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 第九章 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方法
第九章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方法本章内容构成:第一节教学过程第二节教学原则第三节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理解教学过程的概念,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理论;理解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掌握教学过程的阶段和教学的基本环节;理解教学原则的内涵及要求,掌握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操作程序。★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课堂讨论相结合★重点:教学过程的概念、教学过程的阶段和教学的基本环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操作程序。★难点:如何理解教学过程的概念、如何进行备课第一节教学过程本节内容提要:一、教学过程的概念二、教学过程的理论三、教学过程的本质四、教学过程的规律五、教学过程的阶段六、教学工作的环节一、教学过程的概念教学任务的实现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即教学过程,它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智能、增强体质,形成一定思想品德和世界观基础以及审美、劳动观点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从而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四个要素组成。教师——主导作用学生——学习的主体教学内容——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主要信息教学手段——教师有效传递信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二、教学过程的理论(一)教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教学理论,亦即“教学论”,是研究教学过程规律及其应用的理论,其研究对象是教学现象和教学问题,主要在于揭示教学规律。(二)教学理论的历史演变1.教学理论的萌芽我国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提倡“躬行”,初步形成了把“学”、“思”、“行”看作统一学习过程的思想。在西方,古罗马的昆体良在《雄辩术原理》提出了“模仿、理论、练习”三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理论。2.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J.F.Herbart)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揭示了课堂教学的某些规律性。席勒(Ziller)提出了分析、综合、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过程。赖因(Rein)提出了预备(提出问题、说明目的)、提示(提示新课程、讲解新教材)、联系、总结、应用的教学过程。3.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J.Dewey)提出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N.A.KaupoB)认为,教学是教师以知识技能、技巧的体系武装学生的过程,必须遵循列宁提出的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思维到实践认识真理的辩证途径。(三)教学理论的主要流派1.赞科夫的教学理论2.布鲁纳的教学理论3.巴班斯基的教学理论三、教学过程的本质(一)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1.学生的认识对象具有间接性2.学生的认识条件具有引导性3.学生的认识过程具有简捷性(二)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活动,学生的认识活动必须和学生身心两个方面相关联。一个是心理活动,另一个是生理活动。综上所述,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四、教学过程的规律教学规律是教学现象中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的联系。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教学规律中高层次、起主导作用的规律,主要包括:(一)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和学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第一,教师肩负社会的委托,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来培养人,所以教学任务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都由教师决定。第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靠教师去激发。第三,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快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和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2.学生即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3.师生平等互动,教学相长(二)直接经验与及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感性认识为基础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三)掌握知识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规律1.掌握知识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2.思想道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3.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思想道德教育,二是重视思想道德教育而忽视知识传授)(四)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学生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五、教学过程的阶段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可把教学过程分为六个阶段:(一)激发动机(二)感知教材(三)理解教材(四)巩固知识(五)运用知识(六)检查效果教学过程的几个基本阶段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反应了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教学这个特殊认识活动的特点。六、教学工作的环节教学工作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和多个环节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从教师的角度,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与答疑、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从学生的角度,包括:预习、听课、练习、复习与自我检查。下面介绍教的五个环节:(一)备课1.备课的意义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2.备课的方法(1)做好三项工作一是专研教材;二是了解学生;三是选择教学方法。(2)写好三种计划一是写好学期(或学年)的教学进度计划。二是写好课题(或单元)教学计划。三是写好课时教学计划。(二)上课1.教学目的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方法得当4.教学组织严密5.教学语言清晰6.双边活动积极(三)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1.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的意义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是检查和衡量学生学习状况和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效果。通过作业批改,教师可以不断获取教学反馈信息,并据此对教学进行调整。2.课外作业布置应注意的问题(1)作业的内容(2)作业的质和量(3)对作业的要求3.作业的批改与讲评(四)课外辅导与答疑(五)学生成绩的检查和评定1.学生成绩的检查和评定的意义(1)学校领导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情况(2)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情况(3)家长可以了解自己子女的情况2.学生成绩的检查和评定的方法检查:(1)考查(课堂提问、检查书面作业、书面测验);(2)考试(口试、笔试、实践考试)评定:(1)百分记分法;(2)等级制记分法;(3)评语法。第二节教学原则本节内容提要:一、什么是教学原则二、教学中应遵循基本原则一、什么是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也是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或者说,教学实践是教学原则赖以产生的根基和土壤,也是教学原则不断更新、发展、丰富的唯一源泉。二、教学中应遵循基本原则(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1.确保教学的科学性2.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3.将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二)启发性原则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其思维能力3.要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进行创造性学习4.发扬教学民主,融洽师生关系(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重视理论知识教学2.培养学以致用能力3.注意精讲巧练结合4.适当补充乡土教材(四)直观性原则1.明确的目的性和典型性2.直观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4.提倡师生自制教具(五)循序渐进原则1.按课程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握关键3.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六)巩固性原则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组织好学生的各种复习3.在知识的扩大改组中巩固4.通过作业练习和检查促进巩固(七)因材施教原则1.了解并全面把握学生实际2.面向学生的大多数进行教学3.正确对待个别差异第三节教学方法本节内容提要:一、教学方法概述二、我国学校常用的教学方法三、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趋势一、教学方法概述(一)教学方法的含义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及活动方式的总称,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它主要解决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的问题。我国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九种,都是以教或学的活动名称命名的:以学生实习为主—实习作业法主以学生练习(作业)为—练习法以学生动手实验为主—实验法、见习、调研)为主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参观法为主以教师演示教具、实验—演示法以学生读书为主—读书指导法论)为主以学生讨论(议论、辩—讨论法以师生谈话为主—谈话法以教师为主—讲授法教学方法(二)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1.依据教学目的和任务选择教学方法2.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3.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教学方法4.依据学校的条件和教师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三)运用教学方法的要求1.提倡启发式,坚持联系实际2.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二、我国学校常用的教学方法(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演讲三种方式。要求:(1)讲授的内容要有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和趣味性。(2)要富有启发性。(3)讲究语言艺术。2.谈话法可得分为启发谈话和复习谈话两种。要求:(1)课前要做充分周密的准备。(2)组织全体学生参加谈话过程。(3)要做好归纳、小结。3.讨论法要求:(1)讨论前,教师要提出讨论题和讨论的具体要求。(2)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3)讨论后,教师要做好讨论小结。4.读书指导法要求:(1)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2)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向学生推荐好书。(3)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加强辅导。(4)适当组织一些读书活动。(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1.演示法要求:(1)做好准备。(2)指导学生观察。(3)讲究演示的方法。2.参观法可分为三类: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参观。要求:(1)要有准备。(2)要有指导。(3)要有总结。(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1.实验法要求:(1)做好实验前的准备。(2)注意实验中的指导。(3)做好实验后的总结。2.实习作业法3.练习法要求:(1)提高练习的自觉性。(2)循序渐进,逐步提高。(3)练习的方法要多样化。三、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趋势(一)教学方法的变革教学方法是动态发展的,它随着一定的历史时代的社会生活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变化。1.封建社会实行专制制度,学校主要采用注入式的说教、呆读死记脱离实际的繁琐的教学方法。2.资本主义社会,教学开始采用演示、观察、实验等方法。3.现代社会,学校的物质条件不断改善,各种现代化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观察,使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二)教学方法理论的发展趋势1.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通过科学的选择和组合,发挥教学方法系统的整体功能2.重视对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自己去学校的探索,把教法与学法辩证地统一起来3.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和创造力,不仅注意学生的外部活动,而且重视学生的内部活动4.注意现代化教学的广泛应用思考与讨论:1.何谓教学过程?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2.教学过程的环节是什么?3.教学中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本文标题:第九章 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172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