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八年级下历史第一二三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第5页,共6页)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第6页,共6页)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期中考)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按历史发展的情况,可将现代史分为以下四个阶段:①1949年——1956年: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阶段。(过渡时期)②1956年——1966年:为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十年探索时期)③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十年文革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改革开放时期)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时间地点:1949年9月30日在北平举行。2、★内容:经民主协商政协会议通过了具有国家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会议确定国名,首都,采用公元纪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五星红旗为国旗;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会议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二、开国大典1、时间:1949年10月1日2、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召开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2、开国大典(先后顺序)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有以来最伟大的事件,是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内外压迫者对中国的统治和国家战乱频仍,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从此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民族之林。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的纪元。三、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5月;2、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晋美。西藏实现和平解放。3、意义:除台湾和少数海上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获得解放,标志中国大陆领土的全部解放。第2课人民政权的巩固的措施(整顿经济秩序、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一、经济上:整顿经济秩序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作重心由农村转身城市。2、采取措施:⑴严厉打击银元投机;⑵平抑物价,⑶统一财经。毛泽东称这一经济上的胜利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二、军事上:抗美援朝(1950—1953年)1、参战目的:保家卫国,支援朝鲜人民。(1950年10月)2、性质:反侵略的正义战争。3、英雄人物:志愿军指战员为维护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舍生忘死,慷慨奉献,发扬了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被人们誉为“最可爱的人”。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4、结果:1953年7月,美军在战场上严重受挫,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朝鲜战争结束。5、意义:抗美援朝是巩固年轻的人民共和国的又一胜利。它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也使新中国的国际声望得到空前提高,为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考验了人民军队的现代化战斗能力。三、政治上: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底)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1950年6月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宣布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2、土地改革的伟大意义: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创造了条件。依靠在土地改革中形成的有组织的阶级队伍,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对旧乡村的改选,为以后在农村社会中推行党的各项政策奠定了基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3课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年——1956年)1、时间:1953年,党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1949—1956年)。2、主要内容:规定了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和任务。〔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通常被概括为“一化三改”,即社会主义工业化(简称“一化”)以及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三改”)。〕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标志着一化的开始)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基本任务:主要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和其他各项事业;为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奠定厚实的物质基础。2、建设成就:钢铁、煤、电力、机器制造、交通运输以及水利建设等各个方面捷报频传。鞍山钢铁公司,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青藏公路建成通车,南昌飞机厂制造的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三、三大改造1、“三大改造”实质: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变革,使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的优势地位,为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经济基础。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行农业生产合作社。②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国家采取和平赎买和公私合营的方式。☆2、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比较顺利地实现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社会变革。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1954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取代了已经完成历史使命的《共同纲领》。☆2、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第5页,共6页)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第6页,共6页)第4课“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1956年——1966年:十年探索时期)一、1958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指导思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二、左倾错误:大跃进“大跃进”首先在农业上发动起来,表现为浮夸风;而后扩展到工业领域,掀起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二、左倾错误:人民公社1、运动掀起的原因:伴随着经济战线上“大跃进”而来的,是在农村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表现为“共产风”。三、国民经济的调整1961年正式提出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第5课奋发图强艰苦创业(1956年——1966年:十年探索时期)一、“铁人”王进喜1960年春,石油会战的成功,打破了“中国贫油”的悲观论调。二、“两弹元勋”邓稼先1964年10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三、“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治理自然灾害,改变了兰考县的贫困面貌。他们被共同誉为“共和国的脊梁”。精神: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第6课“文化大革命”(1966.5~1976.10:十年文革)一、开始标志:1966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六通知》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二、升级所谓的“一月革命”风暴。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升级,进入全面夺权阶段。三、结束1、1971年林彪叛逃事件标志着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失败。2、粉碎“四人帮”1976年10月6日,一举粉碎了“四人帮”。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7课历史转折与邓小平理论十二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全面展开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本路线、三步走战略☆邓小平理论南方谈话——基本路线坚持一百年不动摇十五大——命名为邓小平理论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当时主持党中央工作的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导致在进行道路上出现徘徊局面。2、思想基础: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1978年12月,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为实现历史性转折、开辟新时期的新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1978年5月,在胡耀邦的组织领导下,《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揭开了思想解放运动的序幕。3、十一届三中全会⑴时间:1978年12月△⑵①内容:会议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②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③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④会议还审查和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以及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⑶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从这次全会揭开序幕。☆两个伟大决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20世纪历史上中国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革:⑴、辛亥革命废除了两千年的封建专制。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⑶、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中国“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1、党的十二大: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二次全国人大代表,确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奋斗纲领,邓小平在会上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旗帜。十二大以后,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2、党的十三大:①初级阶段的理论:1987年10月召开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指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做了概括。②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后来被简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③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十三大确立了中国的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0世纪中叶,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2000年——低水平的小康,不全面的小康。三、南方谈话1、概念: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南方城市,发表重要谈话,统称“南方谈话”。☆邓小平理论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第5页,共6页)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第6页,共6页)2、意义:在谈话中,邓小平科学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回答了长期以来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不仅对当时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谈话内容:“基本路线在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渝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四、党的十五大——正式命名1997年2月,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逝世。同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作为指引全党前进的旗帜。第8课城乡改革不断深入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改革对内改革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开放政治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一、联产承包责任制1、时间和背景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安徽、四川农民于1978年底、1979年初率先实行的这项改革。2、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项适合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广大农民愿望的重大改革。改革是在坚持集体经济的前提下,
本文标题:八年级下历史第一二三单元复习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027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