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学科分类编号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项目类别重大招标项目学科分类经济学课题名称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背景下湘南三市产业协同发展与区域合作研究项目负责人刘升学负责人所在单位南华大学填表日期2012.6.10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2申请者承诺:我承诺对本人填写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如获准立项,我承诺以本表为约束力的协议,遵守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的相关规定,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有权使用本表所有数据和资料。申请人(签章)年月日填表说明一、本表用计算机打印填写。二、封面上方2个代码框申请人不填。三、表中所列“项目负责人”应为课题研究和课题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原则上只能填写1人。四、申请书报送一式6份,课题论证活页报送一式5份,原则上要求统一用A3纸双面印制,中缝装订。活页单独装订,不要夹在申请书中。五、申请书应在申报截止日期之前由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送至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指定的申报地点。六、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地址:长沙市韶山路1号省委大院二办公楼五楼523、524房,邮编:410011,联系电话:0731-82216244、82219078。3一、数据表课题名称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背景下湘南三市产业协同发展与区域合作研究主题词产业转移、产业协同发展、区域合作项目类别AA.重大项目B.重点项目C.一般项目D.自筹经费项目E.“百人工程”项目申报重点项目或一般项目若没有获得立项资助,是否愿意参评自筹经费项目否学科分类经济学研究类型B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综合研究D.其他研究负责人姓名刘升学性别男民族汉出生日期1963年7月行政职务副校长专业职务副教授研究专长产业经济最后学历博士研究生最后学位学士担任导师硕士生导师工作单位南华大学联系电话0734-8281589通讯地址衡阳市(县)常胜西路街(路)28号邮政编码421001主要参加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职务研究专长学历学位工作单位肖东生男1955.10教授区域经济博研博士南华大学王铁骊女1974.7副教授产业经济博研博士南华大学付跃龙男1958.4副教授产业经济硕研学士南华大学邹清明男1967.3副教授计量经济博研博士南华大学陈南岳男1968.9教授区域经济博研博士南华大学詹晶女1975.11副教授区域经济博研博士南华大学刘文君男1978.8讲师技术经济博研博士南华大学预期成果DCA.专著B.译著C.论文D.研究报告E.工具书F.电脑软件字数(单位:千字)40申请经费(单位:万元)10.00预计完成时间2013年3月31日4二、课题论证1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1.1国内外研究现状温家宝总理今年在湖南考察时讲话中强调:湘南地区建设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有利于湖南区域协调发展。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设立湖南省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批复》(发改地区[2011]2188)指示精神,湖南省政府出台了《湖南省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湘政办发[2012]42)(以下简称《规划》)。依托工业园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协同发展,以及完善区域合作是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湘南示范区)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具体研讨如下。主流经济学家将产业集群作为产业协同发展的研究重点。产业集群理论有新产业区理论和波特集群理论两种主要范式[1]。Marshall、Weber、Krugman、Porter等从外部经济、经济规模、要素市场、创新和技术溢出、协同效应等方面研究了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2-5]。产业协同发展以产业集群为基础,但更强调集群内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协同效应和“集聚效率”【6】。在电子商务环境中,产品商务协同是产业集群协同的重要内容,要素流动和集群网络是集群中技术溢出和协同创新的主要路径[7,8]。国际资本流动过程中的产业价值链层级间的链接对于产业集群转移具有重要的影响{9],产业沿交通线布局是产业集聚的决定因素[110]。产业链、价值链、要素流动,以及空间布局对于产业协同发展至关重要。中国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或者经济非均质空间要求建立区域合作机制,这是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11,12]。区域的划分和区域的空间结构是依据区域的“内部的同质性”和区域共同发展的“功能一体化”要求来进行。国外学者从城市群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地区间专业化、知识溢出、产品多样性、城市间贸易和基础设施互通等方面研究了区域内城市间合作问题[13-16]。国内学者认为区域合作需要考虑公共价值、执行能力和利益攸关者三方面因素,并利用“三圈理论”分析了长株潭和成渝经济区的区域合作案例[19]。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跨越东、中、西部地域,开创了“非同质性”区域合作的模式[20]。湘南地区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内与珠三角地区合作,属于“非同质性”区域合作,湘南三市间的区域合作亦属于“非同质性”合作。《规划》提出依托湘南交通快捷的“三极四带”区域内的工业园产业链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的协同转移,组团式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但是,湘南地区普遍存在工业园区数量过多、规模偏小,产业布局较散,企业开工率低等问题[19]。为实现产5业配套,湘南地区采取集群整体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的办法[20]。然而,引进的加工贸易企业原材料依赖进口,国内关联度小[21]。原有产业集群规模小,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配套少。政府应促成本地企业参与配套,在产业链的“链接”中逐步形成和发展产业集群[22]。湘南示范区在区域合作方面,应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下构建长效合作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建立统一市场,形成合作承接产业转移的利益共同体[23],建立承接产业转移的统一管理组织和协调机制,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力[24]。近年来,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建设加速,郴州建成了湖南省唯一的国家级出口加工区,衡阳建设了结合“两型社会”理念的白沙洲工业园,永州在湘南贫困地区建设蓝宁道新加工贸易走廊,成为本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典型。同时,郴州、衡阳引进大型企业带动了关联产业转移,永州引进服装、鞋类等中小企业加快了加工贸易的发展,衡阳引进外资发展岩盐资源发展盐卤化工并向下游产业延伸。在有关湘南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方案(意见)中,湘南三市除提出优化空间布局的意见外,还提出了建设区域合作先行区的意见,以及推进湘南三市一体化,建立区域分工协作体系的意见。在有关湘南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措施意见方面,郴州参考皖江示范区的政策意见和广东的经验提出了详细的政策建议,永州提出了制定湘南示范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下放或委托经济管理权限等建议,衡阳提出了设立湘南示范区建设基金、完善金融政策和支持口岸建设等建议。湘南示范区具有良好的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但是,湘南示范区内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特色、资源条件各异,如何根据湘南三市依托工业园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协同发展的经验和条件,从产业链、价值链和要素配置等角度研究产业协同发展问题,以及根据湘南“非同质性”特征研究区域合作是湘南示范区建设中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1.2研究意义湘南示范区是进入国家战略层面的湖南三大经济板块之一,其建设有利于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两型四化”社会的建设,有利于湖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课题着眼于示范区内的产业协同发展与区域合作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与理论意义。湘南地区“非同质性”特征明显,区位条件和资源要素各市有异,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基础差异较大,政策环境亦有区别。本课题紧密结合湘南三市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平台促进产业协同发展的现状和经验,研究湘南示范区产业协同发展问题,对于湘南示范区的建设,具有现实意义。湘南联合成功申报湘南示范区,成为湘南三市区域合作的里程碑。目前,湘南三市政府均表示完善和加强区域合作的意愿。在湘南三市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缺失的情况下,本课题研究湘南区域合作框架,并重点研究湘南区域合作机制,对于湘南示范区的建设具有现实意义。本课题运用“三圈理论”研究湘南“非同质性”区域合作,具有理论参6考价值。2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及创新2.1主要研究内容本课题旨在研究湘南示范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在对承接产业转移平台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和区域合作两方面展开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湘南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产业协同发展与区域合作现状调查研究。首先,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问卷调查湘南三市各类承接产业转移和集聚产业发展的工业园区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重点调查各市的主要园区和加工贸易走廊,探索各地工业园升格及衡阳、永州设立出口加工区问题,调查口岸建设和通关方式对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其次,基于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湘南三市产业协同发展现状,重点调查分析各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典型案例,调查研究影响产业协同发展的因素;问卷调查适合湘南各市情况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选择倾向,通过统计分析,发现示范区内影响产业协同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问卷调查湘南三市区域合作及跨区域合作现状,研究影响湘南三市区域合作的影响因素,并运用“三圈理论”分析有关湘南“非同质性”区域合作的主要影响因素。湘南示范区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首先,根据前期调查和文献分析结果,本课题将从三个方面研究产业协同模式:①基于产业链视角,研究引进龙头企业与关联产业配套协同模式,引进中小企业集群配套协同发展模式,引进企业与当地企业相互配套协同发展模式,以及湘南区域内产业异地配套协同发展模式;②基于价值链视角研究湘南生产性服务业与引进制造类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和湘南地区总部经济发展模式;③基于要素配置视角,研究引进要素与本地资源结合的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引进投资与本地企业嫁接的产业协同发展模式,探索湘南区域内要素流动的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其次,根据上述研究的结果与湘南示范区内产业协同发展现状,利用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得出适合湘南三市情况的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的策略建议,提出促进湘南示范区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总体对策。湘南示范区区域合作机制研究。首先,借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研究湘南三市区域合作框架,主要研究合作原则和合作领域。其次,深入研究湘南三市区域合作机制,包括①研究区域合作的制度安排,包括市长联席会议制度、政府秘书长联席会议制度,部门衔接落实制度;②研究湘南区域合作的平台,通过衡阳市经济学会联系湘南三市有关学会和机构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筹备湘南合作论坛,并逐步推动湘南三市相关部门建立有关经验和信息分享、产业规划、政策协同、环境规制、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合作平台。最后,探究跨区域合作机制,包括研究湘南区域合作机制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对接,7探索湘南示范区与珠三角地区、海西地区、长三角地区、港澳台地区的跨区域合作机制,探索在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内湘南示范区与东盟国家跨区域合作。2.2基本思路和方法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图1研究思路与方法图主要研究方法有文献分析法,②问卷调查法,③定性分析法和④定量分析法。各种研究方法对应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如图1所示。2.3重点难点重点:8(1)调查研究的重点:①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调查研究,包括郴州出口加工区、衡阳白沙洲工业园、松木工业园、永州凤凰开发区、蓝宁道新加工贸易走廊等主要平台;②承接产业转移和引进外来要素促进产业协同发展的案例调查研究,分析影响湘南产业协同发展的因素;③湘南三市“非同质性”区域合作和跨区域合作现状调查研究。(2)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的重点:①基于上述调查和案例分析,从产业链、价值链和要素配置三个视角研究适宜湘南三市的产业协同发展模式;②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研究并得出有关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的差异化策略和总体对策。(3)湘南区域合作研究的重点:①借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研究湘南区域合作框架;②深入研究湘南区域合作机制与跨区域合作。难点:(1)有关湘南示范区的具体产业指导目录尚未颁发,《关于推进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暂未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尚未公布和落实,使得本课题在产业协同发展研究方面难以把握具体的政
本文标题:省社科重大项目标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776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