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物防治
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物防治一、生态环境保护1、水2001年甘肃全省水库水质比去年有所改善,在16座水库中,水质达到Ⅰ类的有1座(刘家峡),水质达到Ⅱ类的有3座,水质达到Ⅲ类的有2座,水质达到Ⅳ类的有2座,水质达到V类的有4座,水质为劣V类的有4座水库。本年度水质好转的水库有:刘家峡、崆峒、皇城、党河、黑山湖、赤金峡、鸳鸯池和解放村水库。城市地表水全省监测的29条河段中,Ⅰ、Ⅲ、Ⅳ类水质河段数均为4条,分别占总河段的13.8%,Ⅱ类水质河段数为5条,占17.2%,Ⅴ类河段3条,占10.3%,劣Ⅴ类河段9条,占31.1%。主要污染指标仍为化学需氧量。水质好转的河段有黄河兰州段、黄河白银段、金昌金川河、洮河临洮段、大夏河临夏段和渭河陇西段,水质污染加重的有大夏河甘南段和渭河天水段。2002年,全省各城市开展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14个城市的监测结果表明,我省主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基本良好,除西峰市老七泵井及巴家嘴水库化学需氧量等个别指标超标外,其他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2004年监测的30条河流(段)中,达到Ⅰ类和Ⅱ类水质的6条,Ⅲ类水质9条,IV类水质3条,V类和劣Ⅴ类水质12条,达标14条。与上年相比,有4条河流(段)水质污染有所减轻,2条河流(段)水质污染加重。主要污染物为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2005年全省三大流域共九条水系,水质为优的有4条,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的各一条,重度污染的有3条。黄河流域:黄河干流水质优,支流大夏河水质良好,湟水河水质优,洮河为轻度污染,渭河为中度污染,泾河为重度污染。黄河:全河段总体水质变化不大。兰州段各监测断面水质保持达标;白银段青城桥断面氨氮、总磷超标,水质状况略好于上年,为Ⅲ类水质,其他断面达标。渭河:陇西段水质变化不大,天水段各监测断面水质略有好转。泾河:控制断面平镇桥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等污染指标浓度值较上年有所降低,但污染仍然较重。内陆河流域:黑河干流及支流北大河水质优,石羊河为重度污染,支流金川河水质优,石油河水质为重度污染。黑河:水质保持良好,全流程达标,污染综合水平与上年持平。石羊河:水质恶化程度未得到缓解,有机污染十分突出,上游校东段面污染物浓度值虽较上年有所下降,但下游扎子沟断面浓度值明显上升,污染加重。长江流域:白龙江水质优。14个主要城市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有11个城市水质均达标。白银市两个取水口1-11月大肠菌群超标2.2-8.1倍之间,12月达标;武威市自来水厂1月亚硝酸盐氮超标1.8倍,其他监测月水质均达标;合作市5月氨氮超标1.6倍,其他月水质达标。全省17座水库中,达标水库有8座。Ⅲ、Ⅳ类水质水库数较上年各增加2座,Ⅴ类减少4座,劣Ⅴ类仍为2座。主要污染物为总磷和生化需氧量。与上年相比,桑科、巴家嘴、黄羊、西营、南营水库水质好转,赤金峡水库水质下降。黄河流域:黄河干流水质良好,支流大夏河水质为轻度污染,洮河水质优良,湟水河水质良好,渭河为轻污染,泾河及其支流马莲河为重度污染,蒲河水质由上年的重度污染好转为轻度污染。黄河甘肃段全流程7个监测断面水质达标。兰州段水质由往年的Ⅲ类提升为Ⅱ类,总磷浓度值比上年下降了39.6%;白银段水质为Ⅲ类,与上年相比无变化。渭河陇西段西二十里铺断面由于高锰酸盐指数超标,水质污染加重,由上年的Ⅲ类水质下降为Ⅳ类;天水段北道桥、伯阳桥断面化学需氧量、氨氮超标;甘肃—陕西出境断面葡萄园水质良好。泾河平凉段水质污染有所加重,全流程各断面水质均不达标,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总磷、挥发酚。内陆河流域:黑河干流水质良好,支流北大河水质优,山丹河重度污染;石羊河重度污染,支流金川河水质优;石油河水质重度污染。黑河张掖段水质保持良好,全流程各断面水质均达标。监测的17座水库中,水质达标的10座,其中Ⅰ类、Ⅱ类、Ⅳ类水质水库比上年增加,Ⅲ类水质水库减少3座,主要污染物是总磷。与上年相比,达标水库增加3座,黄羊、西营、南营水库水质好转并达标,赤金峡、红崖山水库水质好转。2008年流域水质黄河流域:黄河干流水质良好,支流洮河水质优,大夏河、湟水河、渭河水质良好,蒲河为轻度污染,泾河及其支流马莲河为重度污染。黄河甘肃段全流程7个断面水质均达标。兰州段水质为Ⅲ类;白银段3个断面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浓度值均较上年有所下降,水质由Ⅲ类提升为Ⅱ类2009年15条河流中,8条河流水质优良(黄河、大夏河、洮河、渭河、金川河、黑河、北大河、白龙江),2条河流水质轻污染(湟水河、蒲河),5条河流水质重污染(泾河、马莲河、石羊河、山丹河、石油河)黄河流域:洮河水质优;黄河干流、支流大夏河、渭河水质良好2010年与2009年相比,蒲河下游(马头坡断面)化学需氧量浓度有所上升,水质由Ⅳ类下降为Ⅴ类;武威石羊河水质由劣Ⅴ类好转为Ⅴ类。河流(段)水质状况水域类别河段名称(断面)水质状况水质评价(2010年)主要污染指标2010年2009年2005年Ⅱ黑河张掖段(莺落峡)ⅡⅡⅠ达标—黄河兰州段(扶河桥、新城桥)ⅡⅡⅡ达标—洮河临洮段(玉井)ⅡⅡⅣ达标—金昌金川河(北海子)ⅡⅡⅡ达标—白龙江武都段(两水桥)ⅡⅡⅠ达标—庆阳蒲河(姚新庄)ⅣⅣⅤ超标化学需氧量玉门石油河(豆腐台)ⅣⅣⅣ超标石油类北大河嘉峪关段ⅡⅡⅠ达标—金昌金川河(迎山坡)ⅡⅡⅡ达标—黄河白银段ⅡⅡⅢ达标—大夏河甘南段ⅡⅡⅢ达标—洮河临洮段(洮园桥)ⅡⅡⅣ达标—白龙江武都段(麻池桥、绸子坝)ⅡⅢⅠ达标黄河兰州段(包兰桥、什川桥)ⅢⅢⅢ达标—渭河陇西段ⅢⅢ劣Ⅴ达标—渭河天水段ⅢⅢⅢ达标—Ⅲ北大河酒泉段ⅢⅢⅢ达标—黑河张掖段(高崖水文站、蓼泉桥、六坝桥)ⅢⅢⅢ达标—大夏河临夏段ⅢⅢⅢ达标—湟水河兰州段ⅣⅣⅢ超标化学需氧量庆阳蒲河(马头坡)ⅤⅣⅣ超标化学需氧量武威石羊河Ⅴ劣Ⅴ劣Ⅴ超标生化需氧量、氨氮2012年全省地表水水质按功能区达标断面55个,较2011年增加2个15条河流的28个河段中,水质为优的15个;水质为良好的7个;水质为轻度污染的4个;水质为重度污染的2个。达标河段22个,较上年度增加了4个。2、土壤环境全省林业用地总面积981.2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3.02%。其中:有林地面积232.50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23.69%。经济林总面积119.53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12.18%(不含沙棘和文冠果面积)。全省活立木总蓄积量为21708.2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3.42%。耕地面积:全省现有耕地340.86万公顷。耕地面积中旱地339.78万公顷,占99.68%。水浇地98.83万公顷,占28.99%。全省大于15。的坡耕地86.96万公顷,其中15-25。的坡耕地46.47万公顷,占53.44%,大于25。的坡耕地40.49万公顷,占46.56%。全省耕地净减少1.95万公顷,主要原因为生态退耕、建设占用和农业结构调整。耕地质量:耕地质量与耕作土壤条件、土壤肥力、水分状况和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最终常以耕地生产率作为衡量耕地质量的综合指标。我省耕地利用主要以生产粮食为主,从全省五大自然区来看,粮食作物单产、净产值各地区差别较大,但从全省范围来看,耕地生产率(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措施与行动我省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先后颁布了重点农田保护、农田土地开发等相关的地方性行政规章。目前共划定重点(基本)农田保护区(片)145.83万片(块),保护面积410.56万公顷。农业生产环境得以保护,全省目前建立1个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3个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市(县),31个全国农业生态环境建设试点县,2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县。全省绿色食品企业达51家,77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有效使用权,绿色食品的实物总产量82万吨,产值9.8亿元,实现监控面积198.8万公顷。为了推动有机食品业的发展,成立了“甘肃省有机食品咨询中心”和“甘肃省菜篮子产地环境安全与有机食品监督监测中心”。我省是一个少林的省份。全省林业用地总面积720.87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217.41万公顷,疏林地面积21.58万公顷,灌木林地面积179.44万公顷,未成林造林地面积5.67万公顷,苗圃地面积0.47万公顷,无林地面积296.30万公顷。全省森林蓄积为1.92亿立方米,加上农田、草地的季节性覆盖,全省土地的植被覆盖率仅有23%左右。在现有林地中,灌木林和疏林占有较大比例,天然林的面积则相对较少,只有165.8万公顷。全省天然草地1790.42万公顷,占省国土面积的39.4%,其中可利用面积1607.16万公顷,占省国土面积的35.4%。我省草地面积居全国第六位。目前全省天然草地约有90%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中度以上退化程度的约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78%,在现有天然草地中带有荒漠化性质的草地比重高达38.5%。全省天然草地严重“三化”(沙化、退化、碱化)面积高达713万公顷,占全省可利用草地面积的44.4%。全省土壤监测点位14个,分别在兰州市雁儿湾、合作市森林公园、定西玉湖公园、敦煌电视台、临夏市东区折桥镇东郊公、平凉柳湖公园、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乡路堡村、兰州市仁寿山、兰州市皋兰县、天水人民公园、武威市海藏村、白银市四龙镇、张掖市农科所、嘉峪关农泵站。土壤放射性核素监测数据在甘肃省土壤放射性核素环境本底值中,属正常环境水平。2014年全省林地面积1042.65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3.18%。其中:全省森林面积507.4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1.28%。全省活立木总蓄积量24054.88万立方米,森林蓄积21453.97万立方米。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森林580758077600.957600.957600.957600.957766.47773草地20000200002121321213.3621213212132116421162耕地52295229.257027.767027.767027.767027.766940.656937甘肃省土地利用(万亩)3、生物多样性我省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全省共有各类脊椎动物872种,其中,哺乳类169种,鸟类495种,爬行类67种,两栖类32种,鱼类109种;有无脊椎动物12门,近6000种,其中昆虫有28目4000余种。目前已记录、定名的高等植物4500余种,其中蕨类植物34科78属292种;裸子植物8科24属59种;被子植物198科980属4000余种。另外,我省的被子植物中存在着大量的古老科、属和孑遗属、种。措施与行动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省先后制定了《甘肃省实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和《甘肃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6个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关的地方性法规。全省目前已建立自然保护区47个,总面积达835.92万公顷,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8.39%,其中国家级6处,省级37处,地区级1处,县(市)级3处。全省建立森林公园54处,总面积52.7万公顷,其中国家级11处,省级43处。建有森林生态旅游区2处、野生动物迁地保护基地3处、野生植物迁地保护基地3处。3、大气●主要城市空气质量兰州市城市空气质量有所好转,污染综合指数比上年下降13.1%。三项污染因子年均值比上年分别下降15.8%、12.5%和12.1%。空气质量Ⅰ、Ⅱ级天数共242天,占总监测天数的66.3%,比上年增加19天;Ⅳ、Ⅴ级天数共8天,比上年减少15天。但进入冬季以来,兰州出现灰霾天气,颗粒物污染较严重。●酸性降水全省14个城市进行了降水监测,pH值年均范围在6.31(金昌)—8.30(嘉峪关)之间。甘肃省各城市空气质量城市二氧化硫达标情况二氧化氮达标情况颗粒物达标情况城市空气质量综合评价2010年2009年2005年兰州达二级达二级劣三级劣三级三级劣三级天水达二级达一级达二级二级二级三级白银达二级达一级达二级二级三级劣三级金昌超二级达一级达二级三级三级劣三级嘉峪关达二级达一级达二级二级二级二级庆阳达二级达一级达二级二级二级三级平凉达二级达一级达二级二级二级三级陇南达一级达一级劣三级劣三级劣
本文标题: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物防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831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