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孔雀东南飞》悲剧成因综述摘要:《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后来再加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的一桩婚姻悲剧。《孔雀东南飞》描写的是一个伟大的爱情悲剧,中国文学史上历来写悲剧的都很多,为什么它可以如此的有名,在众多的乐府诗中脱颖而出,传唱千古而不衰,原因便是它所描写的悲剧是有价值的悲剧,鲁迅先生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所以,价值性是关键,那究其根本,为什么美满幸福的爱情生活会变成一个令人惋惜的悲剧呢,多年来众说纷坛,下面我就将简要的把各种学者名家的观点做个综述,并谈谈我的看法。关键词:孔雀东南飞;悲剧;焦仲卿;刘兰芝;焦母对于《孔雀东南飞》悲剧性的研究是整个《孔雀东南飞》中研究的比较深入的话题之一,因为这一话题关系到如何评价这乐府古诗的价值问题,且众说纷坛,莫衷一是的观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第一种:反抗说。代表是马积高,黄均。在1992年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中认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是由于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反抗,反抗封建礼教,反抗焦母。书中认为刘兰芝最宝贵的性格特征是具有反抗封建家长统治的坚强意志,她不能忍受焦母的虐待,宁肯牺牲个人幸福,主动要求离开焦家。她不能顺从阿兄的摆布,不为富贵所动,以死表明她的反抗,使之成为古代反封建家长制妇女的典型,焦仲卿忠于爱情,和刘兰芝一起反抗焦母,最后两人认清斗争的不可调和,最后和刘兰芝一起自尽来反抗这个社会。反抗说影响很大,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很多便以此为切入点,耿艳丽在《孔雀东南飞》悲剧原因新探中指出,焦母,刘兰芝两个强人女人之间人格尊严的冲突所致,这种冲突将主人公的生命的人性理想环境没有真正到来之时走向终结,产生了悲剧。文章从刘兰芝出身乡野却懂礼教礼仪,焦母缺失大家风范研究两个女性心理的固有矛盾,刘兰芝不满焦母的粗野,焦母不满刘兰芝的礼教,冷静,做事果断自请遣妇,同时两者对焦仲卿爱的相争。得出两个强女人在进行人格的较量,矛盾的交织,直至悲剧的发生。2反抗说的提出将传统的认为悲剧是焦母一味的刁蛮,刘兰芝一味的顺从的眼光转向双方之间的矛盾,从表面看到刘兰芝自尊自强的内心,悲剧的原因是由于刁蛮的婆婆碰到了固执的媳妇,刘兰芝对人格尊严的捍卫不尽表现在不堪羞辱自遣回家,还表现在离家时也不忘礼数,告诉世人自己是个懂礼数的人,这便是她的进攻,不露声色的反击,使焦母作为一个胜者却的不到任何心理的安慰,从这点让我们看到了封建时代女性的进步,看到了女性的智慧。第二种:性格说。持这个观点的有很多,我简要的说一下,周燕乐在谈《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中提出:性格决定人生,她认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归根究底是由于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性格造成的,封建礼教封建家族制从其量是悲剧的外因,内因是性格因素。刘兰芝敏感,叛逆,刚烈,焦母独断专横和补偿心理,焦仲卿懦弱,委曲求全,不知变通,三者性格矛盾碰撞,悲剧必然会发生。同样的张倩在试论《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性格悲剧中也指出在特殊的时代生活和社会历史环境塑造了刘兰芝追求个性解放以及自由的叛逆性格,而中国传统社会个人和自由的缺失,又最终导致刘兰芝个人的反抗在伦理本位的社会面前注定以失败告终,也就是说,刘兰芝特立独行的性格是悲剧的原因。而朱静在《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性格的悲剧意味中就以焦仲卿性格为切入点,说他过于的软弱,偏激,还有恋母情结,加上他易冲动导致悲剧的产生。李鸿在《孔雀东南飞》悲剧解析中也认为性格是关键,他们本来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在爱情与孝不能两全是选择了死亡,也是过于执着与偏激的性格所致。郭廷杰的《孔雀东南飞》悲剧原因新探,谢嗣极《孔雀东南飞》等人物性格谈也是从性格入手,就不一一列举了。不管是刘兰芝,焦仲卿,焦母性格的缺失还是三者共同作用,总之,性格说是广为流传的一种手法,接受度也很广,性格说的提出是多《孔雀东南飞》悲剧的研究从外因转到内因,更多的关注人物本身的价值所在,还原了一个个真实的人物,也体现了汉乐府诗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物塑造能力,使研究更为深入,第三:无嗣说。这也是比较多的一个说法,诗中写道“共事二三年”可知他们结婚两三年了却始终没有小孩,故而很多人就想到了无嗣这个方面,叶通贤在《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被遣考中指出原因是无嗣的悲剧,从汉代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讲到汉代“以孝治天下”并且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点深入人心,从而得出刘兰芝未育被遣回的结论,再加上刘兰芝没有任何过错,但所有的优点都无法弥补“无子”得到缺陷,刘兰芝别的方面的完3美正好说明了她没遣送是因为无子。陈恒恕在也探《孔雀东南飞》悲剧之因中也认为无嗣是最根本的原因,不同的是他先从聘礼开始说,认为焦仲卿娶妻肯定耗费了巨额的聘礼,焦母早年丧夫继而丧长子,耗费巨额娶妻本是不喜,不料刘兰芝还不曾生育,故而要遣送刘兰芝。焦家无后,焦仲卿孝顺,故而也不敢反抗母亲,种种因素加起来悲剧便产生了。无嗣说有它的根据,毕竟在儒学思想盛行的汉代,古代讲究“七出”,究其种种,刘兰芝品行为人处世都没有什么过错,但“无子”便是一个不可饶恕的过错,无嗣说善于捕捉文章中的细节,从而根据当时的时代来研究,这也是不同于之前的观点,把焦点放在刘兰芝婚姻的细节上,把人物和时代环境进行结合的研究,无嗣说确实有一定的依据,但是我觉得这个原因也正是体现了封建礼教对女子的迫害,焦母之心可理解,但是其行为却不可恭维。第四说:无礼节说。持这种观点的多是根据焦母的那句“此妇无礼节”以及“十六知礼仪”而得出结论的。在古代女子有很多规定要遵守,焦母说刘兰芝无礼节,便犯了“七出”中的不顺父母,但个人不认同这个观点,按诗文中所描写的刘兰芝每天辛苦织布,“奉事询公姥”进退之间也是守礼法的,最多是性格过于傲气了,故而无礼节太无依据了。第五种: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说。持此观点的人很多,1979年中山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就认为悲剧的根源是封建家长制。“刘兰芝被遣送回家只是开端,再加上刘兄逼婚的情节是悲剧产生的必然性,归家是不能躲开封建家长的逼迫,全诗的锋芒直指封建家长制”1980年胡国瑞《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也同样认为,先是焦母的驱遣再是刘兄的逼嫁,这一爱情悲剧的根源在于封建社会的专横的家长制度,焦母和刘兄是这一切罪恶制度的执行者,因此,这一悲剧性的故事内容,都充分揭发了这一切封建制度的重大罪恶。同样有这个看法的还有石观海,在他2007年编写的《中国文学史》也认为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死正是以焦母刘兄为首的恶势力一手导演的,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残酷无情与严重的罪恶。在《孔雀东南飞》研究中也提到刘兰芝,焦仲卿反抗封建礼教的压迫,争取婚姻自由。这一观点的影响是深远的。在接下里的研究中,很多人都从当时封建礼教方面入手,做了很多历史方面的研究,同时在这个方面与很多别的类似的作品作比较,像是从封建家长制度的迫害与《不如归》作比较,同样是婆媳不和,受封建家长的迫害的《凤头钗》,也有与外国名著的比较,像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共4同探讨封建家长制度下的女性的的悲剧,封建家长与礼教说的建立,是研究面更广了,也是对《孔雀东南飞》的研究不局限于单篇文章的思考,更多的是与别的文章之间的比较,寻求共性。是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领域。第六种:社会环境原因说。脱离文本,立足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多,很多学者从不同的社会角度来解读《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性,我大致的总结,首先,黄振方,孙娟提出的早婚的习俗。汉代以前中国结婚普遍很早,很多文献都有相关记载,《谷梁传》《通典》《左传》等都有提及,十五岁便需嫁人了,刘兰芝17岁嫁做人妇,但在当时,十七嫁人已经是过了适婚年龄,文章认为刘兰芝是被逼嫁,故而对婚姻心理准备不足而且有敌对情绪。继而从文中得出刘家是新兴地主,而焦急是没落世族,焦刘的婚姻大约是互补互利的婚姻。双方互不喜欢,不同的生活环境培养的不同的人格,所以,最后不得善终。妇女教育与接受。从文中可知,刘兰芝十六知礼仪,但是在当时女子八岁学礼仪,刘兰芝的教育方面与当时是不符的,故而,焦母骂说:此妇无礼节。还有很多学者也是从社会环境的角度分析的,像是周瑜华的从社会环境来解读《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内蕴中就是从文化氛围,社会环境,婚嫁习俗来考察的,陈碧光的《孔雀东南飞》悲剧解读新视角中也认为不能脱离社会环境来研究,将人物还原成一个活生生真实的人,一个复杂而丰满的人,一个不脱离社会环境的人,他从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的方面来探究。社会环境说是一个新的视角,确实,想要了解一个事情的本末要根据环境来解读,知人论世,也是一个道理,根据社会环境,还原一个更加真实的爱情故事,但是,必须要说的是,社会环境说立足于环境,从而忽略了人物本身,他根据实际环境来研究但是我们如今只能还原一个文本上告诉我们的实际环境,却无法了解到当时两家所处的真正环境,立足社会环境,却无法立足真正的时代环境,故而很多观点过于的片面。第六种:门第说。门第说是根据焦仲卿在朝为官,刘兰芝家只是个平常人家,但看嫁妆和描写刘兰芝可知,刘家也是个福贵人家,而且,刘兰芝再嫁是太守之子,可见,刘家并不比焦家差,至少,配得上太守的人家又怎么会配不上一个府吏呢,故而,门第说也是无根据的。第七种:家庭原因说。第一:焦母的恋子情节与嫉妒之心。雒进才的恋子情结导致的家庭悲剧——再读《孔雀东南飞》中就认为原因是恋子情节。焦母丧父,儿子是唯一的而依靠,可儿媳妇却分割了太多本来是她的东西,焦母感到了感情5危机,故而要遣送刘兰芝来稳固他的地位。第二,婆媳关系地位悬殊,焦母高高在上,刘兰芝一味的听从,彼此之间无法正常相处,矛盾渐生。第三:焦仲卿的过错。对于焦仲卿的过错,说法很多,有学者认为是焦仲卿的爱分割不均匀,有认为是焦仲卿是个生理缺陷的再婚者,有认为是焦仲卿的逃避导致了悲剧等等。。。。。正是由于焦仲卿作为一家之主处理家庭问题的方式不对,他没有好好的对待两个女人,在刘兰芝向他哭诉时,他就立马告诉母亲,从而矛盾激发,矛盾激发后,他一味的逃避,企图用时间来解决问题,最近酿成悲剧,他是一个逃避者,一个懦弱者。这个观点有它的依据,确实,诗中的人物各自有着不同的缺陷,焦母太暴,刘兰芝过刚,焦仲卿过懦,焦母恋子,刘兰芝不退让,焦仲卿孝顺,但是这不能分开看待,是他们一起作用下,矛盾激发才导致悲剧。这个观点深入的剖析了人物,写出了人物的内心缺陷,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不管是哪种说法,都有它的价值,从内部或是外部,从家庭或者社会,不同角度的研究时我们能更加了解《孔雀东南飞》悲剧的原因,先说反抗说,其实相处之道,贵在宽容,双方过激的反抗,不能解决问题,在反抗说上,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刘兰芝的反抗精神,虽然是妇女对于时代的反抗,值得推崇,但我们也许看到,她的反抗就是一个催化剂,故而不能认为她的反抗就是对的。对于性格说。我想说的是,焦仲卿也并非一个懦弱之辈,他丧父丧兄,是一个家的依靠,只有他知道自己和母亲的辛苦,他不愿违背母亲的意愿乃常情,汉代崇尚孝道,焦仲卿其实没有别的选择,他的做法或许是欠佳,但是不能一味的说他性格懦弱,最后,他也陪刘兰芝一起自尽了,他要抛弃他的事业,他的家庭去赴死这本身就是一个艰难的选择,这也体现了他的刚毅的一面,说到礼教的话,我觉得把原因归结到礼教是很不对的,都是封建礼教吃人,但是礼是中华五千年的传统美德,无数的人因为礼而流传千古,若社会没有了礼仪,恐怕会更加的混乱。那为何到了他们身上变成了吃人的呢,在那个时代,女子可再嫁并且不受影响,刘兰芝再嫁还能嫁入太守家便是证据,礼教对人的压迫并没有多残酷,礼教不吃人,人吃人才是根本。所以,在我看来,以后研究的可以少批判礼教,也无需过分追究焦仲卿的不是,而刘兰芝并非无过,她性格过刚,过刚易折,在谭戎甫先生的遗作中,提到刘兰芝是匈奴贵族后代,种族说也是一个新的方面,而且,我觉得心理因素也是一个关键,在遇到无法解决的事情时,他们选择的是逃避赴死,其实这样什么问题也无法解决,毕竟当时社会对于婚姻是开放的。6参考文献:[1]马积高,黄均《中国古代文学史》出版地:长沙市
本文标题:孔雀东南飞文献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940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