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读《下一个倒下的是不是华为》有感笔记
读下一个倒下的是不是华为有感杨雨林印尼:车走不了,只能在这里睡一觉。会崩溃或消亡吗?•一位68岁的商业思想家,10多位40出头的企业战略家,几千位30-40出头的中层管理者,率领着十多万20-30岁的以中高级青年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知识型劳动大军,孤独行走在全球五大洲的各个角落。他们过往20多年的成功密码到底是什么?还能继续复制成功吗?下一步华为走向哪里?会崩溃或消亡吗?————扉页华为没有安全感•“什么叫成功?就是像日本那些企业那样,经九死一生还能好好地活着,这才是真正的成功。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这是任正非对华为发展的自我评估•“没有安全感”是一种管理意识,更是大公司领导积聚能量的内在动力——危机感常在,会让公司这个肌体对外刺激的敏感性,保持一种警惕和临界状态,然后才能保持活力•“10年来,我一直思考的就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和自豪感,而是危机感”力量,来源于组织,不是个人•“一个人不管如何努力,永远赶不上时代的步伐,只有组织起十人,数百人,数千人一同奋斗,只有站在这上面,才能摸到时代的脚跟”。•发挥组织的力量,用宽广的胸怀照顾员工的利益,在经济危机时期华为也承诺“绝对不让利益共同体吃亏”。华为的狼性•华为文化中有“狼性”特征•狼的组织只适合狼,一头狼率领一群羊不可能形成狼的团队,一头羊也无法统领狼群•华为是一只“孤狼”引领群狼的团队文化,从理念到行为习惯•“世界上一切资源都可能枯竭,只有一种资源可以生生不息,那就是文化。”•很多公司用普世价值引为自己的企业文化,如“以人为本”,不能在现实中指导人的行为•华为文化“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可以用思想指导行为•在华为的人,那一天不奋斗了,也是被淘汰的时间到了华为成功的“葵花宝典”•华为是一个充满了思想力的企业。20年来,任正非积累的文章、讲稿超过数百万字•正是这些如珍珠般串起来的思想,使华为从“青纱帐”中走出了,成为一家国际化的大企业•重要的在于,在这个思辨色彩浓重的组织里,思想总是能得到有效的执行•任正非反对“口号治企”,崇尚以系统的价值观统领团队•“开放、妥协、灰度”是其崇尚的哲学对人负责,还是对事负责?•对人负责制与对事负责制是两种根本的制度,对人负责制是一种收敛的系统;对事负责制是依据流程及授权,以及有效的监控,使最明白的人具有处理问题的权力,是一种扩张的管理体系。而现在华为的高、中级干部都自觉、不自觉地习惯于对人负责制,使流程化IT管理推行困难。•对事负责讲究的是效果、绩效,对人负责追求的是领导心目中的满意治理公司的“道”和“术”•“道”即战略、文化也。–“治大国如烹小鲜”,任正非反复讲保守是个好东西,不能总是变革或创新,总是折腾的企业随时会垮掉–专注——耐得住寂寞,抵挡住各种机会的诱惑,华为用一部《华为基本法》来约束决策者的冲动–文化落实到行动中,如:艰苦奋斗精神得到鼓励,奋斗者共同享有公司的发展成果(股份)•“术”即方法也–企业的组织方式,激励机制,决策流程规章制度–工作模板(任反复强调使用模板提高工作效率)客户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在华尔街的皮鞭下,美国企业把眼睛聚焦在股东和资本身上,中国的很多企业也提出自己的愿景是对“投资者、员工和服务带来利益”•华为4大战略的第一条即是“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的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眼睛盯着客户,屁股对着老板,这是公司价值的创造者,反之则是是谋取个人利益的奴才•任正非发出警告“我们上下弥漫着一种风气,崇尚领导比崇尚客户更厉害,管理团队的权利太大了,从上到下,关注领导已超过关注客户,向领导汇报的胶片如此丰富多彩,领导一出差,安排的如此精细,如此费心,他们还有多少心思用在客户身上?”。•一企业如此则罔,一国家如此则亡(公务员眼睛对领导,屁股对人民)百年老店,千年庙堂•网上流传《世界上最伟大的商业模式——佛祖》•寺庙是最成功的连锁店,不卖产品,却拥有最多的忠实客户•寺庙是全球最大的旅游资产,拥有统一标识、管理、文化,不用广告,不用缴税•企业做到极致即宗教,如苹果•任正非在向教父方向发展?把指挥部建在听到炮火的地方•“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我们把指挥所建在听到炮声的地方,把计划预算核算权利、销售决策权利授予第一线,让听到炮声的人来决策。打不大仗后方决定,怎么打仗,前方说了算。由前方指挥后方,而不是后方指挥前方。机关是支持、服务和监管中心,而不是中央指挥中心。”唯有奋斗多壮志•“谁能忍受别人忍受不了的痛苦,谁就能走到别人的前面”,个人的成长,企业的发展无不反复验证着之一逻辑•“华为没有背景,也不拥有稀缺资源,更没有什么可依赖的,除了励精图治、开阔心胸、自力更生,我们还有什么呢?最多再加一个艰苦奋斗来缩短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公司高层管理团队和全体员工的共同付出和艰苦奋斗,铸就了今天的华为。”•“必须建立一个适应‘狼’生存发展的组织和机制,吸引、培养大量具有强烈求胜欲的进攻型、扩张型干部,激励他们像狼一样嗅觉敏锐,团结作战,不顾一切地捕捉机会,扩张产品和市场。同时培养一批善统筹、会建立综合管理平台的狈,以支持狼的进攻,形成狼狈之势。”•“企业就是要发展一批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企业要扩张,必须有这三要素。所以要构筑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大家去奋斗,在新机会出现时,自然会有一批领袖站出来去争取市场先机。市场部有一个‘狼狈’组织计划,就是强调了组织的进攻性(狼)与管理性(狈)。当然,只有担负扩张任务的部门,才执行‘狼狈’组织计划。其他部门要根据自己的特征确定自己的干部选拔原则……”•“土狼对成功的强烈渴望,面对挫折屡败屡战的可怕执着和忍耐,对多变环境的适应和求生能力以及不惜代价集体作战的方式,都向狮子证明:这是凶猛而难缠的对手。”这时的华为不再仅是在本土,而是在全球市场奔突的“巨狼”了,或者说已经演进成了“狮子”。股权分享——成就伟大的华为•“共天下”成就了刘邦的帝国•股权分享成就了华为的快速成长•“我创建公司时设计了员工持股制度,通过利益分享,团结起员工,那时我还不懂期权制度,更不知道西方在这方面很发达,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仅凭自己过去的人生挫折,感悟到与员工分担责任,分享利益。”•“创立之初我与我父亲相商过这种做法,结果得到他的大力支持,他在卅年代学过经济学。这种无意中插的花,竟然今天开放到如此鲜艳,成就华为的大事业。”•任正非是第一大股东,占1.42%,其余98.58%为员工持股,有6.5万人有股权,占总员工数的44%•“工者有其股”,“奋斗者有其股”,不在公司了,或不奋斗了,股也就没有了。财聚人散、人聚财散——华为为什么不上市?•“猪养的太肥了,连哼哼声都没了。科技企业是靠人才推动的,公司过早上市,就会有一批人变成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他们的工作激情就会衰退,这对华为不是好事,对员工本人也不见得是好事,会因此而增长缓慢,乃至于队伍涣散。员工年纪轻轻太有钱了,会变得懒惰,对他们的个人成长也会不利。”文化也分层•高层要有使命感–高层人数少,已脱离物质的原始积累阶段,达到财务自由,他们不能以物质利益为驱动力,而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使命感,一种源自本能的对事业的热爱和激情•中层要有危机感–作为主管,凝聚不了队伍,完不成任务,斗志衰退,或自私自利,对不起,你将很快被挪窝或降职•基层要有饥饿感–一般员工“存天理,顺人欲”,对奖金的渴望、对股票的渴望、对成功的渴望都构成了团队中每个个体的“狼性”精神。开放•“公司长远坚持开放的政策,是从来不会动摇的,不管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开放不动摇。”•“不开放,就不能吸收外界的能量,不能使自己壮大。同时必须以批判的思维来正确对待自己,否则开放就不会持续”师从美国•1997年年末的美国之行是华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自那以后华为引入IBM管理流程•“拿来主义是个好东西,西方已经成功的管理思想、技术,我们为什么要拒绝?先僵化,后优化,在固化,这是华为必须走的过程”•“我们要学习美国先进的东西,然后才能超过美国。”•后发优势使然,美国是华为成长的师傅,其他企业没有好好学这个师傅的?冷静得可怕•当华为第一次进入世界500强时,公司的一位高管一大早走进会议室这样宣布: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消息,公司进500强了。没有人欣喜,没%有人搞什么庆典活动。华为其实一直在延缓进入500强的步伐。•1949年当毛泽东从西柏坡进京时,也是惊人的冷静“我们是进京赶考”没有原创技术,只能留下买路钱•华为把红旗抗到了山腰,又把红旗插到了山顶,但回头一看,却发现山底、山腰都被别人包围了。专业领域的基础专利几乎全部属于西方公司,华为10多年的技术积累陷入10面埋伏•要冲出重围,必须留下买路钱,2010年华为支付专利费2.22亿美元,累计支付给高通的专利费超过6亿美元,但用这些专利换来了200亿的销售额开过天门的任正非•任最大的爱好是读书和与人交流•他读的书涉猎很广,从政治、经济、社会,到人文文艺,较少的是小说和经营管理。“小说太假,不真实,管理的书都是教授们闭门造车,读多了限制思想•20多年来,任正非踏遍全球,从落后到发达。与全球数百位政治人物,商业巨子、学者、科学家、艺术家、宗教人士等有过交流•行百万里路,破万卷数,可开天门也“削足适履”式变革•1998年是华为开始“削足适履”式变革的元年,开展一场全盘西化的蜕变•以IBM的IPD(IntegratedProductDevelopment)和ISC(IntegratedSupplyChain)变革为主轴,请美、欧、日10多家咨询公司为自己咨询•产生“先僵化、后优化、在固化”的思想•使用大量表单进行日常工作管理不见媒体的自知之明•“对外界和媒体的议论大家都不要太在乎,还是好好地努力工作。我也一样,也不会背上包袱(被评上全球影响力100强人),也会像你们一样活泼、轻松、记性不好的,还会继续为公司的未来而努力工作的。我为什么不见媒体,因为有自知之明,见媒体说什么?说好恐怕言过其实,说不好别人又不信,甚至还认为虚伪。只好不见为好,因此才耐得住寂寞,甘于平淡。我知道自己的缺点并不比优点少。外界总喜欢将成绩扣到一个人头上,不然不生动,以虚拟的方式塑造一个虚化的人。”•但这个“虚化的人”是华为的代表,不塑造这个人,如何描述华为?企业管理源于军队?•华为的管理一直被认为是半军事化管理,这源于任的军人出身•军队的组织文化、结构、效率等对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影响至深•任正非所推崇的《蓝血十杰》一书中所描述的10位美国退伍军人对福特汽车公司进行管理变革的故事,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例证。•前军人任正非把军队文化的诸多元素熔铸到华为的文化中:纪律、秩序、服从、进攻精神、永不服输、统一意志、团队意识等。这在华为的组织体系中一直是值得值得骄傲和标榜的精神特质。赎买政策•有学者把任正非这种把股份分散给员工的做法成为“赎买政策”,通过显而易见的、可以量化的、富于激励的物质交换,将组织的每个人捆绑到一个战船上,同一架战车上,驱使众人服从一个权威,指向同一个目标,在统一的旗帜下共同奋斗。•同一个权威——任正非•同一个目标——世界级通信产品制造公司•统一的旗帜——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分赃文化•任正非毫不掩饰地把分股比喻为“分赃文化”:一个登高一呼的海盗,率领着千名的大小海盗,扑向茫茫大海中的船只,以最大的杀伐之声和最大的速度,尽情竭知地抢夺金银财宝,谁抢到的战利品最多最贵重,谁分到的份额也最大。“海盗头子”既是打劫的指挥者,又是冲锋在前的战士,还是战利品的分配者。•所谓的“公平”是建立在“多劳多得”的原则之上的,是建立在效率之上的。•这自然也对别的饥饿的人群形成吸引力,于是加盟者会越来越多。•卓越的领导者无不具有这种‘分赃文化’和妥协意识,刘邦的共天下是古代例证开放、妥协与灰度•“在一些人的眼中,妥协似乎是软弱和不坚定的表现,似乎只有不妥协,方能显出英雄本色。但是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实际上是认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征服和被征服的关系,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妥协其实是非常务实、通
本文标题:读《下一个倒下的是不是华为》有感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024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