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医学史第一章一、选择题1.人类发现并使用矿物质药的时间大约是(A)。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母系社会E奴隶社会前期2.在原始舞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医疗保健方法是(D)。A按摩B武术C体操D导引E气功3.“穴而处,下润湿伤民”出自(C)。A《老子》B《左传》C《墨子》D《周易》E《周礼》4.远古时期治疗方法(E)的出现与火的使用有关。A止血法B按摩C导引D针刺E热熨法二、填空题1.《皇帝内经》一书中记载,上古之时,人们从实际经验中总结出用“导引按跷”的方法,可见当时的舞蹈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医疗保健方法了。2.中国最古老的医疗用具是砭石。3.早期的外治法有止血法、按摩法、热熨法。4.矿物药的发现大约开始于原始社会末期。5.针法是有意识地用一些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用来减轻疼痛;灸法是对身体的某些部位进行固定的温热刺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6.火的使用为一些原始的治疗方法,如热熨法、灸治法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7.先秦著作《山海经》记载“河罗之鱼……食之已痈”。三、名词解释导引:导引是一种医疗保健形式,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是由原始舞蹈演化而来的。砭石:砭石是一种锐利的楔形石块,最早的医疗工具,可以用来刺病和排脓放血。针法:针法是借助一定的工具对人体的某些部位进行针刺治疗疾病的方法。灸法:灸法是通过对身体的某一部位进行固定的温热刺激,以达到减轻疼痛、治疗疾病的目的。四、简答题和论述题1.简述火的使用对人类卫生保健的意义答:①火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力,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②使人类的饮食结构由“生食向熟食”转化;③改善了人类的生活和居住环境;④为某些原始治疗方法,如热熨法和灸治法的产生创造了条件。第二章一、选择题1.(D)载“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A《老子》B《庄子》C《礼记》D《周易》E《周礼》2.“掌合王之六食、六膳、百馐”职责的是(B)。A疾医B食医C疡医D兽医E医师3.记载“土薄水浅,其恶易媾”的文献是(B)。A《老子》B《左传》C《礼记》D《周易》E《周礼》4.甲骨文中形容“疾疫流行之年”的词汇是(C)。A疾首B疾目C疾年D疾病E子疾5.记载“国人逐瘈狗”以防狂犬病的文献是(B)。A《诗经》B《左传》C《周礼》D《礼记》E《山海经》6.(C)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精气学说。A《诗经》B《左传》C《管子》D《礼记》E《山海经》7.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A)。A《周易》B《左传》C《周礼》D《礼记》E《山海经》8.最早出现五行相关记载的文献是(D)。A《诗经》B《左传》C《周礼》D《尚书》E《山海经》9.最早记载医生分科的文献是(C)。A《诗经》B《左传》C《周礼》D《礼记》E《山海经》10.现存最早的记载龋齿的文献资料是(E)。A《诗经》B《左传》C《周礼》D《礼记》E甲骨文11.记载“病入膏肓”典故的文献(B)。A《诗经》B《左传》C《周礼》D《礼记》E《山海经》12.最早记载”攻、达、药”治法规范的文献是(B)。A《诗经》B《左传》C《周礼》D《礼记》E《山海经》13.提出“六气致病学说”的医家是(B)。A伊尹B医和C医缓D文挚E扁鹊14.被誉为“百药之长”的是(D)。A汤液B丸药C颗粒剂D酒E桂枝汤15.《山海经》记载有(B)种预防药物。A50余B60余C70余D126E365二、填空题1.《诗经》是我国早期的诗歌总集,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旁涉药物的书籍,其对药物的记载以植物药为主。2.《汉书·食货志》尊酒为“百药之长”。3.汤液,即汤剂、水药,是中医临证用药的主要剂型之一,一般认为商朝的伊尹创制了汤液。4.针砭治病在远古时代已经开始萌芽。5.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有多种不同的观点,对中医学产生重要影响的是人顺应天地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它倡导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发展。6.古代将饮酒治病作为外感风寒、劳伤筋骨等病的治疗方法。7.据《周礼·天官》记载,周代的宫廷医生分为食医、兽医、疡医、疾医四种。8.气精神、阴阳、五行、八卦学说构成了中医自然哲学理论的核心,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9.医和提出的“六气”是指阴、阳、风、雨、晦、明。10.《诗经》、《山海经》是现存最早的记载药物的非医药典籍。11.预防行为是一种是用目的明确的活动,此时期的藏冰、变火、驱逐狂犬、药物预防都体现了重实用的精神。12.针砭治病自远古时代开始萌芽,《灵枢》记载的九针是指形状多样的针具。13.《左传》记载,公元前541年,秦国名医医和在为晋侯诊疾时提出了著名的病因学说六气致病说。14.“藏冰”、“变火”的记载反映了早期先民对预防的重视。15.甲骨文是目前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最早记载了疾病的病名。16.“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出自文献《周易》。17.成语病入膏肓出自先秦文献《左传》,提出了系统的攻、达、药治法规范。18.先秦文献《左传》“国人逐瘈狗”的记载。19.在影响中医学理论的几种哲学思想方面,“阴阳”最早出现于《周易》,“五行”最早见于《尚书》。20.现存的先秦文献中记载药物较多的主要有《诗经》、《山海经》、《周礼》等。21.《山海经》是以记载中国早期名山大川及地理物产为主的文化典籍,也是最早记载药物功效的书籍。22.周朝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医政组织和对医生的考核制度,促进了医生技术水平的提升,为医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3.《周礼·天官》记载,“掌和王之六食、六膳、百馐”职责的是食医;“掌养万民之疾”的是疾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沙之齐”的是疡医“掌疗兽病,疗兽疡”的是兽医。24.《周礼》记载:“男三十娶,女二十嫁。”婚配制度对适婚年龄的规定是构成中国早期医药经验中预防思想的重要环节。三、名词解释六气:公元前541年,医和提出,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六疾: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藏冰:用储藏冰块的办法,调节四时气候变化给人带来的影响,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变火:在不同的季节燃烧不同的燃料,以预防疫病的发生。食医:周代宫廷医师种类之一,相当于现在的营养医生。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时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文字。汤液:汤液就是汤剂,由中药加水煎煮而成,是中医临证用药的主要剂型之一。四、简答题和论述题1.试简述酒的药用价值。答:提振精神、麻醉镇痛、消毒杀菌、通经活络、驱寒散瘀;治疗“外感风寒”、“劳伤筋骨”等疾病;其他:溶剂——加工炮制药物。2.试分析汤液的创制及意义。答:汤液的出现,使人们由习惯用生药转变为用熟药,由使用重剂量单味药转变为适量混用多种药物,这就有利于药效的发挥,并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促进了中医复方的发展。3.简答对六气致病说的认识。答:公元前541年,秦国名医医和提出“六气致病说”。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六淫: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4.概述早期医药经验中的预防思想。答:①思想的转变,《周易》及《老子》提出“防患于未然”;“无为自化,清净自正”。②《左传》《周礼》提出藏冰与变火:藏冰:用储藏冰块的办法,调节四时气候变化给人带来的影响,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变火:在不同的季节燃烧不同的燃料,以预防疫病的发生。③婚配制度对适婚年龄规定、驱逐狂犬及药物预防。第三章一、选择题1.被后世誉为“医圣”的汉末医家是(C)。A孙思邈B扁鹊C张仲景D李时珍E华佗2.《神农本草经》载药(B)种。A125B365C730D844E1203.首载“独取寸口”脉诊法的医籍是(A)。A《黄帝八十一难经》B《黄帝内经》C《金匮要略》D《脉诀》E《伤寒论》4.标志着中医学由经验积累上升为理论总结,完成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构建的医籍是(B)。A《黄帝八十一难经》B《黄帝内经》C《金匮要略》D《脉诀》E《伤寒论》5.最早将病因分为三类的著作是(C)。A《黄帝八十一难经》B《黄帝内经》C《金匮要略》D《脉诀》E《伤寒论》6.现存最早的中医学方书是(D)。A《黄帝八十一难经》B《黄帝内经》C《金匮要略》D《五十二病方》E《治百病方》7.首次系统阐述中医整体观念的医籍是(B)。A《黄帝八十一难经》B《黄帝内经》C《金匮要略》D《五十二病方》E《治百病方》8.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是(C)。A《却谷食气》B《引书》C《导引图》D《五十二病方》E《治百病方》9.最早论述药物四气五味的药物学著作是(D)。A《本草经集注》B《名医别录》C《金匮要略》D《神农本草经》E《新修本草》10.现存最早的妇产科著作是(D)。A《妇人大全良方》B《经效产宝》C《金匮要略》D《胎产书》E《十月养胎法》11.提出“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名门”的医籍是(E)。A《黄帝内经》B《经效产宝》C《金匮要略》D《胎产书》E《黄帝八十一难经》12.现存最早论述经络学说的文献是(A)。A《阴阳十一脉灸经》B《脉经》C《伤寒论》D《黄帝内经》E《五十二病方》13.被誉为“外科鼻祖”的医家是(C)。A医和B张仲景C华佗D淳于意E扁鹊14.《伤寒杂病论》共计收方(D)首。A214B365C113D269E16215.留给后世“诊籍”的医家是(E)。A医和B张仲景C华佗D扁鹊E淳于意二、填空题1.中国现存最早的论述经络学说的文献是《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2.现存最早的妇产科著作是《胎产书》,书中所载胎教内容为医学史上最早的论述。3.《导引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4.我国现存最早的气功导引著作是《却谷食气》。5.我国现存最早的导引术专著是《引书》。5.《脉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疾病证候学专论。6.《黄帝内经》分为《素问》、《灵枢》两部分,共计18卷162篇。7.《难经》相传为秦越人所撰,论述了81个医学问题,在中医基本理论和临床方面丰富了中医学的内容。8.《难经》首开后世命门学说之先河,指出其功能为“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9.《神农本草经》提出药物三品分类法,共记载药物365种。10.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为东汉末期人,其著作为《伤寒杂病论》。11《伤寒论》以“六经辨证”论治伤寒;《金匮要略》以“脏腑辨证”论治内科杂病。12.《伤寒论》10卷22篇,载方113首;《金匮要略》6卷25篇,载方262首。13.张仲景首次将病因分为三类,为后世三因致病说之肇始。14.《伤寒杂病论》共计收方269首,收药214种,在中国医学史上被誉为“方书之祖”。15.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16.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的医书有《脉书》、《引书》。17.《五十二病方》分为52题,每题都是治疗一类疾病的医方。18.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气动导引类著作有《导引图》和《却谷食气》。19.《阴阳脉死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诊断学专书。20.汉墓出土记载导引术式的著作有《导引图》和《引书》。21.中医四大经典的出现,标志着中医学术体系的建立。22.《难经》最大的贡献是首创独取寸口诊脉法。23.《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的四气是寒、热、温、凉,五味包括酸、咸、甘、苦、辛。24.《神农本草经》记载方剂组方原则包括君、臣、佐、使。25.《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的七情和合理论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反、相恶。26.《黄帝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进入系统的理论总结阶段。27.《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融理法方药于一体的辨证论治原则,开中医学脏腑辨证之先河。28.《神农本草经》对药物的配伍宜忌进行了说明,并阐述了药物的性味及采集加工炮制方法。29.我国药物学专著中最早出现的药物分类法是三品分类法。30.《黄帝内经》的整体观念包括人与自然、人体自身、人的心身、人与社会4个方面。三、名词解释《五十二病方》: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为现存最早的医方书,代表了西汉以前的临证医学水平。《导引图》: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为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体现了古代仿生学在医疗体育中的运用。四气五味:《神农本草经》最早记载,药物有寒热温凉四气之分,又有酸咸甘苦辛五味之分。三品分类法:见于《神农本草经》,见于药物学专著的最早分类法,按照有毒无毒将365种药物划分为三大类。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撰著《伤寒
本文标题:中国医学史题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107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