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银屑病治疗的研究新进展和现状概述
银屑病治疗的研究新进展和现状概述本文由医城网阿罗神胶囊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近10余年来对银屑病的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尤其是免疫学机制和基因分子学方面的研究,为新型治疗方法提供了策略,并显示出良好的前景。现将这方面的研究新进展和现状进行一祥述。一、免疫学治疗银屑病具有明显的免疫学异常,包括免疫细胞活化,异常免疫表型表达、细胞因子释放和免疫球蛋白异常。针对这些免疫学异常,利用特异性抗体进行中和、封闭或免疫调节已成为一条有希望的治疗策略。CD4+LCCD8+LCAPCDC共同信号AgTh1反应,如银屑病Th2反应,如AD,SLE㈠银屑病的抗体治疗根据银屑病免疫学异常的不同环节,可以采用针对不同分子或结构作为靶抗原的抗体进行治疗。目前开发批准上市的或正在研制处于I~III期临床试验阶段的单克隆抗体,在银屑病的治疗中显出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并蕴藏这巨大的市场效应。1、抗CD4抗体:CD4分子主要分布T细胞表面,通过与MHCII类抗原相互作用参与T细胞的活化和抗原提呈功能,在银屑病早期皮损中主要有CD4+T细胞浸润。用人源化的抗CD4单克隆抗体治疗对其他药物抵抗的斑块型银屑病获得满意的效果,治疗4周后患者的PASI平分平均下降46%,未见明显副作用。2、抗CD25抗体:CD25抗体通过封闭CD25分子,阻断白介素-2的作用而抑制T细胞活性,CD25于银屑病发展和持续有相关性。Krueger等使用一种人源化抗CD25的嵌合单克隆抗体daclizumab对19例银屑病患者进行治疗16周,输住首次剂量2mg/kg,以后第2、4、8、和12周剂量为1mg/kg,第8周PASI评分平均下降30%,抗体注射后1小时外周T细胞表面的CD25即被封闭,第16周表达下降44.8%。3、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抗体:目前已经上市的抗TNF抗体有2个,即抗TNF-αIgG单克隆抗体的嵌合体(infliximab,IFB)和包括2个重组P75TNF受体的细胞外部分和IgG1的Fc段的融合蛋白(Etanercept,ENT),已广泛用于炎症性肠病和类风湿关节炎。33例中-重度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各11例的安慰剂组,IFB5mg/kg组和IFB10mg/kg组,于0、2和6周静脉给药,第10周进行医生综合评价:IFB两组的有效中位时间是4周,无严重副作用,对中-重度银屑病患者有较高疗效且显效时间较短。另一项对ENT的研究发现,其在治疗银屑病皮损的同时可有效改善银屑病关节炎的症状,且无明显副作用。4、抗CD11抗体CD11是组成组成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的α亚单位,是参与T细胞活化的重要的T细胞表面分子,具有使T细胞游走进入皮肤的功能。Efalizumab(hu1124)是CD11的单克隆抗体。Papp等用hu1124进行了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共145例银屑病患者(PASI值12,皮损面积≥10%)。分低剂量组0.1mg/kg(n=22)、高剂量组0.3mg/kg(n=75)和安慰剂组(n=48),每周静脉给药一次,共8周。第56天进行医生综合评价:高剂量组和安慰剂组改善50%以上的患者分别达48%和15%,低剂量组和安慰剂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治疗期间有轻度流感样症状,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短暂升高,循环淋巴计数未见下降。5、Alefacept:活的记忆T细胞表达CD2,可占银屑病皮损T细胞总数的75%以上,是银屑病发病机理的重要环节。Alefacept是人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3(LFA-3)和IgG1的融合蛋白,结合于激活的T细胞表面的CD2,阻断抗原呈递信号,选择性的诱导记忆效应T细胞的调亡。Krueger等通过对参加II、III期临床试验的1300个银.屑病患者的分析,发现随访12周肌肉或静脉注射alefacept,的患者中,大约1/3患者PASI值下降≥75%,将近2/3患者PASI值下降≥50%,而且在一个单独疗程中或后PASI值下降≥75%的患者还可以保持PASI值下降≥50%大于7个月的时间。接受两个疗程的患者中PASI值下降≥75%和≥50%的分别可达到40%和71%,并且有效性持续更长。该药副作用较少,有轻度流感症状。6、抗白介素-8(IL-8)抗体: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IL-8既能趋化中性粒细胞和T细胞向表皮游走移行,又具有刺激角质形成细胞活化增殖的作用。Abgenix公司开发的抗IL-8抗体ABX-IL8是一完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已用于银屑病的II期临床试验。7、抗白介素-6受体(IL-6R)抗体:IL-6R是一种膜表面分子,与IL-6结合可以刺激包括角质形成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增殖,同时还参与炎症反应的介导。人源化的抗IL-6R单克隆抗体已经研制成功,在银屑病的治疗中初步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8、CTLA4免疫球蛋白(CTLA4Ig)CTLA4Ig是抗B7的嵌合抗体,通过阻断B7和CD28的结合下调Th1T细胞反应。许多研究显示CTLA4Ig在控制银屑病中有效。一项为期26周的研究,43例接受4次静脉给药,CTLA4Ig(BMS-188667),46%d患者达到50%或以上的改善。疗后CTLA4Ig组患者斑块活检显示:角质形成细胞结构和成熟周期趋于正常,真皮表皮交界处T细胞群减少,趋于正常,该疗法副作用少,有轻度流感症状。9、抗CD80单抗:IDEC-114是一种抗B7.1(CD80)的单克隆抗体。它与B7.1有特殊的高亲和力。24例患者应用IDEC-1140.05~15.0mg/kg单剂量静脉输注。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已初步得到验证,并显示治疗自身免疫-炎症疾病的潜力。在单一剂量治疗时耐受性较好。10、AB3891L-2:DAB3891L-2是一种IL-2受体特异性的细胞毒素,这种毒素对带有高亲和力的IL-2R的细胞有选择性破坏作用。由于银屑病中活化的T淋巴细胞表达IL-2R,故DAB3891L-2可以选择性攻击活化的T淋巴细胞,改善临床症状。㈡银屑病细胞因子和多肽的治疗1、肽:最早的免疫疗法之一是T肽的应用,作为一种HIV和CD4T细胞结合的拮抗剂配体,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有多种作用,可以增加Th2细胞IL-10的产生。Faber等报告,14例银屑病患者每例选择两块皮损分别给予T肽注射和安慰剂皮下注射2周,大约疗后1周治疗区活检,组织学9例显示明显改善,3例中度改善,2例出现可消退红斑,1例发生单纯蜂窝组织炎。2、介素-10(IL-10):IL-10是一种重要的抗炎和免疫抑制细胞因子,主要影响着皮肤调节机制在内的几种免疫反应。IL-10通过抑制T细胞产生IFN-γ,部分抑制辅助细胞产生IL-12,抑制抗原递呈细胞递呈抗原和促炎因子的产生,促进Th2型细胞因子模式的发展。Asadullah等对10例成年慢性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5例皮下注射IL-108ug/kg/d,5例IL-1020ug/kg/d,每周3次,连续49天,治疗后8例组织学明显改善,9例免疫组化显示浸润的CD3+T淋巴细胞及CD1+抗原呈递细胞减少,Ki-67阳性表皮细胞数减少。虽然治疗前后CD4+和CD8+亚细胞群并未见明显减少,但IFN-γ/IL-4的比率由高到低,变化显著,且IL-8mRNA显著下降。说明IL-10具有抗银屑病活性,为临床治疗银屑病提供了新的途径。3、受体(TCR)模拟肽TCR的跨膜区有一个由8个氨基酸组成的序列,适当的排列组合将启动跨膜信号传导并激活T细胞。已证实这个区是TCR和CD3复合物亚单位的结合区。阻断T细胞的信号传导是治疗银屑病的措施之一。TCR模拟肽霜剂在银屑病皮损区使用后,皮损得到明显改善。㈢新型免疫抑制剂的治疗系统给予环孢素治疗银屑病的显著疗效引发人们对新的、低毒性、免疫调节作用强的外用替代药物研究。环孢素因表皮渗透功能差,外用治疗无效。他克莫司(tacrolimus)为大环内酯类,作用机制与环孢素相似,外用有效但仅限于小块封包的斑块。雷帕霉素(rapamycin)是第三代大环内酯类,用于防止移植排斥反应。它的作用机制是限制T细胞增殖和S6激酶活性而无环孢素的肾毒性和高血压。对于治疗慢性斑块型银屑病,小剂量雷帕霉素(3mg/kg/d)和小剂量环孢素(1.25mg/kg/d)联合用药跟单用大剂量环孢素(5mg/kg/d)疗效相同而副作用少。小范围研究显示外用雷帕霉素部分有效,其安全性及疗效尚代评估。㈣其他免疫治疗灭活的分枝杆菌疫苗可以诱导Th2细胞因子释放,一项对照研究发现分枝杆菌疫苗免疫疗法可使大部分(19/21)慢性斑块型银屑病患者的PASI值改善(P0.005),缓解期可达6月,继续治疗缓解期可延长至1年。最近Balagon等用这一疗法治疗24例中到重度银屑病患者,获得了良好的疗效。12周后58%的患者有明显改善,24周后50%的患者继续好转,PASI值下降均50%,5例皮损完全消失并至少持续6月。所有患者的注射部位都出现无痛性硬结,48小时后达30mmm2~40mm2,72小时后最大可达400mm2,以后逐渐缩小,4周左右完全消失,无瘢痕或色素沉着。与现有的疗法相比,方便、耐受性好、无毒性、相对廉价,且产生的缓解期较长。如果实验结果在安慰剂对照组的研究中得到证实,则可以用于临床。二、抗血管生长药物血管生成是银屑病发病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部分,最近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促进斑块型银屑病的血管生成中起着关键作用。近来肿瘤学的重要突破就包括抗血管生长药物治疗肿瘤的进展。㈠血管生成拮抗剂:VE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U5416,SU5217已经证明对动物肿瘤模型有效;同时能明显减少过度增生疾病中的VEGF产物,破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功能,体外试验可限制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生长,从而也对银屑病有效,有可能成为新一代的抗银屑病药物。㈡金属蛋白酶抑制剂:一种基质金属蛋白酶,包含明胶酶和胶原酶,与血管生成有密切关系,而且还能使新生血管穿过真皮基质。研究发现银屑病中金属蛋白酶活性升高。目前正在对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如Marimastat(BB-2516)、Batimastat(BB-94)等局部和系统应用的安全性和疗效进行动物试验,它们也完全有可能成为新一代的抗银屑病药物。㈢AE-941(psovascar,neovastat):AE-941是从鲨鱼软骨中提取出的活性药物,由于软骨是一种非非血管组织,所以推测其可能存在某些抑制血管生成的因子,且其具有胶原酶活性和抗炎作用,主要用于肿瘤的治疗,初步研究表明,外用AE-941对银屑病有治疗作用。目前还处于银屑病II期临床试验阶段。三、针对核受体研制的新型药物类固醇/甲状腺激素核内受体是配体依赖转录因子的一个重要家族,其配体如维A酸、维生素D3和糖皮质类固醇已用于治疗银屑病。㈠维A酸代谢阻滞剂(RAMBAs)系统给予维A酸治疗银屑病已经取得好的疗效。利阿唑(liarozole)是一种维A酸模拟物,为维A酸代谢阻滞剂(RAMBAs),现临床已用于慢性斑块型银屑病和掌跖脓疱病的治疗。其不是维A酸,但可以通过增加组织和血液中的维A酸量来发挥疗效,停药1-2天即可恢复正常,使育龄期女性患者更容易接受。㈡维生素D3类似物局部外用维生素D3类似物治疗银屑病是安全有效的,它的临床应用被看作是近10年来银屑病治疗的一大重要突破。其可能使角质形成细胞增生分化恢复正常,也可能导致炎症细胞调亡和Th1亚群向Th2亚群转变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最近研究证实它也具有抗血管生成的作用。㈢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脂肪酸激活转录因子家族又称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PPAR),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属Ⅱ型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即属于类固醇/甲状腺激素核内受体家族,存在3种亚型,即PPARα、PPARδ、PPARγ,这三种亚型在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均含DNA结合区和配体结合区等。其中亚型PPARγ在
本文标题:银屑病治疗的研究新进展和现状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24718 .html