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行知教育论著百篇读书征文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睢宁县高集中学万晓莉内容摘要: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下的中学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新课程强调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途径以及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本文在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阐述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学英语英语教学《英语课程标准》的思想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不谋而合:“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先生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事情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学的法子要跟着做的法子,教的法子要跟着学的法子。”也就是说对于一门语言而言就是要“为了用而学,为了学而用,学了就用。”这不正是先生的教育思想的体现吗?在笔者的实践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一、生活即教育——构筑语言环境,注重学习与实践的统一《英语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也就是提倡教学活动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倡导“learnbydoing”。这不正是陶行知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的体现吗?也不正是学习与实践的反映吗?由此,中学英语教学应构筑真实的、贴近学生的语言环境,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统一。1、创设生活情境,立足生活。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源于生活,决定于生活,”“是生活就是教育”。而且我们所关注的对象是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学生,他们往往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或是自己身上的事情特别的感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上所采取的方法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掘课程资源,尽可能创造真实的情境。例如:在教学牛津中学英语七年级内容《Buyingfruit》时,我们会带孩子们到我们为他们创设的英语情景室(为学生们创设的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尽量以最真实的形式展开教学,各种各样的水果,在情景室中都有,学生兴趣自然激昂,而且以买卖的形式进行教学,形式相当的逼真。无论是什么形式我们都会尽量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譬如说“ToyShop”,“Animals”,“Vegetables”,“BookShop”,“Seasons”等,在情景室中都能找到。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宽松、和谐的互动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之间主动参与,相互激励,进入一个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是自然的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自然加强,自信心必然得到提高。我们引用先生的话:“知识要从行动中来,不行动而求知识,是靠不住的。”创设生活情境,立足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同样也是归宿。2、引导关注生活,通过生活进行学习。陶行知先生说:“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多起来,因为在这样的办法下,不论校内校外,都可以做师生的。”生活的过程,就是受教育的过程。“想受什么样的教育,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那么如何决定学生过什么样的生活呢?我们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例如:(1)我们生活中处处是英语,笔者让他们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内容,收集信息,将这些内容贴在“学生展示角”中,供大家学习,并评出各种奖项,以激励他们关注生活中的英语。学生们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大家都相当的喜欢。有KFC的由来,各种标志的英文表达,中西方节日的名称及日期,趣味英语等有趣的信息。(2)同时为学生创设英语角,鼓励学生每天都到英语角中进行英语交流,对英语角中的添加信息进行评论或学习。(3)另外,将生活中常见的英语但学生理解有难度的内容展示在“LifeRoom”中,供大家学习。例如:银行名称,生活中所见物品的名称;如何购物等一系列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学会如何关注生活中的英语并在实践中运用,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获得了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促进了英语教学的良性循环。真正达到了学习与实践的统一。二、学做合一——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做”的统一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学的法子要跟着做的法子,教的法子要跟着学的法子。事情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英语教学要提高“教、学”的效率,“做”是关键。《英语课程标准》的任务明确的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英语教学上,也就是说通过英语学习来改变学生的生活,具体的就是通过学习英语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用英语与人交流的能力。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里起了变化,才算是起了教育的变化”。然而,目前我们的英语教学存在这样的现象:在英语学习和生活实际应用之间造起了一道高墙,学习是学习,生活是生活,造成了“教、学”的低效状态。教育的直接对象是学生,教育的直接目的是生活,因此,教学做是统一的。1、怎么用便怎么学——为了用而学作为一门语言,它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性,我们不可能脱离生活实际来学习一门语言,这样只会造就一批“哑巴英语”者,严重缺乏运用能力。而今的英语教学这种现象大有存在,通过大学英语六级却不能和别人进行正常的交流,甚至不会用英语进行交流。作为英语学习起步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有用英语的意识,并能进行简单交际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何走出低效的状态呢?是学生改变学法吗?是教师改变教法吗?都不是,关键在于了解英语的真正目的——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到学的目的,否则学了仍然不知所用。例如:我们学习购物用语,在学习前可以让学生了解其用途,并且意识到要用英语购物就必须学会这些购物用语,这样,在学了之后他们才想到运用,才会运用。2、怎么学便怎么用——学了就用英语作为我们的第二语言,目的是为了交流,交流最主要的是口头交流。因此,英语听、说训练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是英语知识、技能目标的主要任务。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笔者学校就是要求学生无论在什么场合尽量使用英语,久而久之,他们就养成了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好习惯。在用的过程中也发现,对于学习的新内容只要在生活中运用,掌握的效果就好,反之则不然。语言最大的功能是交流应用,没有交流的语言是死的东西,死的东西学生经常记不住。用能解决这一问题,也能大大的提高考试能力。在用中学,在用中复习,远比抄、写、背、默效果好的多。“人生两件宝:双手与大脑。”所以,当前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实现教学观念的创新,突破传统的课程观和教师观,达到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机制。三、亲其师,信其道——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小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英语教师,如果和学生不能很好的进行交流和沟通,那么势必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贵情深”,师生间的融洽关系是探究学习的桥梁和润滑剂。1、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曾经说过:“离开感情层面,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教育也一样。在充满爱的教育事业中,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甚至与学生建立起母女般、父子般或姐妹兄弟般的融洽的师生关系,要把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向“接近”—“亲近”—“共鸣”—“信赖”发展。2、合作、平等的师生关系合作、平等的关系就是教育者要放弃“我说了算”的局面,学生师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因此,教师要彻底改变那种板着面孔进行“传递”、“解惑”的局面。师生之间需要情感的交流,而这种交流只有建立起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你们抱着这中精神去教导小朋友,总是不会错的。”参考文献:1.陈琳,王蔷,程晓堂.2002.英语课程标准解读(试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沈德鑫,陆敏芙,徐钜.2001.陶行知教育思想读本,甘肃: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文标题: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918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