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中国佛教史09-04
第一講佛教在中國的初傳第一節:佛教初傳與經典翻譯一、佛教傳入諸說二、經典翻譯概況第二節:漢魏佛教的基本特點一、佛陀祭祀二、精神不滅三、三教關係第一節:佛教初傳與經典翻譯一、佛教傳入諸說漢明感夢——伊存授經二、經典翻譯概況昔孝明皇帝夢見神人,身有日光,飛在殿前,欣然悅之。明日,博問羣臣:此為何神?有通人傅毅曰:臣聞天竺有得道者,号曰佛,飛行虚空,身有日光,殆将其神也。於是上窹,遣中郎蔡愔、羽林郎中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十八人,於大月支寫佛經四十二章,藏在蘭臺石室第十四間。——《牟子理惑論》昔漢哀帝元壽元年,博士弟子景盧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經》,曰復立者其人也。——《魏略·西戎傳》第一節:佛教初傳與經典翻譯一、佛教傳入諸說二、經典翻譯概況四十二章經——安世高——支婁迦讖《四十二章經》(迦葉摩騰、竺法蘭共譯)吾視諸侯之位如過客,視金玉之寶如礫石,視氎素之好如弊帛。佛言:除鬚髮,為沙門,受道法。去世資財,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慎不再矣。使人愚弊者,愛與欲也。愛欲之於人,猶執炬火逆風而行,愚者不釋炬,必有燒手之患。安世高:《安般守意經》《陰持入經》《修行道地經》四念住:觀身不淨、受是苦、心無常、法無我五停心觀:不淨觀、慈悲觀、緣起觀界分別觀、數息觀支婁迦讖:《道行般若經》《般舟三昧經》支謙:《維摩詰經》《大阿彌陀經》康僧會:《六度集經》翻譯風格:“世高出經,貴本不飾。”——《大十二門經序》“讖所譯者,辭質多胡音。”——《合首楞嚴經記》安般守意——清淨無為真如——本無涅槃(泥曰)——無為。第一節:佛教初傳與經典翻譯第二節:漢魏佛教的基本特點一、佛陀祭祀二、精神不滅三、三教關係(楚王)英少時好游俠,交通賓客,晚節更喜黃老,學為浮屠齋戒祭祀。……楚王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潔齋三月,與神為誓。——《後漢書·楚王英傳》(桓帝)設華蓋以祠浮屠、老子。——《後漢書·桓帝紀》佛乃道德之元祖,神明之宗緒。佛之言覺也,怳惚變化,分身散體,或存或亡,能小能大,能圓能方,能老能少,能隱能彰,蹈火不燒,履刃不傷,在汙不辱,在禍無殃,欲行則飛,坐則揚光,故号為佛也。——《牟子理惑論》第一節:佛教初傳與經典翻譯第二節:漢魏佛教的基本特點一、佛陀祭祀二、精神不滅三、三教關係問曰:佛道言人死當復更生,僕不信此之審也。牟子曰:……魂神固不滅矣,但身自朽爛耳。身,譬如五榖之根葉;魂神,如五榖之種實。根葉生必當死,種實豈有終已?得道身滅耳。或曰:為道亦死,不為亦死,有何異乎?牟子曰:……有道雖死,神歸福堂;為惡既死,神當其殃。——《牟子理惑論》又以人死精神不滅,隨復受形,生時所行善惡,皆有報應,所貴行善修道,以煉精神不已,以至無為而得為佛也。有經數十萬,以虛無為宗,包羅精粗,無所不統,善為宏闊勝大之言,所求在一體之內,而所明在視聽之外,世俗之人以為虛誕,然歸於玄微深遠,難得而測。故王公大人,觀生死報應之際,莫不瞿然自失。——袁宏《後漢紀》第一節:佛教初傳與經典翻譯第二節:漢魏佛教的基本特點一、佛陀祭祀二、精神不滅三、三教關係夷夏之辨——禮儀之爭尊尚佛道——多元並存一、夷夏之辨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論語·八佾》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於夷者也。——《孟子·滕文公上》二、禮儀之爭毀傷髮膚、絕嗣無後、變裝易服、不敬其親妻子財物,世之餘也;清躬無為,道之妙也。苟見其大,不拘於小,大人豈拘常也?須大挐覩世之無常,財貨非己寶,故恣意布施,以成大道。父國受其祚,怨家不得入,至於成佛,父母兄弟皆得度世。是不為孝,是不為仁,孰為仁孝哉!——《牟子理惑論》三、尊尚佛道問曰:王喬、赤松,八仙之籙,神書百七十卷,長生之事,與佛經豈同乎?牟子曰:道有九十六種,至於尊大,莫尚佛道也。神仙之書,聽之則洋洋盈耳,求其效,猶握風而捕影。是以大道之所不取,無為之所不貴,焉得同哉!——《牟子理惑論》四、多元並存堯舜周孔,修世事也;佛與老子,無為志也。仲尼栖栖七十餘國;許由聞禪,洗耳於淵。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嘿或語,不溢其情,不淫其性,故其道為貴,在乎所用,何棄之有乎!書不必孔丘之言,藥不必扁鵲之方,合義者從,愈病者良。君子博取衆善以輔其身。——《牟子理惑論》
本文标题:中国佛教史09-0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214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