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福建建省福州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
福州市“十一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 旅游业是二十一世纪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在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60多年来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中,以观光旅游为主要特征的国际旅游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当前,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开始呈现出一些明显的变化趋势:一是客源流向开始由传统的欧美客源市场向发展中国家和亚太地区转移,拥有丰富旅游资源和悠久历史文明的中国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1位的旅游接待国和第4位的旅游出境国。二是旅游方式将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以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为主要特征,集休闲、度假、观光、体验、商务、康体、研修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转变。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阶段,社会经济将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将显著提高,旅游活动将成为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一种重要休闲方式。 这些发展形势对于拥有极具特色的中国东南沿海海洋文化特征,温泉、滨海、生态等休闲度假旅游资源皆备的福州旅游业来说,将迎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抓住了这一发展机遇,福州旅游业将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二、规划编制的意义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明确旅游产业发展定位和目标方向,加快福州旅游业突破发展步伐。 2、指导全市旅游行业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工作中的具体实践。 3、盘活福州旅游资源存量,打造福州旅游品牌,确立福州旅游目的地形象,做大做强福州旅游经济。 三、规划编制的依据 1、中共福建省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2、中共福州市委《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纲要(试行)》 3、《中共福州市委关于制定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4、《福建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5、《福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6、福州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十一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第一章、“十五”旅游业发展回顾一、旅游业发展概况 “十五”期间,福州市旅游业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的总体战略部署,突出自身优势与特色,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旅游资源规划、保护和开发力度,打造旅游品牌,加强旅游宣传营销和市场拓展,强化旅游市场监管,旅游业总体上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1、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十五”期间,福州市进一步确立“政府主导型”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旅游业被列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产业。2003年,编制完成并组织实施《福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确立了全市旅游业的整体定位、发展方向与建设重点。2004年,市委、市政府成立以市委书记为主任、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为副主任的福州市旅游发展和促进委员会,积极推进昙石山、三坊七巷、船政、寿山石等四大文化旅游品牌的开发建设和“两马”旅游对接等重点工作;出台《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强对旅游业的政策扶持。2、城市整体形象不断提升。福州市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加强内河、环境卫生、市容市貌、交通秩序整治,建成闽江公园、金牛山公园、金山公园等一批现代休闲公园,城市市容市貌和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观。2001年以来,福州市分别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称号,城市整体形象不断提升。3、建立起较为丰富的旅游产品体系。全市一批优势旅游资源得到有效开发,旅游名牌产品数量不断增多、品质不断提升。鼓山、十八重溪、青云山等先后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青云山、石竹山等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马尾造船厂被评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建成福州金汤国际温泉度假村、马尾船政文化主题公园、长乐闽江口滨江系列公园、北峰中国寿山石馆、闽侯旗山国家森林公园、福清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天生林艺农业观光园、闽清黄楮林温泉旅游区、永泰赤壁、天门山、姬岩等一批新的旅游景区景点,初步形成了融观光游览、文化体验、休闲度假、购物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旅游产品体系。4、形成较为稳定的旅游客源市场。近些年,经过不断宣传营销,通过举办海坛国际沙雕节、郑和开洋节、石竹山梦文化旅游节、十八坂古民居文化旅游节、罗源畲族风情旅游节和福州美食节等一系列节庆活动,组织参加各种境内外旅游展会,举办旅游专场宣传促销活动,开展区域旅游合作,并通过新闻媒体、福州旅游网站等窗口,树立福州旅游目的地形象,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来榕旅游。通过开展“福山福水福州游”、“城乡牵手万人行”、“闽江黄金水道观光游”等大型旅游主题活动,炒热周边游市场,发展假日旅游经济,使黄金周和双休日的周边游市场不断升温,初步建立起多元化的客源市场格局。2005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98 2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4 51亿人民币。5、旅游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福州市注重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成沈海、福银国道主干线高速公路1069公里、高速公路连接线509公里、火车站客运站扩建及站前广场改造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全市对外联接通道不断拓展,已形成较为便捷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促进了客流集聚。同时,直接为旅游服务的商贸、餐饮、娱乐等现代服务业、新型营销业态快速发展,配套服务不断完善。目前,全市已拥有78家星级饭店、15家国际旅行社、93家国内旅行社、18家旅游汽车公司。6、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福州市坚持以“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为目标,强化对旅游市场的规范经营和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开展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旅游市场“打假打非”、旅行社门市部清理整顿、旅行社规范经营检查等专项活动,严厉打击各类旅游“黑社”、“黑导”、“黑店”、“黑车”。开展诚信旅游建设,组织旅行社、星级饭店、景区等有关行业协会制定诚信公约,建立诚信公示制度,向社会公布,并通过量化行业服务标准,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加强旅游安全生产管理,制定一系列旅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旅游投诉服务,维护旅游企业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优化了旅游环境。 二、存在问题 1、旅游品牌尚未形成。在旅游品牌建设培育方面,福州市四大文化旅游品牌除船政文化主题公园一期工程建成开放外,昙石山文化、三坊七巷文化、寿山石文化等项目还处在初期建设阶段或规划阶段,尚未形成旅游产品;福州金汤国际温泉度假村、大明谷温泉城、黄楮林温泉旅游度假区、青云山御温泉酒店等温泉旅游项目的配套设施建设、宣传营销和管理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滨海旅游资源开发滞后,仅有海坛风景区初步形成旅游产品,但开发层次偏低、项目内容单一;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相对成熟,已形成鼓山、青云山、十八重溪、石竹山等一批国家级的旅游景区,但这批产品多停留在观光游览的初级阶段,深度开发不够,尤其在休闲度假功能的配套建设方面比较滞后。从总体上说,福州市还没有真正形成具有特色鲜明、内容丰富、设施完善、品位高并富有感召力、竞争力的旅游品牌产品,亟待加快建设和培育。2、旅游形象不够突出。长期以来,由于福州市旅游业缺乏标志性的旅游产品的支撑,使福州旅游形象长期处于一种模糊不清的状态,不利于城市整体对外营销推广和提升福州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直接导致近年来福州市在接待境内外旅游者的人数和旅游收入方面增长缓慢,难以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3、旅游发展资金投入不足。现代旅游业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低投入、高产出的经济产业,随着休闲旅游时代的到来,一个成熟的旅游产品在主题形象塑造、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配套等方面均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福州市旅游业在资金投入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政府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环境整治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缺乏有实质性内容的产业发展政策支持,旅游业在招商引资方面竞争力不足,尤其对大资金的吸引力不强,造成整个产业发展的规模、档次难以提升。4、旅游交通条件相对滞后。福州市已经形成的景区景点虽然较多,但普遍分布散、规模不大、深度开发不够,所以对交通条件的要求尤其迫切。由于目前福州市区通往主要景区的道路等级相对偏低,景区与景区之间的公路连接不够顺畅,难以把主要景区连点成线,造成旅游团队多以周边单一景区的一日游为主,旅游内容单调,削弱了福州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5、旅游管理体制不够合理。一方面,市、县两级旅游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和力量配备与旅游业发展的要求不相称,尤其全市旅游执法队伍力量薄弱,各县(市)区旅游局均为事业单位,人员少,难以有效开展日趋繁重的旅游市场监管和执法等工作任务。另一方面,作为体现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景区行业,其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职能分散,缺乏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主管部门,造成全市旅游规划执行难,旅游资源保护力度弱,在景区开发建设上存在过度开发、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等问题,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三、发展优势 1、文化积淀深厚,文物古迹众多 福州是福建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素有“海滨邹鲁”的美称。早在7000多年前,福州就有闽越人活动,孕育了接近中原的昙石山文化,是中国海洋文明的重要发源地。2200多年来,福州历为郡城、州府、省会,一直占据全闽的中心地位,五代时成为闽越都城,在两宋、元、明、清时期一直是福建行省的驻地,其间还一度成为宋末端宗和明末唐王的临时都城。鸦片战争后,福州成为首批开放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城市迅速发展,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的政治文化中心和港口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州始终是福建省的省会和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福州人杰地灵,文化昌盛。从唐宋到明清,福州籍进士达3600多人,尤其在中国近代史上更是名人辈出,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觉民、郑振铎、邓拓、冰心、陈景润等人以及57名福州籍的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都是福州人民的骄傲。福州还保存有大量的文物古迹,被列为国家、省、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200多处,其中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马江海战纪念馆、福建船政局建筑群、昙石山文化遗址、鼓山摩崖石刻、林则徐墓、严复故居和墓等17处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自然资源丰富,综合配套齐全 福州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南联珠江三角洲,北接长江三角洲,东南向台湾,西北面有福银高速公路、316国道和外福铁路连接内陆腹地,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福州是滨海城市,有1137公里的海岸线,有以海蚀地貌和优质沙滩闻名并被列为“国家自然遗产”预备名录的海坛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两马”(马尾、马祖)旅游主题。福州生态条件优越,全市森林覆盖率54.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0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69平方米,有鼓山、青云山、十八重溪、石竹山、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旗山国家森林公园、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平潭海岛国家森林公园等一批国家级的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旅游区和森林公园。 福州是国内罕见的“温泉城”,市区中心地带温泉遍布,温泉开发历史悠久,温泉娱乐设施多、档次高;城区周边的连江、永泰、闽侯、闽清等县均有丰富的温泉资源,水温高、水质好,已建成福州金汤国际温泉度假村、大明谷温泉城、黄楮林温泉旅游度假区、青云山御温泉酒店,动工在建的贵安温泉旅游度假区、樱花泉温泉度假村等项目,可望建设成为举世闻名的“温泉之都”。 福州还拥有温泉、海峡、登云、新东阳等四个高尔夫球场以及各种档次的娱乐、餐饮、购物等设施。 以上的种种优势将有利于把福州打造成为以文化和温泉旅游为支撑,以滨海、生态、康体等旅游为辅助的休闲型、享福型旅游城市,突出福州的“福”字,吸引全国游客并逐步拓展境外游客到福州来体验享“福”之旅。第二章:旅游业发展目标和形象定位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的总体战略部署,以建设旅游经济强市为目标,盘活福州市旅游资源存量,打造福州旅游品牌,塑造福州旅游形象,调整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发展壮大旅游产业规模,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努力在规划期内把旅游业培植成全市国民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初步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转变。 二
本文标题:福建建省福州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019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