然为模仿的素材,用绘画的原理进行构图,但不单纯地以绘画作为造园的蓝本,而是再现自然风景的和谐和优美。在社会文化的层面上,它的出现,代表着新兴阶级步入社会的主流阶层,即新兴资产阶级的审美思想和情趣成为社会审美思想的主流,以对自然风景的欣赏取代对人工造景的欣赏。英国风景园的产生,不仅仅表现为一种新的园林造景形式的出现,同时也喻示着旧的历史时代的终结。它如同西方历史上的工业革命一样,对西方乃至全世界园林文化发展形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且奠定了近现代的原来你发展的方向。威廉.钱伯斯简介:威廉·钱伯斯勋爵(SirWilliamChambers,1723年-1796年),苏格兰建筑师、造园家,1723年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1740年至1749年间,威钱伯斯在瑞典东印度公司工作期间,曾多次往中国旅行,研究中国建筑和中国园林艺术。1749年到法国巴黎学习建筑学,随后又到意大利进修建筑学五年。1755年返回英国创立一家建筑师事务所。后被任命为威尔斯亲王的建筑顾问,为威尔斯王妃奥古思塔在伦敦西南的丘园建造中国式塔、桥等建物。1757年钱伯斯出版的《中国房屋设计》是欧洲第一部介绍中国园林的专著,对中国园林在英国以至欧洲的流行起重要作用。邱园平面图三、邱园历史邱园的正式名称为皇家植物园(RoyalBotanicGardens)。邱园的历史可追溯到1759年,那时乔治二世与卡洛琳女王之子威尔士亲王的遗孀奥古斯塔派人在所住庄园中建立了一座占地仅3.5公顷的植物园。这便是最初的邱园。到1840年,邱园被移交给国家管理,并逐步对公众开放。以后,经皇家的三次捐赠,到1904年,邱园的规模达到了121公顷。18世纪,工业革命后的大英帝国,经济急速发展,以纺织业为主,通过贸易等使英国获得了巨额财富,一时间财源滚滚而来。作为首都的伦敦更显活力四射、独领世界文化、经济的潮流。兴建于这一时期的博物馆、植物园正是其国力、视野的展现。1753年大英博物馆开馆,1759年皇家植物园建园,二者前后仅相差六年。1937年后经过维多利亚女王的鼎盛时期,英国以在殖民地获得的巨大利益为基础,收集了世界各地古往今来的遗产文物、奇花异草,填充或移植到博物馆与植物园当中,使邱园逐渐占据了世界一流的地位。四、园内馆区:1.花园2.温室园3.植物进化馆园内馆区总体情况:邱园内设有26个专业花园和6个温室园,其中包括水生花园、树木园、杜鹃园、杜鹃谷、竹园、玫瑰园、草园、日本风景园、柏园等。园内还有与植物学科密切相关的设施,如标本馆、经济植物博物馆和进行生理、生化、形态研究的实验室。此外,邱园还有40座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物。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和进步,邱园已经从单一从事植物收集和展示的植物园成功转型为集教育、展览、科研、应用为一体的综合性机构。4.1、花园玫瑰园建于1923年,每年的6月至8月,园中的玫瑰正处于盛花期,花团锦簇,色彩缤纷,花朵香气扑鼻,令人沉醉,因此是植物园中的一个主要景区。草园建于1982年,现在种植的草的种类有550种之多,并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在草园,初夏时可见的多为一年生的谷类和草,在秋冬季可见多年生的草。草园被分为两个区域;一个是装饰陈列区,一个是资料区。竹园创造了竹类植物的多样化展示形式,适合四季参观,展示了120多种竹子,来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国、日本甚至美洲大陆。4.2、温室园4-2-1.棕榈室(PalmHouse):1848年,英国正值国力鼎盛之时,在优美宁静的皇家植物园里,作为英国人战利品搬运而来的热带棕榈树被安置进了一座通体透明的“宫殿”。这就是游客进门后看到的第一个温室“棕榈室”。棕榈室建于1844~1848年,是邱园里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维多利亚时代玻璃钢结构的建筑。这里是棕榈科植物多样性展示中心,温室里创造了与热带雨林相似的气候条件,展示了974种植物,分为非洲、美洲和澳洲植物展区。这里保存的棕榈类植物中有四分之一在野生环境下已经濒临灭绝,是热带地区的活化石。在棕榈室的地下层面为海洋动植物陈列室,分别呈现了四种重要的海洋自然环境以及身在其中的鱼类、珊瑚、以及其他海洋生物,展现了海洋环境中植物对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4-2-2.温带植物温室(TemperateHouse)邱园最大的温室,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温室,是现存的最大的维多利亚时代玻璃钢结构建筑,面积4880平方米,是棕榈室的两倍。分别于1859~1863年、1895~1897年两个阶段建成,展示了1666种亚热带植物。展示的内容按地理分布布置:北翼展示亚洲温带植物;北边八角亭展示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植物;南边八角亭展示南非石楠属植物和山龙眼科植物;南翼展示南地中海和非洲植物;中部展示高大的亚热带树木和棕榈植物。温室中也有许多是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如茶和各种柑橘类植物等。4-2-3.高山植物温室(AlpineHouse)邱园最小的温室,1981年建成,展示体型矮小、结构精致独特的高山植物,多原产于阿尔卑斯山脉附近。4-2-4.睡莲温室(WaterLilyHouse)邱园历史建筑之一,建于1852年,位于棕榈室附近,专门为栽培大王莲而设计。面积226平方米,中央圆形池塘直径达36英尺,玻璃墙由长方形玻璃镶嵌而成。园内除了种植多个睡莲品种外,也展示部分葫芦科植物和热带食虫植物。睡莲是邱园中最湿热的一个温室,春、夏、秋季开放,冬季闭馆。4.3.植物进化馆(EvolutionHouse)露天馆区展示植物的进化过程,从4万亿年前的无生命的不毛之地时代开始,到6亿年前第一个植物出现——海藻,到4.5亿年前陆地植物的繁荣。馆区重点展示了陆地植物出现后的三个阶段:志留纪、石炭纪和白垩纪。五、富有特色的规划英国风景园的特点是以发挥和表现自然美出发,园林中有自然的水池,略有起伏的大片草地,在大草地中种植孤植树或树丛、树群成为一景。道路、湖岸、林缘线均采用自然圆滑曲线。小路多不铺装,任由行人漫步或作运动场。对人工痕迹和园林界墙均以自然景物作隐蔽处理,从建筑到自然风景采用过渡手法。植物采用自然式种植,种类多以花卉为主题,并注重园林建筑小品的点缀和装饰。邱园自建园起就一直注重合理规划,在250年的发展历程中面积不断扩大,专类园和温室建筑不断发展,道路游览系统不断完善,服务设施不断提高,科研水平不断创新,铸就了其在世界植物园的领先地位。5.1游览入口邱园呈长方形,南部为保护区,西部紧靠泰晤士河,东部毗邻大道,北部为邱绿地,除了南侧保护区无入口外,北侧建有主大门,西侧建有布伦特福特们,东侧建有维多利亚门等入口,形成乘车、乘船、乘地铁等交通工具来园餐馆都非常便捷的系统。其中有主大门,维多利亚门,布伦特福特门、狮门。以下简单介绍一下各个游览入口。主大门根据伯顿的设计于1846年建成,位于邱绿地上,是驾车来园游客的主入口。中间为车辆通行的双山铁艺门,两侧为行人通过的校门,雕刻的波特兰石柱配上17实际詹姆士一世时期流行的铁艺,雕花纹饰和皇室徽章,古朴而高贵。维多利亚门市离邱园地铁站最近的一个门,公共汽车也在此停靠,是有人通行量最大的门,于1889年英国女王生日当天正式开放。布伦特福特门是1847年开放的入口,当时主要供游人从泰晤士河乘船出行,直至现在仍有从威斯敏斯特至汉普顿王宫的游船载邱园码头靠岸,一些骑自行车沿泰晤士河游览的人员也能经此门进入。狮门于1845年建成,门框上方坐立着一头石狮,是乔治四世于1821年下令制作并安放在邱绿地的门房屋顶上的雕件,后移过来的。此外还有1868年建成开放的坎伯兰门,有少量乘坐公交汽车的游客可以由此进入。5.2绿色透景线邱园有3条宽阔深长的透景线,即中国塔透景线、塞恩透景线和雪松透景线,它们构成首尾相连的三角形,形成参观游览的骨架系统,有人能很方便地通过这些透景线到达参观景点。透景线为宽阔的草坪大道,两侧为各种高大的乔木,游人既可以徜徉在草坪上享受温暖的阳光,也可以行走在林荫下躲避酷日。透景线采用草坪铺地,避免了硬质铺装给人带来的城市化感,让人有亲近自然之感,人们可以从透景线随意餐馆就近的景点,是组织步行游览的有效手段。中国塔透景线是奈斯菲尔德和伯顿规划的主要轴线之一,长850m,从中国塔经过温带温室到棕榈温室是游览东部地区的主要路线,轴线路两侧混合种植着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针叶树,形成步移景异的框景。塞恩透景线1200m,从棕榈温室经过湖区到泰晤士河边,草坪大道两旁种植橡树、水青冈等乔木,在轴线端点可看到泰晤士河水潮涨潮落的景象,并将河对岸的塞恩别墅及农庄作为借景,延长了透景线视距雪松透景线是1871年由约瑟夫。胡克制定,从中国他穿过树林区至泰晤士河边,沿路树种丰富,植物群落景观各异,是游览南部树木区的主要路线。5.3景观路除了透景线,邱园还有几条著名的景观道路,以布罗德路最为宽阔,四季花卉不断变化,景色迷人。冬青路、山茶路四季常绿,最适合秋冬季和冬春季观赏,樱花路则在春季最为绚丽。布罗德路在伯顿1845年规划设计的邱园轴线上,由主入口通向棕榈温室,轴线两侧是高大的大西洋雪松和北美鹅掌楸,还布置有杜鹃花及各种时令花卉,是人们从主入口经柑橘馆到棕榈温室的必经之路。冬青路因路两侧栽种大量冬青树而得名,冬青是常绿植物,品种繁多,有金叶、金边、金心、银边等品种,球技届满红色或黄色的果实,经冬不落,是圣诞节装饰的极好材料,也是欧洲园林中的常见植物,运用冬青作为行道树成为邱园的一大特色。
本文标题:邱园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738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