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造纸印刷 > (深度)反无人机武器“三件套”
(深度)反无人机武器“三件套”印军“苍鹭”无人机“越境坠毁”事件,虽已过去一些时日,但影响仍在不断发酵。中印两军讳莫如深的声明,更加刺激媒体对坠毁无人机真相的探究,其中,反无人机技术成为热议的焦点。那么,目前,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反无人机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在反无机战法上,又有哪些研究?本文接着为您进行专业解读。常规武器,简单实用常规反无人机武器,指高射机枪、高射炮、防空导弹等现役主力防空武器。该类武器在反无人机作战中的优点是,性能稳定,战法成熟,直接杀伤,立竿见影;缺点是,对低空低速、小型微型无人机有如“大炮打蚊子”,有力难施。因此,目前,美、俄军方虽将无人机分为微型、小型、中型、大型、特大型五类,但常规反无人机武器只分为两类:一方面,将大型、特大型无人机视为军用飞机或巡航导弹,使用现役防空/反导武器打击(本文不作探讨);另一方面,重点研发新型武器系统,反击飞高小于5000米、重量小于1.5吨的中小型无人机。其中,俄两家顶级军企——俄“无线电工厂”与“伊斯托克”公司,近期大力推介的高技术产品——反击中小型无人机作战系统,就是在现有防空武器基础上加装信息化模块,形成以侦察指挥车为核心的指控中枢,以机动式地空导弹和空空导弹为打击力量的反无人机“三件套”,颇具代表性,可管窥常规反无人机技术。侦察指控中心——机动式反无人机侦察指挥车,系反无人机作战的侦察指控中枢。俄“无线电工厂”研制的RU12M7型机动式反无人机侦察指挥车,由自动控制、通信、电源、生命保障等分系统组成,全系统集成在BTR-80轮式装甲车上,可同时跟踪120个空中目标。单车侦察距离25千米,在多平台联合侦察条件下,最大侦察距离200千米,最大侦察高度50千米,最大通信距离(无中继)40千米。其内置自动化指控工位,分为固定式和便携式两种工作制式,分别由两人和一人操作,用于探测、识别、跟踪无人机,指挥防空兵(防空导弹兵、高射炮兵、雷达兵)连、营、团级作战单位及航空兵战机,进行区域协同部署,实施中近距离反无人机一体化作战。地面火力打击平台——便携式防空导弹阵列,多由现役单兵防空导弹加装自动化指控信息模块组成。俄“无线电工厂”最新研发的反无人机防空导弹作战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自动化指控模块,由通信电台、便携式指挥仪(改装后的笔记本电脑)组成,系统全重17千克,可同时跟踪60个空中目标,最大指控距离1000米(距防空导弹),最大通信距离8000米(距侦察指挥车),展开时间四分钟,不间断工作时间七小时。用于装备防空导弹发射指挥组,能同时自动化指控九部“防空导弹单兵套装”或四个“针”式防空导弹排。其功能是,接收RU12M7侦察指挥车指令、处理雷达侦察数据,分析所属防空导弹的部署位置坐标、作战状态、战备程度和弹药储备信息,自动计算战场态势并下达“开火”“待命”等作战指令。二是,防空导弹单兵套装,由“针”式防空导弹或“短号”防空/反坦克导弹等加装的信息化模块组成,展开时间三分钟,可在一秒钟内完成接收打击目标指令,对一个目标实施连续跟踪、航迹计算和导弹打击,不间断工作五小时。空中火力打击平台——携带空空导弹的歼击机。近期,俄罗斯“伊斯托克”公司展示了一款空地一体化的反无人机作战装备。其地面装备为反无人机侦察指控车,性能与作用类似RU12M7型车,负责对空雷达扫描,发现目标后,引导战机至作战空域。空中反无人机平台为苏-30战斗机,在机头前部加装有侦察雷达。该雷达的核心部件为“伊斯托克”公司生产的小型多注行波管和多功能超高频模块,可对地面侦察指挥车所指定的空域实施雷达侦察和无线电扫描,之后将目标区的弱信号放大,从中识别出无人机信号,并在雷达屏幕上显示出无人机的位置和坐标,最后由飞机发射导弹击毁无人机。俄军地面反无人机指挥车组网电武器,高维猎杀随着美军将网络空间、电磁空间分列为继陆海空天之外的第五维、第六维作战空间,网络-电磁武器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反无人机、反战斗机器人领域,作战运用隐蔽高效、技术研发成本低廉,可干扰、“击落”,甚至“捕获”无人机。固定式反无人机系统。在已方重要目标周边构建反无人机区,必要时选择性屏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制导信号、无线电通信信号,阻断无人机发(照)射的侦察、制导信号,从而形成声光电信号的“死区”,令无人机失联、失控。该手段简单易行,比较有效,已广泛用于民用领域。2017年11月,中国广州白云机场在全国首次试运行“无人机侦测防御系统”,其无线电侦测系统可在三秒内对无人机定位,电子压制系统作战半径达8000米。这方面,俄罗斯新近推出的“数组-21”军用反无人机系统,引入大数据理念,攻防兼备,颇具代表性。全系统由一部APU-S固定式指控站、一部APU-M机动式指控站和至少25个干扰站组成。一是,按网络化原则布建。干扰站以固定式为主,机动式作为补充。单个固定式干扰站,由一个60米高的发射塔架,以及安装于其上的一至三个无人值守式远程遥控干扰发射模块组成。各固定式干扰站间距10至25千米,成网状布建,通过网络分组技术与网络中心战原理,将各干扰站整合成为一体化的分布式电子干扰云。二是,干扰精度高。指控站能自动计算并拟制反无人机作战方案:优选最需要的干扰器、采取最佳的干扰组合方案,通过网络模式聚力于一点,对目标实施精确、连续的跟踪式电子压制;自动评估战损情况及作战效果,自动积累完善干扰算法数据库。三是,战场生存能力强。现代战争中,电子干扰系统是战时的首要打击目标,而网状部署的电子干扰云,则可通过分布式干扰站间互为补充式的瞬时开机、小功率的能量叠加干扰等方式,降低暴露风险,提高战场抗毁能力。即使暴露,只可毁其一点,无碍全局,很难一次清除掉全系统,具备较高的战场生存能力。俄制便携式反无人机系统STUPOR据俄电子战科研中心介绍,“数组-21E”系统,可选择性压制美国GPS、欧洲“伽利略”及中国“北斗”等全球卫星导弹系统的导航信号。一套系统最大可控制100个电子干扰站,有效屏护150千米×150千米(2.25万平方千米)的范围。全系统反应速度(调整干扰方向、目标、方式、方法的指控周期)小于三秒,适应性强,稳定性好。机动式反无人机系统。如果说固定反无人机系统具备“要地防护”“区域拒止”功能,那么机动式反无人机系统则更显机动、灵活,更具攻击性质。如俄军的“克拉苏哈-2/4”、美军的EPAWSS等型电子战系统,都兼具反无人机作战能力。此类系统将无人机工作的电磁频谱空间区分为三类:指控信道、通信信道、感知信道(用于接收GPS导航信号或主动发射声光电信号,侦察探测感知周围空间地理、气象、电磁环境)。运用自动可编程技术,向目标无人机发射复杂的无线干扰电信号,对三类“信道”实施精确电子压制,甚至向无人机与地面指控站之间的通信网络内,电磁“注入”运动轨迹合乎逻辑的假目标信号,或是施放高度精确的仿真干扰信号,实施电子欺骗、无线电劫持,捕获无人机。在该领域,俄军相继展出了STUPOR反无人机电磁枪、“雷暴-S”及“杀虫剂-1”(车载)机动式反无人机系统。俄“雷暴-S”反无人机系统其中,“杀虫剂-1”机动式反无人机电子战系统,在2016年首次展出。全系统集成于一辆六轮载重汽车底盘上,全重23.65吨。系统操控室集成于车厢内,约内置两个自动化指控工位,用于操控侦察定位、网电对抗、通信等分系统,监控、分析目标区域物理空间的实时图像、电磁空间的实时频谱及网络空间的拓扑结构。两部主天线分别折叠于车身的中部和后部,展开后可在200至6000兆赫的工作频段上,实施全方位无线电信号侦收、测向、电子压制与通信。其中,侦察定位分系统,能够全方位快速扫描测向,可精确定位10千米内的地面指控站、30千米内的无人机。网电对抗分系统,对指控、通信、感知三类信道的压制功率分别为1000、500、1000瓦,可定向压制10千米内的地面指控站和30千米内的无人机,能捕获敌无人机或令其无功而返。激光武器,终极杀手激光武器,是利用高能激光束的热效应、力学破坏、辐射破坏等直接杀伤目标的一种定向能武器,具备“打击速度快、辐射强度高、摧毁威力大、单发成本低”等特点,作为颠覆性技术武器一直备受军事强国青睐。目前,激光技术研发囿于大气传播衰减与远距离传输光斑发散等瓶颈问题,难以制造出远距离硬毁伤的战略级激光武器,但打击近距离目标的战术激光武器日臻成熟。战术激光武器重量越来越轻,载具越来越多,直接杀伤距离超过2000米,已成为近防利器,特别是在反无人机领域实战应用,前景十分广泛。陆基激光武器。车载战术激光武器系统,是世界强国研发的重点,目前已能将10千瓦激光器集成到轮式或履带式输送车上,直接杀伤距离大于2000米。2014年,美国波音公司的10千瓦“高能激光移动展示系统”(HELMD),成功击落5000米外的大型无人机,该公司还计划2022年前,将100千瓦的激光器集成到8×8多用途装甲车上,用于打击10000至20000米的空中目标。目前,俄罗斯和德国的车载激光炮的直接杀伤距离,也都超过3000米。2015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发的“低空卫士”激光武器系统,能在五秒内精准拦截半径2000米、360°空域的各型飞行器,公开演示中30发30中,击落率100%。海基激光武器。由于军舰载荷大、场地限制小,舰载激光武器最先投放实验,也最有可能成为最先投入实战的激光武器,目前已具备击毁数千米外中小无人机和小型水面船艇的能力。2015年,美海军宣布,装载在“庞塞”号两栖舰上的30千瓦AN/SEQ-3“激光武器系统”,通过全部测试,成功击毁约2000米外的靶船,其功率未来将提升至150千瓦。此后,美海军启动固体高能激光武器系统(LWSD)项目,旨在为现役导弹驱逐舰、濒海战斗舰等新型战舰装备激光武器系统,预计2018年后初步形成战斗力。美国激光武器试验示意图空基激光武器。机载激光武器,一直是军事强国抢占的战略高地。据计算,一架战机平均可挂载约六枚导弹,若换装同等重量的战术激光武器,其内储电能至少可实施数百次激光发射,且一“光”多用,既可打击空中目标,又可对地攻击,优势明显。用“光弹”取代导弹,一直是美俄军备竞争的目标。目前,研发中的空基激光武器功率大于50千瓦,直接杀伤距离预估将达近百千米。其中,美国防部先进项目研究局(DARPA)2014财年预算中增列“持久”项目,旨在研发机载吊舱式激光武器;美国防部导弹防御局在2016财年预算中增列“定向能研究”(DER)项目,研发可搭载激光武器的高空无人机,计划2016年建成50千瓦机载激光器,2017年将其功率提升至数百千瓦,2021年提升至兆瓦级。其实,激光武器除具备直接烧灼毁伤外,还具备远距离“致盲”能力:用低功率激光束持续照射无人机航电系统,令其过热失控,跟踪照射机载光电侦察系统,令其过载失效。同时,激光武器还可与其他武器混合使用,组合成威力倍增的“光、磁、弹”一体化武器系统。激光武器以其效费比高、“攻易防难”的绝对优势,正在成为美军第三次“抵消”战略重点发展的“改变游戏规则”的颠覆性技术。多维一体、联合狙击除大量研制反无人机武器外,美俄等军事强国还在积极探索反无人机战法。其中,“多维一体、联合狙击”反无人机战法颇具代表性。俄“无线电工厂”科研处主任叶里扎罗夫向媒体介绍,该公司最近进行的一系列反无人机作战实验显示:打击大中型无人机的战法,等同于传统的防空战法,而小型无人机,因体积小,雷达反射面小,低空、低速,发现难、打击难等特点,需要研发新型作战装备和研究新的作战方法。PY12M7型机动式反无人机侦察指挥车外观首先,多元侦察,发现目标。目前,俄RU12M7型机动式反无人机侦察指挥车,内置无线电技术侦察、雷达侦察、光电侦察等侦察、跟踪设备,可实施对无人机目标的快速发现和精确定位。同时,该侦察指挥车还具备引入外部侦察数据、接管外部侦察设备的能力,比如,可实时接收、处理“圆顶”“手风琴”等俄军现役数字防空雷达的对空侦察数据。在联合侦察条件下,该侦察指挥车的侦察、监控范围可扩大64部,最大探测距离达200千米、最大探测高度50千米。若实现多部侦察指挥车协同布防,则可在作战地域内组建全域反
本文标题:(深度)反无人机武器“三件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844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