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龙岩市城市总体规划(1998-2020)
温故而知新龙岩市城市总体规划(1998-2020)2010-01-1313:27:39来源:龙岩市规划局【大中小】我要评论(0)龙岩市新区城市设计总图龙岩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于1994年底委托同济大学编制完成,1995年经省政府批准实施,对指导龙岩城市的建设发挥巨大的作用。随着97年龙岩撤地设市,对中心城市的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市政府决定对龙岩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调整,调整工作于97年底开始,并于98年3月上旬提出了图纸及文件。市政府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对总体规划局部调整进行讨论,并于1998年4月27日经市长办公会议讨论研究同意,上报市人大常委会审定。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召集乡镇、街道办事处、区人大、区政府和有关专家分别就总体规划局部调整广泛征求意见,提出了修改意见。市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决定原则通过《龙岩市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现将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修改的《龙岩市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予以公布实施。龙岩市城乡规划局龙岩市城乡规划院一九九八年六月一、龙岩中心城市现状龙岩中心城市现在城市人口23.5万人,建成区面积24.4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6.62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5.92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30.2%,绿化覆盖率31.11%,供水普及率90.17%,液化气用气普及率77.61%,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5.97%。二、调整原因1、94年底龙岩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虽然考虑了规划期内建制的改变,但仍是站在县级市的角度编制的。随着97年龙岩撤地设市,龙岩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行政上的升级要求按地级龙岩市的标准,对城镇体系的构架作进一步明确,确定龙岩市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具体目标和方向,推进闽西新一轮创业。2、随着漳龙高速公路、梅坎铁路及棉花滩水电站的开工,福三线的拓宽改造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闽西将成为连接内陆省份和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走廊、交通枢纽,形成物质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散地。因此,对原总规提出更新的要求。3、根据国务院〔97〕18号、省委〔98〕113号文件的精神,国家、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任务,要求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及空间资源,按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实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通过合理配置土地资源,调整用地规模,降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提高土地的集约化程度,使城市逐步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4、各项建设用地比例不尽协调,城市各类用地结构需进一步深化,同时,城市中心不太明确,区域服务功能不强,闽西监狱占用大片用地。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城市的功能运营,制约了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5、近几年的编制的道路专项规划、排水专项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及各地块详细规划,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论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设想。三、调整原则1、保留原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对人口规模、城市发展方向不做变动。2、对原总体规划提出的城市发展总体目标、城市性质基本保持不变,只进行合理的补充完善;对用地规模的调整不超过15%;对城市用地布局功能分区、道路结构做微小的调整完善。3、合理配置城市资源,提高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整体利益,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潜力。4、城市规划坚持“近期能见效、中期能适应、远期能拓展”的原则。5、城市建设坚持“扩城、改造、完善、提高”的方针。6、城市发展坚持“农业稳市、工业立市、三产强市、环保优市、科教兴市、依法治市”的方针。四、原总规保留的主要内容1、人口规模与城市发展方向基本不变,规划区范围不作调整。(1)人口:近期(2000年)30万人,中期(2010年)40万人,远期(2020年)50万人。(2)发展方向:根据龙岩市的发展战略和用地的可能性,确定城市规划用地近期主要向南发展,使城市重心南移。坚持将城市北部的闽西监狱搬迁,另择新址,将现有用地作为龙岩中心城市远期发展建设用地。另外城市向东、向西适当拓展。同时加强对现有城市用地的挖潜,提高土地利用率,在闽西监狱搬迁以前,规划以旧城为中心,集中紧凑地由北向南、向西发展。(3)规划区范围:包括城区四个街道办事处(除城东外侧部分山区外)和近郊区的西陂镇(西山、条围、陈陂、排头、大洋、小洋、张白土、黄竹坑、园田塘、石桥十个村);曹溪镇(曹溪、水塘、下寮、西洋、坪尾、月山、浮蔡、石粉、董邦、东山、王庄、坑头十二个村);东肖镇(菜园、邓厝、溪连、盂头、连圣、曲潭、洋潭、隔顶、黄邦、联邦、榴坑、湖洋寨、邦山、龙泉、东堀、后田十六村);红坊镇(下洋、田心、上洋、进贝、东埔、东阳、南阳、龙溪邦、紫安、倒流水、平洋、坎洋、北洋十二个村);龙门镇(石埠、谢洋、龙门、湖一、湖二、赤水六个村);铁山镇(上洋、外洋、溪西、洋美四个村)。总面积185平方公里。龙岩市城市规划控制区;龙崆洞风景区3.5平方公里;天宫山风景区3.2平方公里;紫金山风景区5平方公里;江山石山园风景区2平方公里;江山、铁山蒋武川、富溪流域城市水源控制区7.5平方公里;合计总面积21.2平方公里。2、次干道基本不做调整。3、布局结构基本不变,即一城加五组团的结构形态。中心城市主要包括东城、中城、南城、西城四个街道办事处的用地及西陂、曹溪两镇的部分用地。五个组团主要指铁山、龙门、东肖、红坊、红炭山五个组团。4、工业布局结构与工业用地布局环境控制三条红线不变。(1)第一条红线规划城市外环线以内(城市东部以小溪河为界)系城市中心区所在地,对此约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实行一类环境控制,不再新上任何有污染的工业项目,同时对原有污染型工业企业逐步外迁或调整其产业结构,加强其工艺设备改造,对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实行关、停、转产、搬迁。(2)第二条红线规划城市外环线以外,红炭山、黄邦山以东、以北,是城市的主要工业区分布所在地。但在城市北部、东部及东北部只宜发展非废气、非粉尘型工业。同时东肖地处城市主导风向上风向,不宜发展大气污染型工业。对此范围内约30平方公里实行二类环境控制,严格控制新上有污染工业,对原有的大气污染较严重的工业,要调整期产品结构,加强其工艺设备改造,对严重污染的工业企业必要时加以搬迁。(3)第三条红线规划城市红炭山、黄邦山以西、以南及城市外围地区,主要包括红坊镇、龙门镇及红炭山,该范围内处于城市主导风向下风向区位,较为远离市区中心,基本适宜作为工业用地,但由于龙门处于市区河流上游,不宜发展废水型工业。5、城市风貌总体构成框架不变。(1)以位于龙津河畔的市级公共中心为核心(红心),莲花山公园和登高公园为城市绿心,以龙津河、龙门溪、苏溪和小溪等贯穿城区的河流水系构筑滨河景观体系,同时以龙岩大道、人民路、曹溪路、南环路等为主体构筑城市景观干道体系。城市红心、绿心、滨河景观体系及城市景观干道体系共同组成龙岩市城市景观的基本骨架。(2)以自然开放空间(如楔形绿地、水域、山体等)为背景,多层次地有机布置人工构筑物(如建筑物、道路和桥梁等),使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相协调。另外注重城区内外自然环境的呼应、协调,将城区外围的自然山体有机地借入城市风貌体系中来,突出龙岩市现代化的山水园林城市的特色。(3)以自然山体和高层建筑做为眺望城市景观的俯瞰点,并利用道路空间联系各景观要素。同时结合道路、水体等形成有不同景观特征的视线通廊。(4)在景观重点地区,如市级公共中心、曹溪地区级中心、火车站、龙津河两岸绿带及莲花山公园南部等地区,以微观环境细部设计强化其做为重点景观区的市容景观特征。6、环境保护、市政设施规划基本不做调整。(1)环境保护规划A、水环境综合防治规划制定水环境功能区划:分五个流域执行标准,Ⅱ类一个流域(林邦溪),Ⅲ类一个流域(富溪),Ⅳ类二个流域(龙门溪、雁石溪),Ⅴ类一个流域(小溪)。B、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大气环境质量区划分为二类区三片(中心城区、东肖工业区、铁山工业区)、三类区四片(城东工业区、龙门工业区、红坊工业区、红炭山工业区)。(2)给水规划规划近期拟开发城北江山村美水库地表水水源(总库容改造后达2000万立方米),建10万吨/日的水厂(凤凰水厂)供城市用水。规划远期新增供水水源,拟开发黄岗水库(库容3312万立方米)建10万吨/日水厂供城市用水。(3)排水规划规划将龙岩市区排水划分两大区五小区(即:龙津河南区、龙津河北区两大区和铁山、龙门、红炭山、红坊、东肖五小区)。规划设置一座大型污水处理厂。(4)防洪规划A、防洪标准:规划近期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建立完善防洪体系;远期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工程等级为二级。B、防洪对策:加固加宽防洪堤,清除河障,治理疏竣河道,提高泄洪能力,并从流域着手,兴修水利,绿化造林。C、对涝洪区北区设排涝站一座,南区设二座,铁山片区设一座。(5)电力规划城市近期总用量预测为240MW,远期830MW,规划220KV电力网采用环形网络结构,线路走廊尽量利用现有线路改造双回路或多回路。A、近期扩建曹溪220KV变电站,主变量达到2×120MVA,同时再建设110KV变电站4座。B、远期除曹溪外,新建220KV变电站3座,建设110KV变电站10座。(6)邮电规划A、市话标准近期普及率为30%,交换量为9万门;远期普及率50%,总量为25万门。B、市区内按300-600户居民设一部公共电话。C、规划在曹溪新建一市级邮电中心,在南城设邮政处理中心,在市区按半径设11处邮电分局。五、调整内容5.1、龙岩中心城市建设发展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八五”计划期间,我市国民经济保持较高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在1993年实现翻两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94年实现翻两番,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79.38亿元(90年不变价),年均增长14.86%,第一产业年递增9.54%,第二产业年递增20.18%,第三产业年递增13.69%,三产结构由90年的30:34:36调整到95年的30:39:31。在未来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中共福建省第六次代表大会确定了“以厦门经济特区为龙头,加速闽东南开放与开发,内地山区迅速崛起,山海协作联动发展,建成海峡两岸繁荣地带。”的福建跨世纪区域发展的战略布局,通过“七五”、“八五”以来的交通、能源、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九五”新的重点工程的建设,将极大改善龙岩中心城市投资环境,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为进一步实施建设具有闽西特色的开放型区域经济战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随着龙岩撤地设市,进一步发挥龙岩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强化中心城市的集散功能,提供区域的生产、生活所必需的多种类型的金融、保险、商业、信息等服务。划分城镇体系结构层次,合理生产力布局,通过建立“三位一体”的农村经济体系,提高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在第二产业方面,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利用现有资源,确定和发展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持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通过发挥自身优势,整合互补,加强高新科技产业,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壮大城市经济实力。按照“优化第一产业,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原则,建立互补、协同整体发展的新格局,促进全市经济整体发展。5.2、城市发展总目标面向21世纪国际、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按照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的要求,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经过近远期20多年的建设,强化中心城市作用,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实力,合理城市布局,提高环境效益,将龙岩城市建设为一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高度文明、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5.3、城市性质龙岩的城市性质拟定为:闽、粤、赣边区的交通枢纽,闽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代化的山水园林式工业城市。5.3、用地规模由于原总体规划过于侧重现状城市用地及人均建设用地,未把节约土地、合理利用土地提到一个战略高度分析,导致城市用地规模偏大,人均用地指标偏高。在“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下,根据国务院〔97〕18号、省委〔98〕113号文件的精神,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综合考虑地形地貌特点,基础设施
本文标题:龙岩市城市总体规划(1998-202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047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