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过去几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势头迅猛,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成绩喜人,但是也要对出现的问题和面对的挑战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下仅就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谈几点认识。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大幅度增加投入,实施各种优惠政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在一些地方出现浮躁现象,表现为概念的炒作、雷同式布局、低层次竞争、无核心技术支持等等,实际上是升级版的GDP主义。什么是GDP主义呢?首先是产值第一,不看条件,一定要把规模做大;其次是投资驱动产能过剩;三是技术和市场两头在外。这种无序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资源浪费,一些产业进入僵局——前进则需要理性合理地规划,后退则要面对大量资源的浪费。一些产业资金链和价值链断裂,一些企业破产倒闭,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GDP主义的发展我们也有历史的教训。我国曾经花费20年的时间使彩电工业价值链的95%在本土生成,成为当时中国引进技术的典型。但是本世纪初短短几年,以液晶面板为主的平板显示器对CRT显像管技术的替代,对中国彩电工业带来了重大打击。到了2008年,中国彩电工业由于没有能力参与到这一全球性的产业技术替代过程,只能被动跟随,以至于彩电价值链80%再度转移到国外。这些事件反复发生,关键在于没有吸取教训,无序、缺乏战略指导和战略支撑的发展模式,在一些新兴产业领域正在重演。新兴产业意味着更高的附加值,但是我们一些新兴产业没有获得高利润,反而进入了低附加值陷阱。一些产业中职工从事的工作和传统制造业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国际经验表明,一国在高技术产业链低端活动的成功,并不会带来在这些高技术产业高端活动,如设计、开发、品牌推广等的成功。事实上,在一些高技术企业里,我们仍然处于价值链的老位置上,这是被锁定在组装、加工制造低附加值环节,并继续付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沉重代价。这些问题根源在于:一是战略规划前瞻性布局不足和单传的GDP导向,导致对产业技术换代、产业前景判断失误;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和市场机会前瞻性研究和部署严重缺失,研发不利。对前沿高新技术研究支持力度不够,不能有效担当新兴产业实质性技术支撑;三是缺乏产业化和产业链的宏观布局。政府各个部门之间发展规划战略和政策协调衔接不利,导致了在市场、研发、金融、贸易整个产业链上位置的脱节,难以形成配合有序的高价值产业链。如何从根本上扭转局面?有两点建议:1、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必须尽快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初步确立,但在管理服务方面政府职能仍然存在越位和缺位现象,原因在于政府的管理思路、管理方式还没有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国经济要转型,科技要与经济紧密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发展,必须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计划项目是重要的政策工具,也是实现政府职能的重要手段,但政府不应该主要做直接运作项目,而应该支持以市场为基础的项目。主要的职能也不应是项目管理,而在于发展战略、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项目操作是计划经济体制一直延续下来的,运用有度效果快而且明显,过度延伸则带来巨大的问题。一段时期以来,政府有些部门通过各种项目管理,政府事物有扩大的趋势,耗掉了政府部门的主要精力和大部分资源,削弱了政府宏观管理能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政府自己操办或支持操办企业,以及通过大量科技项目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现象普遍存在。我认为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少数涉及国家经济和国防战略安全的领域,不应成为政府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式,因为技术创新固有的不确定性和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往往导致巨大的风险。特别是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往往只能面向很少的大企业和国有企业,支持周期短,一般只能三到五年。众多高技术和战略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难以受惠,这不是面向所有企业的普惠性长期性的政策。2、建立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科技和经济结合体制,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以及市场竞争多元化竞争需求,只有通过市场机制,通过市场竞争的选择才能够统一起来。同时,市场机制也为科技和经济活动的结合提供了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要做到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加快科技和经济结合的步伐,应该抓紧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推动科技改革和经济改革的紧密结合。企业的创新不仅包括研究开发等技术创新,也包括产品的设计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等一系列环节。单纯的科技创新不能解决市场竞争力的问题,因此孤立的科技改革和孤立的经济改革不能解决科技和经济结合的问题,必须大力推动经济改革和科技改革的紧密结合,实施和制订科技和经济改革、促进协调一致的自主创新体制。二是大力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这就要求摒弃企业垄断,在科技创新竞争中无论是外企还是国企,大企业还是大企业,均应得到公平竞争。同时,市场竞争要求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必须能够转化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科技和经济结合。三是大力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创造宽松的创新环境。技术进步和创新的最根本特性就是不确定性,即使最内行的专家也难以判断哪种技术最终会得到市场的认可,政府官员更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采用行政手段主导确定和评价面向市场的研究开发项目,成功率会很低,并很可能把创新的幼苗扼杀在摇篮中。因此,政府不要过多地干预微观的创新活动,而是要为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提供更多的从事创新性科研活动的空间,创造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更加宽松的学术环境,改革现有的技术创新的奖励和评价体制。四是大力发展创新服务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支撑。从重大技术突破到形成产业,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个促进和培育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和互动,创新服务业是通过市场机制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专业服务的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内容之一。现阶段创新服务业包括设计服务行业、研发服务行业、创业服务行业、知识产权服务业、基础技术服务业、技术改造服务业、人才猎头服务业等等。当前,创新服务业的发展关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中国经济转型的大局。尽管中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是我们信心依旧,源于全国人民对国家未来发展前景的高度认同,源于中国30年改革开放积累的宝贵资源和发展经验,以及多方面潜在优势。这些优势包括中国政府对于国情和本土市场需求,以及中国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些是我们实现转型的国家基础。中国具有广阔的多层次的多元化的市场资源,是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战略资源,有利于形成大批量生产和低流通的成本优势。中国具有高智力劳动密集的比较优势,以及由此形成的低成本研发和低成本复杂制造等新的国家竞争优势。中国特有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国家力量发展战略技术的组织优势及其技术溢出的能力。
本文标题: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751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