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娱乐至死》读书笔记别让形式左右了实质丁效芳、余力、徐慧妍2011年10月30日尼尔·波兹曼(1931-2003)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生前一直在纽约大学任教,他在纽约大学首创了媒体生态学专业,直到2003年他一直是文化传播系的系主任。2003年10月波兹曼去世后,美国各大媒体发表多篇评论,高度评价了波兹曼对后现代工业社会的深刻预见和尖锐的批评。《娱乐至死》一书出版于1985年,作者是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图书介绍:《娱乐至死》内容简介:本书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进行了探讨:(1)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2)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3)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容,都不可避免的被电视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据此,波兹曼悲观地认为: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马歇尔•麦克卢汉有一句著名的话语:“媒介即信息。”无论是印刷术还是电视,归根到底是一种信息传递的媒介波兹曼有着更为深入的认识:“媒介即隐喻。”媒介的独特之处在于,虽然它指导着我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但它的这种介入却往往不为人所注意。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媒介更像是一种慢性毒药,它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对其产生依赖,当完全上瘾后,你明知痛苦与自由的丧失,但却无法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补救,因为它已深入你的灵魂和骨髓。媒介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在印刷时代读者阅读的时候,读者的反应是孤立的,读者只能依靠自己的智力;阅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当然也是一种理性的活动。印刷时代所培养的客观、理性的思维,并鼓励严肃有序、具有逻辑性的公众话语。波兹曼的观点——印刷时代的特点: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瞬间传递信息,受众无法在短时间内对其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对事物丧失了基本的判断力。在瞬时和图像的双重影响下,电视使人们既失去了传统,又放弃了思考,并把人们引向文化的反面——娱乐。电视媒体将各类信息,都以娱乐化的方式表现传达给受众:更加直观、简单、明快,易于理解。波兹曼的观点——电视时代的特点:总统选举的例子:在总统竞选中,竞选人会在电视上进行所谓的“辩论”:每个竞选人有五分钟时间回答诸如“你对中美洲将采取什么政策”这样的问题,然后他的对手可以作一分钟的反驳。在这种情况下,复杂的措辞、充分的证据和逻辑都派不上用场,有时候连句法也被丢到一边。但这并没有关系,他们关心的是给观众留下印象,而不是给观众留下观点,而这正是电视擅长的。波兹曼的观点——电视时代的特点:波兹曼认为这样娱乐化的生存方式会使得人类变成娱乐至死的物种,这样的生存方式会带给人类灾难。有印刷机开创并延续经年的“阐释时代”已然让位于由电视机开创的“娱乐时代”。电视以外呢?当今年代,网络的娱乐化程度较电视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有时候,网路和电视是同步的,有时候网络的信息比电视更具有灵活性;我们无法去过滤,因为被吸引,所以被埋没。就这样,我们坐在了这些高信息流量的器材面前,任凭他们将东西倾倒给我们的大脑。这只是电视媒体的情况,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光存在着电视这样一种过度娱乐化的媒介。网络,以及由网络衍生出现的各种新兴媒介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电视以外呢?当越来越多的人以娱乐的方式来面对和处理我们的生活,我们渐渐发现,娱乐化的形式开始左右事情的本质,使得事情朝着更符合娱乐化形式的方向发展。事物的实质已经不能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这不能不说是现代人的悲哀。波兹曼对于资本主义的文化曾忧心绝望之至:“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之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这话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有警世之用。经过近二十年的飞速发展,仍牢牢占据着媒介传播的第一把交椅:截至2004年,全国已经拥有近三千家电视台,有32家卫星频道,1752家地方电视台,1200家有线电视台。卫星频道的全国到达率也非常的惊人。中国电视行业的状况:各家卫视都竞相制作和播放着娱乐节目(包括一些相亲类节目):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越策越开心》、《超级男声》、《超级女声》;浙江卫视:《爽食赢天下》、《为爱向前冲》、《我爱记歌词》、《麦霸英雄汇》、《爱情连连看》、《婚姻保卫战》等等;安徽卫视:《男生女生向前冲》、《周日我最大》、《非常静距离》是否值得思考?2011年10月24日出版的人民日报要闻版,依次点名了七档,包括《超级女声》、《婚姻保卫战》在内的热门的卫视娱乐节目。在进行了一番有理有据的剖析之后,作者强调了抵制过度娱乐化是电视媒体的责任。娱乐是人类最原始的需求之一,它会产生喜悦和愉快的情绪,并鼓舞人们生存的欲望,使人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更有活力。可是过度娱乐是否会将我们引领到另一个思想文化的荒漠呢?
本文标题:娱乐至死读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782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