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小学数学如何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小学数学如何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学习心得统计学的一个研究对象是数据,它是通过收集数据,以及对数据的分析来帮我们解决问题的。《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将实验稿中的“统计观念”改为“数据分析观念”,指出了统计的核心就是数据分析。通过两天的学习,我对数据分析观念的内涵、如何发展数据分析观念,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我结合几位专家所举的例子,谈关于小学数学如何发展数据分析观念的几点看法。一、要诱发学生进行数据分析的动机,使学生愿意参与数据分析活动。数据分析必须面对一堆数据,别说是小孩,就是大人,都有可能感觉枯燥乏味。因此,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是要选择合适的素材。在素材的选择上,我们可以考虑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借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安华老师所上的《统计》,是以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作为引入的。此外,几位专家还举了一些例子,比如统计学生上学所用的时间,感悟随机性;新年联欢会买水果,调查班里最喜欢吃的水果;学生在一、二年级的不同体重等等。这些素材都是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二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数据分析的现实意义(或者说价值)。只有让学生觉得进行数据分析是必须的、有用的,不进行数据分析就办不成事,事情就解决不了;学生才有可能积极投身学习活动。下面的教学片断就是很好的说明:教师出示几部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问学生想看哪一部。由于学生各自想看的动画片不相同。由此引出问题。师:有什么问题?生:我们什么都想看。生:看谁想看的动画片多。师:谁能想办法?生:要谦让。师:那谦让了,同意么?生:我有好办法,用统计,我们班40多位同学统计。想看什么的人多就看什么。师:你听明白吗?生:他说看哪个动画片的人多就看哪个动画片。师:如果看蓝猫的人多,那喜欢看红袋鼠的人怎么办啊?生:那就看蓝猫。师:我们要统计什么呀?生:统计喜欢看这四部动画片的人数。从这个教学片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除了找学生熟悉的、喜欢的动画片创设情境外,更注重引发学生思考怎么解决问题,由于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不一样,而又只能看一部动画片,这样就产生矛盾,同时数据分析成了学生内心的一种需要,他们必须知道喜欢看哪一部动画片的人数多,才有可能解决这一矛盾。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参与到数据分析当中来。二、要不断诱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修正自己想法的过程中掌握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分析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数据分析的过程不应只是计算和画图,应该把重点放在怎样分析数据上。因此,教师要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让学生感悟到我们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来做统计的。通过数据分析,学生从中提取相关信息,根据不同的背景,选择不同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下面的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案例一:教师出示一、二年级学生的体重。师:我们的体重有怎样的变化。生:一年级比二年级轻,二年级的点长重了。师:你从数字哪里看出来的?生:这边是32,那边是34.师:从32变到34千克,那么他说的是谁的体重?生:我们一年级到二年级的体重。师:是我们的,我们教师这样的吗?都是从32到34吗?是全班吗?生:一个人的。师:那刚才我们要回答什么问题来着?要回答全班的变化情况。我们班全班怎么变的?生:有的同学变重了,有的同学变轻了一点。师:你觉得谁变轻了?生:24变成20.师:他觉得24对应着这边的20。对不起,刚才老师忘了解释,刚才这个数到这个数,老师是打乱了顺序的,这边是全体一年级时候的,这边是全体二年级时候的体重。你还能试着说吗?你有什么困难啊?说不清啦!是吗?生:刚才的问题是什么?师: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生:不知道哪个是谁的体重。师:是不是看不清了?觉得说明问题不好回答。那好,咱们想个办法,怎么能把我们的体重变化这个事情说清楚呢?观察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把这些数据怎样?生:按顺序排一下。师:按什么顺序?生:按体重顺序,从轻到重。师:从轻到重排,是不是?数据怎样啊?整理整理。排一排,你觉得还有什么办法没有?两个人商量商量。学生交流。生:把相同的数量放一起。师:什么相同?生:相同是一样。生:分类。生:把轻的放在一年级,重的放在二年级。师:还是分类,什么是轻的?生:20~25是轻的,25~30是重的。师:听懂了吗?孩子,他要把数怎样啦?生:他要氢20~30放在一年级,20到34放在二年级那。师:混起来是吧?但是混起来还要把他们干嘛呀?生:分类。师:老师把他们整理一下。体重(千克)15及15以下16~2021~2526~3031~31以上师:你看得懂吗?以上这一教学片断,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使学生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当教师提出“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时不断引发学生思考:“怎么把这事说清楚?这些数据怎么办呀?看得出来,教师不温不火,很有耐心。经过学生讨论,按顺序排一下,相同的放在一起。可以看出,学生有初步的分类意识和排序的思想。而这两点,正是描述和整理数据的开始。案例二:师:这就是我们全班统计的结果,谁有什么发现呢?生:加起来的不是37个。师:你给大家说说,你带着我们加加。生:1+9=10,10+8=18,18+5=33。还有4人。师:你是什么原因。你看我们班这个同学可会举手回答问题啦!有没有同学一部动画片都没看,一部动画片都没看的呀?还真没有,我知道,我们一年级的小同学特别喜欢看动画片,没有没举手的。那这怎么回事呢?生:有个小朋友他每部动画片都没有举手。师:刚才我们问了,有这样的同学吗?都说没有。生:……师:哦,你又说发现。生:**同学刚才没举手。师:唉哟,缺了他。还有三个没举手呢。那我们统计出来的数据不准确。生1:都要举手。生2:不能多举。生3:不能少举。生4:找摄像的叔叔帮我们数数。师:我们自己数。各小组合作,……数据不准,我们得再重新来做。要重新来做,我们刚才采用的是举手表决的方式,不准确,同学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小组商量商量。学生交流。师:刚才有同学有好办法。我请两组同学把好办法先说给大家听听。生1:每人站一次,站着看得比较清楚。生2:每个小组分组去做,然后再把小卡片交给老师。师:其实他的想法好呀,安教师明白,他说的老师特别清楚。(你稍等,会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他想说呀,是我们四个人先把意见说清楚,统计明白,然后我们再把全班同学的意见汇总到一起,这是不是发办法啊?生3:全班同学把猫和老鼠的票放多,把唐老鸭的票放少。师:其实你用几个字就可以说明的,他刚才的办法,还有同学看了学具受了启发,我们可以进行一次,拿给你四部动画片,我给小卡片了,你就可以从中选出你最喜欢的那部进行(生:表决)投票表决了。那现在我们可以进行一下这项工作。这一教学片断,教学没有直接地告诉学生用什么方法,而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且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从学生交流的情况看,他们真地动脑想办法了,而且想出来的办法还真不错,彻底解决了统计原始数据时要“不重复,不遗漏”的问题,这是多么地难能可贵!三、要通过数据分析,渗透抽样调查和数据随机性的思想。数据的随机性主要有两层涵义: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会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如何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134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