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发展心理学知识心理咨询师考试单选题多选题总计重要性第一节352257第二节241236第三节101626第四节171027第五节15217第六节729第七节5712第八节4610历年真题单选题多选题总计重要性第一单元202第二单元000第三单元14519第四单元241034第五单元000第六单元202第七单元000第一节概述历年真题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和性质•心理发展的内涵•心理发展的性质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心理发展中各年龄阶段的特征•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种系比较心理学(动物心理学)广义种族各民族心理学(不同历史阶段)个体个体发展心理学(从出生到衰亡)一、发展心理学的内涵狭义考点考点1、心理发展的整体性2、心理发展的社会性3、心理发展的活动性4、心理发展的规律性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和特殊性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二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三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控制预测描述解释一、发展心理学研究功能考点核心特点发展性--研究个体心理和行为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显著特征研究对象的年龄跨度大(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横断研究是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横断研究是最常用的设计方式。(一)、横断研究(cross-sectional)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考点优点缺点横向研究适用性人为的联结性时效性组群效应纵向研究系统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时效性能够揭示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被试容易流失可能出现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12一、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高尔顿)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二、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华生)三、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企图揭示各因素单独发挥作用的程度把遗传和环境视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同等成分;看作是两种各自孤立存在的因素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考点观察学习替代性强化班杜拉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考点班杜拉—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五、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考点(一)低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随意化概括-抽象化整体化个性化四个指标(二)文化历史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1、社会文化活动是智力发展的源泉2、以语言为中介使心理活动发生质变考点(三)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1)“最近发展区”思想:儿童的这两个发展水平的动力状态是由教育教学决定的,即教学创造出“最近发展区”。(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3)学习的最佳期限:对儿童的教育教学必须以生物成熟为前提,又要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教育教学的最佳期限也就是儿童最容易接受有关教育教学影响的时期。考点六、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一)儿童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主客体相互作用主要表现:1、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2、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3、受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调节(二)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图示同化顺应平衡考点•心理既不源于先天成熟,也不源于后天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心理发展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三)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一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二心理发展中的量变、质变关系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三、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考点第四单元心理发展过程一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二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年龄阶段四、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2岁前,行为图式、客体永久性,感知动作思维前运算阶段:学龄前,运用语言和符号、未掌握概念,表象思维具体运算阶段:小学,守恒、思维可逆、逻辑运算,具体逻辑思维形式运算阶段:初中,提出假设、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总结心理发展阶段说——年龄、表现、认知活动考点童年期青少年期成年早期婴儿前期幼儿期成年中期成年后期婴儿后期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年龄阶段--艾里克森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希望品质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意志品质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目标品质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关心品质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感智慧、贤明品质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能力品质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诚实品质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爱的品质一、“儿童心理学”诞生和演变第七单元心理发展学简史普莱尔——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1882年发表《儿童心理》以儿童心理发展为主题,研究儿童自身的心理特点。研究方法的发展重要理论派别霍尔的问卷法霍尔的“复演说”把个体的心理发展看作是复演了人类进化过程比内的智力测验施太伦的人格主义他认为在宇宙中,人格是唯一的实在,个人是这一人格的具体体现。塞尔的儿童发育常模等杜威的机能主义认为行为是连续性的。对行为的研究应该从适应环境的机能方面进行。儿童中心说及行为主义后天环境因素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生物学可以解释儿童智力的起源和发展,而逻辑学则可以解释思维的起源和发展。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的实质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三)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单选题多选题总计重要性第一单元000第二单元011第三单元000第四单元10010第五单元213第六单元15722第二节婴儿期历年真题第一单元新生儿的发展新生儿:从出生到1个月的婴儿一、新生儿的反射行为第一类:第二类:二、新生儿的生活行为模式三、新生儿的心理发生感觉的产生无条件反射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考点•0318一•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可修复性二•婴儿的动作发展第二单元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婴儿大脑具有良好的修复性•(一)婴儿大脑的可塑性第二单元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一•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可修复性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的源泉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指标动作的发展使婴儿获得探究环境的新手段和主动权动作的发展促进婴儿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一)动作发展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考点二、婴儿的动作发展•手的抓握技能•五指分化•手眼协调•独立行走(二)婴儿的主要动作发展Textinhere近远原则头尾原则大小原则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三婴儿的主要动作发展第三单元婴儿的学习模仿学习(先天排定)条件反射学习(最基本)偏好新颖刺激学习(习惯化和去习惯化)(三)偏好新颖刺激的学习形式1、习惯化范式又称习惯化与去习惯化。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整个过程合称为习惯化范式。2、优先注视范式也称刺激偏爱程序,以注视时间为指标。根据对不同刺激物注视时间的长短,还发现他们能够区别不同的刺激物,且对某种图形产生偏爱。第四单元婴儿的认知发展一、感知觉发展感知觉是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是婴儿认识的开端。婴儿感知觉的发展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的、有选择性的心理过程。•集中、追踪、颜色、光觉、视敏度(1)视觉技能的发展:(一)婴儿感觉的发展•辨别、语音、音乐、视听协调(2)听觉技能的发展(二)婴儿知觉的发展1、跨感觉通道的知觉:多种感觉形式协同活动而产生的知觉,(手眼协调和视听协调)2.模式知觉:偏爱模式化、有组织的图形2-3个月婴儿能把视崖作为新异刺激物来辨认。3.深度知觉:视崖实验(吉布森),6个月孩子具体了深度知觉婴儿的注意1、最早是先天的定向反射(不随意注意)2、不随意注意发展到随意注意3、注意内容的选择性a、受刺激物外部特征的制约b、受知识经验的支配c、注意受言语的调节和支配婴儿的记忆1、人类个体的记忆发生时间是胎儿末期2、12个月之前,主要是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3、12个月之后,以表象记忆和词语记忆为主导一二二、婴儿注意和记忆的发展•(一)婴儿发音的阶段性•1、简单发音阶段(0~4个月):aoeeiaiou•2、多音节阶段(4~9个月):a-ba-ba-ba-ba,da-da-da•3、学话的萌芽(9~12个月):a-ba-da-ye有不同的连音且声调有起伏变化,听起来很像一句话。•(二)婴儿发音的特点•世界各国婴儿最初的语音发展规律具有普遍性。•3岁儿童可以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一、婴儿的发音考点第五单元、婴儿言语的发展二、婴儿词汇的发展1~1.5岁第一批词汇(50左右)3岁词汇量达1000掌握词汇的特点1、婴儿的词汇是从所熟悉的事物的名称开始,所涉及的词汇范围有人、事物、玩具、动物、交通工具等2、婴儿能理解的词义与成人不尽相同,或扩大词义,或缩小词义,或部分与成人的理解重叠一单词句到多词句二简单句到复合句三婴儿句子的发展第六单元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考点2019/8/25按三种类型划分托马斯、切斯(1974,1982)婴儿气质理论容易抚养型(40%):行为比较有规律性,容易感到舒适,有安全感,容易适应,一般会对新的刺激产生积极的反应。困难抚养型(10%):生活不规律,属于情绪型的,对新经验往往有强烈的反应,安全感较差。父母会感觉疲惫,沮丧。发展缓慢型(15%):总是缓慢地适应新情境,开始时有点“害羞”和冷淡,但一旦活跃起来,就会适应得很好。201考点(二)婴儿气质的稳定性特征气质的稳定性是中等程度的稳定性在出生后第一年,婴儿气质的稳定性呈连续增长的模式婴儿气质对早期教育的影响早期教育对婴儿气质的影响作用(三)婴儿气质的可控性和可变性及其与教养的关系二、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出生至百日前后半岁前后1岁前后2019/8/251.自发性微笑(0-5周):生理性微笑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4个月)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4个月以后)(二)婴儿社会微笑的发展考点1、自发性的哭2、应答性的哭:由不适宜的环境刺激引起;3、主动的操作性哭泣。这后一种哭是从经验中学到的,是社会性的哭。(三)婴儿的社会性哭泣考点•最初阶段•啼哭、悲伤,呼唤妈妈,愤怒的抗议•第二阶段•出现情感冷漠•第三阶段•寻求可亲近的陌生人•企图去适应新的环境(四)分离焦虑分离焦虑与陌生人焦虑:婴儿在离开母亲,遭遇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的情况下,产生惊恐、躲避反应考点三、婴儿的社会性依恋依恋: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一)依恋发展阶段依恋是婴儿最初的社会性情结,是情感社会化的标志。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鲍尔比):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0~3个月)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特殊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3岁):对母亲的依恋1、安全型: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静地玩,母亲在场能使小儿感到足够的安全,此时他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极,能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操作。2、回避型:没有与母亲建立亲密的感情联系,缺乏对母亲的依恋。3、反抗型(矛盾型):对母亲的态度矛盾,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反抗与母亲接触,(二)依恋的类型(艾斯沃斯,1973)四、婴儿自我的发展威廉•詹姆斯把自我分为:1、主体的我(5-15个月)2、客体的我(15-24个月)8个月之前,主体我认知尚未发生;9-12个月,产生了初步的主体我,能将自己作为活动的主体来认识;12-15个月,主体我得以明确的发展,这时婴儿已能将自己与他人分开。(1)主体我的自我意识(5―15个月)单选题多选题总计重要性第一单元7310第二单元235第三单元235第四单元336第三节幼儿期历年真题一、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二、对游戏的理解和解释(一)古典游戏理论精力过剩论:活动是一种需要。(二)现代游戏理论精神分析论:通过游戏主动控制情境,以调节情绪、释放焦虑、补偿愿望。练习论:对未来生活所必需的技能的排演和练习。认知论:游戏是一种同化过程,儿童的认知水平反映在游戏活动中,如幼儿前运算阶段的特点反映在象征性游戏中。第一单元幼儿的游戏考点(一)机能性游戏三、儿童游戏的发展(二)象征性游戏(三)象征性游戏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一阶段非社会性游戏独自游戏旁观游戏平行游戏凑近他人游戏的场所,并进行雷同的游戏活动,但没有相互交流社会性游戏协同游戏合作游戏五、游戏的
本文标题:3发展心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86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