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6.1园林的成熟期(二)续颐和园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六章园林的成熟后期—元明清(续)北京西北郊历来是园林荟萃之地,尤其到了清代,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相继经营,这一带更是名园并起,大小园林几十处点缀其间,形成了以圆明园为中心,同时诸园并立的壮丽局面,盛极一时。引——关于北京西北郊4、离宫御苑—清漪园(颐和园)明代建有好山园,山名瓮山,水称瓮山泊,也称西湖。乾隆十五年为祝母寿而修建了“大报恩延寿寺”。于山巅建佛香阁,瓮山改名为万寿山,瓮山泊改称昆明湖,并筑堤围地,扩展湖面,建成大规模的皇家园林,称为清漪园。1860年遭到英法侵略军的严重破坏,1884年慈喜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600万两白银重建,供其“颐养太和”。改名为颐和园。1)发展历程:明代西湖平面图乾隆时期清漪园及其附近平面图清漪园园平面图颐和园平面图全园总面积达4300多亩,水面占四分之三,陆地仅占四分之一。2)颐和园的山水关系3)颐和园主要景点西堤-玉带桥南湖岛-十七孔桥前山中央建筑群--佛香阁宫殿区-东宫门园中园-谐趣园苏州买卖街1、东宫门2、仁寿殿(勤政殿)3、玉澜堂4、宜芸馆5、乐寿堂气势恢弘的东宫门是园内最主要的政治活动场所。原名勤政殿,建于乾隆时期,光绪重建,并取《论语》中“仁者寿”语句,意为施仁政者长寿。分别是皇帝和皇后的寝宫。也是光绪后来被囚禁的地方。慈禧太后的寝宫。之名取自《论语》中“知者乐,仁者寿”语句。正殿阶上左右分列铜鹿、铜鹤、铜花瓶,取意“六和太平”。堂前植玉兰、海棠、牡丹等名花。颐和园时期的东宫区德和园玉澜堂乐寿堂乐寿堂前的景芝岫(败家石)万寿山前山的中央建筑群万寿山中央建筑群立面上的轴线和几何对立关系1、智慧海2、宝云阁3、鱼藻轩4、清华轩5、介寿堂6、对鸥舫7、湖山碑8、佛香阁9、排云殿10、寄澜亭11、秋水亭12、写秋轩中轴线建筑群的节奏排云殿位于万寿山前山的中轴线上,殿内设宝座、围屏和宫扇等。殿前有排云门与二宫门,两边分列四座配殿。正殿两侧有耳殿二十一间。全部用黄琉璃瓦盖顶,是颐和园内最为壮观的建筑群。慈禧太后在颐和园内贺寿时,就在此殿接受贺拜。关于排云殿——佛香阁中央建筑群的中部是倚山而筑的石砌高台,平面方形。石台上原建一座九层佛塔“大报恩延寿塔”,后拆除改建一座木构阁楼——佛香阁。佛香阁建筑在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平面八角形,高36余米,3层楼、4层重檐,阁内有8根巨大的铁梨木擎天柱直贯顶部。是园内体量最大的建筑物。它巍然雄踞山半,攒尖宝顶超过山脊,显得气宇轩昂、凌驾一切,成为整个前山前湖景区的构图中心。沿着昆明湖,东起于乐寿堂,西到前山的最西端,建了一条728米的长廊。它像一条纽带把前山上下的各组建筑联系在一起,并且成为各组建筑中的大过道,可以在这里漫步,或坐在栏杆上欣赏远近建筑和大自然的景色。长廊建筑本身在一定距离内又布置了亭子或者通到临湖的轩榭,把它分成有节奏的段落,又蜿蜒曲折。长廊把万寿山与昆明湖联系在一起,既起到空间分割的作用,又有使园林空间有机过渡的作用,丰富了空间的变化与层次。前山景区的长廊由对岸回看整个前山前湖景区万寿山佛香阁与琼华岛小白塔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南湖岛位于昆明湖东南部,占地一公顷多,以青白石雕栏围护。是帝后赏月的地方。十七孔桥是连接东岸廓如亭与南湖岛的一座长桥,桥长150米,宽8米,由17阁孔券组成,是园内最大的石桥。十七孔桥建于乾隆时代,仿照北京的卢沟桥和苏州宝带桥的特点而建。桥的望柱上有544只不同神态的石狮,让人联想到“卢沟桥石狮数不清”的民谣。西堤(TheWestCauseway)西堤是仿杭州西湖苏堤而建,从北向南依次筑有界湖区、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六座式样各异的桥亭;在柳桥和练桥之间为取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之句命名的景明楼。沿堤遍植桃柳,春来柳绿桃红,有“北国江南”之称。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石拱桥)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建造于乾隆年间,拱高而薄,桥身、桥栏用青白石和汉白玉石雕砌,呈曲线型,宛若玉带,故得此名。桥下为昆明湖的入水口,西通玉河,当年帝后乘船由清漪园至玉泉山,往返均过此桥。玉带桥下的水西通玉河林木蓊郁的西堤西堤风光位于后湖两岸,是仿苏州水乡以水当街、以岸作市的买卖街。苏州街全长约300米,原有各式店铺数十家,皇帝游幸时开始“营业‘,店员均由太监、宫女扮装。1987年,仿照苏州街原样进行了修建。苏州街后湖景区谐趣园位于万寿山东麓,始建于乾隆16年,原名惠山园,是模仿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成的一座园中之园。此园小巧玲珑,结构精致,四季有景,妙趣横生。公元1811年重建,嘉庆皇帝“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之意改名为谐趣园。谐趣园:寄畅园平面图1、秉礼堂2、厅3、双孝祠4、八音涧5、环翠楼6、涵碧亭7、知鱼槛惠山园平面设想图1、园门2、澹碧斋3、就云楼4、墨妙轩5、载时堂6、知鱼桥7、水乐亭1)园内土丘假山仿佛是万寿山的余脉,使得主山有了次山的陪衬;2)载时堂正面隔水万寿山,山脊的昙花阁透过浓密的松林依稀可见。谐趣园平面图1、园门2、澄爽斋3、瞻新楼4、涵远堂5、湛清轩6、兰亭7、小有天8、知春堂9、知鱼桥10澹碧11、饮绿12、洗秋13、引境14、知春亭谐趣园欣赏跨越这个小门,就由后山后湖景区进入到谐趣园。入园门左侧即澄爽斋——瞻新楼一组建筑瞻新楼主体建筑——涵远堂由涵远堂看对岸景观涵远堂后面的幽静院落——湛清轩小有天知春堂“扇面亭”知鱼桥“知鱼”二字来自东周战国时两个哲学家庄子和惠子在水池边的一段辩语:庄子:鱼儿在水中来去从容,多么快活。惠子:你不是鱼儿,怎么知道鱼儿游得快活呢?庄子: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快活呢?惠子:我不是你,故不知你,而你非鱼,你也不了解鱼之了。庄子:你问我怎么知道鱼之乐,既然知道我不了解鱼之乐,何必还要再问我?关于“知鱼桥”的传说澹碧饮绿——洗秋饮绿——洗秋引镜引镜谐趣园谐趣园造园分析公元1811年(嘉靖16年),改园名为“谐趣园”,并在水池的北岸加建“涵远堂”,面阔五间带周围廊,以其巨大的体量成为园内的主要建筑物。谐趣园的建筑比重增大。对比下,水体和园林的空间的尺度感变小。池北岸的假山全部被殿堂亭廊遮挡,破坏了惠山园时期山水紧密结合的布局,把原来以山水林泉取胜的自然环境,变为建筑密度较大、较封闭的建筑庭院空间。1)惠山园谐趣园惠山园平面设想图1、园门2、澹碧斋3、就云楼4、墨妙轩5、载时堂6、知鱼桥7、水乐亭1)园内土丘假山仿佛是万寿山的余脉,使得主山有了次山的陪衬;2)载时堂正面隔水万寿山,山脊的昙花阁透过浓密的松林依稀可见。谐趣园平面图1、园门2、澄爽斋3、瞻新楼4、涵远堂5、湛清轩6、兰亭7、小有天8、知春堂9、知鱼桥10澹碧11、饮绿12、洗秋13、引境14、知春亭2)园子中存在两条轴线:主轴线——纵贯南北,自涵远堂至饮绿亭次轴线——东西向,自入口宫门至洗秋轩由于两条轴线的存在,建筑有序安排,并不觉得散乱。谐趣园平面图1、园门2、澄爽斋3、瞻新楼4、涵远堂5、湛清轩6、兰亭7、小有天8、知春堂9、知鱼桥10澹碧11、饮绿12、洗秋13、引境14、知春亭清漪园的总体规划并不仅局限于园林本身,而且还着眼于西北郊全局、以“三山五园”为主体的大环境来作出通盘考虑。首先考虑与西邻静明园的关系。其次,把清漪园考虑进“三山五园”的大环境。“三山五园”中,清漪园最晚建成。清漪园建成、昆明湖开拓后,构成了万寿山和里湖的南北中轴线。静宜园的宫廷区、玉泉山主峰、清漪园的宫廷区又构成一条东西向中轴线,往东延伸交汇于圆明园与畅春园之间的南北轴线的中心点。大环境中的清漪园这个轴线系统把三山五园串缀为一个整体的园林集群;在这个集群中,清漪园处于枢纽地位。“三山五园”相互借景,彼此成景,显示了西北郊整体的环境美。——一园建成,全局皆活。结束
本文标题:6.1园林的成熟期(二)续颐和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783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