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卢梭《爱弥儿》之文献综述摘要:卢梭的《爱弥儿》作为世界三大教育名著之一,历来受到古今中外广大学者的青睐,这些学者以其各自不同的维度对《爱弥儿》中所包含的内容作出了详尽的剖析和全面的研究。因此,笔者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此进行了分析,试图以“自然主义教育”为主等多个视角来对《爱弥儿》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并在综述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爱弥儿》研究的不同观点。关键词:卢梭;爱弥儿;教育;研究;综述前言卢梭(1712—1778)是法国最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其教育名著《爱弥儿》是一部长篇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小说主要写了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年的整个过程的教育问题,是一部奠定新的儿童观的巨著,也是开创现代教育的奠基之作,其中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儿童中心教育观,回归自然,尊重儿童天性的教育思想,直接影响了现代教育创始人、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的思想,是杜威提出“新三中心论”的思想理念根据之一。另外,这部著作,在康德那里也曾经引起过非常巨大的影响。康德一生是一个生活异常严谨的人,曾经传言他严谨到了,镇里的人以康德散步的时候作为对自家钟表的标志。但是,因为读了这部书,而打乱了他好几天的生活节奏,不再出去散步,也不按常入睡。因此,当代著名教育学者朱永新在其文章中说过:“可以说,没有卢梭,特别是没有卢梭的《爱弥儿》,就不会有现代教育理论,也就没有现在的教育理念。”也有的教育学者在其文章中大胆表述:如今所有的教育原理都被这本书在二百年前提出了,只要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留存于世,纵令其他教育著述焚毁,教育园地依然是馥郁芬芳的。所以,《爱弥儿》是值得广大学者不断为其付出汗水和艰辛,是值得深交的书中“挚友”。1.关于“自然主义教育”的研究卢梭从其激进的社会政治观出发,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平等、独立,且能适应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自然人”。但这种自然人不是自然状态中的野蛮人,而是社会状态中的自然人,他们知道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做人的本分,可以为实现自由、平等的社会而奋斗。另外,他指出:教育在塑造人的品性方面,在改变人的恶劣环境对人的影响方面起着决定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通过自然教育发展和保持人的自然本性,如善良、博爱、怜悯、仁慈等本性,防止产生一切有害的欲念,如妒忌、贪婪、仇恨等,这样就可以达到增进人类幸福的目的。在卢梭看来,这种教育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的教育;二是人的教育;三是事物的教育。但教育只有依照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规律,根据儿童的能力和自然倾向进行,才能使儿童得到健康的发展。因此,这种独到的见解使得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成为《爱弥儿》乃至卢梭本人思想的核心,也理所当然成为众学者研究的热点和专题。例如,杨海等在《解读爱弥儿中的自然教育》(《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一文中认为,《爱弥儿》是世界上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卢梭通过对爱弥儿的教育,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这在当时的法国社会,具有反对封建教育的重大意义,然而用现代人的眼光审视,这种教育却存在一些瑕疵,教育学院2009级教育学112062009081王艺宝尽管如此,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教育而言仍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借鉴意义;又有张磊在《卢梭人本主义自然教育思想浅析》(《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一文中说,卢梭以自然哲学为理论基础,形成了其人本主义特色的自然教育思想,主张顺应儿童的自然本性,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特点因材施教,这些思想无疑是合理的,但他据此视天性为至上,抹杀教育的社会意义,由此而得出的教育目标一一“自然人”必然是乌托邦式的空想;再有覃素兰在其文章《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及理性思考——读《爱弥儿》有感》(《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一文中表露出,卢梭这位让后人争议的启蒙思想家的矛盾个性在《爱弥儿》一书中也可见一斑,我们可从其矛盾的教育理论的哲学思考中悟出一些真谛,他的性善论既充满了理性主义色彩,也充满了人道主义的体验,他是教育效能的积极肯定者和倡导者,他把儿童发展严格划分为五个时期,《爱弥儿》一书既有卢梭关于教育理论的精辟见解,也有充满美好臆断的观念;王鑫在《从爱弥儿看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新课程研究》,2009年第4期)研究中认为,《爱弥儿》一书集中体现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有:教育当“归于自然”、“把儿童当作儿童”、“自然后果法”,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后世教育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应当从当时的历史处境出发去评价其思想的意义,同时,在应用这一思想时,要结合当下实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除此之外,谭广宇的《从爱弥儿看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文学与艺术》,2008年第6期),丁永为的《卢梭:自然主义者,还是威权主义者?》(《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3期),张世举的《从爱弥儿探究自然主义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西部教育研究》,2008年第4期)等,均对此内容有着比较深刻的研究成果。从以上梳理表明,众专家学者等人对自然教育的研究基本上是立足于《爱弥儿》著作本身的内容出发,探讨其思想的时代特征及其对当世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是一种带有评析解读性质的研究范式。2.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卢梭指出:“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他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①所以,卢梭的儿童观显然是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延伸和应用。而且,正如叶澜教授所言: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和知识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因此,作为世界名著的《爱弥儿》,其内所涉及到的儿童观及其儿童教育思想便成为广大教师学者所关注的焦点。如徐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王桃英老师在其《爱弥儿中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意义》一文中将《爱弥儿》的儿童教育思想概括为五点,即“把孩子看作孩子”、培养孩子求知的兴趣,使孩子好学乐学、尊重孩子,让孩子快乐、了解孩子,与孩子共欢同苦和以情以爱感化学生。除此之外,王桃英老师还对《爱弥儿》儿童教育思想的现实理论和实践意义作出了详细的分析。又如徐航在其《从爱弥儿中审视卢梭的儿童教育观》(《文教资料》,2011年第1期)一文中认为,《爱弥儿》中的儿童教育观集中体现了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更能为现实的儿童教育问题寻找解决的途径,因此,研究卢梭的儿童教育观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卢梭的儿童观可分为教育目的观、师生观和教学观,并可在此基础上寻求其对现实的启示。再如张方园在《幼儿孝心培养的实践与反思》一文中也是从卢梭的儿童教育观念出发来研究当前幼儿的孝心培养问题的。除此,方晓东的《冲破封建教育的藩篱,倡导尊重儿童的教育》,焦晓玲的《从卢梭的儿童科字教育理念看当前幼儿科学教育》,和张方园的《幼儿孝心培养的①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商务印书馆,1978:74.实践与反思》等,都对《爱弥儿》中的儿童教育思想作出了深邃研究。但综述以上研究,这些研究者都主要把目光投向对其思想的介绍和其积极借鉴意义的开发上面。3.关于“女子教育”的研究卢梭《爱弥儿》中所涉及的女子教育思想的研究比较淡薄,不如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和消极教育思想等来得广泛,研究的重点也主要局限于第五卷中的内容。下面主要介绍几个比较有代表意义的研究观点。宿茹萍在其文《论卢梭自然主义哲学视角下的女性观》(《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中表述到,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女性观的基础和核心是“自然主义哲学”,卢梭认为,女性对男人的服从角色不是由于社会和经济原因,而是她们天生应当如此,这是一种大自然的馈赠,卢梭从自然主义哲学视角,在父权制的前提下提出了男女平等思想,既超越了现实,又存在局限,是其理想与现实共同作用的产物。许丽在《试论卢梭的女性观》(《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一文中认为,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是“近代妇女运动的点火者”,同时他又成为早期女性主义理论家批判的标靶。晏志伟在其文《浅析爱弥儿的女子教育思想》(《教育时空》,2010年第4期)中的主要研究观点为,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的《爱弥儿》是一部教育经典著作,该书集中阐述了其教育思想,通书中第五卷主要是关于爱弥儿的未婚妻苏菲教育的论述,我们发现,在《爱弥儿》中卢梭的女子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德性教育”、“知识教育”、“爱情教育”等方面。孙明梅和苏耆景在《爱弥儿教育思想述评》(《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第11期)一文中认为,女子教育要考虑女性的身体及其性格特征,女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贤妻良母,无需发展女子的智力。4.关于“教育阶段论”的研究从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出发,卢梭把儿童的发展划分为四个时期:“从出生到两岁为婴儿时期;从2岁到12岁为童年时期,从12岁到15岁为少年时期;从15岁到成年是青年时期。”②他主张根据不同年龄时期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分阶段的教育。这种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无疑是教育史上的伟大进步,对当世教育的发展仍旧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也因此受到研究者的广泛研究和介绍引用。诸如,孙明梅和苏耆景的《爱弥儿教育思想述评》(《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第11期),张爱春的《爱弥儿教育思想在新课程中的折射》(《新课程研究》,2010年第9期),武守志的《爱弥儿与素质教育》(《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冯文权和杨瑞的《卢梭爱弥儿教育思想探析》(《博士硕士论坛》)等。然而,这些专家、学者、教师等研究者的研究内容又大体趋向一致,都是通过对本体的研究介绍,开发出符合时代特征的现实思想精髓。现将其研究的内容大体介绍如下:4.1.教育阶段划分介绍4.1.1.婴儿时期的教育(出生—2岁)婴儿时期教育的重点是身心的养护和锻炼,以保证儿童具有健康的体魄。应该重视儿童的身体是否强壮,主张从出生起,就应对儿童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儿童身体的自然发展,增强体质,养成抵抗疾病的能力,为以后各时期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婴儿时期的教育,通过对儿童身心的养护和锻炼,使儿童学说话、学吃东西、学走路,尽早使他们自由地支配身体,自己控制自己,还要保持身体②张磊.卢梭人本主义自然教育思想浅析[J].海南大学学报,2008.6:26-30.的自然习惯。4.1.2.儿童时期的教育(2岁一12岁)儿童时期是理智睡眠时期,儿童的智力还处在感性阶段,记忆力还带有感性的特点,还不能接受观念,只能接受形象,还没有理性,因此这一时期的智育和德育应是消极的,应该首先锻炼的是感官,其中触觉最重要。4.1.3.少年时期的教育(12—15岁)少年时期的孩子,身体强壮起来,理性开始发达,对事物有了初步辨别的能力,并通过感官的感受获得了一些经验,因此可以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使儿童发展思维能力和学习各种知识。4.1.4.青年时期的教育(15—20岁)青年从15—20岁起欲念日益增长,处于狂风暴雨似的转变时期,应主要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道德教育的作用是促使人的心中产生善良、博爱、怜悯、仁慈以及所有一切自然而然使人感到喜悦的温柔动人的情感,防止产生妒忌、贪婪、仇恨以及所有一切有毒害的欲念。”③道德教育的途径是通过人去研究社会,通过社会去研究人。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学习历史知识、实用哲学和寓言故事,而不是纯理论的东西。道德教育的方法是重在道德实践,反对空洞的道德说教。在宗教教育方面,上帝的概念是很抽象的,不易理解,不应谈论宗教。4.2.现实意义研究他们认为,卢梭通过自然主义哲学观建立起来的这一套教学阶段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课程编制法则的,对当前教育的发展具有极大地导向作用。但是,他们又认为,卢梭将各阶段教育人为的断开,又是违反教育法则的行径。因此,他们主张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研究其思想内涵。5.关于“消极教育”的研究自1762年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消极教育”以来,至20世纪80年代末,关于“消极教育”的研究,可说依然处于“草创”阶段,相关研究少而零散,且仅限于在探讨卢梭的教育思想中提及“消极教育”。如范寿康的《卢梭》一文(载宋恩荣编.范寿康教育文集[M].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
本文标题:爱弥儿之文献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940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