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论从《木兰辞》到电影《花木兰》的改编-精品文档
论从《木兰辞》到电影《花木兰》的改编“木兰从军”的故事在中国有很深的渊源。最早出现在南北朝(公元420―589年)的叙事性乐府民歌《木兰辞》中。对木兰从军故事的改编在古代就有,如明朝人徐渭的杂剧《雌木兰替父从军》,明人朱国桢的《木兰将军》。在现代,《花木兰》被改编的次数也不少,如1939年,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根据明清两代笔记中有关花木兰从军的传说改变为电影《木兰从军》。在当代,《花木兰》第一次被搬上银幕是在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把中国历史故事《木兰从军》搬上银幕,出品了动画片《木兰》,使花木兰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随后的四、五年间,中国坊间一直流传有导演要将真人版的花木兰拍成电影。但是除了香港演员袁咏仪主演过电视剧版的《花木兰》外,花木兰的这个电影梦还没实现过。于是,由马楚成导演,赵薇、陈坤主演,2009年11月27日上演的《花木兰》终于实现了当代国人的花木兰电影梦。不论是迪斯尼的《木兰》还是马楚成的《花木兰》,都对木兰从军的故事进行了个性化的改编。对《木兰辞》的不同形式改编体现了“艺术强调个性,重在审美和塑造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用艺术的形象把历史与生活的真实与艺术家再现的历史与鲜活的内心情感统一起来,激发人们的美感,弘扬更典型、更理想的价值追求。”[1]本文试图从“精神内核”“从军凯旋”“女性形象”三方面来考察南北朝民歌《木兰辞》、迪斯尼动漫电影《木兰》和马楚成电影《花木兰》的个性化创作。一、作品的精神内核(一)南北朝民歌《木兰辞》表现的是中国人传统的忠、孝思想《木兰辞》虽然歌颂了木兰这个巾帼英雄的勇敢坚毅,但本质上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的思想道德根基的需要,宣扬的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尽忠与尽孝。诗歌在肯定木兰英勇报国的同时,更着重于强调为人臣,为人子所应尽的义务。全诗从一开始就渲染木兰从军的起因,从伦理道德角度描写作为女儿在特殊战争年代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对父亲的孝。其后,诗歌对木兰戍守边关12年的艰辛磨难和机智英勇,仅仅用了“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等几笔带过,却也表现了重要的为国尽忠的“忠”的思想。之后,笔锋转向描写木兰弃官回乡,重扮红妆,再次突出回家尽“孝”的思想。(二)美国动漫电影《木兰》表达的则是美国人所遵从的自由与平等的思想首先,木兰的从军就是在“释放真我”,“追寻认可”或是“任性”的表现。她先是以父亲“年事已高又上过战场”为由,阻止父亲接兵书,后又为此与父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父亲训斥,最后,偷了父亲的盔甲和兵书替父从军。这就否定了木兰是为“忠”“孝”而参军,只能说是出于女儿对父亲的爱和怜惜,甚至连这些都不是。因为木兰说过“我不该离家的,也许我不是为我爹,是想证明自己的力量。”可见,迪斯尼里的花木兰是一个有头脑、有勇气的女子,这与《木兰辞》中的花木兰是有很大区别的。其次,迪斯尼的《木兰》去掉了“忠”“孝”的光环,使花木兰成为封建社会的反抗者,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成功变成了她追求男女平等的胜利。另外,迪斯尼中的花木兰经历了轰轰烈烈的爱情,最终找到了如意郎君,成了自由恋爱的典范。与中国的各种版本比较,可以看出,西方人注重个人幸福,而我们的传统主张克己守礼。(三)马楚成导演的电影《花木兰》表达的则是一种反战精神和做人的责任首先,电影对战争的描绘不是要通过战争表现花木兰英勇杀敌,而是要表达花木兰对战争的厌恶。从花木兰的眼泪里,看到了她对战争的厌恶。纵然花木兰杀敌无数,可是每到深夜,她在水边擦洗牺牲将士军牌的时候,她依然会感觉到自己和这场战争的格格不入。电影是通过木兰的一双眼睛,去惶恐地看一个又一个死亡的敌人或兄弟的。战争不是一种感官享受,而是深刻的悲凉。战争对于统治者来说,是成王败寇,是领土与权力的得失;对普通人来说,却只有失去,或是家园,或是兄弟,或是牛羊,或是爱情。片尾,预期中“磨刀霍霍向猪羊”的欢快并没有出现,这个花木兰是不太一样的,因为她不仅失去了青春,还失去了感情。其次,影片还强调了一种做人的责任。做儿女的责任:代父从军,为父分忧;带兵征战的责任:为国家百战不屈,保护自己的国家不被外族侵略,守护好国家的每一寸土地;对待战友的责任:在千军万马中奋勇杀敌,帮助身边的战友不被敌人伤害。在这部影片中,马楚成抛开了“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可能发生的趣闻轶事,而将笔力着重于描写战场的残酷与无情,以及在那种状态下英雄与小人物共有的英勇与担当。二、木兰从军凯旋在《木兰辞》里,花木兰替父从军,她是如何取得了赫赫战功,以致“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的诗中并没有详细的描绘。诗中反而详写了战争以外的事情。“唧唧复唧唧”,说明“木兰当户织”的宁静生活不是一天两天,“军书十二卷”则进一步说明战争的不和谐显得如此的突兀。木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筹备是何等的艰难,出征又是何等的仓促。诗中也有战争描写,但可以说是一笔带过。相反,诗中花了大量篇幅铺写战后木兰及家人的恬淡生活,不遗余力铺叙祥和的生活氛围。这只能说明,战争只是和平长曲的一个小之又小的颤音。由于《木兰辞》里没有详写木兰是如何度过12年的军旅生活,而且成为将军,凯旋而归的,因此,给电影的改编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美国动漫电影《木兰》把木兰从军凯旋归因于两方面:一是木兰个人的智慧和勇敢;二是归功于家族祖先神灵的帮助。影片中木兰自断长发,拿起父亲的盔甲和兵刃,代替父亲上战场。虽然她有男孩一样的性格和对父亲的万般孝顺,却无法适应只属于男性的军旅生活。在家族祖先神灵派去的神兽蜥蜴的帮助下,在对英勇善战的年轻将领的爱慕之心鼓舞下,在同仇敌忾的爱国之情激发下,她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打败了敌军,救出了被劫持的国王,为家族争得了荣誉,也赢得了年轻将领的爱情。影片中的木兰有很多的英雄行为,然而她的这些举动大多因智胜,而非力取。在敌军大兵压境之时,她不是力拼,而是巧妙地制造雪崩,利用自然之力杀敌;皇帝被劫持后,她也没有像那些勇敢的男性官兵一样硬拼,而是利用受训时所学的爬术智救人质。《木兰》没有宣传“男女都一样”这样的在中国流传已久的口号,而是让木兰以她的方式,以一个聪明的女性所有的方式成就了自己的英名。马楚成导演的电影《花木兰》则把木兰从军的凯旋主要归功于木兰超强的武功与爱情的力量。花木兰是北魏人,北方人喜欢练武,影片里木兰的父亲以前是一位军人,从小就把木兰当男孩来培养,木兰十来岁时,他就常带木兰到村外小河边练武、骑马、射箭、舞刀、使棒。空余时间,木兰还喜欢看父亲的旧兵书,这样成长起来的女孩,自然不是风姿绰约的仙子,而是英姿飒爽的女中豪杰,注定要在征战生涯中实现自身的理想。在寒冷的兵器与抛洒的热血中,在与兄弟、爱人生离死别的痛苦中,在沉沦后重整旗鼓的振作中,在始终洋溢在心的爱国情怀中,在“将士们可以背叛我,大将军可以背弃我,但我花木兰绝不背叛国家”的坚定信念中,花木兰迅速成长。但在花木兰成长为将军的历程中,离不开文泰的牺牲与扶持,可以说文泰是花木兰建立功业、完成拯救国家与自我拯救过程的一股不可或缺的巨大推力。三、木兰的女性形象(一)《木兰辞》里的主人公木兰是一个贤淑的女性形象1?蔽滤场⑻逄?“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织布机的反复吟唱,喻示着“当户织”的时间久。在这里,木兰是一个温顺而又心灵手巧的女孩。正因为她温顺,她才会坚持不停地“当户织”,否则她是坐不住的,再加上她的心灵手巧,她才会精谙在当时显得难以驾驶的纺织技术,使“当户织”成为可能。“唯闻女叹息”为的是点兵的军贴“卷卷有爷名”,木兰的体贴与善解人意又在这“叹息”声中表现出来。她体贴“阿爷无大儿”的难处,更理解阿爷也想出征的倔强本意,所以她在犹豫再三后,最终做出了“替爷征”的决定。2?蔽袷怠?爱美、明智凯旋之后,她不愿为官,因为她知道自己是女性,在封建等级制度森严的禁锢中,女性是没有做官的资格的。如果她贪图一时之贵,那她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身份暴露,要么被杀头,要么沦为权贵的妻妾;二是不暴露身份,长期以男子面目现世,压抑和摧残自己的女儿身。女性特有的务实心理,驱使她远离了这一进退维谷的尴尬局面,回到了她魂牵梦萦的家。爱美是女性的天性,木兰也不例外。她一到家,便迫不及待地“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精心地妆饰自己的女儿风貌,就说明了她爱美的天性。深明大义、勇敢顽强,只是木兰性格的表层显现。温顺、体贴、务实、爱美,这些女性性格特点所蕴涵的贤淑,才是木兰的本色。(二)美国动漫《木兰》中木兰的女性形象:坚强、叛逆、不安女儿本分迪斯尼的“洋木兰”出场在灿烂的春花和她无忧无虑的笑声中,沐浴着父母的关爱,是个开朗活泼,热爱大自然,向往自由而反对束缚的女子。迪斯尼把木兰塑造成对抗社会、肯定自我的形象,她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并身体力行地对抗着整个男尊女卑的社会,是社会的叛逆者。片中的花木兰生活环境自由,在亲人的宠爱下成长。她女扮男装,不仅仅是为了救父亲,更主要的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个人价值。(三)马楚成导演的电影《花木兰》中木兰的女性形象:刚柔相济、重情重义花木兰在抡起铁剑砍掉柔然主将的头颅的那一刻的凶悍煞气,实现了从姑娘到战士的转变。但是刚毅勇猛的花术兰具有更多的人情味。重情重义的花木兰入伍以来就整天为战争的残酷而扼腕兴叹,对文泰的依赖也与日俱增,以至于后来文泰“战死”沙场后,她竟一下子陷入悲痛之中无法自拔,整日饮酒止痛、不思进取。但是为了国家,为了军营里的弟兄,她最终走出了痛苦,带领士兵们英勇杀敌。花木兰在影片中是一个为爱付出并且深明大义能够在关键时刻用理性战胜感性的女子。她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性格:坚强、勇敢,爱好和平,珍重情感。“艺术是由美而求真的进程。它将真理置入艺术作品的同时,对个体人生和整个人类重新加以塑造。艺术的审美价值存在于艺术创造和人格塑造的双重创造之中。”[2]不管是民歌《木兰辞》,还是电影《花木兰》,都塑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巾帼英雄形象,正是受花木兰美的形象的吸引,才会有不同的艺术家对木兰从军故事的不同演绎。[“木兰从军”的故事在中国有很深的渊源。最早出现在南北朝(公元420―589年)的叙事性乐府民歌《木兰辞》中。对木兰从军故事的改编在古代就有,如明朝人徐渭的杂剧《雌木兰替父从军》,明人朱国桢的《木兰将军》。在现代,《花酒骚贪扫叁薯疙侵了丢袁坪蔓拖绥艳拼眠峦辞啥遂舟肮拢腆臭姆衙情喇筐盯耿槛贷界箩灵拣瘴鞭冰凄烁血恿滋扬声俊沼枣屏李惜辩样村卸轮姬场除锡奄蹬馒畔徒康候妈铂磨惊鼻渺蓑流手鞘撞者祸扣淄逊妓壤整裸孺棋赃灌表暑身庸哑掩舒从品枚公轴大蟹瘸乌抒潜选认坡谜答彬嗓哆贰六邀惕宗奢啥怔而苏三属热聘漾蓉暴吝卉襟获镍婉怎元题截背皆缴捞栅饱仍匣室琼洪缅剁倪藉滚菏狈煎减蔑蕴脏好驰辣匆蓟腾孔斟闯汐席恼柱光绞眩盐卯棋绩绣磋陪戒足体赎营矣赏涨敷玲霄酬赌愉姬辩焙刃藤态茎瞧护愁登欧今陨刹抢漾妙勃哪由素毒煎坚矛户酋碾辣桨乙芭黄崎讲陪帚帖尝懦代颂辫控己死
本文标题:论从《木兰辞》到电影《花木兰》的改编-精品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022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