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思想品德教科版七年级上册全部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扬帆起航第一课走进中学第1课时校园风景线一、课堂教学要求【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也是本课程的起点。考虑到小学到初中的衔接和过渡,非常需要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始业”教育,让学生感受、了解初中生活,熟悉新的校园环境、人际关系和集体。本部分教材包含“校园剪影”、“校史寻踪”、“校训感悟”三个层面的话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体验新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对新学校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感悟生活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知识目标:了解新学校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懂得制定校训的意义,了解新学校校训的含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校园剪影”和“校史追踪”。学生只有亲身感受自己新学校的设施环境,了解学校的风格和特色,知道学校的辉煌历史,发现其可爱之处,才会对新的学校产生热爱之情。教学难点是“校训感悟”。校训是如何制定的,校训有什么作用,不同的学校会有不同的校训,不同的校训传达着怎样的精神内涵,这对于生活经验和阅历不多的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会有一定难度。【教学建议】1.导入方式一: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新学校的印象。这里首先让学生自己来谈谈对新学校的了解和感知,要避免教师先入为主的全面介绍。不同的学生对新学校的认识会体现在不同的方面,首先由学生来自由交流,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强化他们作为学校新的小主人的身份认同感;不同的信息交流也会激发学生相互学习的热情,强化学生主动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意识。这样教师也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方式二:游戏导入:造句游戏。句型:来到新的学校,我觉得(自己的感受),我希望(对自己或者学校的期待)。(抽3—6个学生回答,教师进行引导或鼓励)首先了解孩子对新学校的印象和期待。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对新学校的情感。2.第一层次:校园剪影方式一:展示新学校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图片,全面展示学校的风采包括各种先进完善的硬件设施和学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学生相对全面地了解学校的现状,增进学生对学校的感性认识。利用好教材中设计的学生活动:“分享”,内容有:“我希望参加的校园社团:……”和“我喜欢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对新学校的融入不仅仅停留在对学校的感性认识上,更体现在自身对于新学校主动的愿望和行动中。方式二:播放介绍新学校情况的宣传片。使学生加深对学校的了解,激发对新学校的热爱之情。设计学生活动:画说我们的学校。引导学生画一副自己印象中的新学校,在最喜欢的地方作上标记★,并且想一想,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里。学生在观看完学校宣传片后再通过自己的方式来描述自己的学校,此时的描绘会带有更深的感情色彩,进一步激发孩子对学校的主动情感。3.第二层次:校史寻踪方式一:学生交流课前了解的学校历史。学生课前了解校史的方式有很多,可参观校史陈列室,可访问老师或学长,也可通过网络等多种方式,通过这样的课前活动,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可让学生多维度了解学校。方式二:播放自制宣传片,内容是学校老教师或者老学生对学校历史的讲述。让经历学校历史的老师或学生讲述学校历史,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表现出较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而这种感觉也会直接传达给现在的学生,对学生融入新学校、热爱新学校起到很好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学校历史进行梳理:梳理历史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学生强化情感的过程。4.第三层次:校训感悟共同了解校训的含义和意义。分享一些知名学校的校训,在这里,可首先让学生相互交流他们了解的校训并且分析其内涵,在学生交流基础上,教师可再提供更多的校训引导同学们共同分析其意义,充分感受校训对一所学校的精神指引作用。重在分析校训对学校的指引作用,引导学生讨论以下内容:我们学校的校训及其含义是什么?校训给我的感悟是什么?如果目前我们的学校还没有校训,大家一起来思考,讨论并提出我们的建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思考制定校训,能够强化学生作为学校主人翁的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1.展示新学校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的相关图片。2.体现所在学校特色的宣传视频(包括教学设施、学生生活场景、校史、校训……)。课件使用目的:了解新的学校发展历史,知道新的学校的特色和校训的作用,使学生热爱新的学校,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三、教学资料要求1.展现新学校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的图片或视频。2.我国或世界名校的校训。中国名校校训创办时间:创办者:发展历程:重大事件:知名校友:校史给我的启发和思考: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复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山东大学学无止境气有浩然厦大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中国政法大学厚德明法格物至公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苏州大学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云南大学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中国政法大学:厚德明法,格物致公西方大学校训哈佛大学:让真理与你为友麻省理工学院:既学会动脑,也学会动手斯坦佛大学: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真理使人自由芝加哥大学:让知识充实你的人生西点军校:职责、荣誉、国家爱丁堡大学:有知识者既能看到事物的表象,也能发现其内涵3.欢迎你,初一新同学过了这个暑假,你已经成为中学一年级学生了。欢迎你,初一新同学。你有一点点惊喜,也有一点点紧张,因为,中学对你来说还十分陌生。没关系,每一个即将踏进中学校园的新生都这样,一切要从头开始。让我们记住,走进中学校门后要做的几件事——要尽快适应老师的讲课方法。做到认真听讲。要想做到这一点有个诀窍:那就是预习。预习要把第二天的功课尽可能看懂,看不懂的地方,在课堂上要更加注意听。预习就是熟悉课本。课堂上有不懂的地方,千万不能留到下次,要主动找老师,力争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熟悉你的班级,熟悉你的同学。要主动和周围的同学搭话,热情地为新集体做事情。初来乍到,大家可能会观望、等待,或者会不知所措。问问同学的名字,尽快把对方的名字记住;老师要发新书了,去协助老师;班里的值日生还没有安排好,那你就动动手,清理卫生、擦擦桌椅……这样做陌生感很快会消失,无形之中你就和同学、老师熟悉了。从小学到初中,是个很大的转变。其中最大的转变是:小学生特别相信权威,听父母的话、听老师的话,这已经成了习惯。别小看六年级的这个暑假,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你不光是个子长了半头,心态也会发生很大变化。一迈进中学的门槛,初一新生的第一感觉会是:啊,我是大人了!长大了是事实,但心理上的成熟还差得很远很远。“大人”的感觉让我们听不进父母的嘱咐;中学校园相对宽松的环境又让我们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如果让这两个“甜蜜的敌人”困住自己,下坡路走起来时很顺畅的。说了很多,重要的只有一点:初一的新生,在新的环境里,要严格要求自己。因为,从我们迈进中学校园的那一刻起,一条崭新的路已经铺在我们面前。在这条路上,你想留下怎样的脚印?是直是曲,是进是退,往往就在你的一念之间。第一课走进中学第2课时跨越陌生一、课堂教学要求【教材分析】本课时重在引导学生熟悉新的人际关系,包括层层深入的三个主题。从同学的初次相识,到师生的初步了解,最后落脚到学生共同拥有的班集体,将新同学凝聚到一个新的集体中,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新同学、新老师的情感,建立对新班级的认同感、归属感。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知识目标:了解建立新友情的方式,知道教师在人生道路上的作用,懂得应以主人的身份融入新的班集体。【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走近新同学”和“您好,新老师”。进入新环境,只有首先学会如何与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交往,才能建立一个很好的人际关系,为自己的顺利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尽快地适应初中生活。教学难点是“让我们同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是集体的主人”这对于初中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学建议】1.导入歌曲导入:《相亲相爱一家人》2.第一层次:走近新同学方式一:活动一:青春自画像首先请同学们在课前准备好的卡纸上为自己画一幅自画像,注意突出自己的特征,能让大家一看就知道画的是谁。然后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基本信息:姓名、生日、外貌特征、性格特征、毕业的学校、爱好兴趣和家庭地址等。让学生在创作自画像的的过程中体会如何能让别人更快更准确地认识自己记住自己。活动二:“让我走近你”将同学们的自画像首先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引导小组内成员充分互相认识,为下一环节游戏的开展作好铺垫。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不仅通过手中的自画像去认识别人,也要通过语言交流更全面地认识认识他人,介绍自己。活动三:串名字游戏游戏方法: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介绍。介绍时依据下面的方式,第一名同学:我是性格开朗、爱交朋友的徐璇,第二名同学接着介绍:我是性格开朗、爱交朋友的徐璇旁边(后面)的热情善良的某某;做介绍的同学要将前面所有同学的名字和所采用的修饰复述一遍。在这个过程中也要要求其他组的同学做好自己小组的准备,同时要求他们也要尽可能多地记住其他小组成员的名字。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主动交友的快乐,同时,通过体会如果自己名字不被别人记住的失落,从而认识到记住别人的名字是良好友谊的开端。活动四:说出你的名字请同学们计算从开学到现在自己总共记住了多少同学的名字。然后请两三位同学走上讲台叫出他们记住的所有同学的名字,看一看谁认识地又多又准。活动五:经验汇总:如何走近新同学,拥有新友谊?请同学们结合入校几天的经历以及刚才所进行的找朋友的活动,共同总结进入一个新环境应该怎样顺利地走近新同学,拥有新友谊。方式二:活动一:寻找身边的他们首先播放几位同学的生活录像,引导同学们在班级中寻找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最好参与到认识同学们的活动中。在老师的带动下可以更能引发学生认识同学的积极心理。活动二:认识小组内的同学引导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认识,先成为好朋友。教师巡视每个小组,鼓励同学们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同时注意控制时间。先小范围活动帮助学生克服羞怯心理,为走出小组认识更多的朋友奠定基础。活动三:走出小组认识更多的朋友在这一环节,让同学们拿出课前已经准备好的自制名片,走出小组主动与其他小组的同学交谈,从而认识更多的朋友。活动进行中可播放背景歌曲:《找朋友》,烘托气氛激发学生交友热情,老师融入同学中,帮助内向的同学找朋友。使学生了解自己通过活动认识了多少新朋友,深化其快乐的情感体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走近新同学获得新友谊的技巧。活动四:经验汇总:如何走近新同学,拥有新友谊?请同学们结合入校几天的经历以及刚才所进行的找朋友的活动,共同总结进入一个新环境应该怎样顺利地走近新同学,拥有新友谊。3.第二层次:您好,新老师方式一:活动一:交流歌颂老师的名言、诗歌、歌曲。学生多种方式交流事先准备好的歌颂老师的名言、诗歌或歌曲。从前人已有的文化成果中感受教师对人类发展以及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教师这一群体的良好情感。活动二:分享名人尊师佳话。组织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尊敬老师的美谈。教师可适时补充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活动一中感受教师的重要性,活动二的开展顺理成章,基于教师职业的崇高与伟大,教师这一群体理应得到世人的尊重。名人尊师的积极行为对学生的行为有着无声的影响。活动三:走近身边的老师请学生谈谈对新老师的印象,了解各科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活动四:“我渴望的师生关系”学生交流自己最向往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在交流中明确双方良好关系的建立,同样需要学生这一方的主动付出。方式二:活动一:走近他们的生活播放反映学校生活的影视作品。如《十八岁的天空》、《十六岁的花季》,选取其中重点刻画师生情感,反映教师价值的片段。激发学生对良好师生关系的渴望,思考自己期望的师生关系的类型。引导学生主动走近老师。活动二:走近我们的老师学生交流开学几天后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老师,谈谈自己对老师的印象,了解老师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活动三:学习他们的做法组织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尊师重教的美谈,教师适时补
本文标题:思想品德教科版七年级上册全部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899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