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原理方法论总结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及方法论一、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4.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1)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2)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美观、消沉,丧失斗志。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5.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另一方面,按客观规律办事也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2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变害为利。二、唯物辩证法(一)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①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多种多样。联系是具体的多样的有条件的。方法论:分析各种条件,把握联系的多样性。4.联系的条件性原理:任何具体的联系,都要依赖于一定的条件。方法论: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或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5.整体与部分相统一原理: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处于统率的主导地位,整体由部分构成,关键部分的功能会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以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方法论: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②重视部分,搞好局部,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最优目标;③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6.因果联系原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总是伴随一定的结果,结果总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连接之中,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①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3预见性。(二)发展的观点1.发展的观点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方法论:①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③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④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2.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都是在量变和质变的两种状态中不断发展的。方法论:①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②要坚持适度原则。③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④要重视量的积累。⑤学会优化结构。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方法论:坚持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道路。(三)矛盾的观点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方法论:不仅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善于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两点论,防止片面性,反对一点论。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构成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反对千篇一律、一4刀切。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在不同场合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我们认识事物时,就必须把这两方面辩证地统一起来,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也就是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现实意义: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创造了许多科学的工作方法,如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都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的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既要反对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又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视次要矛盾的“单打一”。5.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反对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甚至颠倒主次,混淆事物性质的错误倾向。6.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主次矛盾和主次方面的相互关系原理)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决定着事物的性质。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5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坚持两点论,就是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再认识某一矛盾是,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四)辩证否定观原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方法论: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既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实践决定认识(理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阻碍作用。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2.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扩展、推移原理:从深度上说,认识需要不断深化;从广度上说,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进程上说,认识必须向前推移。方法论:反对思想僵化、认识固定化的观点,反对一切停止、悲观、无所作为的观点。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认识运动的规律原理:人的认识过程经过了两次飞跃才能完成一个周期,其中第一次飞跃是从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感性认识是指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具有直接性、形象性的特点,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主要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首先,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到理性认识;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中有感性认识。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有:第一,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得尽可能全面、正确的感性认识材料;第二,运用抽象思维能力对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抽象,才能获得真正的理性认识。第二次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第一次飞跃是第二次飞跃的前提和准备,第二次飞跃是第一次飞跃的目的和归宿。方法论:认识应该做到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所谓具体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实际相结合;所谓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同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实际相适应。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原理:真理的绝对性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真理的相对性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首先,二者相互依存。每一个正确认识都是在一定范围、程度和条件下的认识,因而是相对的;但在这一定范围、程度和条件下,它又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这是绝对的。其次,二者相互包含。真理的绝对性寓于真理的相对性之中。真理的相对性必然包含并表现着真理的绝对性。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反对绝对主义真理论,又要反对相对主义真理论。绝对主义真理论只看到真理的绝对性一面,看不到真理的相对性。相对主义真理论只看到真理的相对性一面,看不到真理的绝对性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原理方法论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141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