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龙源期刊网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作者:陈明杰来源:《消费导刊》2009年第23期[摘要]可持续发展观念是科技进步的产物和对传统科技观的扬弃,它要求确立一种全新的科技观。现代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带来负面影响。[关键词]科技可持续发展作用作者简介:陈明杰(1973-),男,福建明溪人,三明学院政法系讲师、硕士。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和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是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之一。科技进步有效地为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客观依据,促进可持续发展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加深人类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认识程度,开拓新的可利用的自然资源领域,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对缓解人口与经济增长同资源有限性的矛盾,扩大环境容量进而相应地扩大生存空间,改善生存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一、可持续发展观念是科技进步的产物可持续发展观念是科学认识的成果。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发展的内涵经过了半个世纪的演变:20世纪50年代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认为资本积累和工业化是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60年代则认为发展包含增长加结构变化。虽然发展的含义扩展,但经济增长仍然是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70年代发展转到强调贫困、失业和分配不公問题的改善,从而拓宽了发展的内涵和本质,把发展同人的基本需要联系起来。80年代把注意力转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90年代发展的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大大拓宽,不仅包括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分配、环境的改善,还包括政治、文化和社会等非经济因素的改进。强调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可见,可持续发展是科学认识的伟大成果。可持续发展观念是科学思维的反映。人类在对经济发展的思维方式中,经过了单一目标向多元目标转化,由片面思维转向全面思考的过程。可持续发展观是在全球面临经济、环境、社全等问题的背景下,人类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和对现实与未来的忧患中领悟而来。从以单纯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发展转向经济、生态、社会的综合发展;从以物质为本位的发展转向以人为本位的发展;从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长期利益、整体利益的发展;从只只顾自身、向自然索取转向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关爱生命和地球。树立经济、生态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科学意识,从与自然作斗争转变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发展观上体现了未来、全局和整体的现代科学思维。龙源期刊网可持续发展观念是科学行动的指南。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同的历史阶段及同一历史阶段的不同国家或地区,由于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科技水平不同,其发展道路显然不同。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居于自然界的仆从地位。近代科技帮助人们从自然的压迫和摆布下解放出来,取得了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又陷入了对科技力量的盲目崇拜。二战后,科技在开发改造自然的征途上凯歌高奏、所向无敌,空前放大了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力量的同时,也空前放大了人类破坏生态和毁灭自身的力量。迫使人们把自然和人类作为社会生态的整体系统加以对待和思考,选择可持续发展之路。使之成为一个广泛的、涉及全局发展的根本性战略思想和人们行动的指南。二、可持续发展观念对传统科技观的扬弃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观上的一场革命,必然引发科技观的变革。随着以传统科技观为支撑的传统发展观被可持续发展观所取代,传统科技观必将被现代科技观所取代。现代科技观的建立必须以对传统科技观的反思为前提。传统科技观抛开了人类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制约来看待科技对工业文明的作用。认为科技仅仅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每一种技术都被用来服务于人类特定的目的,并进而认为技术是中性的,只是那些创造和使用技术的人使得技术成为一种善或恶的力量。爱因斯坦认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1]可见,传统科技观把科技同其社会后果区别开来,认为科技仅仅是实现价值的手段,本身不会产生特殊的伦理问题。这种工具主义的科技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和对立,追求生产力量的扩张,使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从最初的浑沌一体到逐步松驰,最终演变为对抗状态。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科技观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一方面,传统科技观假定科技的设计者和使用者能够完全理解科技的目的。事实上,科技的大部分后果难以预见。另一方面,技术本身已构成了社会秩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科技本身同其用处不能完全区分开来,特别是对生产力量的扩张的追求,割裂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毁坏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使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难以为继。由此可见,传统科技观内在地蕴涵着根本性的矛盾。其负面效应只有在现代社会才充分暴露,被人们所认识、反思并提出变革的要求,扬弃传统科技观。在人类进入全球化时代,各国通力合作才能解决其带来的诸多全球性问题。三、可持续发展观念中的“第一生产力”马克思指出:“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2]在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还没有当代这样强烈的时候,马克思就把科技纳入了生产力的范畴并当作提高劳动生产力的一个龙源期刊网相对独立的因素。邓小平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实事求是地分析了科技的生产力功能,强调科技已成为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深刻阐明了科技是现代生产力诸要素的主导因素,是对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科学抽象和对时代特征准确反映。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生产力是“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的客观物质力量”,科技的本质属性或基本职能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第一力量,科技的最高价值目标在于开发自然,驾驭自然,索取自然。近代科技的每一次进步都扩大了人征服自然的能力,人们的行为所追求的主要是使自然界来符合人的需要为目的,很少考虑如何使人的需要适合、适应自然的特性和生态规律,一味陶醉于对大自然的胜利而忽视了大自然的报复、惩罚。人们抛弃了早先对自然力量的盲目崇拜却陷入了对科技力量的盲目崇拜。特别是现代科技迅猛发展和工农业建设的重大进展,显示了人类行为力量越来越强大的同时,对环境、资源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破坏性影响,以至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宣告人类文明单向发展的不可持续性。马克思指出:在人类对自然进行斗争、扩大生产力的领域中,“自由只能是: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3]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人类从自然的必然王国走向文明的自由王国,并不能为所欲为地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贪婪地掠夺自然。而应以理性精神,自觉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自然资源的最低消耗换取社会生产力的最大发展,体现人与自然之间建立协调、平衡的思想。因此,可持续发展观念中的生产力是“人类在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中,以保持生态平衡为基础,合理地控制自然,把自然物改造成适合人类需要的物质资料的力量。”这要求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发展。为此,科技的基本职能和价值目标只能是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四、科技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环发大会中指出:“没有科学就没有可持续发展,这样的说法并不夸张。对于当今的许多主要的环境和发展问题来说,科学(包括社会和人文科学)在探索和分析问题,找出解决方法以及确保采取科学的行为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事实上,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的一切进展,科学无时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科技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科技的物质功能。现代科技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发生质的飞跃的重要标志。它在整个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对生产力诸要素的作用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都体现了第一生产力的功能。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相互作用的机制已经逆转,科学理论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头,而且为生产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的途径,形成科学→技术→生产的发展顺序。科技的进步是一个加速的发展过程。恩格斯曾指出:科学的发展同前一代人遗留下的知识量成正比,在最龙源期刊网普遍的情况下,科学也是按几何级数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得越快,其对社会经济渗透得越快,科学技术的乘数效应即现代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增大也就越快。尤其是高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生产力发生了根本性的飞跃,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引起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向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速、高效、高投资的产业迈进。高技术促进经济全球化,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量。二是科技的生态功能。现代科技的发展一方面揭示了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改变人们对自然的片面认识,促进现代生态意识的形成,有利于人类在发展中自觉调整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实现环境无害化发展。另一方面提高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承载能力,扩大人的活动空间,使自然界中原先不能被利用的物质和能量进入人与自然的交换系统。现代科技的发展为评估、预测、防范、控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供手段。人们既可以选择负面效应较小的工程项目优先发展,又可以创立和发展专门为恢复生态平衡服务的产业。依靠科技强化对生态过程的研究,健全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管理政策,缓解人口激增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协调环境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科技的精神功能。现代科技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科技文化,通过渗透在具体科技知识之中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表现出来。科学知识体系不仅以技术为中介转化为人类社会可见的物质成就,而且给人类社会的内在世界以种种思想的陶冶和满足,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与物质世界同步的成就感。科学思想使人们在科技文化中得到信念价值、解释价值、预见价值、认知价值、增殖价值和审美价值等方面的提高。科学方法不仅是科学统一性的基础和科学合法性的保障,而且是作为研究活动的科学精神价值的集中体现,通过实证精神、理性精神和臻美精神对人们产生影响。科学精神以其普遍性、公有性、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性维护了科学共同体的秩序,并内化为科学良心,通过科学家的示范作用发扬光大,推动当今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科技并非万能,一方面,它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促进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其所引发的社会危机,使人类陷入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科技和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二律背反的关系。究其原因,主要是人类认识水平的限制和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就认识根源而言,现代科技的负面效应归咎于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受实践水平的限制而导致对自然过程的复杂机制认识不足;就价值观而言,人们在选择、运用科技时的短视行为,忽视了人类长远的、整体的利益。就社会因素而言,科技所追求的目的、实施方式和后果,都要受科技主体所处社会关系的制约。参考文献[1]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杜京:商务印书馆,1979龙源期刊网[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4]甘师俊主編:可持续发展跨世纪的抉择,广东科技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
本文标题: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151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