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城市发展战略?(P257)战略---泛指重大的、带有全局性的、长期的、相对稳定的、决定全局的谋划。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战略背景---城市的性质、城市的发展基础、城市的历史、城市的发展目标第一节城市发展战略背景研究《中国城市规划法》第七条明确规定:“城市总体规划应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一、国土规划二、区域规划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四、城镇体系规划国土规划与区域规划对国土资源开发整治、利用和保护进行全面的规划。属于战略性规划。区域规划---《长三角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整体规划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环境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其他要求,对一定时期内一定行政区域内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制定的目标和策略。属于战略性规划。分国家和区域层面、省、地市级层面、县级层面等。主要对建设用地、农田保护、独立工矿区等土地划分。土地利用整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1)土地利用规划以土地保护为目标。2)城市总体规划侧重于规划区内土地和空间合理利用。3)规划主体不同(土地管理部门和规划部门)4)总体规划以上级土地规划为依据。5)两者应该是相互协调关系。城镇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城镇体系规划:概括为“一划二系三结构”,即城市化水平、规划各个公共设施系统和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研究各个城镇人口规模(规模等级结构)、各个城镇在体系中的分工(职能结构)以及城镇的空间布局(动态空间结构)城镇总体规划以上级城镇体系规划为依据;城镇体系规划重在研究“点”,总体规划研究“面”第二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纲要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包括城市的基本状况、地位、优势、潜力和制约因素的分析,确立城市的发展目标,制定城市发展规划以及实现规划目标的主要对策和措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指标进行分析和预测: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城市基础设施环境指标;二、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内容(略)主要任务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主要内容如下:1)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城市发展目标。2)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县)域城镇体系的结构和布局。3)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总体布局,提出规划范围的初步意见。4)研究分析城市的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础建设的重大原则问题,以及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三、城市的性质和类型(一)城市性质的含义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各个城市在城市网络中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二)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不同的城市性质决定城市规划不同的特点,对城市规模的大小、城市用地组织布局以及各种公共设施水平起重要的指导作用。杭州城市性质为“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浙江省省会和经济、文化、科教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绍兴城市性质为“长江三角洲南翼以酿酒、轻纺、电子为特色的区域中心城市,以历史文化和山水风光为特色的著名旅游城市”。(三)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一方面从城市在国民经济的职能方面认识;另一方面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因素去认识。◆城市的宏观综合影响范围和地位◆城市的主导产业结构◆城市的其他主要职能和特点(四)城市类型(p264)1.工业城市1)多种工业的城市;2)单一工业的城市;2.交通港口城市3.商贸城市4.科研、教育城市;5.综合中心城市6.县城7.特殊职能城市(革命纪念性城市,风景旅游城市,边贸城市)四、城市的规模(p268)根据城市规划法,我国城市按照人口规模划分为以下三类:1)大城市,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2)中等城市,人口20万以上不足50万的城市;3)小城市,人口不足20万的城市;通常习惯称100万以上的为特大城市;作为城镇完整体系还应该包括建制镇。1城市人口(一)城市人口的含义(p114)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看,城市人口应该是指那些与城市活动密切相关的人口,他们常年生活在城市中,构成了该城市的社会主体,是城市发展的参与者,有是城市服务的对象,他们赖以城市生存,又是城市的主人。城市人口统计的口径:城市人口是指城区(镇区)的常住人口,即停留在该城市(镇)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城市社会要素的定义:城市中的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结构、城市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社会心理、社会发展规律等。城市人口统计城市人口静态统计:户籍人口(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流动人口;暂住人口;常住人口。城市人口动态统计:自然增长;机械增长。城市人口的变化1.自然增长----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出生与死亡的净差值。2.机械增长----由于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量。3.人口平均增长速度2城市人口结构分析1)年龄结构年龄构成是指城市人口各年龄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2)空间结构城市人口的空间结构是指人口在城市内部的空间分布特征,包括人口密度,人口按各种属性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等。3)家庭构成反映城市人口的家庭人口数量、性别、辈分组成情况;对于城市住宅类型的选择,城市生活和文化设施的配置等多方面有影响;4)劳动构成在城市总人口中,按其参加工作与否,分为劳动人口和非劳动人口(被抚养人口);劳动人口又按工作性质和服务对象分为基本人口和服务人口;影响劳动构成的因素比较复杂:包括城市性质;城市规模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社会闲散劳动力就业情况;城市建设的阶段;5)产业与职业构成指城市人口中的社会劳动力按其从事的劳动行业的性质(职业类型)划分,各自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6)文化构成各学历人口的比重。(二)城市的流动人口1)固定人口和流动人口2)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3)常住人口与暂住人口(三)城市人口规模1.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基本原理2.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方法(1)综合增长率法(2)时间序列法(3)增长曲线法(4)劳动平衡法(5)带眷系数法第六章城市总体布局(p271)城市的总体布局是城市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城市总体布局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它是作为一项为城市长远合理发展奠定基础的全局性工作。它是在城市城市性质和规模确定之后,在城市用地评价的基础之上,对城市各组成部分进行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使其各得其所、有机联系,并为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第一节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一、城市发展与城市功能演化城市,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一种空间形式。这种存在的空间形式,其规模多大,具有哪些功能,其结构、布局的形式如何,都是历史决定的。城市功能的演化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功能向多元发展,多元化又向单一化发展的循环往复规律)1)古代的单一功能2)近代的经济功能3)现代的复合功能城市功能的多元化的体现:综合服务功能,社会再生产功能,组织管理、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功能,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的集聚与辐射功能。二、城市问题与城市结构优化城市问题概述:城市问题的解决归根结底是个社会、经济和和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其解决的结果都要在城市布局结构中体现出来。城市结构是城市功能活动的内在联系,是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空间各组成部分的高度概括。城市功能的变化是结构变化的先导,结构的调整必然促进城市功能的转化。两者相互促进,推动城市的发展。人类社会所以选择城市这样一种存在的空间形式,是因为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它能够把生产力的各种要素吸引、集聚到这里来,进行最优化的结合,从而形成实际的生产力,为社会创造前所未有的财富和积累,为人类创造空前的文明。生产功能跃居城市功能的首位,意味着城市经济的活跃,它必然带动金融、贸易、交通信息,以至教育、科技、文化等各种功能的发展。生产功能成为城市主要或首要功能,同时意味着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甚至过分膨胀,伴之而来的必然是住房紧缺,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各种弊端接踵丛生。城市问题的根源:城市问题的根源:但是,城市的空间容量总是有限的,它总有一个“度”,不能无限制地膨胀下去,而城市的经济、社会却需要继续发展,这是一个矛盾。在大城市中这个矛盾已经十分尖锐、紧迫,亟待解决。三、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关系1.城市的核心功能一个现代城市,应当具有多种功能,但是不应当把所有的功能集于一身(这里指的是城市的核心部分,即母城或主城)。在母城(主城)和卫星城之间,在功能上应当(必须)有必要的分工,从而使城市(这里的城市,是指以母城为核心的城市群体)在功能、结构、布局上更趋合理。城市核心功能的主要内容应当限制在智能、信息、流通、服务这几个领域,而把生产这个功能分散到卫星城去。核心功能的主要特点:(理想城市功能特点)①城市核心的这些功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非物质性;②这些非物质性的功能,具有很高的质量;综合这些功能,城市的核心部分实际上已经成为真正的中心;③这个中心,在人口结构、城市结构上将是轻型的、精良的、高质量的,而不是粗大笨重的。这也就是城市现代化所要达到的目标。2.城市功能的调整1)城市现代化,是对过去历史上存在过的空间存在形式的一种否定,一场深刻的革命。城市现代化包含着以下一些内涵:①对旧的城市空间存在形式的彻底改造,包括城市的功能、结构、布局、形态等等;②城市建筑(从建筑材料、功能到建筑形式)的彻底更新(应当予以保留的当然不在此列);③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广泛利用现代最新的技术成就;④生活方式以及观念、意识的更新。2)城市的功能调整现代化的城市,它只能从原有的城市中生长出来。即旧城市经过改造而变为现代化的城市。除了极少数完全新建的城市外,改造,对于所有的城市可以说概莫能外。我国大城市的通病。大城市的改造,其重点首先应当是生产功能的调整。否则,即使在某些建筑外貌上有所改变,城市的膨胀病依然故我,甚至愈趋恶化。1)追求形式,内容空洞、浮躁。2)整体协调差,城市各部分不能综合统一。3)设计理念落后4)缺乏区域协调,各自为政。5)基础设施落后,投资无目的性6)随意性强,科学民主性弱;7)城市规划严肃性差;8)城市整体无特色,无文化;9)大城市人口密度过大,小城市过小;未来理想城市的形态:城市的核心,也即母城,以第三产业为主体,主要功能是智能、信息、流通、服务;它是轻型的,但是质量很高。外围的若干个卫星城,以第二产业为主,其中每一个个别的卫星城,产业结构同样是多元的,主要功能是生产,但也并不排斥其他功能,它也有自己的第三产业。在母城与卫星城之间的广袤空间,是第一产业。以母城为核心的现代化的城市组群的整个结构,很有点类似原子结构。不过,这决不是有意的模拟。四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城市总体布局不再是单一的城市用地的功能组织、而是整个城市空间的合理部署和有机组合;在认识观念上也不能孤立的、静态的考虑城市本身。一、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协调发展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说明:(一)城市用地和空间结构的调整(二)城市产业结构的完善(三)社会结构的演化为了强化城市总体布局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搞好城市内外部的协调,要注意以下几点:(1)充分注重城乡建设结合部(2)促进生成城市社会经济的增长点(3)注重城市地域开发序列的衔接与过渡。(4)积极制定和推行行之有效的城市发展战略与建设政策。二、城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协调发展按照价值规律对基础设施的有偿使用,分为三类:o生产经营型:这类设施直接为生产与流通领域提供服务,并通过产品的价值获得经营收入。o经营服务型:如公交、公园等社会公益性较强、又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o社会服务型:不能直接取得经济收入、一般由国家财政补贴。雨水排放、绿化、防灾等。促进城市上、下部结构的协调发展,要做好以下工作:1)基础设施对于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并不是消极的从属,而是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力。2)基础设施的分布,特别是能源点的分布对城市的布局产生较大的影响。3)地下水的合理开发,防止地面下沉。4)注重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5)结合城市特点合理部署高层建筑。6)保持合理的建设投资比例。三、城市局部地区与整体布局相结合四、城市近期建设和远期控制相结合第二节城市布局形态的不同类型2.1集中式布局的城市集中式的城市布局,是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成片布置。2.1.1网格状
本文标题:6城市发展战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02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