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SiO2厚度和掺杂量的关系
由氧化层厚度估算化学反应扩散掺杂量的研究摘要:在扩散制备p/n结后,往往需要测量扩散进入硅中的掺杂量。一般用四探针法测量扩散层的方块电阻,由方块电阻直接反映扩入硅片内部的杂质量多少,但用四探针法需要专用的精密仪器。实际上,在化学反应扩散的情况下...在扩散制备p/n结后,往往需要测量扩散进入硅中的掺杂量。一般用四探针法测量扩散层的方块电阻,由方块电阻直接反映扩入硅片内部的杂质量多少,但用四探针法需要专用的精密仪器。实际上,在化学反应扩散的情况下,伴随反应生长的SiO2薄膜的厚度与扩散进入硅中的掺杂量有确定的关系,由此可用称重法或辨色法测量或估计氧化层厚度,简便地估算出扩散掺杂量。本文以适用于硅太阳电池的液态源磷扩散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讨论。一、理论计算硅太阳电池的液态源磷扩散一般是在过量氧的气氛和900℃左右的高温中,用氮气通过液态源携带挥发的汽态POCl3,在扩散石英管中和硅片表面发生化学反应进行的,其反应式为4POCl3+3O2=2P2O5+6Cl2(1)2P2O5+5Si=5SiO2+4P↓(2)由上式可见,每生成四个磷原子,就有五个二氧化硅分子伴随,则磷原子数Qp与二氧化硅的分子数MSiO2的关系为(3)而Msio2=sdnsio2(4)s和d分别为二氧化硅的面积和厚度,nSiO2是二氧化硅的分子密度,数值为2.30×1022/cm3。干氧与硅也会直接发生反应生成SiO2薄膜,但干氧氧化速率相当低,在硅太阳电池的液态源磷扩散的条件下(900℃,10—15min),干氧与硅直接反应生成的SiO2薄膜在10nm左右,可以忽略不计,亦可做为修正因子,SiO2薄膜主要是由反应式(1)和(2)生成的。反应式(2)的氧化机理是:高温下的P2O5分子与硅片表面的Si原子反应,生成SiO2起始层,此后,由于氧化层阻止了P2O5分子与硅片表面的直接接触,P2O5分子只有以扩散方式通过SiO2层,到达SiO2-Si界面,才能与Si原子反应,生成新的SiO2层和P原子。在900℃时,磷在硅中的扩散系数约为其在二氧化硅中的100倍,而且磷在硅中的固溶度约为其在二氧化硅中的10倍,可以认为所生成的磷原子绝大多数扩入了硅片中。硅片中磷原子掺杂量为QSi=Qp(5)将式(3)和(4)代入上式,可得单位面积扩入硅片的磷原子掺杂量:Q′Si=cd(6)式中,常数c=1.84×1019,Q′Si的单位为cm-2,d的单位为μm。二、结果讨论(1)扩散进入硅中的掺杂量与化学反应生成的SiO2薄膜的厚度成正比。(2)式(6)对于浅结扩散较为准确,对于深结的长时间扩散,P原子不可能绝大多数扩入硅片中,部分P原子可在SiO2-Si界面积累或扩入SiO2中,理论上精确处理很复杂,但SiO2薄膜的厚度与扩散进入硅中的掺杂量仍有确定的关系,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常数因子c做出实验修正。(3)在硅太阳电池的液态源扩散中,结深一般为0.3μm左右,扩散浓度为不发生简并情况的上限1019/cm3,SiO2薄膜的厚度在0.3μm左右,呈深蓝色,将其具体应用于理论公式,理论与实验相符。(4)在实际应用时,可以通过称重法比较用氢氟酸去除SiO2薄膜前后硅片重量的变化,或直接用辨色法得到SiO2薄膜的厚度,用本文的理论公式可简便地估算出扩散进入硅中的掺杂量。
本文标题:SiO2厚度和掺杂量的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220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