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渝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渝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前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科学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认真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坚定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两江新区开发建设机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全面开放、改革创新为动力,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着力实施开放强区、生态立区、文化兴区、统筹活区战略,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展示区建设,加快新兴产业集聚,实现建设“宜居渝北、枢纽渝北、生态渝北、平安渝北、健康渝北、文明渝北”的战略构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促进《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和渝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规定和《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要求,编制《渝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本规划提出了2006~2020年期间渝北区土地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新的战略定位、目标任务、发展重点、空间布局和政策措施,是规划期内渝北区土地利用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各项规划建设和国土部门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本规划基期年为2005年,近期目标年为2010年,远期目标年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规划范围为渝北区行政管辖区内全部土地,共24个镇(街道办事处),幅员面积145591.65公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背景(一)渝北区地处重庆市都市发达经济圈,是重庆主城区的北大门。重庆直辖以来,渝北经济社会发展加快,2010年6月18日重庆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诞生了中国第三个、内陆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在两江新区1200平方公里规划控制区域中,渝北占据了69.5%,达到810.08平方公里;在两江新区规划建设用地550平方公里中,渝北拥有444平方公里。在两江新区“十大产业功能区”中,渝北涉及了7大功能区;在两江新区规划建设用地550平方公里中,渝北拥有444平方公里。在两江新区渝北范围内,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保税港区、地产集团、机场集团将共同助推渝北实现超常规发展。因此,两江新区发展在渝北聚焦,进一步凸显了渝北的战略定位,渝北必将成为领跑中西部、比肩浦东、滨海的开发新区、开放门户、产业高地和示范窗口。2005年,全区城镇化水平达到59%,GDP总量超过145亿元,2010年,全区城镇化水平达到71%,GDP总量超过574亿元。(二)《渝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经过九年的实施,对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渝北区推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建设重庆市对外开放第一门户和内陆开放性经济示范区、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阶段。(四)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统筹城乡和谐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急需创新土地利用规划理念和模式。第二条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1]为指导,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抢抓两江新区开发建设机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五个重庆”[2]和“六大渝北”[3]建设目标为指引,以全面开放、改革创新为动力,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围绕渝北区建设生态宜居城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转变土地利用模式,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第三条规划原则(一)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加大土地整治补充耕地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坚持土地供给制约和引导土地需求,科学合理地确定建设用地规模,优先保障重点区域,合理安排民生用地。(三)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因地制宜、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四)统筹安排各类各业用地,优化结构和布局,构建城乡统筹发展、功能定位清晰有序的土地利用新格局。(五)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文明发展。(六)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加强和改进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创新统筹城乡土地利用管理制度,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第四条规划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重庆市土地管理规定》等有关土地利用、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二)《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等技术标准及规范。(三)《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重庆市区县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修订)》等涉及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指导性文件。(四)《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渝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渝北区参与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建设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渝北区统筹城乡发展纲要(2007~2015年)》等市级、区级相关规划及渝北区交通、水利、农业、林业、旅游、生态及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第五条规划期限规划基期年为2005年,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第六条规划范围渝北区行政管辖范围,包括24个镇(街道办事处),幅员面积145591.65公顷,其中北部新区[4]总面积12903.76公顷。第二章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和面临的形势第一节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第七条土地利用现状根据渝北区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渝北区土地总面积145591.65公顷,其中:农用地114974.97公顷,建设用地22326.09公顷,未利用地8290.59公顷,分别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78.97%、15.33%和5.69%。(一)农用地中,耕地48099.97公顷,园地4244.85公顷,林地34238.15公顷,其他农用地28392.00公顷,分别占农用地面积的41.84%、3.69%、29.78%和24.69%。(二)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19112.72公顷,交通水利用地3033.07公顷,其他建设用地180.30公顷,分别占建设用地面积的85.61%、13.59%和0.81%。其中,城镇工矿用地8844.64公顷,农村居民点10016.09公顷,采矿用地251.99公顷,分别占城乡建设用地的46.28%、52.40%和1.32%。2005年,全区人均城镇工矿用地150平方米,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250平方米。(三)未利用地中,河流水面2721.41公顷,滩涂654.24公顷,自然保留地4914.94公顷。其中,荒草地、裸地和其他未利用土地分别占自然保留地的21.62%、78.32%和0.06%。第八条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耕地不断减少,后备耕地资源少。1997~2005年,耕地面积61008.89公顷减少到48099.97公顷,净减少12908.92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从1.19亩下降到0.73亩,低于同期重庆市平均水平(1.07亩)。2005年,全区荒草地1062.44公顷,仅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73%,且开发利用的制约因素较多。(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截止2005年底,全区共有闲置土地51.78公顷,空闲土地45.52公顷,批而未供的土地面积约275.84公顷。2005年,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59.80万元/公顷,仅相当于重庆市都市发达经济圈平均水平的43%;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偏高且分布散乱、利用粗放。(三)土地利用统筹不够。1997~2005年,城镇建设用地增加7512.60公顷,在城镇化迅速发展、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的同时,农村居民点仅减少295.83公顷,部分农村建设用地荒芜闲置,而城市建设用地紧张,城乡土地利用统筹不够;区域土地利用缺乏科学合理的主体功能定位和土地利用方向规划引导,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有待进一步优化调整。(四)土地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渝北区地处华蓥山主峰以南的川东平行岭谷区,位于长江上游北岸与嘉陵江下游东岸构成的三角地带,生态环境敏感性高,水土流失较重。2005年,渝北区25°以上坡耕地12880.12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26.8%;水土流失面积约65339.00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5%。第二节土地利用和管理面临的形势第九条面临的挑战今后十五年(2006~2020年),是渝北区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矛盾凸显期。因此,要深刻把握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和打造重庆最佳生态宜居区对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新要求,充分认识渝北区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一)渝北区后备耕地资源少且开发难度大,耕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保持耕地占补平衡的难度加大。(二)重庆市加快实施城市发展“北移东下”战略,渝北区城市化、工业化迅速推进对土地的需求剧增,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用地的难度加大。(三)渝北区推进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协调土地利用的任务更加艰巨,土地利用管理的难度加大。(四)渝北区建设“生态渝北”,构筑重庆主城生态屏障,生态环境保护压力更加凸显,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难度加大。第十条面临的机遇机遇与挑战并存,在面临严峻形势的同时,也应看到当前渝北区土地利用的有利条件:(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效益型转变。(二)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有利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主体功能明确的国土开发新格局。(三)依托“两江新区”及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加快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有利于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四)渝北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和全面实施“五个重庆”、“六大渝北”建设,有利于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定位和目标任务第一节土地利用战略和功能定位第十一条土地功能定位渝北区的土地利用,应按照打造重庆市对外开放第一门户,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的要求,着力体现渝北区在未来重庆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优先满足将渝北区建成重庆市对外开放综合交通枢纽以及发展商贸、金融、物流、会展、总部经济等现代产业的用地需求,充分发挥土地的生态保育、城市发展空间保障、农业生产和景观文化功能。第十二条土地利用战略(一)推行土地可持续利用战略。正确处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推动渝北区生态宜居区建设,提升土地利用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二)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战略。统筹区域、城乡土地优化配置,推进城镇用地理性增长和存量建设用地集约挖潜,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综合效益。(三)实施土地利用空间引导战略。顺应自然地形地貌的形态,构建“一核-三带-三节点、两水-三山-四区片”的土地利用总格局,实施“保障南部城区,优化中部三轴,凸显北部生态,实施分区控制”的土地利用空间战略。专栏1:土地利用总格局针对渝北区土地利用的特点,结合“一核三带三圈层、二蓝三绿五廊道”的城乡空间结构,构建“一核-三带-三节点、两水-三山-四区片”的土地利用总格局。一核:指渝北城区和北部新区。三带:指依托区域内“川”型地貌的谷地分布的三条农田集中分布带。三节点:指三条城乡发展轴线上的三个中心城镇(兴隆镇、统景镇、洛碛镇)。两水:指渝北区东西两侧的两条区域性河流(长江和嘉陵江)。三山:指渝北区纵向的三条山脉构成的绿色生态屏障。四区片:指南部城市产业综合发展区、城北近郊工业拓展区、城东工-旅-农综合发展区、北部生态农业与旅游综合发展区四个土地利用区。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和任务第十三条土地利用目标保障两江新区建设用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建设重庆主城生态屏障,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引导形成“一核-
本文标题:渝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793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