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农村住宅电气工程技术规范
农村住宅电气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2目录前言1范围-----------------------------------2规范性应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基本规定-------------------------------------5电源引入-------------------------------------6保护接零及接地-----------------------------7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8户内配线-------------------------------------9插座、开关安装-----------------------------------10自备电源接入----------------------------------11安装及使用----------------------------------12检验----------------------------------附录A(资料性附录)户内总保护线与户内接地体连接示意图附录B(资料性附录)户内总保护线与电源中性线连接示意图附录C(资料性附录)户内单相插座接线方式示意图3前言本规范是按照DL/T600-2001(电力行业标准编写基本规定)给出的规则起草。本规范是为规范农村居民自建房有关电气设备及装置的选择、安装及检验,提高农村居民家庭安全用电水平,改善人居环境而制定的。本规范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归口并解释。本规范由国家电网公司负责起草。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本规范审核人:本规范20年月首次发布4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农村居民自建房有关电气设备及装置的选择、安装和检验等工作相关技术要求。本规范适用于低压供电的城镇及农村居民用户新建单体住宅的户内电气设备及装置的选择、安装和检验,包括对现有住宅进行集中整治或翻新改造。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GB/T13869-2008《用电安全导则》GB50096-2011《住宅设计规范》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13955-200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DL/T736-2010《农村电网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运行规程》DL493-2001《农村安全用电规程》DL/T499-2001《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GB50575—2010《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5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1用户:采用低压供电的城镇或农村居民用电客户。3.2电源进线:从用户电能表出线至用户院(屋)内总电源控制装置之间的线路。3.3开关装置:由断路器(熔断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刀闸等元件组成的,可接通和断开户(屋)内全部或部分电力的控制电器组合。3.4保护线(PE):连接电器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与保护接地体或保护中性线的导线。3.5户保:安装在用户电源进线处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亦称“家保”。3.6末级保护:用于保护单台电器设备(工器具)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4.基本规定4.1用户选用的导线、开关、插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等电气装置设备,应符合国家及电力行业的有关质量、技术标准,容量满足最大负荷使用要求。4.2用户选用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及其他电器设备,应通过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3C认证),并优先选用有保险公司对其质量进行承保的产品。4.3农村住宅电气装置的安装应符合国家及电力行业的有6关安全技术标准的规定,并满足本规范的要求。4.4农村住宅电气装置安装(改造)工程的承揽人,应经有关管理部门审核合格,取得有效的电气装置施工安装资质,并为其所承揽的安装工程质量负责。4.5农村住宅电气装置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0.5MΩ,户内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Ω。4.6所有农村住宅电气装置安装完毕并经自检合格后,均应提前向供电企业提出验收申请,由供电企业检验合格后,方可接电。4.7本规范的执行不能减免用户及供电企业执行其它任何国家或电力行业安全用电技术标准的责任。5电源引入5.1电源进线5.1.1电源进线宜选用铜芯绝缘导线,其截面应根据用户用电负荷确定,不应小于4mm2;选用铝线时,其截面不应小于10mm2。5.1.2采用架空方式敷设时,电源进线对地面的垂直距离不宜小于2.5m;穿墙时应套硬质绝缘阻燃套管,套管应内高外低,两端露出墙壁部分不应小于10mm。电线在室外应做滴水弯,滴水弯最低点距地面小于2m时,电源进线应加装绝缘护套。5.1.3电源进线采用地埋方式敷设时,导线埋深不宜小于0.8m。自导线埋设处至用户总开关装置之间应套硬质绝缘阻燃7套管,导线在套管下端预埋适当裕度。5.1.4电源进线与通讯、广播、有线电视等弱电线路应分开进户和敷设,严禁使用同一穿墙或埋设套管。电源进线与弱电线路交叉时,其垂直距离不应小于下列数值:电源进线在上方时0.6m,电源进线在下方时0.3m。5.2配电装置5.2.1电源进线进入户内后,应首先接入总配电箱(盘)。两层及以上的居民自建房应在每层设置分配电箱,其电源应从总配电箱内独立引出。配电箱(盘)底边距离地面高度不应小于1.2m,并安装在用户便于操作的地方。5.2.2配电箱(盘)中应包含总开关、分路控制开关、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等。5.2.3配电箱内的开关装置应能同时断开相线和中性线。5.2.4配电箱内的开关装置应具备短路保护功能,有条件的可增加过负荷保护功能。5.2.5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内的断路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动作电流、时限等应相互配合,实现分级保护。5.2.6配电箱内应配置有断路器保护的照明供电回路、一般电源插座回路及空调、电炊、电热水器等专用电源插座回路。5.2.7厨房电源插座和卫生间电源插座应使用专用回路,且不宜采用同一回路。5.2.8水泵、家用农产品加工设备等较大功率或易发生安全8故障的用电装置,其电源应从配电箱独立引出。5.2.9除壁挂式空调器的电源插座回路外,其他电源插座回路均应设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6接地及接零保护6.1用户应统一使用户内总保护线(PE)接地方式(见附录A),特殊情况需要采用户内总保护线(PE)接零方式的(见附录B),必须经过供电企业批准。严禁同一配变台区供电的不同用户或同一用户内部同时采用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的接地方式。6.2户内接地装置可通过水平或垂直埋设圆钢、扁钢、角钢等方式设置,埋深不应小于0.6m。圆钢接地装置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角钢、扁钢的宽度、厚度不应小于25mm和4mm,截面不应小于100mm2。6.3利用接地良好的地下金属管线等自然接地体时,应用不少于2根保护接地线在不同地点分别与自然接地体相连。禁止使用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供暖管道及自来水管道作保护接地体。6.4保护线与接地装置应通过螺丝可靠连接,严禁通过缠绕的方式连接。6.5户内所有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电源插座的保护接地极等,应通过专用保护线,与户内总保护线(PE)可靠连接。严禁利用其他用电装置的零线接地。96.6保护线应能满足在短路电流作用下热稳定的要求,一般情况铜线截面不应小于4mm2、铝线截面不应小于16mm2。6.7保护线应随导线同时敷设,接线牢固,电气接触良好。6.8灯具、开关、插座等设备的非带电金属部分与保护线的连接,应使用专用螺钉,严禁采取缠绕的方式进行连接。7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7.1用户必须安装使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俗称“漏电保护器”)。7.2采用单相供电的用户,应选用二极二线式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7.3采用三相四线供电的用户,应选用四极四线式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7.4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应装设在与其配合的刀闸的电源侧,若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在刀闸的负荷侧时,刀闸零线(中性线)不得安装熔丝。7.5采用不带过电流保护功能,且需辅助电源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电子式保护器),应安装在与其配合的熔断器等过电流保护元件的电源侧。7.6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标有电源侧和负荷侧,应按规定安装接线,不得接反。7.7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时,中性线(N)应接入保护器。通过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中性线(N)不得重复接地,不10得与保护线或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联接。7.8特殊情况下用户采用保护线接电源中性线时,户内总保护线应在进户总配电箱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之前与电源中性线联接,户内相线、中性线、保护线之间应保持良好绝缘(见附录B)。7.9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安装场所应无爆炸危险、无腐蚀性气体,并注意防高温、防潮、防尘、防震动和避免日晒。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安装位置,应避开强电流电线和电磁器件,避免磁场干扰。8户内布线8.1户内布线宜选用瓷(塑料)线夹、鼓形绝缘子、针式绝缘子等进行明敷设,或采用金属导管、绝缘阻燃导管等进行暗敷设。正常环境的室内场所和房屋挑檐下的室外场所,也可选用塑料槽板布线或直敷布线。8.2严禁任何情况下将导线直接敷设在墙体内、地面下、顶棚的抹灰层、保温层内,或将导线直接敷设在装饰面板内。8.3建筑物顶棚内应采用金属电线保护套管或阻燃型绝缘保护套管布线,严禁采用瓷(塑料)线夹、绝缘子等明敷或直敷方式布线。8.4户内布线应全部选用绝缘导线,导线交流额定电压不应低于500V,绝缘层应符合敷设条件要求,其截面应满足用电负荷和机械强度的要求。118.5直敷布线8.5.1直敷布线应采用护套绝缘电线,沿墙体、顶棚或建筑物构建表面进行敷设。8.5.2直敷布线导线截面不宜大于6mm2,固定线卡间距离不应大于0.3m。8.6塑料槽板布线8.6.1槽板应紧贴建筑物、构筑物表面敷设,且平直整齐。槽板底板固定间距应小于500mm,盖板固定间距应小于300mm,底板距终端50mm、盖板距终端30mm处均应固定。8.6.2槽板盖板在直线段上90度转角处,应以45度斜口相接,分支处应成丁字三角叉接,盖板应无翘角,接口应严密整齐。槽板与各种器具的底座连接时,应留有余量,底座应压住槽板端部。8.6.3一条槽板内应敷设同一回路或同一相导线,导线在槽板内不应有接头,盖板不应挤伤导线的绝缘层。8.7明敷布线8.7.1采用瓷线夹、鼓形绝缘子等进行明敷布线时,水平敷设的导线离地面距离不小于2.5m,垂直敷设的导线离地面距离不小于1.8m(室外不小于2.7m)。8.7.2线夹间的距离不应大于0.6m,鼓形绝缘子间距离不应大于1.5m。8.8导管布线128.8.1采用金属导管或绝缘导管敷设布线时,应将同一回路的相线、中性线、保护线穿于同一根导管内;不同回路的线路不应穿于同一导管内(同一照明灯具的几个回路,或同类照明的几个回路绝缘导线少于8根时除外)。8.8.2三根及以上导线穿于同一导管时,导线总截面积(包括保护层)不应超过导管内截面积的40%。两根导线穿于同一根导管时,导管内径不应小于导线外径之和的1.35倍。8.8.3采用导管布线当导管较长或转弯较多时,应适当加装拉(分)线盒,两个拉线盒之间的距离应符合以下规定:A无弯的线路,不超过30m。B两个拉线盒间有一个转弯时,不超过20m。C两个拉线盒间有两个转弯时,不超过15m。D两个拉线盒间有三个转弯时,不超过8m。当加装拉(分)线盒有困难时,应适当增大管径。8.8.4暗敷管道不宜穿越设备或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当必须穿越时,应加保护管;在穿过建筑物变形缝时,应设补偿装置。8.8.5绝缘导管暗敷设时,引出地(楼)面不低于0.3m的一段管路,应采取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明敷设时,宜在线路直线段部分每隔30m加装伸缩头或其他温度补偿装置。8.8.6导管内导线严禁有接头。8.9同一户内导线绝缘层的颜色选择应一致,并符合下列13规定:相线(L)宜采用黄、绿、红三色导线;中性线(N)宜采用蓝、淡黄、淡蓝或黑色导线;保护线(PE)宜采用绿/黄双色
本文标题:农村住宅电气工程技术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845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