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1世纪前期钢铁工业的发展趋势及我国面临的挑战
21世纪前期钢铁工业的发展趋势及我国面临的挑战张寿荣作者单位:文摘:20世纪是钢铁工业大发展的世纪。实践证明:经济增长是钢铁工业增长的拉动力。技术进步是钢铁工业发展的推动力。而资源、能源和环境约束是钢铁工业发展的限制力。21世纪前期世界钢产量将达13~15亿t。钢铁工业格局将转向以亚洲为中心,资源和能源的易获得性将成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技术创新能力将成为钢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决定企业的分类。钢铁工业重组将是不可避免的。中国钢铁工业的健康发展取决于实施淘汰落后,结构重组和持久的技术进步。关键词:发展趋势;钢铁工业;21世纪;对中国的挑战Thetendencyofworldsteelindustryinthefirst2decadesof21stcenturyandthechallengesfacingchinesesteelindustryZHANGShou-rong(WuhanIron.andSteel(Group)Co.)Abstract:Theauthorrealizedthatthe20thcenturyhadbeenaneraofleapforwardforsteelindustry.Practicehasbeenprovingthatforsteelindustry,growthofeconomyisthepullingforce,technologicalinnovationisthepushingforceandtherestrictionofnaturalresource,energyandenvironmentarethelimitingforcesforthedevelopmentofsteelindustry.Inthebeginningof21stcentury,theannualtonnageofworldsteelindustrywillbereaching1.3to1.5billiontons.ThecenterofsteelindustrywillshiftfromEuropeandNorthAmericatoAsia.Theobtainabilityofnaturalresourcesandenergywillbebecominganimportantfactorofcompetitiveness.Thecapabilityfortechnologicalinnovationwillbethecorecompetitivenessanddecidingtherankingofsteelenterprises.Restructuringofsteelindustrywillbeunavoidable.ThehealthydevelopmentofChinesesteelindustrydependsontheabolishmentofbackwardsteelworks,restructuringandsustainabilityoftechnologicalinnovation.Keywords:tendency;steelindustry;21stcentury;challengestoChina0引言2006年我国钢产量达到4.18亿t,超过第二、三、四、五位产钢国产量的总和。2006年,我国由钢材净进口国变成净出口国。对我国在21世纪前期钢铁工业发展的前景,现在是众说纷纭。作者依据对国内外有关资料的研究,就21世纪前期钢铁工业的发展趋势及我国钢铁工业面临的挑战的有关问题提出个人看法,欢迎批评指正。120世纪是钢铁工业大发展的世纪20世纪,世界钢铁工业得到空前的发展。1900年世界钢产量为2850万t,到2000年达到8.43亿t,增长28.5倍。水泥和钢材的产量名列前茅,但是水泥只能抗压,不能抗拉,致使其使用范围有限。而钢材则是人类社会所使用的材料中用量最大,使用范围最广的结构材料和产量最大的功能材料。二战以后的20世纪50年代,随着氧气转炉与连铸技术的开发和逐步推广应用,世界钢铁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了第一个钢铁工业高速增长期。1951年全球钢产量超过2亿t,1959年超过3亿t,1964年超过4亿t,1968年超过5亿t,1973年超过7亿t。70年代石油危机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萧条,钢产量一直在7~8亿t/a之间徘徊达20年之久。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钢产量开始回升,2000年超过8亿t,世界钢产量进入了第二个高速增长期。钢产量由8亿t增至2006年的超过12亿t,到目前仍处在这个高速增长期之内。20世纪钢产量大幅度的增长,进一步巩固了钢铁是人类社会所使用的最主要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的地位。因此,可以认为,20世纪是钢铁工业大发展的世纪。2钢铁工业发展的拉动力、推动力和限制力迄今为止,国家工业化的实践表明,工业化必须要有钢铁工业的支撑。无论是先期工业化国家的美、德、英、法,或二次大战后的日本和韩国,概莫能外。农业社会的人均钢消费量是低的,甚至低于1~3kg/(人·a)。一个经济体系完整的国家,进入工业化阶段,其人均钢消费量必须达到一个最低门槛值。根据过去的实践,这个最低门槛值大都不低于100kg/(人·a)。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人均钢消费量不断增长。在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之后,人均钢消费量将下降并稳定在一定的水平。通常将进入工业化钢需求增长阶段称之增长期,而将基础设施建设钢大量需求阶段称为高峰期,将基础设施完成后的需求稳定阶段称之为稳定期。进入20世纪,先期工业化国家已进入工业化进程,钢产量逐渐增长。虽有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干扰,钢产量仍在增加。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总体上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促成了钢铁工业的第一次高速增长,全球钢年产量由2亿t增至7亿t,增长期持续近20年。第二次增长期的结束,石油危机出现是重要因素,而这些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完成也是重要原因之一。20世纪末钢铁工业第二次高速增长则是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中国)和新兴工业国家的工业化拉动的。世界钢产量由2000年的8.43亿t增至2006年的12.4亿t,第二次钢铁工业高速增长的势头更加迅猛,现在仍在持续之中。20世纪50年代以来,钢铁工业的两次高速增长都是由于市场需求的拉动。某些国家的工业化及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钢材,是两次高速增长的共同点,然而两次高速增长也表现出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拉动主体不同,增长势头差别很大。因拉动主体的不同,两次高速增长具有不同特点。第一次高速增长涉及人口不过8亿,主要发生在美国、欧洲、日本、前苏联等工业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二战后国家秩序的恢复与发展、基础设施的重建均需大量的钢材,这种需求直接刺激了钢铁工业的大发展。而第二次高速增长涉及人口超过13亿,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及一些新兴的工业国,这些国家工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工业化进程中需要更多的结构性材料。因此第二次高速增长的年均钢产量的增长远远超过了第一次高速增长期。因此可以认为,经济增长、市场需求是钢铁工业增长的拉动力。钢铁工业两个增长期之间有一个徘徊期,钢产量波动在7~8亿t/a之间。两次石油危机带来的经济衰退和西方世界的萧条,使市场对钢材的需求下降,钢铁工业增长的拉动力暂时消失了。经济不景气使钢材市场竞争加剧,价格下跌,钢厂盈利下降,经营困难。于是,钢铁工业是“夕阳工业”的说法出现了。然而在徘徊期,世界钢铁工业仍在进步。钢铁企业为求生存,更加重视技术进步,努力降低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效益。高速增长期钢铁工业靠技术进步推动增长,徘徊期同样要靠技术进步来求生存。由此可以认为,技术进步是钢铁工业发展的推动力。尽管不同时期钢铁工业发展的推动力都是技术进步,但依靠的技术是不同的。第一次高速增长期的主体是发达国家,技术主要来自发达国家(如氧气转炉炼钢,连续铸钢技术等)。第二次高速增长期的主体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依靠的主要是从发达国家引进的技术。在徘徊期,主要依靠的是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企业间的技术转让。推动力的来源不同,影响着钢铁企业间竞争力的格局。发达国家掌握先进技术,装备先进,产品质量优良,能耗物耗低,劳动生产率高,技术创新能力强,技术上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则在劳动力成本、资源条件和资源价格方面具有优势。21世纪世界钢铁工业将出现新的格局。钢铁工业的加工对象是地球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钢铁生产过程就是将资源、能源转化为钢材、副产品和废弃物的过程。废弃物的增加不可避免地加重了地球的环境负荷。作为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大户,钢铁工业的发展、产量的增加肯定受到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制约。地球原生的资源、能源是不可再生的,地球环境容量是有限的。当钢铁产量水平较低时,其增加的环境负荷在地球环境可承受范围之内。钢铁产量水平高速增长时,负面影响彰显,制约因素的作用就突显出来。进入21世纪,世界钢产量的高速增长,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全球资源、能源平衡的格局。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必然导致其市场价格的上涨,其直接后果就是国际铁矿石价格和海运费的暴涨。由此可见,对钢铁工业而言,发展的限制力是永远存在的。限制力就是地球资源、能源和环境容量的有限性。从20世纪以来钢铁工业大发展中得到的启示是,经济增长是钢铁工业规模扩大的拉动力,技术进步是钢铁工业发展的推动力,资源、能源和环境约束永远是钢铁工业发展的限制力。21世纪,我国钢铁工业必须而且只能在上述三种力量的平衡协调中求发展,也就是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我国钢铁工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321世纪前期钢铁工业发展趋向从市场需求、钢铁价格、原料运输费等三方面对21世纪前期钢铁工业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预测。在稳定期,市场需求、钢铁价格、原料运输费基本保持稳定。进入增长期后,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钢铁投资加大,钢铁价格和生产成本都随之增加,但产品价格上升的速度较之生产成本快。随着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价格上升减缓,由于原料、能源、运输价格上涨,成本上升加快。经过快速增长期、稳定期后,钢铁工业规模的发展进入停滞期,市场需求、钢铁价格、原料运费趋于平稳。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完成、钢材替代产品的出现,钢铁工业逐渐进入萧条期,钢铁产品价格下降随后原料运费也降价,且产品价格下降的幅度大,钢铁生产商的利润空间减少。这时,钢铁工业的生存环境趋于恶化,企业间的竞争加剧,其结果必然是部分企业不得不倒闭。如前所述,钢铁工业第二个高速增长期始于20世纪末,目前正处于第二个高速增长期中。这个高速增长期是中国的工业化对钢铁的需求拉动的。中国对钢铁的需求状况,将决定第二个高速增长期的持续时间。从2006年开始,我国市场钢材表现消费量的增幅己呈现下降趋势。2005年以前,我国粗钢年产量的增幅在20%以上。2006年降至18.48%,而钢材表观消费量的增幅比粗钢产量的增幅低9.81%,这说明市场对钢材需求的强度已开始下降。这是符合国家工业化过程中钢材需求发展趋势规律的。与2005年相比,2006年我国进口钢材量减少了737万t,出口钢材量增加了2312万t,这说明2006年增产的钢材中有3419万t消耗于增加出口和替代进口。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钢材需求量的变化是有客观规律的。由于钢铁领域的大量投资,生产能力增长强劲,我国的钢材生产量己超过了国内需求。2007年上半年钢材净出口量已超过生产能力的10%,因此,国内市场对钢材的需求递减的趋势是必然的。中国的高速增长期预计可能持续到2015年,这一估计是基于我国钢的积累产量超过60亿t以后,大规格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将结束推断出来的。到2015年,我国钢产量将进入稳定期。如果印度钢铁工业高速增长期出现得快,则世界钢铁工业的第二个高速增长期有可能延续到2025年。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过程需要多少钢,一直是钢铁界未有定论的课题,在先期工业化国家中,某些国家经济体系具有特殊性,与其他国家没有可比性。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卢森堡和瑞士这两个国家。卢森堡以钢铁立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均钢产量达12-000~16000kg/(人·a),基本上供出口。瑞士则基本不发展钢铁业,人均
本文标题:21世纪前期钢铁工业的发展趋势及我国面临的挑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77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