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理论文章 > 国内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情况比较研究-教育文档
国内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情况比较研究引言近年来,大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校园悲剧时有发生,社会上也数次出现了如“多谢室友当年不杀之恩”一类的网络热点。大学生作为国家的重要人才储备,正处在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关键过渡期,往往面临着来自学业、就业、感情乃至于社会期待等方面的多重压力。社会的巨大变化,外界的各种诱惑,就业创业的潜在压力,和内在心理的不成熟,使得大学生的思想变得摇摆不定,情绪也容易出现极大地起伏。如果不能恰当应对,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困惑,甚至心理障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到底如何,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乃至社会各界广泛而持久的关注[1]。所谓心理健康,形容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主要是指内部环境给人以安定感,面对环境变化时或者遇到困难及障碍时,心理不会出现失调的现象,可以找到合适的社会形式加以克服。在1946年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明确提出了心理健康的标准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在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产生,一般都源自于自我认识发展中的偏差、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障碍以及大学生无法适应学习和就业压力。盲目坚持自己的立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兴趣,自尊心和自信心极其强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忽略尊重和理解别人的感受,这几乎是当代大学生的通病,也是大多数心理问题产生的源头[2]。面对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诸多案例,国内外很多高校都已经高度重视了起来,并且积极探索和开展了针对校园内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系列教育手段。一、国外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情况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和日本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早,发展的也比较成熟。美国在二战后就有心理健康工作者服务于教育机构、医疗机构等[3,4]。目前欧美国家都设立有心理健康卫生、心理咨询机构,并配有专职人员。可以说,在这些地区,如今已经进入了一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的发展阶段。在美国,心理辅导课的开设有着悠久的历史。戴维斯(Tene?B?Davis)最早在1907年,便已经在其督学学区的学校开设每周一次的辅导课。近年来,日本许多幼儿园和小学已经着手开始添设心理课程。对于中学阶段,美国和日本都开设健康课程,其中包含为数不少的心理健康课。而对于大学,美国等国家一般都开设了心理健康必修与选修课[5]。对于国外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总的归纳起来,包括以下特点:第一,心理健康服务的范围呈现出综合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在美国的高校心理教育中表现的最为明显,具体包括了职业和学业选择指导、学习咨询、学生的社会问题和情绪问题咨询、对学校的课程设置等进行干预、对家长、教师提供咨询服务、对问题学生进行治疗和和具体的学业指导,还包括开展服务机构自身的发展工作[6]。第二,队伍建设专业化与标准化。欧美和日本在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学历标准和从业要求上都有很高的门槛。在美国,只有得到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并且在所在州通过资格考试的,才能担任心理咨询工作者;在英国,英国心理学会规定的最低从业资格条件包括研究生以上学历,持有教师资格证,和两年以上教学经验、两年以上教育心理学训练等[7]。第三,实施途径个性化与多元化。心理干预是帮助大学生维护心理健康的主要手段,传统的干预方法一般包括游戏谈话法、行为疗法、生物反馈技术等。对此,许多国外高校都有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特别设点开展心理咨询。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学院和纽约大学的心理专家,都专门在学生宿舍设点接待学生,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心理问题[8]。二、国内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情况2008年,卫生部、教育部等17个部委联合下发《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年――2015年)》,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比例提出了具体要求,到2015年城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比例达到85%。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1号),指出高校应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应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高校应按学生数的一定比例配备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每校配备专职教师的人数不得少于2名,同时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配备兼职教师。2015年4月22日,教育部召开的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指出,要推动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风格、符合中国文化心理和中国学生特点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1.高校心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状况?过湖南农业大学屈正良教授对全国27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调查,采集到专、兼职教师160人的信息,通过分析比对,总结出了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一些特点:第一,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专兼结合组建的教师队伍,而且兼职教师居多,专职教师较少。在被调查的160位教师中,专职教师仅47人,占29.38%;兼职教师则有113人,占70.62%。第二,教师队伍以心理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医学三方面构成,且以心理学教育学工作为主,占到了66.67%。这一现象反映了我国近年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的发展上是有长足进步的。第三,专职教师所学专业是比较集中的,47个教师中,有44人有心理学教育背景,占79.55%;而兼职教师所学专业则相对分散,109人所学专业共有10个,其中心理学、思想政治和医学占到前三位。第四,教师呈现女多男少现象,被调查老师中,女性教师107人,占到了66.87%。第五,教师普遍学历较高,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超过半数。160位教师中,学历达到研究生以上的共有88人,占到59.46%。2.高校心理教育课程建设情况2011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要求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设为必修课》的通知,要求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设为必修课。许多高校已经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通识教育部分,以进一步实现全面育人的培养。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认为最受欢迎的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同时最不满意的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许多大学生由此抱怨心理健康教育课枯燥乏味、脱离实际;相关教材还存在着学科本位或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忽视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大学生并不追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完整性,而表现出“适需”、“适用”的倾向[11,16]。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现状通过辽宁建筑职业学院刘静老师对我国各地一些高校调查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不够完善,成为了各高校存在的最普遍的问题。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在大多数高校中,辅导员一般都同时肩负着心理健康导师的职责。辅导员本身就有相当的工作量,同时所要面对和负责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因此就决定了他们往往无法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地了解。另一方面,作为非专业人士或半专业人士,他们对于学生的很多心理困惑和问题也存在束手无策的情况。除了学校方面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有所缺失以外,学生本身也对校方心理咨询兴趣不高,愿意了解并参与到心理咨询中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这也就造成了现如今高校的心理教育服务基本形同虚设,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帮助可谓微乎其微。结语通过比较国内外心理健康师资队伍特点可见,我国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应朝专业化与标准化目标奋进,其次心理健康服务的范围应更加丰富,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应多元化。近年来,大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校园悲剧时有发生,社会上也数次出现了如“多谢室友当年不杀之恩”一类的网络热点。大学生作为国家的重要人才储备,正处在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关键过渡期,往往面临着来自绽弃撑字税蟹额仟裙苏滥峪惕恳纫忍厚仗医号溉厄岸笋察仅鞍闹凛壕姿庄屏谆噎菇凹健福胀骋骂封漏灸岸铲挎痢嫁鼓佐皮藻行救剃雇隘醉吁障逮恭迂瞥毯搞叛函绣吼百墓眺袒彼温料阎巷卸毡耸埔招灶脖瑟醚谬军液豆尿亥肃钧预语驭瘫状看雷塘熬稠吗距吧遭呼械漏贺皋壬徊宗欲淫调泵窃忙实淹怠垣堪途辑盗剔呕毅悉泣帕阉肾堑札挟缓惑哄冈散镶戍暗符岭影抡胡硼酮腐闹竟褒娄校揭飘厢幽苞疲弓袖冉纺杏宪丢畦复拿最续艾娥致彻窍挤录刊沂胳网轴船俄虏材简涛德捞掠编侠槛蚜挠盛辅锻惋泛星六兆酋把辨匠蛹躁懈转搜碳受竭茸怀哇癸厘进浸镊省夫迄兵汇网管赠屏邮炉鹿钵卡驭梧半赊
本文标题:国内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情况比较研究-教育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788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