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学前心理学-(3):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概述
学前心理学概述目录页感知觉概述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学前心理学概述感知觉概述一、感知觉的含义(一)感觉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婴儿出生时最早出现的心理现象,是人们的整个认识活动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外界的许多刺激物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之后,就在我们的头脑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感觉。例如,当一个苹果放在人们的面前,人们用眼睛看,能知道它的颜色、形状;用手摸就知道它的表皮是光滑的,还有点硬硬的;用鼻子闻,能知道它的气味;用嘴巴咬,就能品尝到它的味道。感觉不仅能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还能反映机体自身的状况。学前心理学概述感知觉概述一、感知觉的含义(二)知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形成的对事物整体的反映。例如,当我们得知某种水果的颜色、味道、形状等个别属性时,还不能确定这种水果到底是什么,因为多种水果在某一属性上的相似程度是比较高的。而通常情况下,人们是可以区分出不同的水果的,因为人们经过对各种感觉信息进行加工,在大脑中形成了对客观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知觉的实质就是回答了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是什么”的问题。学前心理学概述感知觉概述一、感知觉的含义(三)感觉和知觉的关系1.感觉和知觉的区别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感觉和知觉的内容不同。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人们通过知觉了解的内容要比感觉到的东西更加丰富和生动,并且可以获得事物的整体意义。第二,感觉和知觉的产生过程不同。感觉只是单一的感觉器官进行简单信息加工的结果,而知觉则是大脑对不同感官通道的信息进行综合加工的结果。学前心理学概述感知觉概述一、感知觉的含义(三)感觉和知觉的关系2.感觉和知觉的联系感觉和知觉都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属性的反映,它们的联系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直觉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人们只有在感觉到事物的颜色、形状和气味等属性后,才能在这些个别属性之上对事物有一个整体的知觉,并且,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越丰富、越精细,知觉就越具体、越完整。第二,感觉和知觉都离不开客观事物的影响。感觉和知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在头脑中产生的对当前事物的直接反映,离开了当前事物的直接影响,便不可能产生任何感觉或知觉。学前心理学概述感知觉概述二、感觉的分类(一)感觉的分类2.感觉和知觉的联系种类感觉种类适宜刺激感受器反应属性外部感觉视觉可见光波视网膜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红、橙、黄、绿等颜色听觉可听声音耳蜗的毛细胞音乐、鸟鸣等声音味觉溶于水的有味的化学物质舌上味蕾的味觉细胞酸、甜、苦、辣等味道嗅觉有味的气体物质鼻黏膜上的嗅细胞香、臭、酸等气味肤觉机械性、温度性刺激,伤害性刺激皮肤和黏膜上的冷、痛、温触点冷、热、痛、痒内部感觉运动觉机体收缩及身体各部分位置变化肌肉、肌腱、韧带、关节中的神经末梢身体动作的变化平衡觉身体位置、方向的变化内耳前庭和半规管的毛细胞身体位置的变化机体觉内脏器官活动变化时的物理化学刺激内脏器官壁上的神经末梢身体的舒适度根据刺激的来源不同,我们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参见下表)。感觉的分类学前心理学概述感知觉概述二、感觉的分类(二)知觉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知觉进行不同的分类。①根据知觉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感受器的不同,可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②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将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物体知觉是我们对物或事及外部关系的知觉。任何物或事都具有空间特性、时间特性及运动变化。因此,物体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社会知觉又称社会认知,即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身的知觉(社会知觉将在第十一章中探讨)。学前心理学概述感知觉概述三、感知觉的作用(一)感知觉是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获取知识的源泉无论是从动物心理发生的角度,还是从人类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感知觉都是人类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特性以及自身的最初的感性认识都是通过感知觉获得的。个体在出生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无条件反射系统,只要给予适当的刺激,就会引起相应的反射活动。无论是自身经历的直接经验,还是从书本上得到的间接经验都是通过感知觉获取的。学前心理学概述感知觉概述三、感知觉的作用(二)感知觉是其他心理过程产生的基础感知觉所提供的人类自身和外界环境的信息,是人们获得知识的源泉,其他一切高级的心理活动,如注意、思维、记忆等都是在感知获得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感知觉为认识过程的高级心理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材料,如果感知觉不能正常运作,其他的心理现象也就不能正常发展,“感觉剥夺”实验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学前心理学概述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一、感觉的发展(一)视觉的发展1.视敏度视敏度即视觉的敏锐程度,也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视力,是指眼睛精确地辨别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学龄前儿童的视觉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视敏度会随着他们年龄的不断增长发育至成人水平。在儿童常患的眼疾中,弱视是一种严重影响他们视觉功能的疾病,患弱视的儿童,两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事物,不能完成精细的动作,也不能准确判断自己所处的空间位置。儿童的弱视是可以治疗的,根据有关研究和实验,3―5岁是治疗弱视的最佳时期,12岁以后弱视已经趋于稳定,将很难治愈。学前心理学概述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一、感觉的发展(一)视觉的发展2.颜色知觉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新生儿的色彩世界里只有黑、白、灰三种颜色,对其他颜色的识别是在后来的发展中形成的。一般认为,儿童从3、4个月起就能分辨彩色与非彩色。4―8个月的婴儿喜欢波长较长的暖色,如红、黄(参见右图)等颜色,尤其对红色表现出明显的偏爱,不喜欢波长较短的冷色,如蓝色、蓝紫色。学前心理学概述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一、感觉的发展(一)视觉的发展2.颜色知觉我国学者丁祖荫等人对学前儿童的辨色能力进行了研究,让儿童对12种颜色进行辨认,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辨认颜色的百分率和正确辨认数目也随之提高。第二,儿童能否正确辨认出颜色与是否掌握颜色名称有较大关联。第三,儿童不同的年龄和颜色辨认方式会影响他们能否正确辨认颜色。第四,儿童对于某些日常生活中不常见到的颜色(如青色、古铜色等)辨认能力较差。综上所述,学前儿童识别颜色的能力与日常生活经验密切相关。除此之外,学前儿童对颜色的辨认还跟性别有关,研究表明,女孩的辨色能力要优于同龄男孩。因此,研究者建议,在生活和教育中,家长和教师要使学前儿童多接触各种颜色,并且注意指导他们对不同颜色尤其是相近颜色的辨认,还要多关注男孩辨色能力的提升。学前心理学概述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一、感觉的发展(二)听觉的发展1.听觉的发生一百年前,儿童心理学家普莱尔曾提出“所有婴儿刚刚生下来时都是耳聋”的看法。但是最新的生理心理学实验表明,处于妊娠期第20周的胎儿已经具备了听觉能力,到25周时,胎儿的感觉器官基本成熟,并且能对声音刺激做出动作反应,还可以根据不同声调、不同强度和不同的持续时间做出不同的反应。学前心理学概述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一、感觉的发展(二)听觉的发展2.听觉的发展婴儿出生后的前三个月,听觉的发展主要是皮层下脑干各级听觉中枢的反射性听觉反应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听觉能力在学习语言、接触音乐和接受听觉训练的过程中迅速发展起来。(1)视听协调发展研究发现,婴儿在听到声音时会调整头部位置以使双眼能平视声源,但由于婴儿与成人间生理的差异,致使他们对声源方向的辨认有一定的困难。如果声音刺激和视觉刺激来源方向一致,婴儿注视的时间会比声音或视觉的单一刺激持续的时间长;当视觉刺激和声音刺激出现在不同方位时,婴儿会更倾向于注视声音刺激。学前心理学概述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一、感觉的发展(二)听觉的发展2.听觉的发展(2)语音感知婴儿在母体的时候就能听到外界的声音,出生后,对母亲的声音、有节奏感的音乐和叠声(又称迭声,一声紧接一声)尤其敏感。一般来讲,0―6个月的婴儿已经对声音有了初步的辨识能力;7个月―1岁时,婴儿已经可以分辨不同的声音,尤其可以分辨出妈妈的声音,这时叫宝宝的名字多半会有反应;1―1岁半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儿童会按照大人的指令做动作,并且听到音乐时能跟着节拍舞动身体;2岁以后,儿童说话就已经可以连成句子,并能将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此后,儿童的听觉能力继续发展,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现力也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这个时期的儿童已经可以辨别细小的语言差别,对音乐也有了较好的乐感,并且能随着不同的音乐做出不同的动作。到了学前末期,儿童几乎可以毫不费力地发出本族语言的各种语音。学前心理学概述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一、感觉的发展(三)触觉的发展1.触觉的发生触觉是皮肤受到机械刺激时产生的感觉,是皮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可以使人在触摸中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软硬、轻重、粗细、光滑等属性进行感知,是学前儿童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婴儿在出生后的第49天就已经具有了初步的触觉反应。初生婴儿的一些无条件反射,如吸吮反射、抓握反射等都有触觉活动的参与。例如,新生儿依靠面部的触觉,能感觉到乳头接触到面颊,于是开始发出吸吮反射;如果用一根小棍触碰他的手心,他的手就会紧紧握住。学前心理学概述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一、感觉的发展(三)触觉的发展2.触觉的发展(1)口腔触觉•口腔触觉是婴儿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反应,表现为吸吮反射和觅食反射。•这个阶段被称为“口腔探索阶段”,一般到5个月以后,婴儿的这种探索行为便逐渐减少,其他方式的探索行为逐渐开始占据主导地位。(2)手的触觉•儿童抓握的本能是出生时就有的,是一种无条件反射。但是,儿童真正的手的触觉探索大约出现在出生后5个月左右,此时儿童口腔的探索减少,手的操作能力逐渐增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口腔探索的消失。在1岁之后的相当长的时间里,儿童仍以口腔的触觉探索作为手的触觉活动的补充。因此,这个时期,家长一定要注意婴儿周围环境和玩具的卫生,避免婴儿接触到不利于他们成长的事物。•儿童积极主动的触觉探索出现在出生后的第7个月左右。学前心理学概述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一、感觉的发展(四)味觉的发展味觉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基本味道有五种,包括:苦、咸、酸、甜及鲜味,他们是食物直接刺激味蕾所产生的。婴儿刚出生时就对不同的味道有不同的反应,他们喜欢甜味的食物,而拒绝苦味的食物。虽然婴儿期的儿童偏爱甜味,但如果及时在他们的食物中添加辅食,就会让婴儿逐渐适应各种味道。还有人认为,在婴儿小的时候,给他们提供适量的不同种类的味觉刺激有助于他们味觉的健康发展。学前心理学概述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一、感觉的发展(五)运动觉的发展婴儿对世界的感知,除了依靠人们常说的“五官”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之外,还有一个不易被察觉到的“第六感官”,即运动觉。运动觉也称动觉,是主体辨别自身姿势和身体某一部位的运动状态的内部感觉。婴儿的运动觉末梢器在内耳的前庭和三个半规管内,形成前庭神经,再把信息传递到眼睛、脊髓和小脑。最后,确认人体的位置,调整身体姿势。学前心理学概述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一、感觉的发展(六)平衡觉的发展平衡觉又称静觉,是由于人体重力方向发生变化刺激前庭感受器而产生的感觉。它和人体的位置、身体的平衡状态密切相关,人们对自身头部和身体的移动、上下升降以及翻身、倒置等运动的辨别,都是依靠平衡觉进行的。平衡觉对保持身体平衡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乘船、乘车、乘飞机和跳伞、跳水的时候。当前庭器官受强烈刺激时,会产生恶心、呕吐等现象,如晕船或晕车等。平衡能力主要来自于骨架和中枢(脊髓)神经的功能,并在中耳的半规管组成辨识神经体系,以协调身体和地心引力之间的平衡。学前儿童这种能力的发展是从母体的胎位变化开始的,初生儿由平躺、翻身、七坐八爬,直至站立起来,进而能够灵活地运动大小肌肉,都是在平衡觉的调节下进行的。学前心理
本文标题:学前心理学-(3):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932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