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中考复习课课件--议论文阅读
《老山界》《苏州园林》《多一些宽容》说一说:这三篇文章分别属于什么文体?议论文阅读理解中考复习1、议论文:2、三要素:3、论点:4、如何找论点:5、论据种类:6、论证方法:7、议论文的结构:8、语言特点:议论文文体知识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表达作者观点的文体。论点论据论证作者的见解和主张。(正确、鲜明)①在标题;②在开头;③在末尾;④在中间;⑤需自己归纳。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概括和严密(一)(09北京怀柔)小议传统读书教育周远斌①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童年之时饱学于身者,数不胜数。从近、现代之交的学者身上,还能看到这一点。②陈寅恪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饱学者。陈家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不但开设家塾,而且还办学堂。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鲁迅和胡适,亦受惠于传统的读书教育,孩童之年在学识上也已有了很好的积累。鲁迅七岁入私塾读书,《百家姓》、《神童诗》等书即此时期读的。胡适四岁入私塾,期间读完了四书五经、《孝经》和《资治通鉴》。③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一生“暇则读书,虽寝食不辍,怠以枕,餐以饴”,钱基博先生读书之勤奋,与其童年之时所受的传统读书教育有直接关系。④古代读书,重记诵。孩童时期读书,以记诵为主,待成人后,读书也特别强调记诵。只有记诵精熟,才能融会贯通,章学诚深知记诵之重要,把记诵比作“学问之舟车”。⑤古代读书,还重朗读。朱光潜先生曾说,朗读“是学文言文的长久传统,过去是行之有效的”。“五四”以后,朗读渐不为读书者所重。⑥古代读书,更重学养。诵诗读书以养心缮性,为古代读书人之共识。钱基博先生继承了古代的读书精神。陈寅恪先生也特别重视学养,曾言:“学德不如人,此实吾之大耻。”⑦记诵乃积累之功,朗读乃反复之功,学养乃学识修为之功。取传统阅读之长,我们的读书会有更大的进步。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2.文章④⑤⑥三段分别是从那两个角度论述古人读书的?从语义上说,三段是什么关系(3)④⑤⑥三段分别是从古人读书的方法和目的两个角度论证的。三段内容是递进关系。评分:两个角度各1分,知道三段是递进关系1分。3.请你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过程(4)先提出“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的观点,然后指出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最后举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因童年受到良好的传统读书教育而一生勤奋读书的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评分:三个层次各1分,语言表述流畅有条理1分。2009湖北荆州中考一笑①齐白石老先生有一句座右铭:“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②人生于天地之间,有人称赞,就一定会有人诋毁。这就像天气一样,有晴就有阴,有阳光普照,就难免有阴雨绵绵。这道理也许人人都懂,但真正能做到齐老那两笑,并不容易。③别人夸奖,自然欢喜,高帽子谁不愿意戴呀!清代大才子袁枚,少年聪慧,秉赋过人,二三十岁就官拜七品县令。赴任之前,袁枚去向他的老恩师──清乾隆年间的名臣尹文端辞行。尹文端问:你此去赴任,都准备了些什么?袁枚老老实实地回答:学生也没有准备什么,就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尹文端一听就有些不高兴,说你年纪轻轻,怎么能搞这一套,还是要讲究勤政务实呀!但袁枚说,老师你有所不知,如今社会上的人大都喜欢戴高帽子,像您老人家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人真是凤毛麟角呀!尹文端听罢此言,很是受用。袁枚不愧为才子,对世事洞明如镜,在不知不觉中,就将一顶高帽子送给了尹文端。④连自以为高明的尹文端,都做不到“人誉之,一笑”,何况普通人呢。如果一个人真正能做到“人誉之,一笑”,那么他无论做什么都能够了然于心,淡然处世,其人生境界就已经有了一定的高度了。⑤更进一步,如果能够做到“人骂之,一笑”,那就更是了不得。⑥有一段时期,释迦牟尼经常遭到一个人的嫉妒和谩骂。对此,释迦牟尼并没有恶语相向给予回击。他心平气和,一笑了之。直到有一天,这个人终于骂累了。这时,释迦牟尼微笑着问他:“我的朋友,当一个人送东西给别人,别人不接受时,那么这个东西属于谁呢?”这个人不假思索地答道:“当然是属于送东西的人自己了。”释迦牟尼又问:“”这个人闻听此言,一时语塞。从此,他再也不敢谩骂释迦牟尼了。⑦面对突如其来的诽谤和指责,释迦牟尼不为所动,表现出了少有的冷静与清醒。他不理睬,也不还击,不给对方以可乘之机。而是以他慈悲宽大的胸怀,让指责无处落脚,将谩骂化解于无形,让对方最终自惭形秽,败下阵来,而且,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⑧面对无聊的诽谤与谩骂,有时候,一笑其实就是最有力的还击。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用自己的话提炼亦可,如:应微笑对待别人的赞誉与谩骂)(2分)2.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3分).总分式(1分),文章第一、二段引用齐白石的座右铭提出中心论点,第三至四段引用袁枚给尹文端戴高帽子的事论证“人誉之,一笑”,第五至八段引用释迦牟尼妙对谩骂者的故事论证“人骂之,一笑”(2分)3.联系前后文将第⑥段中释迦牟尼的问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那么谩骂又属于谁呢?(扣住“谩骂”这个核心词,句式相同即可,2分)4.说说本文采用的两个事例在论证角度上有什么不同?2分第一个是从反面举例论证,第二个是从正面举例论证。5.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3分答题要领:一是要切实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抽象概括和具体来说均可,1分),二是要有言之成理的启示。(2分),如:每当我在学习上取得一些成绩时,师长的夸赞、同学们的羡慕总会让我沾沾自喜,(1分)学习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真正的智者,对荣辱往往是一笑而过的。(2分)本节课知识点归纳:一、把握并能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二、理清论证思路,明确论证结构作业布置:全品课时381、论据:2、论据的种类:3、基本要求:论据知识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典型的事例、历史事实、统计数字等。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律定理、名言警句、格言谚语等。真实可靠,充分典型。①事实论据:②道理论据:1、(广东)《信仰之光》第2题:第③段画线句子写苏格拉底的信仰,文章用它来证明什么观点?2、(山东)《科学与诗》第2题: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论述“科学家如何觅句”?试加以概括。3、(福建漳州)《我们要学会放弃》第3题:根据文中表达的基本观点,判断下面两句名言能否作为本文的道理论据,并说明理由。名言一: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名言二: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掌者也。——《孟子》4、(浙江丽水市)《科学可以代替一切吗?》第1题:仿照第①节的举例方法,请你写出一个例子,用来证明“科学是不可能取代一切的”。2009年各省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常见的论据类中考题型1、理解论据的作用。2、辨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3、概括事实论据。4、补写(或选择)论据。问题:★1、论据有什么作用?2、如何辨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3、如何根据论点补写论据?中考阅读材料学贵质疑……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达尔文对“特创论”的怀疑,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在于他随“贝格尔”号帆船环球旅行之后,观察和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考察和研究了无数的地质资料,经过综合探讨之后,才向根深蒂固的“特创论”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这是一场真理对谬误的挑战,其结果自然是真理胜利。可见,任何有效的怀疑,都依赖于对事实的仔细分析和对理论的深入研究。请同学们分析这则论据材料证明了哪个观点?证明了“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这一观点。论据的作用是证明论点。论点的作用是统帅论据问题:1、论据有什么作用?★2、如何辨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3、如何根据论点补写论据?①必须真实可靠。②必须典型,有代表性。③必须与论点有着本质联系。①引用的言论,应有权威性。②直接引用时要原文抄录,不能断章取义。③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原意。论据的特点事实论据:道理论据:1、音乐家贝多芬,战胜众多挫折,艰难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2、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名著《史记》。3、“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4、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问题:1、论据有什么作用?2、如何辨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3、如何根据论点补写论据?成功来自勤奋……古人说得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对我们诉说着勤奋的重要性,勤奋是通向成功的最佳路径。虽然每一个勤奋的人不一定都成功,但成功的人却一定出自勤奋。在平常的生活中,总听到同学们抱怨,“为什么我不是天才?”“为什么我不能成功?”其实所谓的天才获得的成功,正是出于他们的勤奋和努力。(1)请你为文段选择一个道理论据。(2)请你为文段补写一个事实论据。中考阅读材料①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王尔德②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③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却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柳青1、漠泊桑从20岁开始写作,到30岁才写出第一篇短篇小说《羊脂球》,在他的房间里可以看到草稿纸已有书桌那么高了。2、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最后他终于成为了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的一代饱学之人。(1)补写的论据要能证明观点,即论据与论点一致。(2)补写论据的内容要真实、典型。(3)补写论据的语言要简明、概括。补写事实论据的要求:补写论据的答题技巧:紧扣论点精选论据观察例句照例仿写留心生活读书积累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2.周恩来、李世民、秦始皇宽容的美德各是什么?请分别用8个字概括。周恩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世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始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②自然段是从_____进行论证,第③自然段是从____进行论证,把两段结合起来看,其采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宽容是美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不计前怨,广纳贤才正面反面对比论证4、为文章补充一个正面的事实论据。1、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2、南京六尺巷的故事:明代的张居正在京城做大官,有一次收到家里一封信,原来自己家和邻居为一堵墙发生争执。他当即回信:“来信只为一堵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里收到他的回信,就让出了三尺,邻居也让出了三尺,就成了六尺巷。知识的获取,需要我们善于思考,探寻规律,总结方法。作业:1、议论文文体知识熟记于心2、阅读议论文,做练习预祝同学们中考成功!①看到这个题目,不禁想起了周恩来的一个故事:一次,理发师给周总理刮脸,总理咳嗽了一声,刀子把脸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周总理和蔼地说:“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桩小事,使我们看到了总理身上的美德——宽容。(二)宽容美德②宽容是一种美德。留心一下,不难发现人际交往中,凡能做到宽以待人者,一般都深受众人的欢迎。像周恩来这样的好总理,待
本文标题:中考复习课课件--议论文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083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