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04第四章_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
第四章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与选择第一节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概念及意义第二节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及类型第三节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第四节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第四章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与选择第一节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概念及意义第二节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及类型第三节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第四节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概念课程内容的理解第一节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概念及意义明确幼儿园课程内容概念的意义课程内容则是指学生通过实际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境应该获得的认识、态度、行为方式等。它们存在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中。学科中心倾向经验中心倾向课程内容指的就是学科中待定的事实、观点、法则等,它们主要体现在教材之中。一、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第四章·第一节•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往往取决于怎样理解课程。课程内容的成分构成:1、客观世界的知识;——这个世界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些事实、原理、规律、关于客观事实的知识。2、活动方式的经验;——一种经历到的、实际体验到、习得的东西3、创造性活动的经验;——自己独特的活动结果,发挥你的想象和创造去解决某个问题,这样的一种经验4、对待世界和客体的情感/评价态度的经验——情感体验第四章·第一节一、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幼儿园的课程内容是根据幼儿园的课程目标和相应的学习经验选择的蕴涵或组织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的基本态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行为方式。第四章·第一节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概念定义中为什么提到要根据相应的学习经验来选择内容?试举例说明!为什么要根据相应的学习经验来选择内容?——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有一些目标的达到是通过积累相应的经验。举例:比如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幼儿积累比较多的成功经验;让儿童获得较多的成功经验,那我们在选择任何课程内容的时候要考虑让儿童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从而让她获得经验第四章·第一节三、明确幼儿园课程内容概念的意义可以促使我们思考什么是知识可以理解什么是幼儿的学习可以使我们从容地面对“知识爆炸”的危机可以从逻辑上判断内容的条理性、一致性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第二节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及类型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类型第四章·第二节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幼儿园课程内容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知识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态度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行为1、含义:关于周围世界(包括自己)的浅显而基本的知识。2、幼儿掌握的基本知识包括:(1)生命活动必须的知识。(2)有利于幼儿解决基本的生活、交往问题的知识(3)为今后学习系统的学科知识打基础的知识。(4)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生活环境的知识。(5)为成长为未来社会的高素质公民奠基的知识第四章·第二节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一)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知识判断以下知识属于幼儿掌握的基本知识中的哪一类?1、与幼儿的健康、安全有关的知识。2、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规则的意义等。3、基本的数、量、形、时间、空间概念、语言等。4、如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常见事物的名称、属性、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等。5、如简单的环保知知识。1、含义:关于基本活动方式方法的知识和经验——既所谓“做”的知识,或称程序性知识2、分类:幼儿的基本活动从大类上看,也无非是生活、交往、学习等,具体又可以分为自我服务、身体锻炼、游戏、观察、探索、交流、表达等等。各种活动都包含着一些基本的方式方法、技巧技能,如社会交往的技能、语用技能、解决问题的技能(二)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行为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第四章·第二节阅读以下研究实例,说说例中的活动目的是想发展幼儿的哪种行为技能?例中幼儿是如何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活动方式和方法的?案例一:创设情景一:儿童在无人陪伴下进入教室,教师与其他儿童在另外的房间。门口坐着一个叔叔(研究者),背倚门框,用一只脚踩到门框的另一侧,坐姿不雅,但足以挡住入口处……观察结果:a.能用委婉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b.等待,然后发脾气,不能很好得进行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意思;c.一直等待或采取极端方法(从叔叔的腿下爬进)案例分析案例一:创设情景二:儿童在无人陪伴下进入教室,教师与其他儿童在另外的房间。门口坐着一个叔叔(研究者一),背倚门框,用一只脚踩到门框的另一侧,坐姿不雅,但足以挡住入口处……当有小朋友不知道如何才能进入教室时,研究者二出现,用手按一下研究者一的脚,并发出“叮咚,请开门”的声音,研究者让研究者二进入教室。观察结果:一开始不知道如何进入教室的儿童,在研究者二的情境提醒下,基本上都能习得研究者二的方式顺利进入教室。案例分析案例一分析:例中的活动目的是想发展幼儿的语用和社交技能。通过观察学习他人处理问题的方式学习掌握基本技能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案例二:我和我的影子朋友:光和影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并且是儿童能接触的,知道我有一个影人,但是儿童对影子的认识是怎样的?他们是否知道?知道多少?由此,老师寻找的切入点就是:如何认识自己与影子的关系?教师首先让孩子画一画“我和我的影子朋友”为活动切入点,让儿童相互之间比较一下各自画的是否一样,谁对谁错,然后去和实际的影子对比一下,由此引发了一些列的儿童“问题”研究。具体过程如下:案例二分析:例中的活动目的是想发展幼儿解决问题的技能。儿童在其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发现并提出问题(意识到并通过分析明确问题)寻找问题的“症结”(根据线索,推测原因)形成假设(根据原因的分析设想出一个或几个解决问题的办法)验证假设(用适当的方法或手段检验)得出结论它使幼儿体会到如何去思考,感受到影响事物因素的复杂性,学习多角度考虑问题;同时,“做事”、“研究”、“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也会逐渐提高。案例分析1、含义:情感态度指的是对人、对事、对己的一种倾向性,它构成行为的动机,影响人的行为。2、途径:环境的同化作用——周围人对某事的评价会不知不觉影响儿童,使他也持有同样的观点。经验的情绪效应——幼儿对使自己体验到愉快、满意的事物会形成积极的态度;对使自己感到痛苦的事物则形成相反的态度,理智分析——当幼儿认识到并真正理解了某种事物或特定行为的实际含义时,会根据这种认识对它们形成“好”或“恶”的态度。(三)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态度第四章·第二节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分析以下案例,指出案例中教师的目的如何?其课程内容属于哪一方面的?她主要采用了哪种方法途径来组织内容?让幼儿饭后漱口,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小朋友认为自己吃得东西很干净,所以不愿意漱口。有一幼儿园老师做一小实验,用杯子接小朋友的漱口水,另外几个杯子盛清水,让儿童去观察这两种不同的水。儿童观察发现开始两者区别不是很大,隔几天后发现有漱口水的杯子里很脏……当孩子们发现了这一现象以后,该教师请幼儿园医生来解释这种现象。慢慢地,老师发现孩子们能够自觉坚持饭后漱口了!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案例中教师的目的是改变孩子对饭后漱口的态度,愿意漱口,很明显其课程内容属于有助于幼儿发展基本态度这一方面。案例中的教师主要通过幼儿认识到并真正理解了饭后漱口对自我身体健康的实际含义,来形成对饭后漱口的良好意愿。这实际上就是采用了让幼儿能理智分析的方法来帮助幼儿发展基本态度。案例分析1、按学科结构分类体育、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2、按活动对象的性质分健康、自然、社会、语言和艺术3、按幼儿直接接触的经验领域划分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现与表达4、按幼儿的心理研究成果划分日常生活练习、感觉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文化教育5、按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划分儿童生活的组织与教育、作业教学、节日和娱乐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类型第四章·第二节选择的原则第三节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一)合目的性原则(二)发展适宜性原则(三)直接经验性原则(四)兴趣性原则(五)价值性原则(六)基础性原则(七)逻辑性原则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第四章·第三节含义:所谓合目的性,指的是选择的课程内容必须符合并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如何去落实这一原则?1.有目标意识2.正确理解目标与内容的关系3.考虑目标达成所需要的“关键学习经验”第四章·第三节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一)合目的性原则可以通过选择哪些内容来达成“能进行简单的分类”这一目标?思考:如几何形体的分类;颜色的分类;玩具的分类;动物、植物的分类;服装的分类等等。含义:是指课程内容既要符合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又能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即难度水平处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如何去落实这一原则?了解本地区、本园、本班幼儿的一般发展和特殊需要,是选择适宜的课程内容所必须的前提。第四章·第三节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二)发展适宜性原则含义: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应该具有直观性、情境性和活动性,使幼儿能够通过直接感知、操作和体验,将学习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直接经验。如何去落实这一原则?让大自然、大社会成为幼儿的“活教材”,从幼儿的生经验中活中选择内容第四章·第三节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三)直接经验性原则可以通过选择哪些内容来完成“让幼儿了解生物适应性”这一基本生物学规律”这一目标?思考:如可以通过动物的外形特征(有无尖齿利爪、有无翅膀等)、生活习性(肉食还是素食,凶猛还是温顺,游、飞、爬还是跑等)和生存环境(水里还是陆地、沙漠还是草原)之间‘的依存关系形象地反映出来,如为什么小白兔的耳朵那么长?老鹰的嘴很尖、视力很好?是幼儿能够认识和理解的,因此可以作为学习的内容。含义: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如何去落实这一原则?1.教师要善于分析、发现关注幼儿的兴趣,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中选择教育价值丰富的内容,及时将它们纳入课程。2.将必要的课程内容“转化”为幼儿的兴趣。第四章·第三节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四)兴趣性原则分析以下中两位老师的不同做法,谈谈你哪位老师的做法更好?为什么?老师甲:“假如我有朵七色花”的谈话活动。活动开始老师问:“小朋友们还记得七色花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小朋友回答说:“七色花可以实现珍妮的愿望”老师继续问:“如果你有一瓣七色花,你有什么愿望?”一个孩子说我想要玩具,这个愿望引起了孩子们广泛的讨论,他们开始谈论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玩具。这时甲老师就着急了。因为她得设定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七色花里最有价值的一瓣是最后一瓣也就是要帮助他人,于是他就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小朋友有不同的愿望,这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他想给自己家里要一座大房子,“干吗要房子”孩子回答,这样就可以接自己的奶奶、姥姥还有其他的亲戚一起来住。老师一听这跟自己设定的主题也就是跟帮助他人没有什么关系。案例分析于是老师甲就再次引导:“小朋友们还记得珍妮的七瓣花中哪一瓣最有意义吗?”一个孩子举手说:“最后一瓣。”老师甲追问:“为什么你认为最后一瓣最有意义?”孩子想了想说:“因为珍妮做了好事他帮助了别人。”老师甲马上喜形于色地问其他的小朋友“他说得好不好啊?请大家跟老师说一遍:帮助别人,看他的这瓣花用的多有意义,那我们在想一想,我们小朋友如果你有一瓣花,你干什么?”后面的谈话,你可以想象,因为孩子的受暗示性特别强。于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在帮助盲人、帮助老奶奶等,虽然大家都在谈,但是你可以很强烈地感受到孩子的投入程度就不一样了。案例分析教师乙:同样是“假如我有朵七色花”的谈话活动。教师乙的活动组织开始也是是一样,当不少孩子表达了自己希望有这样的玩具,那样的玩具的愿望。教师乙感受到了孩子对玩具的这种兴趣,于是她改变了原来的计划,她说:“那么多小朋友都对玩具感兴趣,可是七色花的故事是个童话,我们也没有一瓣真的奇妙的七色花,那我们小朋友的愿望还能不能实现?”“我们能不能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他们的愿望实现?”于是大家开始讨论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玩具。由此以“怎样实现大家的这个愿望”为“引子”,引出一个孩子极感兴趣的系列活动——“玩具博览会”。后来围绕这个玩具,又产生了很多问题,当有小朋友不愿意跟大家玩时讨论分享,玩得过程中出现“给玩具找家”分类、围绕玩具还可引出爱护、分享、合作等社会性话题。还可以延伸到家庭中的自我探究,小孩把问
本文标题:04第四章_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908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