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改革
(总第233期)2017年第5期(下旬刊)基础教育论坛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很多人对其褒贬不一。中学生作为过渡时期的祖国花朵,中学期间能否将潜质发挥出来?是否对学习感兴趣?以及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教师以及教学方法首当其冲,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于是乎,教学改革便成为社会与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以下是我对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一、力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不是单指学习语文教材,而是指学生学习任何形式语文材料的学习方式。它应该贯穿学生学习语文的全过程,甚至贯穿学生一生的学习。“自主”应该是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进程、学习伙伴、学习问题。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最大的自由以发表意见,提出问题。要坚决打掉教师暗中操作的那只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作用不只是解惑,还应当起着引领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作用,自主学习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教师首先自己要有问题意识。笛卡儿说过:“要追求真理,我们必须把一生中所有的事物都来怀疑一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有这种怀疑的精神。新课程教材的编排是否合理?课程资源能否充分利用,是否需要增删?教学内容的设置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教材中有关的说法是否存在漏洞?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受学生欢迎?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对某些风行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否切合语文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别人的做法,是否可以依葫芦画瓢,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不能照搬照抄的,那又如何改进?凡此种种,教师都应事先有问题意识,进行存疑、思考,这样才会不断地去反思、回顾,发现自身的不足,找到自己与新课程要求的差距,激励自己学习、提高,尽快融入到新课程的改革中去。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空间,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应用多种渠道,采取各种方式,自己去尝试、去探索,施展个性才华。只有强化问题意识,重视问题教学,才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达到自主求知、主动发展的目的。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基本的道德礼浅谈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惠万鹏(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第三中学)摘要: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应该贯穿学生学习语文的全过程;既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要善于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更要追求多样性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生动性,进而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教师;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学科教育212017年第5期(总第233期)基础教育论坛(下旬刊)仪标准就是教会学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狂妄自大,不耻下问,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随时汲取各方面的知识营养。另一方面,要教会学生不能妄自菲薄,不要养成当自己不会做一些别人认为很简单的题目的时候就心灰意冷,不肯去询问他人的习惯,这样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下降,这是教学工作者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也是教学改革的瓶颈。二、固本浚源,坚定不移地抓好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普遍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们大多好高骛远,简单的题目不愿意做,复杂的题目不会做。其实学生缺乏的不是聪明才智,而是基础。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对新知识产生好奇、渴望。掌握一定量的知识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前提,古人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博采众长,涵摄百家,这是问题意识产生的前提。郭沫若推翻陈见,横空出世,为曹操和武则天翻案,首先得益于他博大精深的历史知识。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尊重前辈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努力学习,汲取营养。只有学好课内知识,又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化涵养,才能厚积而薄发,形成敏捷的思维,产生各种真知灼见,从而质疑问难。如果不学无术,却指望一步登天,一下子具备了强烈的问题意识,那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三、要善于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和探索精神,为此就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积极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自由的思考时空。很多学生不愿意上课,不愿意学习,很大程度上与教师有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支柱,没有教师,学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很容易走上歧路,因此,教师的素质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青少年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在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发扬教学民主的今天,“师道尊严”仍蛰伏于许多人的思想深处,学生对老师既敬又畏,教师永远是正确的,对书本质疑、向老师发问,便是对老师不敬,便是没有好好听讲,便是捣乱、钻牛角尖,换来的是教师的不屑、不耐烦甚至讽刺的挖苦,于是课堂上便只剩下教师的声音了,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问题可问了。导致大部分学生能学不能问,会学不会问,只学不问。相反,如果教师能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动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四、追求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生动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方式也随之改变,由过去的黑板粉笔演变成投影仪和多媒体技术。很多学校都要求教师用多媒体制作出的课件来代替板书。当然,多媒体技术由电脑控制,制作出的课件线条优美流畅,图画生动有趣,使教师讲解准确有力,这都要求教师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以及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不是坏事,一方面能提高教师的各方面素质;另一方面也会带动学生整体层次的提升。当然,运用多媒体并不意味着高科技完全代替黑板与粉笔,教师要学会将板书与课件完美结合,提高课堂的生动性与教育性。总之,优化语文教学过程,要从教材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探索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体现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不学到会学的训练过程。教学在于“悟”,你悟得越深反思得也就越深。学科教育22
本文标题:浅谈中学语文教学改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783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