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3发展急诊医学提高区域院前急救水平(XXXX,3[1]17)讲义
发展急诊医学提高区域院前急救水平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陈晓辉急诊医学(EmergencyMedicine)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多个临床专业的综合性医学边缘学科,是研究和处理各类疾病急性发病阶段的病因、病理和抢救治疗的专业院前急救医院急诊ICU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MedicalServiceSystem,EMSS)急诊医学包括的亚专业急救医学危重病医学灾害医学毒物学复苏学创伤外科急诊医学定位应有新的认识二级学科亚专业发展急诊医学目的在“黄金时间”内抢救生命控制病情发展保护器官功能争取良好的临床预后急诊医学产生的必然性专科发展需要一个不以系统器官定界而是以病情急缓和程度来界定自己临床活动范围的全新的临床医学专业。面对病情复杂而危重的患者谁能迅速做出准确诊断并给予恰当处理?急诊医学产生的必然性社会需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危重症增多公众对医疗的需求急诊医学发展概况急诊医学发展历史急诊医学的发源地:美国急诊医学的产生前提:人类疾病谱的改变:传染病下降心脑血管意外增加社会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社区医学发展,人们就医方式改变。美国急诊医学发展历程1966年,美国颁发了《公路安全法案》,规定要重视现场急救,并开始培训急救人员及非医务人员的初级急救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68年,美国成立急诊医师协会。1972年,美国医学会正式承认急诊医学是一门独立学科。1979年,国际上正式承认急诊医学为独立的医学学科。21世纪的ER国内急诊医学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医院急诊室1980年卫生部指令性文件颁发“加强城市急救工作”1983年颁发了“城市医院急诊室(科)建立方案”明确提出城市综合性医院要成立急救科;1985年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急诊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建立。1986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救医疗法》国内急诊医学的历史1987年5月中华医学会急诊学会成立急诊医学----独立学科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交流大会(2年一次)90年代《中国急救医学》《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岭南急诊医学杂志》城市“120”系统急诊医学教研室----医学院急诊医学专业国内急诊医学的历史2009年7月卫生部颁发《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010年急诊医学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012年急诊医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问题与矛盾专业思想不稳定学科建设资源短缺政府层面看急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重要部门之一海啸9.11冰灾地震医院角度看急诊社会需要的救助任务传染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场所输送病员各专科角度看急诊急危重病的前期救治提供病员我们怎样做初步急救指利用各种医疗手段对需要急救的病人实行紧急救治使不稳定的生命体征在短时间内得以恢复正常的医疗行动研究其医学理论与技能初步急救实施形式:院前急救:急症病人的现场急救病人监护运送(陆、海、空)院内急诊救治与监护初步急救需要急救的常见急症:急性外伤急性疼痛急性出血突发高热呼吸困难抽搐或昏迷小儿腹泻急性眼病急性尿闭急性过敏性疾病突发腔道异物可疑烈性传染病心梗休克流产中毒自戕淹溺触电各种发病突然、症状剧烈、进展迅速的疾病院前急救生命体征评估基础生命支持院前急救人工气道管理控制出血处理休克院前急救软组织伤害骨骼关节损伤内脏损伤院前急救创伤的处理包扎、止血、固定初步急救需要的设备抢救设备心电图机、除颤器、心脏起搏器、心肺复苏机多功能监护仪吸引装置、供氧装置、喉镜、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呼吸机洗胃机移动式的X线机血透析仪及血浆置换仪救护车车载设备除颤/监护仪便携式呼吸机便携式吸引器铝合金折叠铲式担架脊柱固定板和头部固定器内外科急救箱气管管理急救箱流动监护室AED低能量双向波电击除颤(AED)双相波除颤起搏监护仪鹰牌呼吸机便携式车载呼吸机固定搬运设备头部固定器脊柱固定板铲式担架颈托急诊科内急救设备抢救床急诊科内急救设备全身降温毯急诊科内急救设备洗胃机急诊科内急救设备呼吸机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床旁快速检测技术床旁血肌钙蛋白、心肌酶学测定床旁血液生化分析仪(电解质、血糖、血气)掌握急救操作技术熟练掌握BLS和ALS的操作技术心电监护、心脏除颤、心脏起搏供氧、气囊面罩人工呼吸、气管插管自动呼吸器人工呼吸吸引、催吐、机洗胃、静脉注射、静脉输液、肌内注射产科接生现场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创伤急救四大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AMI的静脉溶栓治疗把握AMI的溶栓“时间窗”适应证和禁忌证无创BiPAP通气应用早期干预呼吸衰竭病人在急性肺水肿病人应用尽快控制病情减少气管插管机会简易、无创、费用降低危重病医学指利用先进的诊断检测、监护技术,连续、动态地定性、定量收集、评价高危、重症伤病患者病情信息,并给予相应生命体征支持和病因综合治疗。是急诊医学的重要核心内容急危重症患者特点心肺复苏后生命指征不稳定,需持续循环、呼吸支持病情垂危已不能搬动、转运只需要短时间监护救治即可治愈,无需住院治疗其他专科难以收住院的危重患者急诊危重症患者特点危重症救治急诊常见危重症:各科急症病情危重时出现单一或多发的重要脏器衰竭并伴有氧代谢、酸碱水电解质、出凝血、免疫、内分泌等严重病理变化的病人。灾害医学指突发灾害状况下医疗救治行为包括对自然和人为灾害造成的人身伤害的救助有效、迅速地组织抢救,减少人员伤亡对突发众多的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急救及安全转送医院灾害医学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雪崩、泥石流人为灾害:交通事故、化学中毒、放射性污染、环境剧变、流行病检伤分类表分类伤情预后伤卡颜色转送次序一严重伤员首先迅速现场救后转送如大出血休克、窒息、气道阻塞可救活红色第一时间送到最近有条件进一步抢救的医院二重伤员:骨折、眼伤、非大血管出血短时间内无生命危险黄色可在第二时间转送到稍远的医院三轻伤员可自行步行无生命危险绿色最后转送四极严重伤员;处于濒死期重型颅脑伤胸腹大血管损伤,呼吸心跳停止现场积极抢救,生存希望很小黑色经现场抢救有效,以第二时间送到最近医院继续抢救复苏学对心跳骤停病人进行复苏急救急诊医学重点研究其救治方法和策略,并对心搏呼吸骤停相关的组织器官缺氧、缺血后病理生理变化和再灌注损伤进行研究毒物学对因生产、环境、自戕、战争等致化学毒物急性中毒的群体或个人进行救治研究如何在现场、急诊、EICU对急性中毒病人进行疏散、转运、紧急排毒、早期诊断、脏器保护、预防复发创伤外科重点对重伤、多发伤、复合伤、群伤的救治时效依赖性,涉及多专科,抓住危及生命的要害,避免初期“黄金时间”的延误由急诊医学专科统一处理,有利伤员的早期诊断、及时救治创伤救治现场急救伤员运输院内救治创伤救治信息管理系统白金十分钟,黄金一小时多发伤的特点并发症:休克、脓毒血症、DIC、应激性溃疡等处理顺序与原则矛盾诊断困难,易漏诊、误诊生理紊乱严重伤情重、变化快、死亡率高损伤机制复杂多发伤多发伤的诊断简要询问病史,了解伤情监测生命体征,判断有无致命伤按照“CRASHPLAN”顺序检查C=cardiac(心脏)P=pelvic(骨盆)R=respiration(呼吸)L=limb(四肢)A=abdomen(腹部)A=arteries(动脉)S=spine(脊柱)N=nerves(神经)H=head(头部)全面急诊学科建设的思考学科人才队伍学科工作平台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急救医疗服务系统院前急救—医院急诊救治—危重病监护治疗三维一体急诊科的内涵应是:观察室急诊内科病房急诊门诊急诊外科病房急诊ICU输液室急诊手术室急诊科人员构成模式:应由全依托型半依托型独立型转变思考一:急诊运行模式通道型模式:缺乏对危重病人观察半自主模式:多以内科发展为主,内科危重病抢救水平提高,外科发展缓慢自主模式:理想模式,内外科共同发展,保证危重病救治的连续性和规范性思考二:通科?专科?学科建设综合性的大医院三级分科,通科基础,专业方向发展特色专科的急诊医疗二级或以下的小型医院通科发展特色急诊医疗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绿色通道特色急诊医疗创伤中心急诊外科骨科创伤组绿色通道特色急诊医疗全院危重病人的综合管理一体化EICU中心ICU思考三:院前急救模式指挥系统小组的配置院前急救队伍思考四:如何稳定专科思想?稳定专科思想有事干有奔头教三位一体急诊医学学科体系医研医疗平台建设科内功能区合理布局专科诊疗技术在急诊的应用教学平台建设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急诊专科医师培训社区培训科研平台建设心肺脑复苏研究中毒多发伤急危重症的病因、病程、诊治急诊流行病学研究急诊病人就诊流程急诊质量控制……社会尊重行业尊重急诊医学明天会更好!
本文标题:3发展急诊医学提高区域院前急救水平(XXXX,3[1]17)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87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