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5.(2016全国卷Ⅰ)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C.“朝廷中的各级官员”错,“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也泛指官吏,不是单指“朝廷中的”。•(2016全国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B.陛下指宫殿中立在台阶下的护卫,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D.移疾是指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文中没有提到陈登云受到权臣诋毁求退,属无中生有,错误。•(2016全国卷Ⅲ)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A.土地、户籍由户部掌管。阅读训练不忘积累文化常识积累文化常识时间表述古人称谓官职任免地理常识科举考试传统节日年龄表述古代礼仪姓名字号古人称谓分类古人称谓习惯称谓古人谦称古人敬称古人贱称特殊称谓朋友关系文集命名官职任免词语分类官职任免拜官授职官员提拔上任退休主管主持罢免官职贬官降职古代时间表述纪年月日节令记时传统节日一、古人习惯称谓1.【称籍贯】•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2.【称郡望】韩愈昌黎人(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3.【称官名】•《琵琶行》:“江洲司马春衫湿”“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4.【称爵名】名将郭子仪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5.【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6.【兼称】1.《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2.《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7.【直呼姓名】1.用于自称: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厌恶的人:不幸吕师蒙构恶于前3.用于给人作传记:廉颇者赵之良将也。8.【称号、字、斋号、谥号】1.称号:青莲居士、东坡居士2.字:王子安,白乐天,3.斋号:聊斋先生4.谥号;乡先辈左忠逸公欧阳文忠公(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二、古人称谓之谦称•(2)古代帝王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下官、末官、小吏等。•(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二、古人称谓之谦称•(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对别人称自己家年纪大的亲属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6)其他自谦词有:–在下-----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晚辈或地位低的人–小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老人;–妾------女子;–寡君----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二、古人称谓之谦称•(1)对帝王的敬称: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陛下代称皇帝。•(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殿下。•(3)对将军的敬称--------------麾下。•(4)对有一定地位的使节--------节下;三、古人称谓之敬称(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贤侄、贤弟、仁兄等等。(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丈、丈人专指岳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三、古人称谓之敬称(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称已经死去的父亲---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等;(8)对尊长者\朋辈之间的敬称----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9)君对臣的敬称-----卿或爱卿。(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三、古人称谓之敬称1.“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2.《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3.《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4.《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四、古人称谓之贱称(1)百姓的称谓。常见: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2)职业的称谓。《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以优伶为业,名孟,故得名。“优”,亦称优伶、伶人,后亦称戏曲演员。四、古人称谓之特殊称谓五、古人称谓之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1.贫贱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2.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3.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4.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5.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6.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7.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8.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朋友9.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10.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1.----“贫贱之交”;2.----“金兰之交”;3.----“刎颈之交”;4.----“患难之交”5.----“莫逆之交”;6.----“竹马之交”;7.----“布衣之交”8.----“忘年之交”;9.----“忘形之交”;10.---“君子之交”;古人命名文集或诗集的方法•(1)以作者姓名命名。如《孟浩然集》•(2)以官爵命名。如《王右丞集》(王维)•(3)以谥号命名。如《范文正公集》(范仲淹)•(4)以书斋命名。如《聊斋志异》(蒲松龄)。•(5)以作者字、号命名•如《李太白全集》、《王子安集》(王勃)•(6)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如《樊川文集》(杜牧)、《贾长沙集》(贾谊)、•(7)以出生地命名。如《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8)以帝王年号命名如《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姓”的由來•战国时期以前,只有贵族有“姓”,平民并没有“姓”,只有名。•“姓”有“从女生”的意思,留下了“只知有母”的历史痕迹。•“姓”,是家族的族号,用来分别祖先的家族系统。•同“姓”有血缘关系,不能通婚。•后期,子女分散各地,因此有“氏”的出现来界定每支氏族。氏的由来•“氏”用以分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氏”的命名方法为:•1.以先人的别号为氏2.以居处为氏•3.以先人的名为氏4.以邑名为氏•5.以官职为氏6.以职业为氏•7.以先人的謚号为氏•只有贵族男子可以称“氏”,女子只能称“姓”。“名”“字”的由来•“字”“名”在周代出现,是别人对自己的称呼。•古代同姓同氏的人很多,“名”与“字”用以区分,作符号标记,方便人际交往。•男子二十岁时举行冠礼时,他的祖父为他取“字”,女子则在十五岁举行笄礼时取。•“名”可能与出生的时辰有关,亦可能与出生时的特殊情况有关。•“字”与“名”有着意义上的联系,有的是同义词,有的则是意义相反的。号的由来•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可分为五类,包括绰号、谥号、尊号、年号和庙号。•绰号是根据一个人的身材、性格而生的,含有褒善贬恶的意味。•谥号是古代的皇帝、诸候、大臣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行为给予一称号,用来判别死者的功德。•尊号和谥号差不多,分别是它可以在生前或死后给予的。•年号是皇帝纪年的名号,始源于汉武帝。•庙号是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堂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始源于商代。官职任免之拜官授职•拜:拜官授职,某种官职或名位,如“于是辞相印不拜”《张衡传》•除:除臣洗马《陈情表》•征: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辟:连开辟公府不就《张衡传》•举、荐:举孝廉不行《张衡传》•加封:•起:起为太使令•选:赠:补:官职任免之官员提拔•拔擢进加陟•迁升迁授迁叙官职任免之贬官降职•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官职任免之罢免官职谪:降职贬官、调往边远地区。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去:解除职务,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官职任免之主管主持•知、守、尹:•主管、主持,后多跟地点,如知某州,守某郡,尹京(做京城的长官)•主、秉、典、司:•主管,后多带管理的职责。官职任免之上任退休•下车:指官员刚刚到任工作。•如《张衡传》“衡下车治威严。”•视事:做官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致仕、致事、致政、休致等。科举考试制度院试:县、府级考试,及格者称生员(秀才)。未考取秀才者称童生。第一名称案首。乡试:省级考试,秀才参加,及格者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礼部主持,举人参加考试,及格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皇帝主持,贡士参加考试,及格者称进士,前三名称状元、榜眼、探花。征辟察举制•【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传统节日春节元宵寒食‧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除夕春节•原指岁始,第一天称为元未旦,也叫元日、正旦、元辰、端日,俗称大年初一。•“年”的最初概念,是与作物生长的周期性和人类生产的劳动的周期性相关联的。•“元旦”期间,人们喜欢燃点爆竹,增添节日气氛。•阳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同时把阴历的正月初一正式定为“春节”。元宵•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为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起源很古,相传始于西汉,盛于唐、宋。•中国“元宵节”的传统风俗有扎花灯、猜灯迷、闹花灯、耍狮子、
本文标题: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139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